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啟動
3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以下簡稱工程支持中心)工作啟動會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錢衛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出席啟動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工程支持中心籌備組建情況、后續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根據有關部署安排,工程支持中心將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工程運行與管理方面提供支撐,承擔載人航天工程總體技術工作、空間站運營管理規劃計劃協調擬制、載人航天預先研究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工作。 錢衛平表示,設立工程支持中心是落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充分發揮中科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推進載人航天工程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方面建設發展,提升重大專項工程管理能力,為工程總體在運行與管理方面提供支持的重要舉措。要始終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工程建設的科學指南,把改革創新的奮斗精......閱讀全文
中國研發計量“神器”護航重大航天工程
通過10余年持續研究,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得天及其團隊成功研制出了載人飛船艙門快速檢漏儀等計量“神器”,解決了航天、核工業等領域對微小氣體流量的精確測量難題,為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李得天介紹,載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員要在太空飛行多天,期間航天員要從返回
航天信息技術助力智慧檢務工程建設
近日,“兩高一部”重點專項“面向減假暫和跨部門涉案信息共享的司法協同技術研究及系統研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航天科工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同方賽威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共計5家單位共同參與。 減假暫,是對監獄服刑犯人實行減刑、假釋、暫予
我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資料圖:中國未來空間站想像圖 新年伊始,經科技部批準立項,我國航天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面向長期空間飛行的航天員作業能力變化規律及機制研究”,在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式啟動。 當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艙活動等技術,載人航天任務由中短期太空飛行轉為
中國航天: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
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 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型號工作會,總結2022年集團公司型號工作,分析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形勢,部署2023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啟動
3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以下簡稱工程支持中心)工作啟動會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錢衛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出席啟動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工程支持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啟動
3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以下簡稱工程支持中心)工作啟動會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錢衛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出席啟動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工程支持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長征二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統籌推進兩大任務
2月29日,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統籌推進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和載人月球探測兩大任務,向著建設航天強國的奮斗目標邁出堅實步伐。目前,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各項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各項研制建設進展順利。 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
我國將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據這位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后,意義重大。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
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任務準備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武漢表示,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天,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召開。郝淳在會上表示,商業化運作也可以為空間站運營提供有益的補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緊
航天工程育種論壇聚焦一粒“種子”的太空旅行
2009年2月6日,位于文昌市錦山鎮內的文昌市創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山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嫁接成功的“創利一號”太空種西瓜苗。 一粒種子,吸引了王禮恒、石元春、葉培建、孫家棟、吳明珠、戚發軔等十余位院士和全國近200位專家、學者的目光。 不過,這不是普通的種子,我們的
航天探索: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最近,中國航天很火。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我們發現了月球上的新礦物“嫦娥石”。借助天問一號和“祝融號”火星車,我們發現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國空間站,我們的航天員不僅完成了多次出艙活動,還在太空進行“種菜”等科學實驗……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十八大以
再接再勵欲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新功
在非常龐大復雜的載人航天工程中,研究航天員在太空旅行中的各個生理系統之影響變化,保障航天員的食品營養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樣品前處理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由于樣品消解中壓力會瞬時上沖,對微波消解儀的安全性要求較高,同時航天員中心工作人員所需檢測的樣品量驚人,需要選擇可靠性和穩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年實施6次飛行任務
今天(4月17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根據任務計劃安排,2022年將實施6次飛行任務,完成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6次任務分別為:? ? 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 ? 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大連化物所舉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報告會
8月12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特別邀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沈力平將軍來所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所長張濤主持了報告會,黨委書記包翠艷出席了報告會,200余名聽眾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80余名來所參加DICP夏令營的優秀大學生們。 沈力平研究員
中國航天科工成立“錢學森系統工程理論培訓中心”
??? 10月29日,在“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逝世一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錢學森系統工程理論培訓中心”在北京懷柔的雁棲湖畔正式揭牌成立,將致力于發揚光大錢老開創的系統工程理論。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在“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逝世一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錢學森
《科學》雜志專刊介紹中國航天人因工程研究進展
2014年9月15日,《科學》雜志出版專刊—《人在太空的能力與績效:中國航天人因工程研究進展》,以973計劃“面向長期空間飛行的航天員作業能力變化規律及機制研究”項目成果為核心,共包括3個專題31篇論文,涵蓋了航天飛行或模擬失重條件下人的能力特性及生理變化,航天人機交互設計與乘組認知行為,人的
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浙大教授林瑞光逝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77.shtm
光機所通過載人航天工程科研生產單位資格首次現場審查
1月17日至1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進行了為期2天的載人航天工程科研生產單位資格審查。本次審核雙方均十分重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領導以及6位航天領域審核專家來到長春光機所,對長春光機所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的13個部門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最終長春光機所以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解讀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圖表:神舟八號將于11月初擇機發射 神舟八號飛船即將起航、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即將拉開序幕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0月3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次任務的意義、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及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 周建平,1957年出生,湖南望城人,國防科技大
追蹤“嫦娥”的日日夜夜-VLBI系統首次用于航天工程側記
11月5日,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因為中國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繞月衛星,我國深空探索關鍵技術之一的工程測軌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系統也首次應用于我國航天工程。?VLBI測軌分系統于當日凌晨1:30進場,2:30開始觀測精確位置射電源,3:30開始跟蹤衛星,4:21向北京送出控前6個小時軌道,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獲“錢學森最高成就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83.shtm4月24日,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暨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為獎勵取得突出科技創新成果、對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會上特別頒發了2022年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京正式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25.shtm 2023年2月24日下午,“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開幕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大廳舉行。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國家博物館領導以及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508.shtm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總經費約390億元人民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6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公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總經費約390億元人民幣。 武平說,我們從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在完成第一步任務,也就是完成神舟六號任務以后,經費一共花了200億元人民幣。我們全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也就是到明年完
歐洲航天局增設載人航天等新部門
歐洲航天局3月22日宣布,該機構理事會日前召開會議,批準了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載人航天等幾個新部門。 歐航局表示,這次機構調整旨在增強歐航局的效率和競爭力,從而為其成員國提供更多便利,新部門及其團隊將于4月1日正式投入運轉。新設的載人航天部將負責管理歐洲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事
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國航天人!
今天(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61年前的今天,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實現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辟了新途徑。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也就是世界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20多年前,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研制國際空間
從航天可視化到可視化航天
自9月28日進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歷時12天的緊張工作中,石家莊鐵道大學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趙正旭教授及劉展威、佟寬章、王威4人圓滿地完成了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前期任務。向全球展現了嫦娥二號發射任務的實時精彩仿真。 “以前是航天可視化,現在是可視化航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師王永志寄語全國青少年:做有準備的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90.shtm
自我修復塑料研制成功-可用于航天工程及外科植入手術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能夠自我修復的塑料 作為經典的宇航員求救信號,“休斯敦,我們有麻煩了”或許正在走向銷聲匿跡的那一天,而這還要感謝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具有自我修復機制的塑料。這種材料能夠修補直徑達1公分的空洞,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恢復材料絕大部分的原始強度。 能夠自我修復的聚合材料——比較典型的是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