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第十一期開放日活動中,該中心風險評估一部副主任朱江輝介紹,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發病人數達300萬人次,其中近半數與生雞肉交叉污染有關。朱江輝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春節臨近,應盡量購買冷凍雞肉、包裝好的雞肉,注意廚房衛生,避免交叉污染,謹防沙門氏菌引發食源性疾病。 朱江輝介紹,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據統計,它在美國每年造成超過100萬人次患病,死亡近400人。而我國估計每年有900多萬人次患病,死亡約800人。大多數沙門氏菌感染者表現為胃腸炎癥狀,幾天后自行好轉,也沒有后遺癥,所以它看上去并不可怕。但是老人、嬰幼兒和免疫力差的人有可能發生菌血癥和全身性感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病死率甚至可以達到3.6%,因此它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威脅。 禽肉及其制品和雞蛋是沙門氏菌最喜歡污染的食物。根據各國的研究,零售生雞肉中沙門氏菌的污染率一般在10%~80%。盡管我國居民大......閱讀全文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2014年1月9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京舉辦了"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這也是主辦單位連續3年舉辦同一主題的活動。據主辦方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是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也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盡管中國食品安全的基礎在逐漸夯實,但百姓的焦慮仍在加大。2013年12個國內食品
“2013年選出的12個國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中,中國食品生產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消費者缺乏足夠的信任,任何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負面報道總能引起消費者的極度恐慌,也是中國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濃縮。” 2014年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陳君石院士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學會、北京食品協會聯合主辦的 “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CBIFS)”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主要內容由主論壇、專題研討會和產品展示會三部分組成。邀請來自中國食品安全行業的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及科學技術領域的60余位知名專家登臺發表
一、背景信息 法國衛生部于12月2日發布公告,因疑似沙門氏菌感染,有關部門緊急召回由法國乳品巨頭蘭特黎斯(LACTALIS)集團生產的12批嬰兒配方乳粉(1段),召回范圍包括法國、英國、中國、巴基斯坦、蘇丹等國家和地區,該事件引起社會廣泛熱議。據了解,國家認監委已暫停蘭特黎斯旗下喜麗雅的在華
食品安全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又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如今,食品種類的日益增多,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體驗。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一點點刺痛著我們的神經,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表達了將公共健康提升至國家層面的決心。而消費者冀望于真正地能夠用
今日是今年的頭伏,食藥監部門發布“伏天”飲食安全提示,提醒人們水產品屬夏季易發生變質引發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燒熟至食用放置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 食藥監部門表示,伏天氣候炎熱潮濕,適宜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其中,細菌、霉菌、酵母菌等的生長繁殖更是導
近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消息,通報越南生蠔產品檢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這兩種菌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危害,國內外有何標準要求,怎樣防控風險,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一、腸炎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應重視 腸炎
近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消息,通報越南生蠔產品檢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這兩種菌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危害,國內外有何標準要求,怎樣防控風險,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一、腸炎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應重視 腸炎
近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消息,通報越南生蠔產品檢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這兩種菌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危害,國內外有何標準要求,怎樣防控風險,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一、腸炎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應重視 腸炎
寫這篇長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尊重專業,尊重知識,特別是各位有影響力的大V和媒體,因為你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專業和知識。食品安全它確實是公共話題,但更是一個專業領域。換位思考下,當你們談論民主、自由這樣的話題時,當你碰到一個什么社科名著都沒讀過,對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蘇聯解體等一知
一、標準的制定目的 致病菌是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夠引起人或動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據統計,我國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數約占全部報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
一、標準的制定目的 致病菌是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夠引起人或動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據統計,我國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數約占全部報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食品、食品相
—訪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楊瑞馥 作為中國領先的食品安全技術推廣平臺,CBIFS食品安全論壇以為中國食品安全提供出色的技術解決方案為宗旨。CBIFS匯聚了眾多行業內專家及企業代表,,積極交流、深入探討,既是行業的技術創新研討會,更是我國食品安全技術發展的盛會。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50%的食源性疾病 “病從手起”。有實驗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約黏附著40多萬個細菌,人在一小時內至少3次會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忽視手部衛生易導致腹瀉、流感、手足口病、沙眼等疾病傳播幾率大大增加。而最近網傳一些公共場所的免費洗手液不衛生,央視曝光稱,首都國
2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年會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懇談會”上,專家們“跳出食品看食品”的新思路,為食品安全國家戰略的路徑選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從現實角度看,我國的食品安全受制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受制于農業的前端。從縱向對比看,各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食品安全問題有著驚人的
近日,媒體報道美國墨西哥風味連鎖餐廳Chipotle食物中毒引發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O26疫情在美國蔓延,導致20人住院。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宣稱近兩年來由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O26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明顯增多,在未來可能引發更多的疫情,尤其是引發溶血性尿毒綜合癥的病例數量可能會遠超過產志賀毒素大
廣東檢驗檢疫部門表示,雞蛋并不在從美國進口產品之列。 &nbs
阻截食品致病菌 中國食品行業長期執行的是"致病菌不得檢出".這種"一刀切"的規定,基本無法實現。《致病菌標準》沿用《速凍面米制品》思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不得檢出",修改為"限量檢出".劉秀梅強調,這不是放寬標準 進入5月,劉秀梅格外繁忙,她主導起草的《食品中致病菌限
網購食品今年納入安全監管 乳粉、嬰幼兒食品等受重點監測 方便、價廉、種類多,這些優點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網購食品,但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無保證?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起,網購食品首次納入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將以乳粉、嬰幼兒食品等為重點監
夏天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食物被微生物污染后容易變質,人吃了會導致腹痛、腹瀉等食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食品安全專家在飲食方面有哪些講究呢?美國《讀者文摘》最新載文,總結出“食品專家不碰的7種食物”。 生牡蠣。牡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然而,美國食品安全專家杰夫·尼爾肯卻從不吃生牡蠣。他表示,在
7月31日,“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第八期活動在穗舉行。該活動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方日報社聯合主辦。 本期活動邀請了知名食品安全科普專家、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博士擔任主講嘉賓。鐘凱以“你不知道的飲食防忽悠秘籍”為主題向公眾澄清了日常飲食中存在的認識誤區,幫助公眾
2008年9月初曝光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讓人們的“食品之天”再次變得烏云密布。截至9月17日,因服用含有三聚氰胺“三鹿”奶粉的腎結石患兒已達6244名,其中有3名嬰兒已經死亡。被檢測的三鹿奶粉中,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高的居然達到2563毫克/千克,簡直太嚇人了!為此,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緊急在全國開展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劉秀梅研究員 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劉秀梅研究員帶來了題為《食品微生物快速檢驗方法標準化及其發展趨勢》的報告。 劉秀梅研究員首先介紹了在WHO食源性疾病暴發調查和控制指南中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以及歷年國際微生物食品安全問題。如2011年美國單增李斯特菌污染香瓜
衛生部部長陳竺致開幕詞 由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2010年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于2010年4月22-2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此次論壇以“風險管理:概念與實踐”為主題,來自全球的近300位政府官員、科技專家、知名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論壇得到衛生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一包方便面里有25種添加劑,別吃”“吃面包相當于啃鞋底”……出現在網絡上的這些“提醒”經常令人不寒而栗。在昨天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與會國內外專家為食品添加劑正名:全世界真正的頭號食品安全問題并非食品添加劑等問題,而是食源性疾病。迄今為止,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正因為如此,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全球也格外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日前,英國首例針對知名食品品牌違反食品安全法規的訴訟終于有了結果,全球最大糖果制造商吉百利公司承認了3項違反食物及衛生法的罪名,當
據廈門晚報報道, 夏季高溫高濕易導致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是主要原因。這小到肉眼都看不見的有害微生物,實在可恨。本文將主要介紹一種目前極易引發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它們存在于三文魚、金槍魚等冰鮮,以及海瓜子、扇貝、生蠔、蝦蛄等海鮮中;夏季是它們引起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生食或誤食未經煮熟、
肉毒梭菌的Ribotyping鑒定及分子分型 正因為肉毒梭菌的種內菌株的多樣性及其16S序列的高度保守性使得生化鑒定和16S測序鑒定等傳統技術對肉毒梭菌的鑒定存在諸多難點,所以研究者們不遺余力應用更多分子生物學技術以縮短肉毒梭菌的鑒定時間,簡化鑒定流程,增加鑒定結果的準確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