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裁員最多的外資藥企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美國安進公司,該公司裁員4522人,原因是關閉西雅圖等地的公司業務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人才流動,關系著中國藥品市場業務結構和市場格局的重塑。 其次裁員最多的是諾華公司,藥品專利到期、價格壓力,政府對于藥品安全的監管以及仿制藥的競爭等因素,使得諾華公司于2014年12月裁員2663人。阿特維斯裁員1750人,據了解這次裁員與收購艾爾建有關。GSK裁員900人、阿斯利康裁員730人等等。 據了解,中國對原研藥一直設置單獨定價規則,2015年這一定價規則將取消,并改為市場定價機制。這讓一向以原研藥為盈利重心的外資藥企利潤遭遇巨幅下滑。據業內人士分析,生物制藥公司以各種理由裁員,原因在于要挽回專利懸崖帶來的損失、渴望更高的效率、通過重組并購獲得發展機會等。另外,在外資藥企大幅裁員的同時,給了國內藥企吸納人才的機會,現在國企紛紛招聘外資醫藥代表,希望獲得外企的銷售模式和經驗,實......閱讀全文
FiercePharma:2014年最吸人眼球的十大新聞 每一天生物醫藥產業都會發生無數的大事,而這些新聞都會直接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今年以來,專利懸崖的到來、癌癥免疫療法的興起、生物醫藥產業兼并重組等等都吸引了從生物醫藥產業到金融業所有專業人士的眼
英國最大藥企葛蘭素史克(簡稱GSK)中國公司將大幅裁員。多位GSK中國員工向財新記者確認,公司今年將裁員或達上千人。 不過,這一消息并未得到GSK中國公司的確認。GSK中國公司企業傳播與公共關系部對財新記者回應稱,“公司沒有縮小團隊的規模,還將要雇傭更多的員工,以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需求。”
歷時一年半,花費170億歐元(約合224億美元)的醫藥界并購大案——德國拜耳公司收購先靈公司終于塵埃落定。上周五,已經完成合并的兩家中國公司揭開神秘面紗,首次以“拜耳先靈醫藥”的新身份亮相。  
[2014年7月,施貴寶開始在中國裁員——隨后的十個月內,據不完全統計,這一裁員涉及到近1000人,多輪裁員幾乎涉及其中國區所有的事業部,一時間成為在華跨國藥企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 發酵兩天的施貴寶裁員風波,很可能只是跨國藥企在中國骨牌倒下的最先一張。 風波再起 6月15日上午9時,幾十名
近日一家知名藥企宣布裁撤旗下某事業部,從負責人到醫藥代表一個不留,看得大伙唏噓不已。不是說醫藥是朝陽產業、暴利行當嗎?怎么裁員這么不留情面,這是對行業有多悲觀啊?幸虧公司對裁員的處理手法慷慨,下崗員工情緒穩定,圍觀群眾這次逐漸散去。 但是每個人心里都在嘀咕:“醫藥行業的裁員潮會不會四處蔓延?下
易主的兩個產品均是禮來在中國抗生素業務的主力品種:希刻勞作為一款全球最暢銷抗生素之一,于1993年進入中國,是口服抗菌藥物的王牌產品;穩可信于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系治療MRSA(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金標準。但是在日逐變化的中國醫藥市場中,抗生素業務已經逐漸邊緣化,成為跨國藥企尋
有消息稱,某合資企業裁員千人,再聯想到GSK公司千人裁員,最近珠江醫院開除疑似與醫藥代表接觸的醫生,CFDA藥品審批越來越慢,2014年迄今醫藥產業的增長率到了近20年的最低點…… 很明顯,中國制藥行業到了戰略轉折點--每年20%以上的增長率,已經一去不復返。并且很可能正在步入一個漫長的冬天:
英國最大藥企GSK(葛蘭素史克)在華涉嫌的經濟犯罪案件在經歷了公開曝光、巨額罰金兩輪打擊后,正進入了涉案人員量刑與整改裁員的新階段。 就在近日,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分別對GSK中國公司兩名涉嫌行賄罪的前醫藥代表作出了有罪判決—判處鐘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判處余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這是
近日,歷時已久的葛蘭素史克裁員風波再度引發關注。有媒體報道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約200名員工被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3月25日下午,ID名為“醫藥代表微刊”的用戶在新浪微博發布了內容為葛蘭素史克廣州辦事處員工抗議裁員的照片。 記者未能從公司方面得到關于此事的確認,但公司同時回應稱,終止勞動合同
美國制藥公司默沙東公司本月初宣布,計劃裁員8500人并重組其研發部門,以爭取在2015年底前將年度運營成本削減25億美元。此前,輝瑞、賽諾菲和阿斯利康都有類似舉措。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些大裁員背后凸顯歐美制藥巨頭研發在加速重組,這是行業大趨勢,各大公司基本都未能幸免。 研發成裁員重災區
去年夏天,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財務總監查理?班克羅夫特(Charlie Bancroft)的腦海里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百時美應該放棄糖尿病業務。 多年以來,百時美一直在花大力氣研究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為了開發安立澤(Onglyza,沙格列汀片)和達格列
輝瑞制藥發言人日前稱,由于金融危機以及政府削減醫藥開支的影響,公司計劃根據重組方案在法國裁員225人,在其西班牙的分支機構中裁員220人。輝瑞目前在法國擁有雇員1493人,公司將在晚些時候公布更多信息。輝瑞在法國中部地區經營一家生產廠。 輝瑞在西班牙的發言人帕斯庫
近日,FierceBiotech網站盤點了2014年醫藥研發10大III期失敗案例。其中,只有2個是小公司,其他全是制藥巨頭,包括:葛蘭素史克、默克、諾華、禮來、羅氏、輝瑞、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甚至2次上榜,不過該公司今年收獲了多個新藥批文,幫助緩和了失敗的沖擊。 在這些案例中,有些藥物在臨床上
葛蘭素史克的“行賄門”事件使得醫藥代表這一職業逐步淡出。 日前有消息稱,百時美施貴寶合資公司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上海施貴寶)正在大幅度裁減醫藥代表,涉及千人左右;南方醫大珠江醫院在廣東省衛計委通報疑似與醫藥代表接觸的醫生。消息一出,迅速引發業內關注。 昨日(11月24日),
增加高科技行業的工人數量是以色列國家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以色列創新署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在該國高科技領域工作的人數占整個勞動力的8.7%,超過30萬名員工,比2017年增加了19,000個高科技職位。到2019年,高科技員工的數量持續增長,到5月份已超過307000名工人。
4+7帶量采購政策給行業帶來的沖擊遠遠超出想象。不僅導致仿制藥為主業務的公司股價連續3日大跌——不少公司超過10%。連以創新著稱的醫藥股王大恒瑞,股價也在兩天內跌了10%,而且服務于創新藥的CRO公司泰格醫藥和藥明康德股價也紛紛下跌,尤其是泰格醫藥甚至當日跌停。 有不少業內人士稱之為“暗黑時刻
千人千面、千人千險、精準醫學、長壽醫學、個體化藥物都是可以預期的未來,技術的融合發展讓醫療健康行業迎來了蘊含海量市場機會的“大航海時代”。這個時代意味著中國人全球化的風口已經到來。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而言,關鍵要在風口找到最成熟的市場,并能迅速切入這個市場,得到利潤,在風口里逐漸做大做強。今天我們
加中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協會國際事務理事張海齊 中國藥企正面臨著從仿制藥制造向創新藥研發轉型時期,但由于新藥研發投入不足,相關領軍人才緊缺,面臨巨大挑戰。加中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協會國際事務理事張海齊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認為,緊緊把握全球制藥業變革趨勢,攜手海外中小企業進行創新藥的研發國際合作,不
每年Medical Design&Outsourcing網站都會根據各公司的金融監管機構備案文件以及在醫療器械業務方面的營收情況進行全球100大醫療器械公司的排名。近日該網站發布了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TOP100榜單。 與往年榜單相比,2018年榜單反映了該行業在過去一年中發生了
每年Medical Design&Outsourcing網站都會根據各公司的金融監管機構備案文件以及在醫療器械業務方面的營收情況進行全球100大醫療器械公司的排名。近日該網站發布了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TOP100榜單。與往年榜單相比,2018年榜單反映了該行業在過去一年中發
北京時間1月12日,全球生命科學領域規模最大的醫療投資研討會——第36屆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已經臨近尾聲。 會議期間,各大行業巨頭公司的CEO為吸引投資人的目光,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且看藍鳥、GSK、艾爾建、羅氏等公司的C
3月24日報道,諾華涉嫌賄賂中國醫護人員以提高藥物銷量,周三就此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同意向政府支付2500萬美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稱,諾華中國部門在2009年到2013年期間,通過交通、娛樂、會議、講課、推廣活動、教育研討會及醫學研修等多種費用名目來進行行賄。
對于全球最大藥企CEO杰夫·金德勒來說,2010年12月4日是個令他蒙羞的日子。這一天,他被公司要求到梅爾斯堡機場匯報工作。代表公司董事會出席的三位董事,面無表情地坐在機場狹小的會議室,聆聽這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律師為自己進行辯解。會議持續的兩個多小時中,金德勒逐漸意識到
日前,第三批國家藥品集采在上海開標,最終結果在醫藥行業內掀起震蕩:多個品種降到地板價,兩個慢性病用藥二甲雙胍片、卡托普利報出低于1.5分的價格,齊魯制藥剛剛獲批上市的西地那非,以2.08元/片的價格獨家中標…… 除了超低降幅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原研藥企的全線退場,不少企業「陪跑」心態明顯,報出
帶金銷售是醫生收入不合理與現有招標體系不符合市場規律引起的。 新一輪整治風暴將至。 7月19日,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9部委聯合下發《2016年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其中“嚴厲打擊”竟出現了四次之多。 實際上,自2013年葛蘭素史克(GSK)
對于生物醫藥產業,2015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轉折年。經歷了數年的牛市之后,希拉里的一則推特消息將整個生物醫藥產業股票推入了深淵。盡管納斯達克生物技術股指數全年仍然增長了12%,但這一數字比起過去四年顯得太過難看。 當然,在這樣的背景下,也不乏黑馬。例如位于波士頓的Sarepta醫藥公司就
隨著醫療反腐之風越刮越猛,藥品招標降價給企業帶來落標的壓力,再加上跨國以及國內企業的不斷推進的業務調整,不少藥企開始大幅度裁員。同時,外企把成熟產品外包給國內藥企或CSO,產品團隊順帶轉移給下家或者解散,也是一種變相裁員。 多家藥企傳出裁員消息 近日,據謝絕醫藥代表微信公眾號報道,年底各司架
5月,針對外資藥企原研藥的“價格談判”有望公布結果。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表示,部分昂貴進口專利藥通過國家談判價格可降50%。這被視為外資藥企在中國發展的關鍵時點——它們將可能從此滑向“最壞的時代”。 “我可以確信今后兩到三年里,和本土的仿制藥相比,我們原研藥的價格面臨很大
雖然從印度制藥業脫穎而出,瑞迪博士藥廠(Dr.Reddys Lab,以下簡稱“DRL”)卻顯得頗為與眾不同。得益于公司成立之初就開始實施的積極全球拓展策略,這個總部位于印度南部海得拉巴的制藥企業已經躋身于美國仿制藥市場上前十大企業之列,同時在英國、德國或是俄羅斯市場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海外市場上
華大基因身為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備受外界矚目,然而最近的大幅裁員和項目擱淺也將其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外媒稱華大基因對其加州基因測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簡稱CG)進行大幅裁員,但具體數量不詳,克利夫·里德已經辭去了該公司CEO的職務,其超級基因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