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Cell Stem Cell》自創刊以來就倍受關注,影響因子迅速提升,從0一沖至16.826,又達到了25.315。其中最受關注的文章包括: β-Catenin Regulates Primitive Streak Induction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s with SMAD2/SMAD3 and OCT4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機制,可以解釋干細胞是如何選擇變為特定的細胞類型的:這些細胞在沿著DNA的精確位點上組合了數組特定的蛋白質。當這幾組特定的蛋白質組合到一起時......閱讀全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對于細胞治療來說,春天似已到來;因頂層明確鼓勵開放和創新,實施層醫院渴望規范開展工作已蓄勢待發,然而,具體實施細則猶抱琵笆半遮面,遲遲沒有出臺,導致細胞治療的現狀與上述重大國家新政策發布前幾無二致。中國臨床細胞治療創新路在何方?實施細則不能出臺的障礙是什么?如何化解? 國務院今年5月14日宣布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人牙齒干細胞(dental stem cells, DSC)可分為牙齒上皮干細胞(Dental epithelial stem cells)和牙齒間充質干細胞(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兩類。胚胎口腔上皮誘導牙形成(odontogenesis)。牙釉質是由牙齒成
12月3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實驗室與北京大學湯富酬實驗室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實驗室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發表了題為PTEN deficiency reprogrammes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towards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2月26日,國家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加強干細胞基礎與轉化方面的投入與布局。科技部網站上表示,目前,“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已進入實施方案編制階段。實
為規范和指導按照藥品研發及注冊的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究與評價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見附件),現予發布。特此通告。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7年12月18日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一、前言近年來,隨著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和
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干細胞生物重點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Biology),日本福井大學(Fukui University)醫學院,美國Sloan-Kettering癌癥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道的干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 重磅!日本科學家首次利用皮膚細胞恢復病人視力 日本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首次成功地將來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膚細胞經重編后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
最新一期《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l)雜志推出了神經干細胞專題“Neural Stem Cells”。這一專題收集了神經干細胞研究方面的綜述和最新進展文章,就這一領域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神經干細胞(neuralstemcell,NSCs)是一類具有分裂潛能和自更新能力的
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病因不清。切除后容易復發,放射治療和化療效果不理想。近年來從成年的腦組織中可以培養出神經干細胞,傳統的觀點認為,膠質瘤中只含有膠質細胞,沒有神經元。近期的研究證明,膠質瘤在體外分化為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證明了膠質瘤中存在干細胞的可能性。這種細胞能夠同時表達神經元和星形膠質
19世紀六七十年代,Bianco等發現骨髓中含有一種能自身繁殖的間質細胞群,簡稱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研究發現,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骨髓及間葉組織中的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學者們將此類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MSC周圍的細胞和微環境精確調節間充質干細胞的動態平衡。微環境因子失調會引起間充質干細胞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ur Respir J:新研究揭示肺臟發育高清圖譜 DOI: 10.1183/13993003.00746-2019 過早出生的嬰兒常常患有肺部發育不良,并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后果。為了給這些嬰兒提供新穎的治療
來自俄勒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通過探究果蠅的大腦揭示了一個新的干細胞機制,這可能有助于闡明人類神經元是如何形成的。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6月27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像神經干細胞這樣的單一干細胞類型,是如何生成各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的?’”論文
腫瘤干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具有啟動和重建腫瘤組織表型能力的腫瘤細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腫瘤干細胞參與腫瘤的轉移、復發和對化療和放療耐受。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的治療策略將有望為癌癥的治療帶來希望。科學家們也在腫瘤干細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試圖通過腫瘤干細胞的研究解決腫瘤起源及治
前言 隨著人類對生物學領域深入探索和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院所和生物制藥公司將細胞水平的功能性研究、模型建立及藥物篩選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研發手段。而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就為這種細胞水平的研究提供了集高分辨率、自動化、智能化及海量信息為一體的新的檢測平臺。干細胞(stem
近日,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刊登了來自澳大利亞哈德遜醫學研究中心的Courtney McDonald教授題為"干細胞治療在臨床病例中的應用:進展與挑戰"的綜述性文章,就目前干細胞治療方法在歐洲,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臨床應用中所取得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對干細胞療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致命的不治之癥,ALS患者脊髓中的神經細胞逐步死亡,會最終剝奪患者的行動能力甚至呼吸能力。包括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布萊根女子醫院、麻省大學醫學院在內的多家研究機構進行了小鼠實驗,檢驗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ALS的潛力。他們進行的十一項獨立研究顯示,將神經干細胞移植到
在健康的成年人中,組織特異性的干細胞能夠補充損傷的組織并維持器官的可塑性。在大多數哺乳動物成年大腦的兩個區域中(側腦室腦室下區和海馬體的齒狀回),神經干細胞能夠產生新的神經元從而促進大腦的可塑性及認知能力;然而目前關于成年人類大腦中通常是否會產生新的神經元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哺乳動物大腦中神經干
5月22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與生物醫學領域相關。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
不用創建一個胚胎,而將成體細胞還原為胚胎狀態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科學家們現已能重置一個成熟體細胞中的DNA,使該細胞能成長為人體內的任何細胞類型,如心臟肌肉細胞、神經細胞和膀胱細胞等。 一個病人到醫院診斷病情,醫生告知其診斷結果不太好,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于是,醫生從病人的頭上拔出一根
細胞分化是一項基礎的生命活動,其逆向過程——去分化可能啟動腫瘤的發生。日前Duke-NUS的研究團隊發現,染色質重塑因子和轉錄因子組成的蛋白復合體,可以抑制神經祖細胞的去分化過程,防止腦部腫瘤的發生。這項研究發表在elife雜志上,該雜志是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前主編Randy S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能夠影響神經干細胞命運的固有細胞特性,這些特性或許會影響神經干細胞分化稱為哪種腦細胞,比如神經元、星形細胞和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等,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方法來預測或控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干細胞領域的突破性研究進展,分享給各位,同各位一起深入學習! 【1】Nature:重磅!利用血管內皮細胞制造出功能性的造血干細胞 doi:10.1038/nature2232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創新性方法:利用容易獲得的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一個多機構研究人員小組在新研究中,確定了生成神經膠質瘤的細胞的遺傳特性。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腦癌。這些發表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的研究結果,為科學家們治療該疾病提供了一組豐富的潛在靶點。 研究的資深作者、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神經學家、轉化神經醫學中心聯合主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時至歲末,2016年已經接近尾聲,在這一年里干細胞療法研究領域又有哪些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創新性研究呢?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學習。 【1】Stroke:干細胞療法可有效治療中風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2995 患有中風的患者在經過向大腦中注射干細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