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關轉基因大豆、水稻、玉米等轉基因作物濫種的說法一直頻繁出現。其中水稻和玉米雖然有品種已經取得了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安全證書,但是一直沒有批準商業化種植,而國內并沒有研發轉基因大豆種子。目前我國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據了解,農業部都每年開展安全監管執法工作,指導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安全監管執法工作,對轉基因的研究實驗進行監管,同時還對各種農作物種植情況進行檢查。《中國經營報》記者連續幾年都在網上搜索到一些地方政府發出的通知,要求嚴格檢查以防未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被種植。 另一方面,支持推廣轉基因的專家學者也對現行轉基因管理體系不滿,認為管理落后。我國現行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是2001年制定、2002年開始實施的。今年4月,農業部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修改征求意見稿,已經于5月末完成意見征集。一位接近農業部門的官員透露,農業部目前正對收集到的意見進行整理,對轉......閱讀全文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雜交方法本質相同。都是在原有品種基礎上對受體生物進行遺傳改造,轉基因技術是傳統育種方法的重要補充。 轉基因技術是一種中性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轉什么基因。采用轉基因技術可以培育出比非轉基因品種更為安全的品種。 人類社會發展,特別是人類的生存與健康,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
8月26日,農業部公布了對“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提案的答復函。 從“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監管”“轉基因食品標識管理”四個方面,答復函梳理了中國監管轉基因生物及轉基因食品已采取的措施。 該答復函一出,立即引起廣泛關注。那么,各國對轉基因產品的標識
中國大陸和臺灣都強制要求標識轉基因。中國香港執行自愿標識原則,中國澳門沒有明確規定。 1.中國大陸 1.1 中國轉基因食品監管 農業農村部負責轉基因相關的監管,對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管理,批準后方可進行生產活動。從事轉基因生物生產加工的,需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許可證。銷售、經營轉基因
編者按: 一個社會的專家系統,通常由公共知識體系及負責其生產的專業技術隊伍組成,其有效運轉依賴于專業知識的生產、解決問題時理性思維的運用,以及更為重要的一點,即科學共同體參與公共決策的廣度和深度。 一個運行良好的專家系統既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詢意見,又可以為公眾提供專業判斷
近日,農業部在答復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提案時指出,下一步,轉基因重大專項將圍繞專項目標,在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模化轉基因操作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研發等方面予以支持。 這份提案涉及到轉基因研究、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轉基因標識管理及轉基
2010年11月30日,植保(中國)協會在北京召開以“農業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媒體研討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授和高碑店市農民祖茂堂分別在研討會上作了主題報告。科學家和農民代表就農業生物技術的安全性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高調宣布赴美調研結果,轉基因產品再度成為熱議話題。作為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評估組副組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陳劍平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民眾對轉基因產品能客觀看待,不要“談轉色變”。陳劍平提到,目前,通過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產
本文根據2016年4月14日許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講堂”的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講座人:許智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曾獲
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還是不安全 ——訪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林敏 關注轉基因 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已有共識 科技日報:目前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國際上是否已經達成共識? 林敏:目前,有轉基因安全無定論的說法,是因為混淆了轉基因技術、研發中的轉基因產品與通過安全評價
編者按: 轉基因食品安全到底何解?在科學層面之外,影響公眾認知的因素有哪些?轉基因標識成本到底有多高?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何滿足?監管應該如何進行?我們將為讀者奉送來自轉基因求是論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分享科學共同體的理性討論與專業判斷。食品安全與健康 轉基因食品是否健康? 楊曉光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在近期召開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表示,我國對于轉基因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視,并列入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預計在未來若干年內投資200個億用于轉基因研究,目前落實的差不多已經有50、60億。 羅云波表示,我國轉基因
隨著轉基因食品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繼而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11月30日,植保(中國)協會在京召開以“農業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媒體研討會,會議分別就農業生物技術的安全性測試、轉基因食品安全以及轉基因棉花的種植情況進行了探討。 轉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科學而健全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包括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及其有效實施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現實的或者潛在的負面影響。 自1985年人類首次試種成功轉基因作物以來,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總面積已占到世界總耕地面積的2%,轉基因生物已達120種左右,其中主要的4種是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標識管理,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的銷售行為,引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生產和消費,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由國務院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標識管理,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的銷售行為,引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生產和消費,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由國務
食品伙伴網訊 據食品導航網站消息,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擬實施強制性轉基因產品標簽制度,要求生產商披露產品中的轉基因成分。 FSSAI-Guidelines-for-GMO-labelling-on-their-way_strict_xxl 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負責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標識管理,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的銷售行為,引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生產和消費,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
“在轉基因技術的初期研究過程中,上個世紀80年代歐洲國家處于主導地位,引領著全世界農作物生物技術改良的發展方向。然而,90年代后期進入產業化階段,美國迅速趕上,起到主導作用,甚至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是為什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說。 究其原因,他認為兩地區對轉基
當我們談論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時候,支持方和反對方都在支持和反對“誰”呢?答案是“方”。這是一則冷笑話。不過,當我們陷入深思的時候,這則冷笑話揭示了至少一個問題:無論支持還是反對,我們真的需要補一補轉基因的“歷史課”。 如果要對近幾年的社會話題按照“敏感指數”排出一個名次的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轉基因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中國對轉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國還要嚴苛;國內的科學家不愿意參與爭論,如果有人支持轉基因作物,便常被貼上“漢奸”的標簽,這不是科學的、理性的爭辯。 許智宏(著名植物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 轉基因作物已經廣泛種植近20年。從1996年美國首次種植開始,在全世界范圍
日前有媒體刊文稱,有人實驗證實轉基因食品與腫瘤、不孕不育等具有高度相關性,且西方轉基因大國絕不對自己的主糧搞轉基因。轉基因食品是否不如非轉基因食品安全?各國轉基因作物的生產和消費情況如何?針對此,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
轉基因食品是否應該全面標識以確保公眾知情權和選擇權?前日,農業部負責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官員寇建平在武漢公開表示,國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所有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識。他同時表示,轉基因食品標識管理的趨勢,是從我國目前采用的按標識目錄定性強制標識,發展到定量強制標識,最終是自愿標識。 農業部官員
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問題,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那種希望僅靠科學技術的完善來解決人們對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疑慮和不安的想法顯然過于純真。 有觀點認為,轉基因技術本身比其他作物育種技術,如傳統育種帶來的遺傳信息的變化更明顯,因此轉基因產品可能存在安全問題。這個風
根據轉基因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十二五”實施計劃,為更廣泛地凝聚和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進一步推進各項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現安排一批重點課題,采取自由申請、專家評審、擇優支持的方式遴選承擔單位。 一、申報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申報內容必須在指南范圍之內,超出指南范圍
近年來,我國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量和消費量節節攀升,每年已達上千萬噸。不少消費者都很關心,自己每天的食物中,有哪些屬于轉基因食品。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我國早在2001年就出臺法規,確立了轉基因標識管理制度。但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種種原因,明確的標識至今仍難見于轉基因食品之上。 “轉基因
3月13日,眾多網絡媒體紛紛轉發了一篇文章,標題中赫然寫道,“袁隆平:轉基因食品或影響生育,人民不是小白鼠”。袁隆平在中國育種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且一向謹言慎行,因此,這篇文章立即引起國內輿論界的廣泛關注。 時代周報記者向袁隆平求證此事時,他澄清道:“這完
轉基因大米即將在菲律賓取得合法的“準生證”,在曠日持久的“轉基因主食”是否適合人類長期食用這一問題的爭論上,菲律賓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轉基因大米即將在菲律賓取得合法的“準生證”,在曠日持久的“轉基因主食”是否適合人類長期食用這一問題上,菲律賓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不管未來世界是
國際在線報道: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張桃林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韓長賦就“農業農村領域的轉基因問題”回應記者提問時稱,我們現在首先重點發展和進行商業化種植的主要是非食用作物,目前,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今日表示,農業部對轉基因問題的態度是一貫明確:在研究上要積極,堅持自主創新,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我國的轉基因安全管理嚴格嚴謹,無論是制種、試驗還是種植,都是要經過嚴格的程序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扎實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問時表示,農業部對轉基因問題的態度是一貫的,是明確的。“簡言之,就是兩條:一是在研究上要積極,堅持自主創新;二是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 香港衛視記者:請問關于轉基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