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穿越時空:除了引力波,還有信念

    2月11日,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宣布他們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圖為技術人員在關閉艙門抽制真空前檢查光學部件。 13億年前,兩個恒星量級黑洞撞到了一起。 大約3倍于太陽質量的物質,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被轉化為引力波。這在時空中激蕩起的漣漪,以光的速度向外擴散。 黑洞合并的交響曲已經奏響,只是它幾乎無聲無息,混雜于所有噪聲中。 100年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做出了關于引力波的預言。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引導時空如何彎曲。當物質在時間的“水面”運動,水波便會蕩開。但他又說,在所有能想得到的情況下,引力波的輻射都可以被忽略。 有多小呢?當一列引力波向你走來,你便會經歷一個忽高忽矮、忽胖忽瘦的神奇過程。但是這樣的一個變化幅度,大概為一個氫原子的五百億分之一那么微小。 不過人類并未因此放棄探測引力波。實驗物理學家約瑟夫·韋伯(Joseph Weber......閱讀全文

    隱藏在這幅畫中的17個不同的物理世界

       在不同尺度上,物理世界遵循著不同的規律。描述微觀量子世界的定律,與描述宏觀物體的定律有著本質的區別。然而,任何隨著尺度的變化必然是連續的,物理學中看似截然分立的領域,實則具有豐富的聯系。  《尺度,法則和生命》這幅畫,正是通過17個地位顯著的公式,描繪了物理學不同領域的聯系

    引力波真的存在嗎?

      近日,一條關于神秘引力波被發現的傳言正在迅速擴散。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發布消息稱自己收到可靠證據,美國激光干擾引力波觀測站(LIGO)已成功偵測引力波。媒體廣泛跟進了這一消息,并稱LIGO研究團隊正收集數據撰寫報告。若傳聞屬實,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一項預測將得

    兩位LIGO科學家談引力波的發現

      引力波的發現有何重大意義?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核心成員、加州理工學院陳雁北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1.廣義相對論以時空幾何來描述引力,而引力波的發現,代表了人類直接探測到了時空幾何的動態扭曲。2.作為恒星演化的末態,黑洞是天文學中的一種重要物體。引力波讓我們詳

    除了《時間簡史》,關于霍金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圖 1 霍金的照片,攝于2006年5月。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家中逝世,享年76歲。  提到霍金,你們往往會想起他標志性的輪椅,以及那本暢銷全球的《時間簡史》。然而說起他的本職工作——物理學家,除了專業人士,恐怕很多

    科學家如何讓看不見的黑洞現形?

      中國6月15日發射了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慧眼”去探測黑洞。然而,神秘如幽靈般的黑洞不會發出任何光輻射,那么怎樣才能在茫茫宇宙中探測到它們呢?這似乎有點像在煤窖里尋找一只黑貓。幸好,科學家找到了一些辦法,其中之一就是“慧眼”使用的方法。  方法一:柴郡貓的笑容  雖然人類不能直接看見黑洞,但是它就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并非水火不容丨紀念霍金

    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與世長辭,這一天恰好是愛因斯坦119周年的誕辰(中國有的地方習慣用虛歲,那么就算120周年冥誕吧)。霍金的故事激勵了幾代學子投身物理,包括我自己。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紀念霍金的文章,在提到霍金的貢獻時,大多都會把黑洞的“霍金輻射”作為霍金對物理學最重要的一項貢獻,

    《星際穿越》穿越了哪些"燒腦"科學 1小時可抵7年?

      不遠未來的地球,沙塵暴肆虐,生命遭到威脅,文明面臨生死存亡,人類不得不遷徙……一切問題的解被指向浩瀚的宇宙。本月12日,“燒腦”大片《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一路票房飆紅,口碑爆表,并引發影迷“惡補”物理課本的熱潮。  與此前同樣由諾蘭執導的《盜夢空間》相比,《星際穿越》并沒有沿襲上一部電影的爆棚

    想在空間探測引力波?中科院發起“太極計劃”

       中新網北京2月16日電 中國科學院16日舉行“空間引力波探測與研究”媒體見面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從2008年開始發起“太極計劃”。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在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后不久就提出了引力波存在預言。百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為尋找和發現引力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造了多種實驗裝置。20

    發現引力波的LIGO團隊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2月13日深夜,遠在美國的引力波論文作者之一、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核心成員、加州理工學院的陳雁北教授,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首次披露LIGO這支發現引力波的科學家團隊是如何協同開展科研工作的。   世界“最強大腦”旗艦隊   眾所周知,LIGO項目團隊在美國公布

    歐航局發射“LISA探路者”引力波試驗探測器

      法國巴黎時間3日5時04分(北京時間12時04分),歐洲航天局用于驗證太空引力波觀測技術的“LISA探路者”探測器由一枚“織女星”運載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從理論上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認為它產生于大質量天體加速、碰撞或者黑洞合并等天體事件。

    美歐“麗莎”計劃欲覓引力波芳蹤

      為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關于引力波的預言是否正確,美歐航天部門將合作研制3個航天器,這些航天器發射后將繞太陽公轉,在相距300萬千米的距離上相互發射激光束,以在茫茫宇宙中搜尋低頻引力波的“倩影”。   這是美國宇航局與歐洲航天局的一項“大手筆”合作。他們正在共同研發的航天器將在太空中同一軌

    紫金山天文臺在宇宙深處的爆發天體中發現引力波輻射跡象

      伽瑪射線暴(簡稱伽瑪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人們能探測到的恒星尺度最劇烈的爆發現象,是宇宙中最為極端的天文現象之一,是宇宙中最為極端的天文現象之一,其輻射出來的光子在宇宙中要穿越幾十億光年才能到達地球。伽瑪暴爆發階段的輻射一般被稱為瞬時輻射,而爆發結束后在更低能段(如X、光學、射電)持續更久的輻射一

    歐美探測器同時發現第四次引力波

    歐洲“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外景圖片來源:Virgo官網  科學家第四次捕捉到引力波。美國和歐洲兩個引力波項目組27日在意大利都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兩個項目組的3臺干涉儀首次共同探測到了“時空漣漪”,不僅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還更準確地定位了產生引力波的黑洞位置。  發布會稱,2017年

    美引力波觀測站升級:有望首次探測引力波

      1916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這是遙遠宇宙極端天體事件的產物,如同時空中的漣漪   據國外媒體報道,引力波被認為來自宇宙中大質量天體的碰撞、爆炸等,是宇宙中最恐怖的能量釋放,比如超新星爆發、黑洞碰撞等。但科學家對引力波仍然不十分了解,原因在于我們很難探測到引力波,引力波雖

    《物理快報B》:宇宙可能位于蟲洞內部

    蟲洞示意圖美國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重新審視宇宙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致密致熱的奇點膨脹到現在的狀態的。這是宇宙物理學關于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論,現在宇宙物理學的幾乎所有研究都與宇宙大爆炸理論有關,或者是它的延伸。但是,大爆炸理論無法回答我們的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樣子。  據物理

    英科學家稱找到方法解開黑洞完全演化所需時間

    存在于一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圖片來源:NASA)   北京時間2月5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道,黑洞演化的終點或許是成為一種讓人費解的,時間呈現停滯的時空狀態。現在,一項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了解某個黑洞離到達演化的終點還有多遠。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簡單地說,

    “種子”黑洞真的存在嗎?

      在浩瀚的宇宙花園中,其中最重的黑洞也是從小小的“種子”長大而成。通過吞噬氣體星塵或和其他致密物體的融合,這些種子黑洞在體積和質量上不斷增長,直到形成星系的中心,就比如我們生存的銀河系。但與真實的植物不同,這些巨大黑洞的種子也是黑洞,但至今沒有人發現這些“種子”黑洞。  有一種觀點是認為,相當于數

    空間引力波探測: 在太空中捕捉引力波“音符”

      日前,一條有關空間引力波探測的消息在天文圈被刷屏。  據歐洲太空局(以下簡稱歐空局)官網報道,其下屬科學項目委員會在6月20日舉行的會議中一致決定,將探測引力波的激光干涉空間天線(LISA)正式確定為歐空局第三大型空間任務(L3)。根據時間表,LISA將在2034年開始從空中探測引力波。  事實

    引力波探測者:LIGO與天琴計劃不矛盾

      近日,LIGO“引力波”項目證實了物理學界的百年猜想,在引起科學家們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公眾對于這項研究的興趣。昨天下午,一場約2000人互動的引力波討論在“科學來幫忙”的8個微信群同步展開,這場討論邀請了分別來自美國加州的陳雁北和德國的胡一鳴兩位“引力波”項目參與者,和媒體、科學愛好者進行了一

    2016年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100篇論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統計了過去一年中發布的270萬篇學術論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論文Altmetric指數百強榜單,列出了那些在社會公共領域引起最強烈關注或討論的科學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國現任總統發表的醫保評估報告,有引力波與比鄰星B這樣的重大天文學發現,有最早的生

    FAST發現毫秒脈沖星 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之上的星空。FAST攝影團隊提供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反射面上的測量靶標。FAST攝影團隊提供

    FAST發現毫秒脈沖星 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之上的星空。FAST攝影團隊提供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反射面上的測量靶標。FAST攝影團隊提供

    這一年,科技與文化相伴同行

      科學精神照亮逐夢之路  見證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2019年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章說,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中國。其中之一,便是“賽先生”,也就是科學。這聲振聾發聵的吶喊在神州大地回蕩了一個世紀。  一百年過去了,科學精神對于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

    中科院空間引力波探測:亦步亦趨?獨樹一幟!

      “如果把引力波探測看作交響曲的話,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的成果,是一段美妙的序曲。它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天文學隨之誕生。但是,彈奏引力波主樂章的地點,還應該在空間。”16日,在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媒體見面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胡文瑞勾勒出了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的

    我國專家呼吁盡快啟動建設引力波探測器計劃

      科學界目前普遍認為,宇宙誕生于距今約14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后不到次方秒的時間里,宇宙以快到無法想象的速度急劇膨脹,留下層層時空/“漣漪”—原初引力波。為了能直接觀測到引力波,發達國家紛紛建造引力波天文臺。10月13日舉行的第247期東方科技論壇,與會專家一致呼吁,中國應該盡快啟動自

    張雙南:LIGO何時得諾貝爾獎

      科學界早有共識,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應該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我傾向于認為,如果引力波探測的結果僅僅只是這個工作,要拿到諾獎恐怕不易!  原因在于,任何科學實驗都需要驗證——或者有其他的結果、方法去檢驗、驗證雙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事件,或者LIGO能夠發現新的、但是不同的引力波事件,這個工作才能順理成章

    果殼里的霍金

      “在伽利略逝世300年后誕生,在牛頓310年后接任盧卡西教授,上天似乎以數字來注定了霍金的成功。”劍橋大學副校長Alec Broers爵士在祝霍老60歲生日時如是說。   關于霍老的物理學功績,合作者George Ellis概括如下:  1)廣義相對論在宇宙學的應用:愛因斯坦場方程解的數學性質,

    中國科學家證實雙中子星合并直接產物不僅是黑洞

       4月10日21時,天文學家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于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M87星系,其質量非常巨大,大約是太陽質量的35-65億倍。然而,宇宙中還存在著大量恒星級的黑洞(數倍到幾十倍太陽質量)。天文學界認為,這類恒星級的黑洞一般來源于大質量恒星演化到末期的劇烈塌縮或兩個致密天體(如兩

    走近引力波探測器之父——從小混混到科學家

      他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這就是他自身魅力的一部分。Rainer Weiss 圖片來源:Ken Richardson  50年前,Rainer Weiss便設想出一種探測引力波的方法。引力波是由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中無限小的漣漪。去年9月,這一夢想終于成真。當時,1000名利用

    《大眾科學》評出十大美國“科學才子”

    日前,美國著名的《大眾科學》雜志評出了第六屆年度十大美國“科學才子”。為此,《大眾科學》足足花費了半年時間,咨詢了眾多科學家、大學各系主任和科學雜志總編的意見,旨在選拔那些最有創造力、從事著最重要研究的美國年輕科學家。 在數百名候選者中,為何獨獨選中這10位?《大眾科學》解釋道,被挑選為十大科學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