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最新研究改寫十大科學突破成果
2010年科學家們對在3萬8000年至4萬4000年前曾經生活在克羅地亞的3個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骨頭做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能夠對現代人基因組與尼安德特人祖先基因組進行直接的比較。這一研究成果入選當年的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 然而最新一項研究中,來自馬普研究院人類學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再次分析西班牙洞穴遺址中的古人類遺骸,發現人類歷史的時間表需要改寫。他們分析了43萬年前兩個個體遺骸骨頭中提取的細胞核DNA,確定了這些骨頭屬于尼安德特人,這也就是說尼安德特人早已與另外一種古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分離開來。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4日的Nature雜志上。 2013年,這一研究組利用一種新型的技術提取和測序古老的DNA,對胡瑟裂谷人類化石組件進行分析,發現它與尼安德特人滅絕親屬——亞洲丹尼索瓦人的線粒體基因組關系密切,這提示這一化石也許代表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閱讀全文
Nature突破:香蕉基因組測序
由法國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近日完成了對香蕉品種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的基因組測序,并開始分析這一基因組草圖。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了7月11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研究人員采用Roche 454、Sanger和Illumina的測序方法繪制出了雙單倍
新突破!掌上測序儀首次完成人類全基因組測序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類遺傳學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組分析領域領先的英國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納米孔測序儀完成了多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和
突破耐藥基因組測序缺陷-靶向測序對抗耐藥菌新契機
自以抗生素為代表的抗菌劑問世以來,細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得到了極大的控制。然而進入21世紀后,情況好似走入了另一個極端——由于抗生素濫用所致的耐藥菌的出現以及廣泛傳播。這是由于在藥物的選擇壓力下,敏感菌株被抑制或殺滅,天然耐藥或獲得性耐藥菌株則繼續生存、繁殖和克隆傳播,導致細菌的耐藥性增高。 細
ENJM:人類基因組測序速度實現新突破
近期,斯坦福大學的科研人員完成了利用人工智能計算加速工作流程的DNA巨量測序技術,把人類基因組測序時間縮短至5小時2分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標題為“Ultrarapid Nanopore Genome
歐盟廉價快速DNA基因組測序與解碼技術獲得突破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220萬歐元資助,總研發投入290萬歐元,由歐盟6個成員國及聯系國塞爾維亞(總協調)、德國、英國、愛爾蘭、瑞士和以色列跨學科科研人員組成的歐洲NANODNASEQUANCING研發團隊。歷時3年多的研發創新活動終于修成正果,即廉價快速的DNA基因組測序與解碼技術
基因組測序
如果樓主指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那時用的方法叫做雙脫氧終止法,也叫做sanger法。它的原理是在DNA合成過程中,DNA聚合酶能夠使用ddNTP(雙脫氧核苷酸)來作為原料,但它的反應會在加入ddNTP的時候終止。具體實驗是通過PCR來完成的,但與普通PCR不同,它只需要一個引物而不是一對。在4個相同的
華人學者Nature子刊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新突破
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生物工程師們的領導下,研究人員生成了來自單個大腸桿菌細胞以及人類大腦單個神經元的最完整基因組序列。采用一項新的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他們在只有12納升體積、充滿液體的小孔中完成了基因組擴充,從而獲得了這一突破性的成果。該項研究發表在11月10日的《自然生物技術》(Natur
第三代測序重大突破!首次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
第二代測序是當今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但讀長短是它的軟肋,并且它無法解決高度雜合的基因組、高度重復序列、高GC區域、拷貝數變異、大的結構變異等問題。第三代測序技術避免了第二代測序讀長短的缺點,近年來漸漸被應用于各大研究中。以前談到第三代測序,也許你想到的是病毒基因組或細菌基因組測序,而如今隨著技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
“桑格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并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有一天,65歲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突然停下手中的試驗,轉身走出實驗室,宣布自己正式退休。那一年是1983
長讀長測序顯優勢-基因組復雜結構變異檢測實現新突破
基因組結構變異是很多癌癥、遺傳病等疾病的重要誘因。目前基于二代測序技術檢測基因組結構變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三代測序存在錯誤率較高等多種問題,尤其針對復雜結構變異大多軟件識別能力較差。針對這一問題,近日,在Nature Methods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基因組比對工具NGMLR和
基因組測序儀簡介
基因組測序儀是一種用于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2年12月19日啟用。 技術指標 個體化基因組測序儀主機/ION TORRENT主機。 主要功能 樣品處理、快速的運行時間以分析單個或多個樣品 支持多重文庫,從而實現最大的效率和經濟性 可在必要時禁用個別測序通道,以節約試劑用量。
認識泛基因組測序
什么是泛基因組?2005年,Tettelin等人提出了微生物泛基因組概念(pangenome,pan源自希臘語‘παν’,全部的意思),泛基因組即某一物種全部基因的總稱。2009 年,Li等人首次采用新全基因組組裝方法對多個人類個體基因組進行拼接,發現了個體獨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并首次提出了“
PNAS:甜瓜基因組測序
甜瓜在世界范圍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日前西班牙的九個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利用羅氏454平臺完成了甜瓜基因組的測序。除了甜瓜的全基因組,科學家還得到了 7個特定甜瓜品種的基因組,文章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雜志上。 聯合國糧農組織2009年
“RNA測序”通用模板新突破
通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少量的RNA來診斷或治療疾病是一個新興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可以對RNA片段進行測序,但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測序RNA,有時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是影響成功的一個重大障礙,使得此領域很難取得進展。近來,密歇根大學Tewari教授的實驗室領導了美國和荷蘭的9個實驗室
454測序用于美洲奶牛種牛基因組測序項目
一只名為Pawnee Farm Arlinda Chief的種牛和它的兒子Walkway Chief Mark大約有60000個后代,其后代是牛奶生產的主力。最近一項研究中1,科學家通過454全基因組測序,掌握了他們的基因組中控制重要性狀的基因,包括抗病能力、牛奶產量,這些性狀已通過北美的當
我國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記者丁佳)5月10日,《自然》雜志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的一項最新成果,該項研究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制。 這項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遺傳發育所基因組分析平臺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麥A基因組的結構和
測序解讀基因組,真的好嗎?
測序解讀基因組,真的好嗎? “對基因組了解過多也不全是好事。”貝勒醫學院生物醫學倫理學副教授、醫學倫理和健康中心主任Amy McGuire,在今年舊金山舉辦的TEDMED機構年度大會上說,“尤其是對自己基因組信息的了解。” 雖然McGuire 從事人類基因組學研究已有多年,但
白肉靈芝完成基因組測序
?在韶關產業園種植的白肉靈芝。吳清平團隊 供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團隊完成了第一個白肉靈芝全基因組測序。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對白肉靈芝的基因組進行組裝和注釋。相關研究發表于《G3:基因,基因組,遺傳學》(G3-Genes Genomes Genet
我國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 5月10日,《自然》雜志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的一項最新成果,該項研究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制。這項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遺傳發育所基因組分析平臺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麥A基因組的結構和表達特征,對深入和
盤點最新基因組測序成果
the scientist雜志發表文章盤點了幾項最新的基因組測序成果以饗讀者: 種屬:非洲腔棘魚(Latimeria chalumnae) 基因組:~2.86 billion bp 人們曾經認為腔棘魚早在七千萬年前就已滅絕,直到1938年一只腔棘魚在南非海岸被漁民捕獲。這種魚看上去跟三億年
簡化基因組測序好做嗎
簡化基因組方法是一種利用酶切技術、序列捕獲芯片技術或其他實驗手段降低物種基因組復雜程度,進而研究基因組各類遺傳結構性變異的技術手段。目前常見的簡化基因組技術包括RAD(Restriction site Associated DNA)和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這些技
讓基因組測序繞過PCR
?在基因組測序中,PCR擴增似乎是繞不過去的一步。然而,PCR也帶來一些問題,包括不均勻擴增,導致某些序列的比例過高。對目前的新一代測序(NGS)平臺而言,測序某些堿基組成上存在嚴重偏向的基因組區域仍是一大挑戰。在GEN雜志上,Patricia Fitzpatrick Dimond博士介紹了PCR-
Nature完成桉樹基因組測序
一個橫跨五大洲的科學團隊宣布,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的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巨桉是世界上最廣泛種植的樹木之一。這一成果于六月十一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巨桉生長速度快,可以用作燃料和木材,是纖維、紙漿、生物燃料、藥物和工業用油的重要可再生原料。這種樹木原產于澳大利亞東
中國蓮基因組測序完成
繼中國科學家成功完成水稻、玉米基因組測序工作后,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人員與國外多家科研機構合作,順利完成中國蓮的基因組測序,構建了首張中國蓮全基因組圖譜,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基因組生物學》雜志。 “該項目為將來的蓮分子育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標志著我國相關研究將對生物進
基因組測序的具體過程
講起來很復雜哈,簡單來說,就是邊合成邊測序,把所要測序的序列通過各種手段來建庫,然后加上5‘和3’都加上接頭,放在一個小玻璃片一樣的芯片上,上面一般是8個lane,把樣品加入到lane上之后和上面長好的接頭序列相結合(之前的建庫時加的接頭與之反向互補),然后再經過PCR擴增的過程形成一個DNA簇,然
什么是基因組測序技術
自1998年美國塞萊拉遺傳公司組建以來,人類基因組研究開始由兩部分科學家同時展開,分別是由公共經費支持的人類基因組工程和美國塞萊拉遺傳公司。在研究過程中,他們也分別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測序和分析的方法。塞萊拉公司的核心分析方法被稱為"霰彈法",人類基因組工程則采用了"克隆法"。所謂"霰彈法",其實是一種
454用于西紅柿基因組測序
最近,西紅柿基因組學會完成了一個農業種植西紅柿品系Solanum lycopersicum的基因組圖譜,以及一個野生型西紅柿品系S. pimpinellifolium的基因組圖譜,并將其與已知的土豆基因組以及其他植物比較,尋找與水果有些特性相關的基因,相關文獻在Nature雜志作為封面文章發
人類全基因組測序計劃
全基因組測序是對未知基因組序列的物種進行個體的基因組測序。 1986年, Renato Dulbecco是Z早提出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科學家之一。他認為如果能夠知道所有人類基因的序列,對癌癥的研究將會很有幫助。美國能源部(DOE)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分別在1986年與1987年加入人類基
基因組測序拯救鸮鸚鵡
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新西蘭鸮鸚鵡kakapo,幾乎所有剩余個體的基因組都已被測序,這為其保護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新西蘭鸮鸚鵡kakapo(Strigops habroptila)有幾個特性。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有的雄性甚至超過3公斤,被認為有達90年的最長壽命。它是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通過
測序基因組勘探食品污染
上周,兩家公司因李斯特菌食品感染發令召回其所有產品。Sabra Dippin召回30,000例鷹嘴豆泥制成的食品,至今疾病防治中心未發現因食用該公司食品造成的食物中毒或死亡的病例。然而,堪薩斯州的藍鈴冰激淋工廠(Blue Bell Creameries)已確認有少量食品原料已感染李斯特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