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發布了2016年2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說,2月,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2.4%,輕度污染天數比例為18.1%,中度污染天數比例為5.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4.2%。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比例提高9.9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下降1.3個百分點。 第一批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74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3.1%。其中,廈門、昆明、深圳、中山、珠海、江門、東莞、肇慶和佛山等9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為100%,惠州、海口和拉薩等21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在80%~100%之間,南寧、滄州和唐山等35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烏魯木齊、徐州、宿遷、衡水、鄭州、合肥、武漢、南京和泰州等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閱讀全文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將于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于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說法
將于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 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于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
12月13日,濟南市濼源大街,一處建筑工地在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中暫停所有施工作業。 因持續出現重度至嚴重污染天氣,濟南市自當日零時起執行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措施,暫停所有建筑(室外作業)、道路、拆遷工地施工作業。據悉,這是濟南市今年首個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12月15日,
11月6日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和污染排放的影響,我國東北地區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12—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出現了空氣重污染。公眾驚呼沈陽空氣污染“爆表”,霧霾指數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如此嚴重的大氣污染現狀,以及環境狀況瞬息多變,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以及與監管的快速有效互動,都提
從城市治理的角度看,環境監測是治理環境污染、衡量環境質量、檢驗治理效果的基礎。近年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利好政策的拉動以及嚴格的法規標準倒逼下,環保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環保產業的細分領域,環境監測也將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2018年,環保促進的供給側改革將帶來產能
進入12月,不斷有城市宣布從某一天開始公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此舉源于一個時間節點――按照全國統一部署,今年年底之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都要按照空氣質量新標準要求,開展監測并發布數據。 大限將至,這些城市準備好了嗎,能夠保證數據真實
進入采暖季后,不少擔心天氣會變差的人發現,頭頂的天空反而藍得更“勤快”了。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的空氣質量數據,驗證了群眾的藍天幸福感越來越強——監測結果顯示,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持續做到、做好“六個堅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11月18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北京遭遇持續空氣重污染。北京市于17日0時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這也是今年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昨天,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發布。從12月15日起,如遇空氣重污染橙色及紅色預警時,國Ⅰ和
經濟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也將進入新常態。2015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要處理好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努力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強調進一步強化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認識,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讓廣大民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活。 工作會議總結了20
為確保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按期實施,環保部今年2月29日下發通知,提出分期實施新標準的時間要求:2012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2013年,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2015年,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環境保護部22日發布了今年9月及第三季度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在全國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河北占據7席;天津市也位列其中。京津冀地區改善空氣質量“任重道遠”。 環保部本月還通報了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環境違法企業名單。這72家企業存在91個環境違法行為,在線監測設施測量不準確也包括其
即將過去的2014年,環境問題成為全社會極為關注的熱點,我們從全年眾多環保事件中篩選出十大事件,并請有關專家進行點評,以期引起社會各界對環保問題的持續關注。一、環保部與31省(區、市)簽署《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事件回顧:1月7日,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境保護部與全國31個
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明確圖片來源于網絡 主要污染物治理量化考核問責更趨細化,任務目標正在逐層落實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
由國家和地方共計投入約9.5億元打造的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將開始投入運行。環保部表示,2013年1月1日起,公眾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PM2.5、臭氧等的監測信息;同時,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各站點的監測數據,除了在各城市發布外,還將在國家層次統一發布。 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表示,京津冀
由國家和地方共計投入約9.5億元打造的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將開始投入運行。環保部表示,2013年1月1日起,公眾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PM2.5、臭氧等的監測信息;同時,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各站點的監測數據,除了在各城市發布外,還將在國家層次統一發布。 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表示,京津冀、長三
水、氣、土之戰,是環保“十三五”的重頭戲,而作為“十三五”規劃落實的元年,在即將召開的2016年全國“兩會”上,有關環保問題的議案備受投資者關注。除此前已經推出的“大氣十條”、“水十條”外,最新消息稱,“土十條”預計也會在年內推出。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
11月1日,國家環保部發布了《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首度對PM2.5測定方法進行規范。11月16日,環保部相關負責人通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于當天起開始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將于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重污染天氣頻現的情形下,各地應急響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重污染天氣的應急管理仍存在預案定位不準、預案銜接不夠、預警發布滯后、響應措施“一刀切”等一系列問題,難以真正發揮應急作用。 空氣重污染狀況不容樂觀 應急響應成效初顯 記者從環保部獲悉,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出現了
霧霾成為這個冬季的熱詞。中國近期天氣情況的圖片和數據,讓人想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以及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春節剛過,霧霾在中國東部一些地區卷土重來。這又一次提醒人們,治理空氣污染面臨嚴峻形勢。圖為北京東四環附近的一座煙囪。 近兩年冬天長時間、大范圍的重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6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2016年的環保工作目標是,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力爭下降3%、空氣質量天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5%。 分析認為,全國環保工作會議明確了大氣
近日,科技文摘報相關記者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教授,在訪談中,柴發合介紹:“目前,從各地情況來看,機動車對城市PM2.5的貢獻占相當大的比例,很多城市在20%左右。而在北京、廣州、上海等特大城市,其貢獻率甚至達到了30%左右。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除了要控制重點污染物、重點行業和加強監督管理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僅PM2.5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就需要投資20億元! 這20億元的前期投資還將同時拉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今后每年還要新增1億元的費用! 三類公司將直接受益! PM2.5監測受益的不僅是城市居民,還有各類相關企業:大氣監測類公司、工業污染源監測設備類公司、與減排和污染治理
兩種監測方法的系統誤差,致使北京PM2.5數據難獲公眾理解,而承受著輿論壓力的全國監測,即將在國內尚無統一監測技術規范的情況下提前鋪開 過去幾個月內的頻繁曝光,讓PM2.5這一專業術語迅速被公眾所熟悉,各地政府更是全力推動監測進程和治理規劃。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從1月21日開始,
盡管早在供暖季到來之前,權威監測部門曾發布預警說,今年冬天大氣污染形勢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其嚴峻程度將遠遠大于去年。但,實際情況卻是霧霾“爽約”了。 1月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說,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下降9.
環保部網站5日消息,為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根據國務院批復實施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相關規定,在重點控制區的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環保
“今年8月法制網9日《人民日報》聲音欄目,曾刊登了我的一段講話,標題就是監測數據和群眾感受不能‘兩張皮’。”21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全國環保工作會上說,他要再強調一下,必須避免出現“兩張皮”,人民群眾遭受污染之苦,而監測數據自說自話。 周生賢沒有回避前段時間北京的灰霾天氣備受爭議的問題。
2月28日,記者從陜西省環保廳了解到,從今年1月份,陜西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同比下降,其中西安收獲優良天7個,同比減少4天。1月份,陜西首次將122個縣城的空氣質量納入評價體系中。 1月份商洛空氣質量最好 西安僅收獲7個優良天 2017年1月,全省13個市(區)平均優良天數同比下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