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研發被輿論綁架轉化不了的成果和產業化研究
30年前開始從事轉基因研究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沒有料想到,如今他要用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來做轉基因科普,也沒有料想到當初被認為能改變傳統農業面貌的技術,會面臨如此洶涌的反對浪潮。 近日,科技日報社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由于誤解相關知識和信息、不信任管理部門和科學共同體等原因,我國公眾對轉基因的接受態度持續走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人們的印象中轉基因是先進的技術,是好的東西。甚至上世紀90年代有一款香煙的商標就是‘轉基因’。”朱禎說。然而,進入世紀之交,公眾對轉基因的態度悄然轉變。尤其是轉基因重大專項2008年實施以來,轉基因技術以及從事轉基因研究的科學家在我國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輿論考驗。 轉化不了的成果 直接受到輿論影響的,是我國轉基因技術成果的應用轉化與相關產品的產業化研究。 調查顯示,僅25.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支持在我國推廣種植轉基因水稻,18.9%的受......閱讀全文
關注轉基因:轉基因研發何以被輿論綁架
30年前開始從事轉基因研究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沒有料想到,如今他要用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來做轉基因科普,也沒有料想到當初被認為能改變傳統農業面貌的技術,會面臨如此洶涌的反對浪潮。 近日,科技日報社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由于誤解相關知識和信息
轉基因研發被輿論綁架-轉化不了的成果和產業化研究
30年前開始從事轉基因研究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沒有料想到,如今他要用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來做轉基因科普,也沒有料想到當初被認為能改變傳統農業面貌的技術,會面臨如此洶涌的反對浪潮。 近日,科技日報社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由于誤解相關知識和信息
轉基因水稻受困輿論-中國年損失200億
近日,云南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所特聘教授顧秀林表示,已經占到中國大豆使用量80%以上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其進口檢測審批程序存在缺陷。顧秀林的上述表述再次將“轉基因危害”擺在公眾面前。 “媒體都說轉基因食品吃了不好,我們家買油基本上都選非轉基因的。”《投資者報》記者日前在家樂福北京某超
施一公等談崔盧轉基因之爭:需要理性的輿論環境
崔永元復旦演講引發的熱議,更像是針對轉基因科學傳播的一場討論,而不是爭議轉基因技術本身。確實如此,一直以來,圍繞轉基因的爭論,真正的問題已不在于技術本身,而是科學傳播中的“傲慢與偏見”。這一點,無論科學界還是新聞界都未能幸免。 轉基因科學傳播中是否存在“傲慢與偏見”?主流科學家與社科領域學者
轉基因研發競跑中國不能掉隊
無論轉基因面臨多少挑戰,遭受多少質疑,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楨看來,“轉基因技術仍是育種的主流技術手段。轉基因的前沿基礎研究,對多學科發展起到牽動作用。通過重大專項的實施,承擔單位的育種能力逐漸提高,中上游結合更加緊密。” 在日前召開的“農業前沿生物技術前瞻”圓桌會議上,轉基
轉基因技術對生態影響
美國國家科學院出臺的《轉基因作物對美國農業可持續性的影響》報告,認為總體情況看,與不使用轉基因技術的傳統農業相比,轉基因技術為美國農民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收益。大量權威數據表明,傳統農業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傷害,轉基因技術可以大大減少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在第一個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的10年取得的進展,包括殺蟲
專家:轉基因研發競跑,中國不能掉隊
無論轉基因面臨多少挑戰,遭受多少質疑,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楨看來,“轉基因技術仍是育種的主流技術手段。轉基因的前沿基礎研究,對多學科發展起到牽動作用。通過重大專項的實施,承擔單位的育種能力逐漸提高,中上游結合更加緊密。” 在日前召開的“農業前沿生物技術前瞻”圓桌
轉基因玉米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7月29日,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瑞金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辦轉基因玉米研發現場會,展示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抗蟲轉基因玉米研發中的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我國獨立創制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已獲得安全證書,并完成了產業化準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
袁隆平與張啟發合作推進轉基因研發
袁隆平與張啟發合作推進轉基因研發 袁隆平與張啟發合作推進轉基因研發 在外行看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傳統水稻育種技術與張啟發院士的轉基因水稻育種技術“涇渭分明”。但前不久袁隆平院士在與張啟發院士交流后表示,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和政府的決策積極支持,他所在的國家雜交稻工程
轉基因研發單位數量不詳難監管
近段時間,新疆轉基因玉米違規種植讓公眾將目光再次聚焦在轉基因問題上。前天,轉基因報道研修班的媒體記者團走進吉林公主嶺轉基因玉米試驗基地,目睹了轉基因玉米從培育到進入試驗農田種植的全過程。農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轉基因作物進入農田種植要經過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獲得安全證書五個
外資醫療器械成輿論關注焦點
無可厚非,外資品牌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尤其是高端醫療器械市場擁有強大的掌控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2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收入已經達到1565億元,近10年復合增長率為21.3%.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樊瑜波教授曾表示,目前中國高端醫療器械70%以上依賴進口,其中高端膝關節
農業部:轉基因研發實驗將受更嚴格監管
日前,為切實做好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確保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試驗生產經營和加工等規范有序,農業部研究制定了2016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方案,我國轉基因生物的研發和實驗將受到更嚴厲的監管。 方案要求:“2016年要以轉基因玉米水稻為重點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農業轉基因生物非
日本研發出可減少腹瀉次數的轉基因大米
日本東京大學醫療研究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大量抗體的轉基因大米,這種抗體可以“辨認出”所有輪狀病毒的共同部分,并且有熱穩定性和水溶性,還耐胃中的酸性介質。相關文章發表于《臨床研究雜志》上。 每年全世界有大約70萬嬰幼兒死于腸胃炎,并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腸胃炎很少致命。然而
比“濫種”轉基因水稻更嚴重的
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媒體就會炒作一番湖北“濫種”轉基因水稻,這回因為央視號稱對此做了調查,號稱在武漢超市買到的大米5袋有3袋是抗蟲轉基因大米,卻不告訴觀眾轉基因大米其實是安全的,于是引起社會恐慌。湖北政府也罕見地雷厲風行,銷毀了當地10多畝轉基因水稻,于是引起更大的社會恐慌。連我一位久不聯系的中學
轉基因溝通為何難-《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態度調查》解讀
“轉基因雖然只有30多年的歷史,卻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被各種謠言和誹謗扭曲得面目全非。”《三聯生活周刊》特約撰稿人袁越,從2007年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寫過十幾篇專題報道和分析文章。 當下中國可能沒有哪項科學技術像轉基因一樣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和爭議,沒有哪個科學問題會因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
海外輿論認為中國創新勢在必行并看好前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對于綱要的頒布以及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倡導的創新戰略和措施,許多海外觀察人士給予高度關注。他們認為,以創新驅動發展是中國未來必然趨勢,中國創新事業有著良好前景。 創新勢在必行 綱要指出,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湖北加強輿論引導-服務科技創新工作
近年來,湖北省科技廳積極做好新聞發布和輿論引導工作,努力營造科技支撐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輿論氛圍。 一是圍繞服務中心,做好新聞發布。2013年以來,湖北省科技廳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廳重點工作開展新聞宣傳,先后召開新聞通氣會8場。今年6月,湖北省科技廳會同省檢察院、省財政廳、省人社廳、
高校處理學生失德事件不應迎合輿論
近日,云南某職業學院女生辱罵外賣小哥是“送外賣的狗”的事件在網絡傳播后,一時間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目前該事件的最新進展是,法律機構已經介入調查。而就在該事件發生的前幾天,安徽某職校女生剛剛被曝出辱罵外賣員。 對于此類事件,目前公眾主要形成了以下幾種觀點:一是認
北京科興深陷輿論,科興制藥坐不住了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公司與近期“暴雷”的北京科興有什么關系?科興制藥(688136.SH)11月3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不包含疫苗生產銷售,公司與北京科興無關聯關系。
英研發新型轉基因土豆-可抵御病害且產量更高
馬鈴薯晚疫病是對土豆威脅最大的真菌性病害。英國研究人員17日報告說,他們最新研發出一種轉基因土豆,不僅可以抵御這種病害,且產量更高。 馬鈴薯晚疫病由一種喜愛潮濕環境的致病真菌引起,患病作物的葉子和根莖均會腐爛。它在19世紀導致愛爾蘭大面積馬鈴薯絕收,愛爾蘭人口銳減近四分之一。歐洲農民為預防
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倡議規范轉基因研發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學部主席團發布《關于負責任的轉基因技術研發行為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倡議從事轉基因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的科研人員以及在相關機構中負責轉基因技術安全監測和評價、檢測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以對人類社會發展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加強職業操守,規范科研行為,履
牛津大學研發轉基因病毒-可殺死癌細胞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9日報道,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轉基因病毒。這種病毒可以同時攻擊腫瘤細胞和成纖維細胞——一種被“欺騙”以保護癌細胞免受免疫系統攻擊的健康細胞。 就目前來說,任何已經存在的殺死成纖維細胞的治療方法,都可能破壞骨髓和皮膚中的成纖維細胞。牛津大學腫瘤科的
科學家研發轉基因番茄能夠減少心臟病
北京時間11月7日消息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轉基因番茄能夠減少心臟病發病的概率。研究人員發現,當實驗室老鼠被喂食“Frankenstein”沙拉時,它們體內的血小板堆積有所減少。這是首次發現轉基因番茄植物能夠產生縮氨酸,產生類似有益膽固醇的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食用
臺研發轉基因香蕉-豬吃了可預防“神秘豬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喂豬吃香蕉,有些怪;但吃了就不會生病,倒是很神奇。臺灣大學研究團隊把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癥(PRRSV)病毒基因接種到香蕉細胞,成功研發出基改香蕉(轉基因香蕉),直接當成口服疫苗,豬吃了可以預防仔豬感染俗稱神秘豬病或藍耳病的PRRSV. 這項研究成果是成功利用香蕉研發動
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發轉基因食品
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從而得到轉基因農作物。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作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以及喂養家畜得到的衍生食品,在廣義上都可以稱為轉基因食品。因其安全性被廣泛質疑,國際社會對其尚
轉基因技術對農藥使用量的影響
根據英國咨詢公司PGEconomics最近的數據分析,1996到2010年間,與轉基因作物相關的農藥使用量下降了9%。這段時期內,全球殺菌劑和殺蟲劑的使用量下降了43.8萬噸。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下降態勢。其中,抗蟲棉花和耐除草劑玉米品種農藥用量的減少占了大頭,各自減少達17萬噸。棉花殺蟲劑用量的降
農科院3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過期未獲批復
昨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轉基因試驗田,工作人員在檢查轉基因抗蟲玉米的抗蟲害情況。 我國僅有的轉基因主糧作物——兩個轉基因水稻作物的安全證書,以及一個轉基因玉米作物的安全證書,在今年8月17日同時過期。昨日在位處廊坊的中國農科院萬莊試驗基地,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稱,轉基因玉米作物安全證
媒體解析轉基因科普為什么難-呼吁讓各種聲音平等發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首次將轉基因科普與研發和安全管理并列。而且,與往年的一號文件相比,“分子育種”的委婉表述被“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替代。這表明了中央對轉基因研發的鮮明態度,有助于轉基因議題的脫敏,糾正當前輿論污名化轉基因技術的傾向。
巴西科學家研發出可制造香水的轉基因酵素
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一種帶有蘭花DNA(脫氧核糖核酸)、通過“食用”其他農業垃圾生長的轉基因酵素,這種酵素具有特殊香氣,以之為原材料生產的化妝品將在2020年前后上市。 據巴西《圣保羅報》報道,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生物實驗室研發的這種基因產品是在分析了超過50種植物后
-日本研發轉基因大米對抗腸胃炎-可減少腹瀉次數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0月31日報道,每年全世界有大約70萬嬰幼兒死于腸胃炎,并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在發達國家,腸胃炎很少致命。然而每年卻造成全世界超過70萬嬰幼兒死亡。這種腸炎癥主要癥狀表現為腹瀉和反復嘔吐,嚴重的話會導致人體突然脫水。 醫療中心(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流行病學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