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入選者名單。經報名申請、研究所專家評議推薦、中國科學院審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員最終入選,其中,韓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員入選特聘核心骨干,曹義鳴、陳吉平、陳萍、程謨杰、傅強、潘秀蓮、邵志剛、王曉東、楊啟華、葉明亮、張麗華等11名研究員入選特聘骨干人才。 “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由中國科學院2015年啟動實施,旨在進一步凝聚和激勵中國科學院高層次科技人才,加強對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群體的激勵和保障,構筑創新人才高地,扎實推進“率先行動”計劃。特聘研究員每年遴選一次,主要在中國科學院全職工作的人員中遴選產生,包括“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骨干”和“中國科學院特聘骨干人才”兩個類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現有“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入選者38名,其中特聘核心骨干15名,特聘骨干人才23名。......閱讀全文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近年來,中國在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巨大,各大部委相繼推出一系列的人才項目,包括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國家優青項目等,加上已經評選多年的兩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人才項目,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體系。 縱觀中國的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有一個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人才計劃和項目對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上一期,分析測試百科網為大家帶來了BCEIA2019學術會——大會報告的精彩內容(相關鏈接:BCEIA2019學術報告會知名學者云集!精彩內容搶先看)。本期,分析測試百科網將繼續介紹BCEIA2019學術報告會——不可錯過的十大分會,快來一睹為快吧!BCEIA2019學術報告會十大分會 BCE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10月25日,在BCIEA2019召開之際(相關報道: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召開,近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報道了此次論壇。論壇現
近日從浙江省委組織部獲悉,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薛立新研究員、李潤偉研究員、解榮軍研究員獲批入選第三批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也稱浙江省千人計劃)。截至目前,寧波材料所已有浙江省千人計劃7人(前兩批分別為:秦祿昌、劉 平、王蔚國、沈寶龍),入選人數在寧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Ⅱ)工業化技術”在北京首簽工業化示范項目許可。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中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技術許可方),與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被許可方)正式簽約。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關于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宇 男 重慶大學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 宇 男 重慶大學 呂 琨 男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孫永福 男 中國科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程義云(華東師范大學)、關正輝(西北大學)、金一政(浙江大學)、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濤(大連理工大學)、聶舟(湖南大學)、湯平平(南開大學)、王博(北京理工大學)、袁荃(武漢大學)、趙遠錦(東南大學)2015年
關于2015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程義云(華東師范大學)、關正輝(西北大學)、金一政(浙江大學)、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濤(大連理工大學)、聶舟(湖南大學)、湯平平(南開大學)、王博(北京理工大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分會成立大會 暨藥品質量源于設計高峰論壇會議 (第三輪通知)各位有關單位代表、各位專家: 在十九大報告精神指引下,藥品質量進入了新時代。圍繞健康中國戰略契機,加快構建醫藥工業體系的國家需求,為進一步推動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導和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按照《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有關要求
1981年,山東考生薛德勝的哥哥替他做主,填報了高考志愿:“聽說蘭州大學很不錯,你就報那兒吧。”薛德勝回憶說,“那時候,在大家眼里,除了北大、清華被看作最頂尖的大學之外,國內其他重點大學都差不多,并沒有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填志愿只是挑大學,而不是挑地區。”從東部大省山東來到遙遠的甘肅蘭州,薛德勝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MALDI)于1987年首次由Hillenkamp 及Karas提出,如今已經30年。從那時起,通過應用這一“軟電離”技術與飛行時間質譜(MALDI -TOF MS)的結合,成功地實現了為生物大分子提供快速和高度可靠檢測手段的目的,同時也為生命科學領域提供了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公布2018年TWAS院士增選名單,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55位學者當選TWAS院士,其中11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此外,2018年TWAS九個科學獎項獲獎者中有2位來自中國大陸。 2018年新當選TWAS院士的11位中國大陸科學家分別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
前一段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名單。今年的國家優青入選人數相比往年直接增加了50%,達到了600人,一度引發熱議。 國家優青入選者何以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其實,這牽扯到國家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的戰略。近年來,從兩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到萬人計
據此前報道,浙江大學27歲的陸盈盈獲評教授引起輿論紛爭,最后浙江大學網站將她的頭銜從教授改為“特聘研究員”。對于網絡上的紛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薛宇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歷數了那些年輕的教授們,表示這一事件并不應該大驚小怪。觀察者網編輯查詢發現,薛宇教授出生于1980年,2007年成為中國
近日,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正式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重點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調整優化科研布局、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創新科技智庫體制機制、全面擴大開放合作等5個方面的改革方案,引發科技界的關注。 多名長期關心中科院和中國科技發展的科技界人士表示,“率先行動”計劃遵循科技創新自身規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清華大學陳晨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者及其單位表示衷心的祝賀!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 晨 男 清華大學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自然科學研究,原則上應該是理性思辨能力更強的男性占優;而從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可以推斷,女性從事科學研究同樣可以做得出色。在分析化學領域,有這樣一位女性。她曾榮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和男性同臺競爭的舞臺上,她2014年入選了中組部“萬人計劃”; 2017年獲得了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春華秋實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至今,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已經為中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國際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非常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北京譜儀Ⅲ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都是為人所熟知的國家重大科學項目,而領銜這兩項重要工作的科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