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正式發布
2016年5月12日,《2015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工程院316會議室召開。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主持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朱高峰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院士等20多位院士專家,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組主要成員以及來自國內的10多家主流媒體記者出席發布會。 《2015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是在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制造強國戰略研究(一期)”成果基礎上形成的,由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聯合編制完成。朱高峰院士代表項目組在會上發布了研究報告主要內容。 《2015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從規模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效益和持續發展四個維度,分析了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巴西、印度9個國家,2012年至2014年制造強國指數變化情況。結果顯示,我國制造強國綜合指......閱讀全文
訪白春禮等: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
訪白春禮等: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如何進一步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如何進一步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科技供給,服
發展智能制造-賦能智慧生活
? 家住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田華,越來越愛這座城。 過馬路,“行人守護系統”自動識別行人、車輛,適時發出預警;去圖書館,手機掃碼就能借閱,還書由機器人自動操作完成;出行有智能公交,可以感受無人駕駛魅力。作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智慧生活正延伸到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多個領域。 2013年5
新一輪教育強國指數測算結果發布-中國在全球位次上升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新一輪教育強國指數測算結果,與2022年度相比,中國在全球的位次上升2位,居第二十一位,是2012年以來進步最快的國家。 “透過指數的變化,可以分析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情況,并持續追蹤了解教育強國發展動態和趨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馬曉強表示,“
蘭化所周峰:重塑戰略潤滑力量,助力制造強國建設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周峰:重塑戰略潤滑力量,助力制造強國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中,高端制造業、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領域對先進潤滑材料的需求更加迫切。60多年來,國家戰略需求在哪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
我國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連續五個季度攀升
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編制的產業景氣指數日前發布。指數報告顯示,2010年四季度中經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為103點(景氣標準為100點),比上季度上升0.9點,呈現連續5個季度持續攀升的態勢。 同日發布的家電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0年四
二十大·專家筆談|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必將更加凸顯,一流大學對于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重要意義也越發彰顯。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郭紅松?繪 一脈相承的稟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
劉延東: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強國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6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作報告。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任務,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難得機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教育強國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1254.shtm4月18日,教育強國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論壇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第三屆理事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論壇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作題為“礦山機器人化開采技術”的專題
教育強國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4月18日,教育強國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論壇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第三屆理事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論壇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作題為“礦山機器人化開采技術”的專題報告,闡述了礦山機器人化開采技術的方向、趨勢和現狀,要加強礦山機器人共性關鍵理論與技術研究,進一步提升自主化
建設航天強國-我國空間科學取得跨越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航天活動由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三大領域構成。其中,空間科學主要是依托航天器為主要工作平臺,研究關于地球、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是實現從“0”到“1”原始突破的主陣地之一。十年來,從月球探測到火星研究,從科學衛星到空間站科學實驗,我國空
中國首次發布海洋發展指數-海洋服務業較快發展
《2014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2日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發展態勢良好,海洋服務業呈現較快發展,新興海洋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海洋勞動生產率增長穩定。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ODI)是對一定時期中國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量化評價。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15
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首次發布
北京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驅動,別無他路!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隆重舉行,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首都創新體系建設進行動員部署,爭取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同期發布,這是首個以連續、動態方式跟蹤和度量北京科技創新的指數系統,通過62個縱向指標和13個橫向
“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3”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910.shtm
“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1”發布
12月21日,“新形勢下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在會上發布了“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1”。 據了解,“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簡稱“首科指數”)是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多學科、多領域的
藍皮書:我國科普能力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9月29日,在2022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九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上,科普中國智庫發布藍皮書《國家科普能力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 本年度《報告》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普能力發展情況進行了總體梳理和回顧。五年來,我國科普能力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科普人才隊伍規模持續擴大,結
陳學東:未來15年是中國變成制造強國的關鍵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27.shtm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28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未來15年是中國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要加快發展制造業
“智能制造”提速儀器儀表行業發展
導讀: 隨著智能電網、特高壓建設,為儀器儀表行業帶來了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其日益智能化。當前的電力儀表儀器行業必須不斷研發,滿足智能電網的建設需求。 6月初,備受關注的“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正式出爐,共94個項目入選。其中儀器儀表企業所占項目比例較大。包括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
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態勢年報發布
近日,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與蘭州蘭石能源裝備工程研究院聯合發布《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態勢年報2016》《通用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態勢年報2016》《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快報》以及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情報大數據平臺系列產品,來自甘肅省科技廳、發改委、工信委、中科院蘭州分院、中科院蘭州化物所、中科院
軟實力+硬科技推動智能制造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586.shtm8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高管教育中心主辦的“啟動中國智能制造新引擎主題論壇暨智能制造行業領航者項目課程發布”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來自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學者、業內
今世界海洋日-專家成發展藍色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藍色經濟并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海洋經濟,其實質是海洋經濟在綠色增長理念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藍色經濟,依靠科技尤為重要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后迎來的第一個海洋日。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與人類的生存息
從制藥大國邁向制藥強國!仿制藥發展“跨三關”
在政策紅利下,中國仿制藥行業有望迎來春天。在山東煙臺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內,科研人員正在研發藥品。面對發展良機,仿制藥“轉正”仍要跨越不少難關。提高仿制藥質量、推進一致性評價、加強藥品知識產權保護……都是仿制藥行業健康發展所必須要面對的。供應關:制定鼓勵仿制目錄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仿制藥是與被仿制
從制藥大國邁向制藥強國-仿制藥發展“跨三關”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完善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仿制藥研發、提升質量和療效。此舉被視為中國從制藥大國邁向制藥強國的重要舉措,也為解決百姓用藥難題提供了方案。在山東煙臺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內,科研人員正在研發藥品 唐克攝 面對發
進發制藥強國-陳凱先、施一公等獻計藥學發展
中國進入新時代,藥學發展同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未來創新藥發展的狀態是什么?制約新藥研發的因素有哪些?中國要真正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2018年1月6日,由清華大學藥學院主辦的2018年藥學戰略發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百余位來自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
我國首支海洋發展指數顯示:海洋發展水平持續向好
新華(青島)國際海洋資訊中心聯合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6日首次向全球發布《新華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013)》。根據這一指數報告,2006年至2011年間,新華海洋發展指數年均增速為23.18%,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10.52%的增速,說明中國海洋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且領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速
中國工程院召開重大咨詢項目“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討論會
8月8日,中國工程院在京召開重大咨詢項目“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討論會,標志著該項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討論會由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等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務院參事、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張綱對項目綜合課題之一“制造質量強國戰略研究”作介
兩會代表:每年400億元科學儀器進口-制造強國如何崛起
“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這樣的號召。 總理的號召深入人心。最近,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李林為中國自主制造科學儀器設備的能力感到揪心。“對于國產生命科學領域的儀器設備的制造,我們還很落后。”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
兩會代表:每年400億元科學儀器進口-制造強國如何崛起
“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3月5日,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這樣的號召。 總理的號召深入人心。最近,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李林為中國自主制造科學儀器設備的能力感到揪心。“對于國產生命科學領域的儀器設備的制造,我們還很落后。”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認
雷軍代表:數字化率僅14%,智能制造急需提速
“智能制造”,成了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今年兩會上發言的關鍵詞。 兩會前夕,雷軍就向媒體記者發送了其擬提交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建議》;在北京代表團舉行的媒體視頻連線采訪中,雷軍又一次強調了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智能制造已成為做大做強做優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突破
京津冀低碳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943.shtm 9月12日,北京市財政項目《京津冀低碳發展的技術進步路徑研究》課題組發布階段性成果《京津冀低碳發展指數報告》。報告基于能源強度和碳強度,采用熵值法對京津冀10個城市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