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醫學中心和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血管生成素(ANG)蛋白一個令人興奮的新功能:對調控血細胞形成起重要作用,這對骨髓移植和從放射誘導的骨髓衰竭中恢復極為重要。由于當前的骨髓移植有著明顯的限制,這些研究發現或可促成一些重要的治療干預措施幫助提高這些治療的療效。研究結果發布在8月1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第一次證實ANG在減少干細胞增殖的同時促進了生成成熟骨髓細胞的骨髓祖細胞增殖。他們還報道稱,這一雙管齊下的過程是通過一個新分子調控機制完成的,這是破天荒第一次獲得這樣的研究發現。 這些研究結果對于人類干細胞移植和輻射暴露具有重要意義。接受干細胞移植的癌癥患者面對著兩個障礙:擁有足夠多的白細胞對抗移植后可能立即發生的感 染這一短期挑戰,以及維持干細胞功能以保持免疫力這一長期的挑戰。暴露于大劑量輻射下的人們因這樣的暴露會誘導骨髓衰竭而面對著挑戰。 論文的資深作者、塔夫茨醫學中心分子腫瘤......閱讀全文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ET)是一種少見的血液病,發病率約為 0.4-2.5/100000 人 / 年,多見于 50-60 歲女性。過去十年,由于分子生物學、臨床試驗以及回顧性研究的發展,ET 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來自英國的 Alimam 教授結合病例對 ET 的診斷與治療進行了綜述
隨著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出現,腫瘤免疫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CAR-T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腫瘤免疫治療手段,近年來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尤其是在復發/難治性惡性B細胞腫瘤的治療方面
一、白細胞計數人體外周圍血中的白細胞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它們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機制消滅原體重 ,消除過敏原和參加免疫反應,產生抗體等從而保證機體健康。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起源于共同的祖細胞,即多向骨髓祖細胞(pluripotential Myeloid progenitor,CFU-S)
新藥和生物制品的提供常常意味著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從而促進公眾的健康保健,而FDA的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FDA’s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在幫助推進新藥開發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每年,CDER都批準許多新藥和生物制品,其中一些產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氧氣在多種疾病發生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有研究人員就發現,缺氧狀態能夠讓腫瘤變得更加惡性;但又有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將小鼠置于極端缺氧的環境下時,小鼠就能夠進行心肌再生。那么氧氣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功效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整理,分享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反映外周血中紅細胞體積大小的均勻程度,臨床多用于貧血分類診斷。近來檢驗地帶網大量臨床數據顯示,升高的RDW與冠狀動脈疾病(CAD)患者死亡率增高相關,但兩者之間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在CAD過程中慢性炎癥狀態和神經體液調節活動可影響紅細胞的生成。為證明這一假設,
風濕免疫性疾病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體內免疫功能紊亂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兒童常見有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過敏性紫癜、皮肌炎(dermato -myos
嚴匡華北醫碩士、中國協和醫大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博士后 Understanding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aking control.了解ITP乃為征服ITP的第一步。 ——這是鄙人編寫此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的科學家們最近表示他們或找到通過阻斷腫瘤血管生成的腫瘤治療有時候會失敗的原因。這個觀點發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志,而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血管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的科學家們最近表示他們或找到通過阻斷腫瘤血管生成的腫瘤治療有時候會失敗的原因。這個觀點發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志,而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血管
血液流變學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動性和變形性規律的科學,它與臨床多種疾病有關。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就是描述血液各種流變性質的定量,半定量參數,這些指標的異常改變及其改變程度,對疾病的病因,診斷,預防,治療,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和藥物研究及群體普查及亞
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可能導致眼后感光組織的退化的新途徑。這項發現有助于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地開發出針對治療糖尿病引發視力損傷并發癥的新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專注于糖尿病性黃斑水腫,這是一種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當眼中的血管將其液體泄漏到控制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免疫細胞的定向遷移是機體免疫應答發生和完成的必須條件。趨化因子是一類控制細胞定向遷移的細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趨化因子受體介導。趨化因子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控制著各種免疫細胞在循環系統和組織器官間定向遷移, 使之到達感染、創傷和異常增殖部位, 執行清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興奮劑施用辦法將更加復雜 據美國《連線》雜志報道,正當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忙于逮著現今運動成績表現異常好的興奮劑服用者時,運動員也已經在尋找下一個更大的突破,以獲取2012年的奧運會獎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反興奮劑問題成為各國專家和學者關注焦點。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樣本類型以及不同樣本容器對五分群血細胞分析中幾種主要參數的影響,以選擇最佳的血細胞分析樣本及樣本容器。方法:隨機選擇151例患者樣本,分為三組,第一組為50例,用真空負壓管采集靜脈血2 ml(簡稱真空管),同時采集末梢血160 μl置于微量抗凝管(簡稱末梢血管);
小鼠血管生成素4(ANG-4)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本文由:喬羽生物專業技術人員提供! 本試劑盒僅供研究使用。 檢測范圍: 48T 25 ng/L -800 ng/L 使用目的: 本試劑盒用于測定小鼠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血管生成素4類(ANG-4)含量。 實驗
小鼠血管生成素4(ANG-4)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本文由:喬羽生物專業技術人員提供! 本試劑盒僅供研究使用。 檢測范圍: 48T 25 ng/L -800 ng/L 使用目的: 本試劑盒用于測定小鼠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血管生成素4類(ANG-4)含量。 實驗
造血干細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它不是組織固定細胞,可存在于造血組織及血液中。造血干細胞在人胚胎2周時可出現于卵黃囊,妊娠5個月后,骨髓開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為干細胞的主要來源。在造血組織中,所占比例甚少。現代醫學中,造血干
小鼠血管生成素4(ANG-4)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本文由:喬羽生物專業技術人員提供! 本試劑盒僅供研究使用。 檢測范圍: 48T 25 ng/L -800 ng/L 使用目的: 本試劑盒用于測定小鼠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血管生成素4類(ANG-4)含量。 實驗
2. 趨化因子對免疫細胞的趨化作用趨化因子的基本功能就是對表達有相應趨化因子受體的細胞的定向趨化作用。目前認為, 免疫細胞克服血管內皮細胞屏障,在體液和組織間穿行包括4個步驟, 即細胞隨體液流動、細胞被穩固黏附到血管內皮上、細胞穿過內皮細胞間隙、細胞遷移到特定組織中。在
檢測范圍: 48T 25 ng/L -800 ng/L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小鼠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血管生成
血荒,在全國十幾個城市蔓延,急需血液進行手術的病人和家屬或苦苦等待,或四處求援!而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獻血,利于他人的同時,也改善了自身的健康狀況,是對自身健康進行“投資”。 很多人對獻血有疑慮 首先,您對獻血還有疑慮嗎?請聽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每次獻血200毫升-400毫升,一
血小板是在骨髓中產生的無色細胞,其有助于在血管系統中形成血凝塊并防止出血。血小板減少癥是血液中循環的血小板數低于正常值的病癥。當患者血小板計數中度至嚴重減少時,可能發生嚴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特別是在侵入性手術期間。具有顯著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通常在手術前立即接受血小板輸注以增加血小板計數。但血小板輸
作為一名自行車賽車選手,最讓你感到屈辱和挫敗的,莫過于在一段上坡路奮力騎行時被對手無情地甩下。盡管已經上氣不接下氣、兩腿酸軟,但你還是要咬緊牙關,拼盡全力跟上領先的車手。因為你非常清楚,一旦被甩出第一集團,就會失去繼續拼搏下去的全部動力,贏得比賽的希望也就化為烏有。 對此,我有親身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干細胞領域的突破性研究進展,分享給各位,同各位一起深入學習! 【1】Nature:重磅!利用血管內皮細胞制造出功能性的造血干細胞 doi:10.1038/nature2232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創新性方法:利用容易獲得的血
德國制藥巨頭拜耳(Bayer)近日與再生元(Regeneron)達成戰略合作,聯合開發由血管生成素2(Ang2)抗體nesvacumab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俘獲劑aflibercept(阿柏西普)組成的一種聯合療法,用于嚴重眼科疾病的治療。目前,2項正在進行的II期臨床研究,正在評估該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