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能源、催化和環境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些年來,石墨烯基材料在吸附去除酚類有機物污染物方面得到廣泛關注。通常石墨烯基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團可以與酚類污染物形成氫鍵作用,然而石墨烯基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團的存在也會破壞其石墨化結構,削弱其與酚類污染物之間的π-π作用力,因此,石墨烯基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團的數量也許對其吸附酚類污染物有顯著的影響。然而還原氧化石墨烯對酚類污染物的吸附機理和氧化石墨烯的還原過程對吸附酚類污染物的影響還鮮見報道。此外,由于石墨烯基材料較小的尺寸和在水中優異的分散性能,使得石墨烯材料本身在使用后很難回收再次利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資源化學研究室研究員張亞剛帶領其團隊通過探究氧化石墨烯的還原過程,并將其進行磁功能化,制備了不同還原程度的磁性還原氧化石墨烯材料,考察了氧化石墨烯的還原程度對雙酚A的吸附動力學和吸附容量的影響。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深度還......閱讀全文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8月24日,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召開(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在春城開幕 樣品處理再現新技術)。除了精彩的大會報告(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大會報告一 新方法層出不窮),大會還安排了多場分會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研究院和企業等紛紛帶來新技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為許多的材料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理財周報本期將沉淀前段時間一直以來材料科學的調查研究精華,為跨越三個階段的新材料研究列出期終榜單。 本期梳理的十大未來最具潛力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纖維、輕型合金、碳納米管、超導材料、半導體材料、功能薄膜、智能材料、生物材料
實現外界刺激下驅動器件功能材料和復雜形狀的結合是仿生驅動研究的一大熱點。近年來,各種水凝膠材料、合金材料以及基于碳納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等的復合物材料相繼在驅動研究中得到應用,并且制備出了類似于毛毛蟲、魚和花朵等復雜結構形狀的仿生驅動器件。然而,由于很多仿生器件形狀復雜,且多數需要
在納米材料領域,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在納米尺度上采用一種獨特的三明治結構,開發出一種多壁碳納米管材料,其整體厚度還不到人類頭發直徑的百分之一,卻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國家直線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層復合材料的超導機制,并發現一種潛在的工藝能使石
材料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既包括日常廣泛使用的水泥、陶瓷、玻璃、金屬、木材和高分子材料,也包括那些通過創新工藝制造出的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如納米材料、光電子材料、量子材料、超材料等。材料是一個既古老又充滿活力的科技領域。從歷史上看,人類從使用天然材料的石器時代開始,材
2019年8月31日,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青島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召開(相關報道:第4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會在青島召開 關注新機遇新挑戰)。大會報告(相關報道:簡化制樣、提高靈敏度 看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大咖報告)后,會議還帶來了精彩的分會場口頭報告,各個專家、廠商紛紛帶來樣品制備方面的
摩擦學對表面工程的要求主要是實現摩擦副功能,減少或增加摩擦和磨損。從摩擦學的角度出發,要盡力避免力將摩擦副偶件孤立起來進行表面處理技術研究,即在研究和選擇表面處理技術時,必須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充分考慮配副性問題。表面工程摩擦學領域所獲得的大量研究成果,不僅促進和豐富了摩擦學的基礎研究 而且
l 例如:水樣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鈉,與亞甲基蘭形成離子對,用氯仿液滴(約1.3μl)收集,用光學檢測法檢測。 若樣品為多成分,可將富集后的樣品液滴直接引入色譜系統進行分離檢測。 滴對滴溶劑微萃取(drop-to-drop solvent microextraction) ?
近來比表面測試儀市場競爭越來趨于白熱化,有很多用戶被廣泛散布的網絡消息迷惑了雙眼,為便于用戶選擇質優價廉的比表面儀,作為儀器生產廠家,本著對用戶負責的原則,簡單介紹一下在購買比表面及孔徑分布測定儀過程中需要了解的幾個問題及注意事項:一、比表面儀的廣泛應用領域催化劑,廣泛用于石化、化工、醫藥、食品、農
Fe3O4 @SiO2@C18疏水有機功能層磁性微球 Fe3O4@C@CHI制備流程圖 化學鍵合法制備離子液體磁顆粒 磁性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生物樣品中重金屬離子分析的前處理) 氨基酸修飾的磁性氧化石墨烯AMGO/Fe3O4 吸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9月1日,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青島圓滿閉幕。在閉幕式前夕,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方群、四川大學分析儀器研究中心教授段憶翔、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陳令新、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歐陽鋼鋒和青島理工大學教授馬繼平帶來了精彩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6月24-26日,中國化學會主辦,清華大學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同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在江西上饒市召開(相關報道:第九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在上饒召開)。本屆會議以“各種樣品預處理技術與儀器分析的進展及應用研究報告”為主題,來自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繼續召開。在第一天大會報告后,組委會安排了精彩的分會報道,光譜生物技術及應用分會場報告精彩紛呈,學者們綜合利用了分子光譜和原子光譜等多種手段,對生命體系進行高靈敏度、高選擇性
自吸磁力泵以靜密封取代動密封,使泵的過流部件處于完全密封狀態,徹底解決了自吸磁力泵機械密封無法避免的跑、冒、滴、漏之弊病; 自吸磁力泵泵體及過流部件的材料均采用了耐腐蝕的不銹鋼、鋼玉陶瓷、四氟石墨等材料制造,既有自吸磁力泵的功能,又集皂吸于一身,不需底閥和引灌水,自吸高度4米。
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雷啟福先生 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雷啟福先生報告了《默克分析測試產品在食品藥品檢測中的應用》。 介紹了默克化工的耗材和試劑產品。其中顆粒硅膠與整體化硅膠的比較。顆粒硅膠分配在填料孔內進行,流動相在填料顆粒間隙間通過(~dp/6),較高的背壓以及較低的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日本學術振興會合作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過公開征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共收到與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合作項目申請110項。經初步審查并與日方核對名單,確定有效申請98項,其中合作交流91項,雙邊研討會7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公布如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教授曾長淦研究組,成功制備強關聯體系單晶納米線和原子尺度的二維范德瓦爾斯異質結,并發現其物性被維度所顯著調控。相關結果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和《自然-通訊》(Natu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德國研究聯合會(DFG)雙邊合作協議,2020年,雙方將共同資助中德科學家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共收到項目申請274項,經初步審查并與德方核對清單,確定262項申請通過初審,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申請公布如下: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單位名稱申請人1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國家自然基金委公布與金磚國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國際合作項目初審結果,其中金磚國家146項、埃及82項、日本35項,智利25項通過初審,具體如下。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金磚國家科技創新框架計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維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s),由于量子限域效應,展示了許多與其塊體材料不同的光、電、磁性質。具有本征帶隙的二維TMDs,作為零帶隙石墨烯材料的互補材料,為新型場效應晶體管與光電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最近關注的焦點集中于它們本征的或者平面異質結結構的制備及其性質、應用的研究,尤其是在二維尺度
日前,美國《科學》雜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發現“阿爾迪”遠古骨骼化石位居十大科學突破榜首。 “阿爾迪”生活在440萬年前的埃塞俄比亞境內,它的歷史要比“露西”早大約100萬年,之前露西曾被認為是人類歷史記錄上最早的原始人類骨骼,目前發現阿爾迪之后,使科學家更近一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問題。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食品在生產、加工、儲存、流通過程中,有可能受到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生物毒素、工業污染物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致癌、致畸變物質,長期攝入會造成潛在食源性危害。食品樣品基質十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8月24日,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召開(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在春城開幕 樣品處理再現新技術)。在第一天的大會報告后(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大會報告一 新方法層出不窮),8月25日,大會還邀請到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士譚蔚泓做大會特邀報告,
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二維的石墨烯晶格結構被認為是其他眾多的碳納米結構的母體材料。例如,將石墨烯結構沿著某一方向卷曲可以形成一維的碳納米管,將具有五元環和七元環石墨烯結構彎曲成球型結構即可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在未來納米學器件的應用,需要構筑具有三維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2019年即將結束,中國學者總共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了180項研究成果,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5篇,材料學有3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物理學有18篇。我們盤點一下材料學: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0篇,Nature 發表了11篇,Science 發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31日,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青島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召開(相關報道:第4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會在青島召開 關注新機遇新挑戰)。大會報告(相關報道:簡化制樣、提高靈敏度 看第四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大咖報告),在精彩的大會報告之后,會議還帶來了精彩的分會場口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