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可以產生其他類型的身體細胞,但它們還有一個驚人的能力——保持年輕。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這種能力來延長小鼠的壽命,并修復了它們的一些組織,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15日的《Cell》雜志。雖然這種方法在人類身上不起作用,但這可能帶來某種方法,在我們變老的時候,使我們的身體保持活力。延伸閱讀:一個基因可能是“青春之泉”;線蟲研究揭開青春不老之泉;邁向“青春之泉“藥物的第一小步。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基因組科學家Howard Chang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是他說:“這是一項精彩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強調了一個觀念,即衰老不僅僅是一個被動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干預改變這個結果。” 像我們的頭發和皮膚一樣,我們的染色體顯示著我們的年齡。染色體攜帶分子附件,稱為表觀遺傳標記,可幫助控制緊密的DNA如何盤繞,以及活性基因是如何被激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標記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弄亂使我們細胞保持工作的精確協調的基因活性模式。 然而,......閱讀全文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DNA每復制一輪,末端都將損失一段DNA片段,這就是端粒,它像一頂安全帽一樣,通過自我“犧牲”來保證DNA序列的完整性。但如果沒有補償機制,DNA在經過萬千代復制后,最終將不斷縮短甚至消失,從而造成兩個后果——衰老和腫瘤。科學家發現,一種被稱為“端粒酶”的物質在維持甚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最初是在骨髓中發現含
據國外媒體報道,斯坦福大學研究生殖科學的研究教授維托里奧·塞巴斯蒂亞諾(Vittorio Sebastiano)的部分工作就是照顧幾百萬個干細胞。這些干細胞存放在斯坦福大學的洛利·羅凱干細胞研究大樓(美國最大的干細胞研究機構之一)深處,塞巴斯蒂亞諾負責維持它們的溫度和濕度。在他周圍還有眾多研究人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衰老真的是不可避免的么?是什么使人體內的老化組織更難維持修復,又是什么讓人體的老化肌肉逐漸萎縮衰弱?麻省總醫院MGH與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手進行了一項新研究,分析了在衰老過程中受損肌肉修復的潛在機制,并發現改變肌肉干細胞所處的環境可以使老化的組織返老還童。這項研究將提前發表在 Nat
對于衰老小鼠而言,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研究人員認為移除衰老細胞,年老的嚙齒類動物就能再生毛發、跑得更快和改善器官功能。但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Peter de Keizer表示,這一策略可能讓人們距離“永葆青春”更近了一步,但必須保持警惕,并不宜大肆宣揚。在近日刊登于《分子醫學趨
“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是人們永恒的夢想,一直以來,抗衰老研究都是十分熱門的領域。最近,《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自然-醫學》、《科學》等雜志同時刊登出4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逆轉衰老的新方法。 Nat Struct Mol Biol:端粒酶原子水平結構首次得到解析 亞利桑那
2014年,斯坦福大學神經學家Tony Wyss-Coray發現,反復輸入年輕血漿能夠使老年小鼠的大腦變年輕。4月19日, Tony Wyss-Coray的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年輕血液的抗衰老效應。研究發現,人類臍帶血中的蛋白質TIMP2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的大腦功能
人在衰老的過程中,肌肉的力量會越來越小,對于肌肉損傷的修復能力也會不斷下降。最近,一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名為FGF2的蛋白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通過小鼠研究表明,利用常規藥物可以阻止這一進程。這一研究發現對于了解肌肉老化的進程十分重要,且使得未來開發可使肌肉“返老還童”的新療法成為可能
人在衰老的過程中,肌肉的力量會越來越小,對于肌肉損傷的修復能力也會不斷下降。最近,一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名為FGF2的蛋白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通過小鼠研究表明,利用常規藥物可以阻止這一進程。這一研究發現對于了解肌肉老化的進程十分重要,且使得未來開發可使肌肉“返老還童”的新療法成為可能
衰老是生命永恒的節奏。但現在,科技似乎為“逆生長”帶來了一線希望:10月16日,朝日新聞發出一則消息稱,一名67歲男子通過iPS技術成功使皮膚細胞恢復到36歲時的水平。一時間各網站紛紛以“返老還童”等詞為噱頭報道了此事。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忽然以他盛年時的樣貌出現在人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皮膚嬌嫩與否更是關乎面子的大事。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則為我們帶來了讓肌膚返老還童的最新洞見:一種膠原蛋白能夠促進干細胞的良性競爭,從而讓皮膚不斷更新。缺乏這種膠原蛋白,皮膚就會慢慢老化。 在目前的主流“衰老理論”里,衰老與機體的修復機制息息相關。以皮
尋找青春之泉的工作似乎又回到了原點——至少對于那些聚焦血液的研究就是這樣。新的發現對于一項試圖解釋為何年老動物的肌肉在接受了年輕動物的血液后能夠恢復活力的研究提出了質疑。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搞清異種共生背后的抗衰老機制,即把一只年輕小鼠與一只年老小鼠縫合在一起,從而使其共享一套血液循環
來自南開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的iPS技術,在山中伸彌經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獨特的因子Zscan4,證實可以促進重編程過程中的基因組穩定,顯著提高生成的iPS細胞質量。相關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南開
來自南開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的iPS技術,在山中伸彌經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獨特的因子Zscan4,證實可以促進重編程過程中的基因組穩定,顯著提高生成的iPS細胞質量。相關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南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老夢。 近日,有媒體報道,美國一家初創公司開始嘗試一項抗衰老方法:將被試者身體的血液更換為年輕人的血液,意圖幫其“重返青春”。消息一出,很多愛美人士開始蠢蠢欲動,與此同時,也有人產生質疑,用這種方法“返老還童”靠譜嗎?會不會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 “換血”可以重返青春? 年
眾所周知,干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細胞,此外,它們還有一個驚人的能力——永葆青春。來自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的這種能力延長了早衰小鼠的壽命,并使它們的機體組織重獲新生。這項發表于Cell期刊上的突破性研究雖然還不能讓人類返老還童,但它的確有潛力讓人類的身體在衰老之后保持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8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8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科學家成功逆轉大腦干細胞的衰老過程 有望開發返老還童新方法 doi:10.1038/s41586-019-1484-9 近日,一
“長生不老”是歷代君王的夢想,而如何延緩衰老帶來的不良影響,維護老年人群的健康,是當代醫藥工作者試圖攻克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一項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技術可能成為緩解衰老速度的關鍵! 罕見的成人早衰癥 而揭示這一諾獎技術抗衰老潛力的研究,源于對早衰癥患者的研究。這些患者的身體高速衰老,
轉眼間5月份就快要過去了,這個月又有哪些研究論文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點擊量、研究領域、熱度篩選出了5月份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體動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近幾年,有一種關于成功的觀點被廣泛認同,說的是人和人競爭到最后拼的就是體力。那些凌晨4點起床運動、處理郵件的精英們,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巔峰,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只需要較少的時間就可以恢復旺盛精力。換句話說,貪睡讓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類討厭衰老,憎恨力不從心,長生不老曾是東西方曾經的
近日,臺灣大學、南開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通過體細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從端粒酶雜合缺失的小鼠體細胞中得到端粒延長且具有真正發育多潛能性的多能干細胞。這一成果從實驗和理論層面都表明:人類“返老還童”不再是夢想。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DNA每復制一輪,末端都將損失一段DNA片段。如果沒
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具有某種配體親和性,能識別RNA結構和序列作用的整體策略,這種技術的全稱為RNA分子互作機械誘導捕獲技術,是一種微流體系統平臺,能對程序性RNA文庫進行整體分析,以及功能解讀。 文章的通訊作者之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盡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可是作為住在了自然數千年的人類,卻似乎并不想屈從于這個無法規避的自然法則,一直在企圖尋找讓人類永生的“靈藥”,古人尋長生不老藥,現代人試圖利用干細胞再造人類器官,彌補身體受到的損傷。可是,自然規律好像不那么容易被打破,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發明出了多種干細胞技術,
大腦皮層是我們認知過程的控制中心。在胚胎發生過程中,數十種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經元聚集在一起形成驅動我們思想和行為的神經回路。這些神經元由祖細胞產生,而且祖細胞以非常精確的順序依次產生它們。雖然神經科學教科書確立了這種特化過程的不可逆轉的性質,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