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機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且有效抵御癌癥的重要途徑,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文章中,研究者發現了一種名為Akt的關鍵蛋白,該蛋白對于機體識別癌癥的途徑非常關鍵,機體的免疫系統中包括毒性T細胞,這種類型的T細胞能夠主動尋找并且摧毀機體感染或者癌癥,當毒性T細胞處理機體面臨的危險時,大部分細胞都會死亡,剩下的T細胞就會轉化成為記憶細胞,當相同危險再次襲擊機體時這些記憶細胞就會發揮作用,但如今研究人員并不清楚這些記憶細胞發揮作用的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名為Akt的蛋白質對于記憶T細胞的數量和類型有著巨大的影響,當毒性T細胞轉化成為記憶T細胞時Akt蛋白對于記憶T細胞的生存非常關鍵,同時其對于記憶T細胞是否能夠有效應對未來機體所面臨的威脅也至關重要。Al-Shamkhani教授說道,......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亮點研究成果,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ell 【1】Cell:揭示增強免疫療法療效、對抗免疫抵抗性癌細胞的新方法 doi:10.1016/j.cell.2019.06.014 免疫療法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癥。然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1】Oncology Letters:大豆卵磷脂與非甾體抗炎藥組合可預防癌癥且副作用更小! doi:10.3892/ol.2018.8098 當德克薩斯大學健康醫學中心(UTHealth)的科學家將大豆卵磷脂和一種非甾類抗炎藥(NSAID)一起應用時,他們發現其抗癌性增加且副作用減輕了。這一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正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抗癌療法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Science:揭示西蘭花抗癌新機制!讓腫瘤抑制基因再激活的新型抗癌療法出爐 doi:10.1126/science.aau0159 要聽媽媽的話:西蘭花是有好處的。長期以來與降低癌癥風險有關的西蘭花和其他十字
【1】Nature:開發基于DNA包裝的新型血檢可檢測多種癌癥 doi:10.1038/s41586-019-1272-6 近日,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新型血液檢測方法,通過發現癌細胞脫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環的獨特模式,可以檢測七種不同類型癌癥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氧氣在多種疾病發生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有研究人員就發現,缺氧狀態能夠讓腫瘤變得更加惡性;但又有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將小鼠置于極端缺氧的環境下時,小鼠就能夠進行心肌再生。那么氧氣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功效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整理,分享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研究來深入探索癌細胞對靶向性藥物或療法產生耐藥性的機制,同時研究者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在此對此進行了盤點。 【1】新研究揭示癌細胞耐藥機制 聯合用藥讓癌癥不再回來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學家們在理解癌細胞為何抵抗化療問題上取得了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所有的細胞都需要營養,眾所周知,癌細胞對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因此,癌細胞必須改變它們的新陳代謝,以提供它們生存、生長和擴散所需的額外能量。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利用癌細胞這種貪婪的新陳代謝,作為抗癌新療法的靶標。最近,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腎細胞癌的一個有用靶標。2016年2月1日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云 :“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良藥苦口由此而來。最近,國內研究團隊揭開了這類“苦口良藥”的神秘面紗,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 Genetics(2013)、Science(2014)和Nature Plants(2016)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2016年Lancet雜志在公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8927.4萬人,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從2006年到2016年,腫瘤死亡人數增加了17.8%。如今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而針對癌癥的研究和治療也成為了當前臨床醫學的重要研究熱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國內資訊 重磅!《“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發布,基因測序、免疫療法、AI等“被點名” 5月10日,據科技部官網消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的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生物技術與生物技術產業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端粒酶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Vimeo 【1】PNAS:促進癌癥的端粒酶也能保護健康細胞 doi:10.1073/pnas.1907199116 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癌癥免疫療法領域相關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1】Nature:突破!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多種常見癌癥的新型免疫療法藥物 doi:10.1038/s41586-018-0705-y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科學家們通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也不斷發現目前生物醫學教科書中記載的很多理論知識需要改寫。為此,小編針對近期發生的教科書改寫研究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1.Science:改寫教科書!在禁食期間,脂肪細胞接管尿苷產 在哺乳動物進食、睡覺和禁食期間,它們如何維持兩種生物學上至關重要的代謝物平衡?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科學家們最早在開發一種藥物或化合物時往往只是針對治療或改善某一種疾病,然而,隨著研究者們深入的研究或偶然間的研究發現,他們才意識到這些藥物/化合物或許還有別的用處,能夠治療其它多種類型的疾病,比如說研究人員就發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不僅能夠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還能夠有效殺滅癌細胞
【1】Cell:抗高血壓藥物氨氯地平可治療先兆子癇 doi:10.1016/j.cell.2018.10.050 在全世界,每20名女性中就有一人在懷孕期間患有先兆子癇(preeclampsia)。它會導致血壓升高和腎臟停止運作。先兆子癇是懷孕期間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無論是母親還是未出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成功使癌癥治療進入了新的時代。無論是科研界,還是商業界,都絲毫沒有掩飾對這一領域的熱情。2016年,Cell雜志公布的年度十大最佳論文中,免疫療法占兩席。事實上,這兩項成果只是去年癌癥免疫療法重要突破進展中的“冰山一角”。 剛剛過去的2016年,科學家們在Cell、Natur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機體免疫系統來間接治療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療法,近年來,科學家將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之中,比如癌癥、阿爾茲海默病、HIV、病原菌感染等。但目前研究人員研究較多的還是癌癥免疫療法,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8年就剩下最后的15天時間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2018年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解讀,分享給大家! 【1】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doi:10.1126/sc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2008年3月1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剖析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有良好療效的中藥復方黃黛片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在3月25日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正式發表。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第一次用生物化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