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醫科大學郝繼輝教授帶領研究小組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 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胰腺導管腺癌中發現了一個新的腫瘤抑制因子,并對該分子如何發揮腫瘤抑制作用進行了探討。 郝繼輝教授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胰腺腫瘤中心主任,全國胰腺癌診療專家組成員。他不僅在臨床中做出許多杰出工作,還帶領研究團隊圍繞胰腺癌進行了深入的基礎及轉化研究。 ESE3是ETS 家族的一個轉錄因子,在許多上皮組織的分化和發育程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項最新研究中,郝繼輝教授等人報道ESE3在胰腺癌中發揮腫瘤抑制因子作用,這是之前研究從未發現過的。他們觀察到相比于胰腺導管腺癌周圍的正常組織,癌組織中的 ESE3表達水平非常低,并且PDAC 中 ESE3表達水平下降與癌癥發生淋巴結轉移和脈管侵襲的增加以及病人無復發率和整體生存率下降都存在密切關聯。 在功能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下調ESE3的表達能夠促進 PDAC細......閱讀全文
“細胞免疫療法為人類對付腫瘤開辟了另一條蹊徑。”這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宗海在題為《新一代CAR-T技術的發展與挑戰》的學術報告中表達的觀點。 事實上,由李宗海領銜的團隊在過去一年里,完成了全球首個針對難治或復發性肝細胞癌的CA
循環腫瘤細胞CTC是從實體瘤脫落進入血液循環進行轉移的細胞,日前一項循環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研究,發現了轉移性胰腺癌的潛在治療靶點,文章發表在 Nature雜志上。麻省總醫院MGH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RNA測序,在人胰腺癌的小鼠模型中發現著名的癌基因WNT2在循環腫瘤細胞中表達量升高。研究團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田捷帶領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長期專注于新型分子影像成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工作,并與全國多家三甲醫院開展系統化的臨床科研合作。近期,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以及應用于肝癌的分子標志物生物學
研究人員發現了免疫系統受體的意外作用。阻斷這一受體就可以阻止人類癌細胞的生長,提高動物模型的存活率。 對于某些癌癥來說,最開始化療治療的作用不錯:腫瘤縮小了,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結果,隨著癌癥變得耐藥,腫瘤又會出現反彈,這種緩解-抵抗-復發的模式對于胰腺癌特別明顯。 胰腺癌是一種侵襲性疾病,由于
復旦大學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種重要的甲基化修飾對胰腺癌細胞谷氨酰胺代謝過程的影響,從而描述了腫瘤細胞代謝新的調控特征,對腫瘤代謝調控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復旦大學生科院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王義平博士等研究發現,精氨酸甲基化酶CARM1可以對蘋果酸脫氫酶MDH1進行甲基化修飾并降低其活性,進而抑制胰腺癌細胞的谷氨酰胺代謝過程。該研究揭示了腫瘤細胞代謝新的調控特征,對腫瘤代謝調控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分子細胞》。 胰腺癌被稱為“癌癥之
雖然人類已經不懈努力的研究了幾十年,但是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攻克癌癥。然而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癌癥不少的致命弱點,正在積極進行研究,基于這些致命弱點開發新的藥物和療法。因此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期發現的癌癥治療新靶標,分享給大家。 【1】Nature:蛋白過度表達可能是癌細胞的致命弱點 DOI: 10
當地時間5月31日至6月4日,第55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會將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舉辦。 ASCO作為全球領先的、最具影響力的腫瘤學專業學術組織以及在臨床腫瘤學領域久負盛名、規模最大的學術會議,始終致力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致命疾病,目前罹患這種疾病以后病人的治療選擇寥寥無幾。因此找到具有治療作用的新靶點對于治療PDAC有重要意義。SRC-3參與多個生長信號途徑,是治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治療靶點。最近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SRC-3可能也是治療PDAC的潛在靶
胰腺癌不但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癥種類之一,而且多年來的癌癥研究并沒有開發出有效的治療方法。最近40年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在5%左右徘徊,在所有癌癥種類中排在最低端。已有的標準化療藥物吉西他濱(gemcitabine)只能將患者的壽命延長幾周。不過患者面臨的這一困境有望得到改善,日前在《自然》出
關鍵詞:蛋白質組,SILAC,KRAS,癌癥 來自德州大學的Giulio Draetta教授及其同事發現胰腺癌細胞表面的一種名為syndecan-1(SDC1)的蛋白質可以響應胞內KRAS的信號,并促進巨噬細胞的破壞作用。這項研究發表于最新的《Nature》雜志。 Letter |
來自德州大學的Giulio Draetta教授及其同事發現胰腺癌細胞表面的一種名為syndecan-1(SDC1)的蛋白質可以響應胞內KRAS的信號,并促進巨噬細胞的破壞作用。這項研究發表于最新的《Nature》雜志。Letter | Published: 27 March 2019Syn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將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經公開征集,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關規定并與NIH核對申請項目清單,共有以下144項申請通過初審: 序號 受理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及單位 美方申請人及單位 1
近日,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在胰腺癌細胞中發現一種新的分子關系能夠幫助解釋胰腺癌轉移的原因。美國每年有大約50,000人罹患胰腺癌,并且診斷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5%,而這一研究發現的促癌轉移關鍵分子可能為胰腺癌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Annexin A2是一種參與多種癌癥并
根據發表在近期《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最具侵襲性的胰腺癌(通常被描述為最難診斷和治療的惡性腫瘤),是在鄰近腫瘤細胞經歷一種特殊“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的情況下旺盛生長的。 研究結果圍繞著精細調控的細胞死亡機制,其能夠殺死缺陷細胞或病毒感染細胞,通常是重要的細胞防御機制。通過研
近年來,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療法(CART 療法)在治療血液腫瘤方面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許多化療效果差或是復發的患者在接受CART療法后都獲得了十分可喜的治療結果。但CART療法的效果在實體瘤上則顯得沒有那么樂觀,難道,這種療法真的會止步于血液病領域嗎?下面小編大致概括下CAR-T在部分實體瘤中的應
胰腺癌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胰腺癌是美國與癌癥相關的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眾所周知,胰腺癌是出了名的耐藥。缺乏有效的治療也表明,人們對這種疾病的生物學復雜性以及這種類型的癌癥常常產生耐藥性的機制了解不足。 由于這些限制,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更好地了解癌細胞通路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幫助確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來解讀測序技術在闡明癌癥發生機制、癌癥診斷及療法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各位一起學習!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癥治療藥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胰腺癌中轉錄因子Snail通過招募Ring1B介導了轉錄抑制和細胞遷移。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earch)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候照遠(Zhaoyuan Hou)研究員。其主要研
轉眼間11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類型、熱度和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 Metabol:重新定向心臟病藥物來靶向清除癌細胞 doi:10.1038/s42255-019-0122-z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11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Drs. Christopher Parkhurst and David Artis (WCM) 【1】Nature:首次揭示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趙宇亮,副研究員李一葉與博士生韓雪祥等合作,構建腫瘤微環境多層次響應型納米藥物載體,通過逆轉胰腺星狀細胞(PSC)的活化狀態,在調控胰腺癌微環境基質平衡、增強胰腺癌化療效果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Reversal of pancreatic
近日,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PNA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揭秘了KRAS和TP53基因突變誘導胰腺癌信號通路,披露了其增強胰腺癌侵襲組織和逃避免疫系統的分子細節,為胰腺癌的免疫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靶點。小鼠胰島 紅色的是胰島素,藍色的是細胞核。資料來源:Solimena實驗室 胰腺導管腺癌
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殺死90%以上患者的最常見胰腺癌形式的第一個潛在分子治療靶點。發現腫瘤抑制蛋白SIRT6在約30%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失活,該研究小組確定了SIRT6抑制PDAC形成的確切信號通路,這一機制不同于它抑制大腸癌的途徑。該研究論文在線發布在《細胞》(Cel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其或能通過干擾細胞pH的平衡狀態來殺滅胰腺癌細胞,相關研究揭示了剔除離子運輸蛋白來降低細胞pH從而有效抑制胰腺癌細胞生長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序號 受理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及單位 美方申請人及單位 73 812111050 艱難梭菌感染疫苗的研發 黃海輝復旦大學 Hanping Feng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74 812111020 靶向gp
喬治敦大學Lombardi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發現抑制一個蛋白可以完全阻止胰腺癌的生長。胰腺癌是最致命且難治的癌癥之一,生存率極低,因此被稱為“癌癥之王”。 即將發表在5月6日《科學信號》(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的這項研究,在動物模型和人類癌細胞中證實了盡管抑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是所有實體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癥類型之一,這也讓它得到了“癌癥之王”的稱號。目前原發性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7.5%,與上世紀50年代的1%相比,只提高了6.5%。落后于絕大多數其它癌癥類型生存率的改善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噬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doi:10.1016/j.tem.2019.07.009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