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航天信息光子學”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北京郵電大學-航天五院503所共建“航天信息光子學”聯合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隆重舉行。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教授、副校長兼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任曉敏教授、航天五院張洪太院長、503所所長兼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海濤研究員、馬海全副所長等共同出席。 張洪太院長首先對北郵喬建永校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航天五院的基本情況,強調了技術創新及人才培養在推動中國空間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感謝北郵近年來為航天集團輸送了大批的技術骨干,期待通過聯合實驗室的建立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喬建永校長在致辭中首先對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說:“今天的社會是信息化與自動化‘兩化融合’的社會,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希望以聯合實驗室為平臺,共同研究面向空天地信息網絡發展重大需求的關鍵理論和核心技術,不斷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的產......閱讀全文
北京郵電大學:“航天信息光子學”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北京郵電大學-航天五院503所共建“航天信息光子學”聯合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隆重舉行。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教授、副校長兼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任曉敏教授、航天五院張洪太院長、503所所長兼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海濤研究員、馬海全副
《自然—光子學》:單光子波長轉換首次實現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10月15日表示,科學家首次將量子源(半導體量子點)產出的波長為1300納米的近紅外單光子轉換成波長為710納米的近可見光光子。這種單光子波長(或顏色)轉換的實現有望幫助開發出擁有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計量的混合型量子系統。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光
光子學新秀,期刊實力派
創刊2年即被SCI收錄、影響因子5年內從3到6、備受院士團隊青睞、文章被引量頻頻出彩…… 以上是Photonics Research(下稱《光子學研究》)創刊8年來的部分成績。不過,對辦刊者而言,影響因子和被引量絕不是唯一要追求的指標,最令他們有成就感的事,也遠不止于此。 “光子”1905年
航天科技成果轉化-動物行為學研發實驗室開建
湖南省實驗動物中心日前與中國航天員中心就建設動物行為學研發實驗室正式簽訂了合同,邁出了雙方合作開展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一步。據悉,這是中國航天員中心在國內布局的首家基于航天應用的動物行為學研發平臺。 中國航天員中心是世界上第三個航天員中心,承擔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員選拔訓練
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在長春成立
國際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日前在長春成立。這是長春理工大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在光學領域共同搭建的一個合作平臺。 納米制造技術是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生命科學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熱點之一。隨著激光技術、光譜技術、顯微技術以及光纖技術的飛速發展,由光學、納米、生物領域融合而成的新
超快光子學有什么用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團隊設計并搭建了基于時間展寬的光譜掃描飛行時間測距的3D激光雷達相機,最快可以實現1MHz的一維成像和無慣性掃描。這項技術可應用在自動駕駛、清潔技術(風力渦輪機)、工業自動化和面部識別等眾多領域。02背景介紹在無人駕駛的汽車上,對面一輛汽車迎面駛來,車輛
2012棱鏡光子學創新獎揭曉
日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西部光電展上揭曉了2012年度棱鏡光子學創新獎。該獎項由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和Photonics Online網站共同贊助,評審委員會專家主要來自于產業界和學術界。 獲獎成果包括以下九項:①用于轉換激發拉曼差分光譜的體布拉格光柵(VBG)穩定雙波長激光;②超高速飛
2012納米光子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2納米光子學國際研討會會場 2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日先進光子學聯合實驗室主辦的“2012納米光子學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noPhotonics 2012)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議研討的主題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級聯激光器(QCL)是一種在中長紅外和太赫茲范圍工作的半導體激光器。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后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圖??? 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的研究
雙光子光譜學的技術特點和應用
也是消除光譜線多普勒增寬的一種好方法。這種技術于1974年首先見諸報道。在這種技術中,一束光由反射鏡沿著原路線反射回去,從而它們沿著相同的光軸向相反方向傳播,疊加后成為駐波。氣體樣品便放置在駐波場中。如果把激光光束的頻率調到所選定的原子躍遷頻率的一半時,在一定的條件下,同光束發生相互作用的每一個原子
《納米快報》: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光子學
在基金委青年基金、納米重點項目和國家納米測試基金及973課題的支持下,湖南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潘安練、鄒炳鎖教授等團隊成員和北京大學、國家納米中心以及德國馬普研究所合作,在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光子學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正式提出了半導體一維納米結構中光子輸運的概念,建立光傳播的理論模型,并在實驗
航天信息:新一代信息技術編織“智慧民生”網
2013年,作為中國“三金”重點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參與者與推動者,國內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先企業,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信息),在政府公共服務(營改增、居住證、出入境管理、應急處理)和民生安全健康(食品安全監管、糧食安全、智能交通)兩大領域積極拓展,為“智慧民生”編織起了廣闊的信息化服務
實驗室通過光子晶體和納米線組合實現光子集成新突破
LinkedIn與電子一體化的巨大成功故事相反,光子集成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它面臨的最嚴重的障礙之一是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來實現不同的功能,不像電子集成。更復雜的是,許多光子集成所需的材料與硅集成技術不兼容。 到目前為止,在光子電路中放置各種功能納米線,以達到所需的功能已經表明,雖然完全有可能
中意共建航天電推進實驗室
近日,中國航天領域電推進技術首家國際聯合實驗室在蘭州成立。該實驗室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和意大利奧塔公司聯合共建。 五院510所所長張偉文介紹說,雙方將通過共同申報中歐政府合作項目,共同研發世界一流的電推進系統產品。意方負責人表示,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開展電推進技術領域的設計研究,
雙光子顯微鏡首獲航天員皮膚三維圖像
近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能以亞微米級分辨率清晰呈現出航天員皮膚結構及細胞的三維分布,具備對皮膚表層進行結構、組分等無創顯微成像的能力。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
雙光子顯微鏡首獲航天員皮膚三維圖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40.shtm #雙光子顯微鏡首獲航天員皮膚三維圖像# 【上新!航天員在軌體檢新工具】近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空間站雙光子
超均勻無序波導和近紅外硅光子學器件
近日,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們推出了超均勻無序平臺實現近紅外(NIR)光子設備來創建、探測和操縱光。 他們在一個絕緣體上的硅(SOI)平臺上建造了這個裝置,以演示在一個不受晶體對稱性約束的靈活的硅集成電路結構的功能。 科學家們報告了被動器件元件的結果,包括波導和諧振器與傳
哈工大《自然光子學》發文,成像技術再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62.shtm哈工大全媒體(張德龍 文/圖)近日,哈工大儀器學院青年教授李浩宇團隊在生物醫學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目前超分辨顯微鏡所面臨的成像通量限制,團隊提出基于計算光學成像的
半導體所硅基光子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基于硅基微納波導的硅基光子學由于可以實現超小體積、低能耗、CMOS兼容的單片高密度光電集成,已被各國公認為突破計算機和通信超大容量、超高速信息傳輸和處理瓶頸的最理想技術之一。 日前,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在該領域取得世界領先水平的重大技術突破。半導體所由王啟明院士率先開展硅基光子學研究,近年來
安捷倫科技公司收購Genohm加強實驗室信息學建設
此次收購將使安捷倫能夠提供整體實驗室及其工作流程的單個信息學解決方案 2018年5月1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日前宣布已經簽署了收購私人持股的Genohm公司的最終協議。該公司是一家為實驗室管理提供高度差異化、基于內部部署和云計算軟件解決方案的開發商。 Genohm主要
中科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驗收會現場 4月25日,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的“中國科學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驗收會議在深圳舉行,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組織專家一致認為該實驗室已具備了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基本條件,同意通過驗收。 專家組認為該實驗室基礎雄厚,特色鮮明。經過幾
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專項揭榜掛帥項目評審專家名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專項2021年度揭榜掛帥項目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 根據2021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于2021年11月30日、12月29日組織開展了“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專項揭榜掛帥項目答辯評審。本次答辯評審采用多場景視頻評審方式進
航天信息技術助力智慧檢務工程建設
近日,“兩高一部”重點專項“面向減假暫和跨部門涉案信息共享的司法協同技術研究及系統研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航天科工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同方賽威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共計5家單位共同參與。 減假暫,是對監獄服刑犯人實行減刑、假釋、暫予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發出中紅外光子探測器
這一探測器采用了碲鎘汞(HgCdTe)合金,與激光雷達協同工作。通過向目標發射紅外激光,并分析反射激光的頻譜,可以分析得知探測對象的物理性質。這臺儀器的獨特之處是可以以單光子水平分析處理反射激光,而此前的探測器每一光脈沖至少包含數百光子。NASA與DRS技術公司合作,利用碲鎘汞合金特性和近零噪聲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發出中紅外光子探測器
2015年6月30日報道,NASA與企業伙伴DRS技術公司合作開發出世界首臺以光子量級在中紅外頻段工作的激光探測器,大大提高了激光探測器的靈敏度。該探測器可以在遙感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這一探測器采用了碲鎘汞(HgCdTe)合金,與激光雷達協同工作。通過向目標發射紅外激光,并分析反射激光的頻
中科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在深圳揭牌
1月5日,中科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在深圳揭牌。中國科學院李衍達院士,中科院高技術局、深圳市科工貿信委及深圳先進院相關領導出席了揭牌儀式。 2007年12月17日,中國科學院批準依托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中科院生物醫學信息與健康工程重點實驗室。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實驗室于2011年4月25日
干福熹院士等著《光子學玻璃及應用》出版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干福熹院士等著的《光子學玻璃及應用》一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的出版得到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光子學玻璃及應用》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各類激光玻璃(包括高功率激光體玻璃和玻璃光纖、激光放大器玻璃,有機-無機復合激光玻璃和玻璃光波
《自然—光子學》報道可調焦光流控復合微透鏡
2011年10月出版的《自然—光子學》以新聞方式報道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黃巖誼研究組的最新成果——基于光流控技術的高精度可調焦復合微透鏡。 在器件越來越微型化的今天,為了降低成本,減少人力投入,削減廢料產生,提高通量和自動化程度,提高實驗精準度和可重復性,現代科學研究常常需
基于光學及光子學的太赫茲(THz)輻射源
太赫茲波(Tera-Hertz Wave,頻率在0.1—10THz范圍)是光子學技術與電子學技術、宏觀與微觀的過渡區域,是一個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但尚未開發的電磁輻射區域。如何有效的產生高功率(高能量)、高效率且能在室溫下穩定運轉、寬帶可調的THz輻射源,已經成為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標。根據THz輻射
黑磷在光子學、光電子學領域的材料特性探索與器件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李佳副研究員與喻學鋒研究員等在材料學領域的著名刊物Small Methods上合作發表了題為“Optical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Black Phosphorus and Recent Phot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