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干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干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范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植物干細胞主要存在于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干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干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但為什么外源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誘導干細胞再生?這兩種植物激素作用的機制是什么?60年來,科學家們沒能找到有說服力的答案。 “我們的研究團隊采用了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手段,在離體培養過程研究中發現,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通路中的B類響應因子一方面直接啟動WUSCHEL基因的轉錄,另一方面通過抑制生長素合成基因的表達......閱讀全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9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基因和發育》(Genes & Development)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曾藝研究團隊題為R-spondin1 is a novel hormone mediator for mammary
植物激素調控著植物生長的方方面面。目前,全球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達幾十億美元,2015年我國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田面積超過2億畝。 然而,作為糧食大國,在十年前,我國卻并不是植物激素研究大國。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基金委)啟動了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機理”,目標
①李家洋(左二)院士指導實驗。 ②國內首個專業性植物激素分析平臺。 ③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工作。編者按:我國是農業大國,植物激素的基礎生物學研究將為實現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提質、增產、高效、抗逆等奠定基礎。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啟動了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植物激素
問:干細胞研究的重要性? 答:干細胞作為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能進一步分化成為多種類型的細胞,構成機體各種復雜的組織和器官。干細胞及其分化產品為有效修復人體重要組織器官損傷及治愈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要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雌、孕激素對乳腺的發育和病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拮抗激素信號通路是臨床乳腺癌治療最廣泛使用的手段。成體干細胞對組織和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和再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是癌癥發生的細胞靶點。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管腔細胞在孕期存在多潛能性,產生基底
多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男性和女性性器官中的干細胞受到他們各自體內激素的差異性調控。在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發現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童研究所(CRI)和Baylor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造血系統中的干細胞也受到激素的差異性調控,且雌激素是一個特別有力的干細胞自我更新促進因子。
當造血干細胞遭遇青春期,會不會迎來與主人相同的叛逆期?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給出了一個答案。他們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雜志》上發表的研究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干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
當造血干細胞遭遇青春期,會不會迎來與主人相同的叛逆期?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對外發布,該所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給出了答案。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
當造血干細胞遭遇青春期,會不會迎來與主人相同的叛逆期? 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對外發布,該所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給出了答案。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
12月6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擔任指導專家組組長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機理”重大研究計劃(以下簡稱該計劃)順利通過綜合評估并考評優秀。該計劃是基金委在“十一五”期間啟動的第一批重大研究計劃,自2007年啟動以來共資助項目150項,包括培育項目58項,重點項目30項,集成項目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2.3病原生物學與免疫隨著海洋環境逐漸惡化和海水養殖的規模化發展,病害問題已成為制約世界海水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因子之一。開展病原生物(如細菌、病毒等)致病機理、傳播途徑及其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術的基礎;同時,開展海水養殖生物分子免疫學和免疫遺傳學的研究,弄清海水魚、蝦、貝類的免疫
來自中科院健康科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以往認為是促凋亡因子的細胞因子能在胚胎干細胞早期分化過程中發揮著抗凋亡作用,這揭示了胚胎干細胞分化過程中的凋亡活動與胚層分化命運決定之間的關聯和其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
來自溫州醫科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成年小鼠睪丸中生精小管相關睪丸間質(Leydig)干細胞的調控機制。這一成果發布在2月2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溫州醫科大學的陳浩林(Haolin Chen)教授、葛仁山(Renshan Ge)教授及連慶泉(Q
文章導讀: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周學東和袁泉研究組,聯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林水賓團隊合作研究共同揭示了Mettl3介導m6A RNA甲基化調控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骨質疏松癥命運的新機制。該研究成果以Mettl3-mediated m6A RNA methylation regulat
細胞能感知周圍細胞微環境,并對此做出反應,這些微環境十分重要,會影響細胞的形態、蛋白質水平和定位、基因表達,乃至核完整性。組織微韌性(micro-stiffness)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細胞外基質的影響,但有機體內基質變化很大,因此也許可以作為分析和組織許多細胞類型和分子進程的一個有用參數,比如用于
近期Cell Stem Cell雜志以“Stem Cell Aging and Sex: Are We Missing Something?”為題探討了成體干細胞群體的性別差異,指出這些過程如何調控干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也許也收到性別的影響。 另外一項研究也指出,女性肌肉中所分離出的干細胞再生
近期,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管敏課題組在干細胞代謝調控的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衰老抑制核受體ERRalpha調控的谷氨酰胺回補代謝及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發表于國際期刊《干細胞》(Stem Cells. 2017 Feb;35(2):411-424)。 間充質干細
19世紀六七十年代,Bianco等發現骨髓中含有一種能自身繁殖的間質細胞群,簡稱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研究發現,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骨髓及間葉組織中的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學者們將此類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MSC周圍的細胞和微環境精確調節間充質干細胞的動態平衡。微環境因子失調會引起間充質干細胞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 Methylation-Phosphorylation Switch Determines Sox2 Stability and Function in ESC Maintenance or Differen
Mettl3介導的m6A RNA甲基化調控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骨質疏松癥的研究文章導讀: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周學東和袁泉研究組,聯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林水賓團隊合作研究共同揭示了Mettl3介導m6A RNA甲基化調控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骨質疏松癥命運的新機制。該研究成果以Mettl3-me
愛種花草的人都知道,有的花草種得好會形成很多分枝,而疏于管理可能就不會長得那么茂盛了。其實植物分枝的多少不僅是植物在形態上適應環境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而且可以影響糧食作物的產量。那么植物的分枝是如何形成的呢?分枝形成的過程又是如何調控的呢?這一直是很多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科學問題。目前已經知道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所戴尅戎院士研究組,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定向分化命運選擇及調控的角度,揭示了激素誘導型骨質疏松的發病新機制及治療靶點。近日,《細胞死亡和疾病》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臨床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在發生骨質疏松的同時,骨髓中出現大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所戴尅戎院士研究組,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定向分化命運選擇及調控的角度,揭示了激素誘導型骨質疏松的發病新機制及治療靶點。近日,《細胞死亡和疾病》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臨床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在發生骨質疏松的同時,骨髓中出現大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管敏課題組在干細胞代謝調控的研究鄰域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于《干細胞》期刊上。 間充質干細胞(M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干細胞,臨床應用潛力巨大。干細胞的分化受到衰老、營養、激素等內外復雜因素的影響,科研人員最新發現能量代謝可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實H3K9甲基化促進了哺乳動物中的DNA維持性甲基化,但并非是其必要條件。研究結果發布在8月24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華東師范大學的翁杰敏(Jiemin Wong)教
該發現將有助于開發出更好的前列腺癌療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9月9日報告說,他們在成年實驗鼠前列腺中發現的干細胞可能是一種前列腺癌干細胞。 研究人員說,這種被命名為“CARN”的干細胞在實驗鼠前列腺組織再生過程中發揮作用,如果某些腫瘤抑制基因未能開啟,這種干細胞就
日前,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組織18個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審核并評選出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植物分枝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感知機制植物分枝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感知機制示意圖 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繁衍生息,與人類生存環境和糧食安全息息相關。獨腳金內酯作為新型植物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