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一種飲料,茶葉中富含微量營養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和鋅離子等,然而其所表現出的健康效益最主要和三種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包括兒茶酚、咖啡因和L-茶氨酸,喝茶往往和很多健康效益都有關系,其能夠幫助改善機體情緒和認知,并且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喝茶和機體健康效益之間的關系,分享給各位! 【1】HMG:喝茶會誘發女性機體表觀遺傳改變 表觀遺傳學改變就是一種能夠幫助開啟/關閉基因表達的化學修飾作用,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女性喝茶或許會誘發特殊基因出現表觀遺傳學改變,而這些基因被認為和癌癥和雌激素代謝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比如對食物的選擇、吸煙以及暴露于化學物質中等等都會導致表觀遺傳學發生改變;這項研究中,研究者調查了是......閱讀全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利用特殊模型來助力多種疾病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es.wikipedia.org 【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幫助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doi:10.1101/2020.02.26.961938 近日,一篇發表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發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的通告》。《通告》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根據6月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先發展領域,發布了“十三五”第一批26個重大項目指南。 6月,《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美國兒童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性研究(GWAS)分析,鑒別出了其對花生過敏的特殊基因簇;Xiaobin Wang教授說道,我們一直猜測存在某些基因使得個體對花生過敏,而如今我們通過進行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么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將有哪些戰略需求和重點任務?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遺傳學會生物產業促進委員會主辦、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協辦的“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
不知不覺,2014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5年,2014年三大國際著名雜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然刊登了很多亮點耐人尋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2014年Science雜志及其子刊發表的一些非常有意義的亮點研究。 1.Science:研究揭示共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日前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開發出延緩癌細胞生長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癥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但是它的定義是相當簡單的:細胞發生異常和不受控制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很多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比如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就發現,肥胖或會明顯降低男性的生育力;而且還有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服用鎮痛藥布洛芬或會降低男性的生育力;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近期多篇亮點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男性生育力關聯性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Front Physiol:胖子們
近年來,科學創新日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類"組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疾病發生機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產生的科學進展,我們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評選專項工作和項目公示等流程后在京揭曉。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18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個“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為“積極預防主動檢測 規范治療 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肝炎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PLoS Biol:中國科學家設計出能抑制甲型肝炎病毒的新藥物 doi:10.1371
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開始使用大數據分析來對多種疾病進行研究,當然,研究人員也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ancer Immunol Res:科學家有望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癌癥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doi:10.1158/2326-60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數據表明,全球每年880萬人死于癌癥,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每年1400多萬新發癌癥病例,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2100多萬。癌癥治療始終是醫學上的一個難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研究癌癥診斷途徑、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及多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那些打破人們傳統認知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 Adv:打破傳統認知!適度的壓力或會讓你更加長壽! doi:10.1126/sciadv.aav1165 一種稱之為染色質結構缺陷的描述或染色
編者的話 對于科學和技術的重大進展來說,一年并不是一個很長的時間。然而科學與技術的任何進步,都是科學家在日常工作中留下的一個個腳印。剛剛過去的2007年,科學與技術的各個領域可謂異彩紛呈。為了讓讀者對此有全景式的了解,本報特別約請各領域專家梳理并點評了科學與技術發展的亮點,并展望令人期待的
提到肥胖,我們可能會關注如何減肥,如何有效預防肥胖,可科學家們不這樣認為,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在肥胖研究上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研究發現,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ell:移民到美國會改變人的腸道微生物組,因而更容易讓人變肥胖 doi:10.1016/j.cel
【科學向未來】 青春永駐是人類的夢想,我們從未停止延緩衰老的探索。而今,科學的發展或許能讓延緩衰老成為可能——這就是衰老生物學。本期,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為大家介紹這一新興的交叉性學科。 1.無法長生不老,但健康老齡化并非不可能 我們將生命過程回歸到科學本質,其
肝細胞癌(HCC)是成人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它發生在慢性肝臟炎癥的環境中,并且與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暴露于諸如酒精或黃曲霉毒素最密切相關。某些疾病,如血色素沉著癥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顯著增加了HCC發生的風險。代謝綜合征和NASH也越來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來解讀測序技術在闡明癌癥發生機制、癌癥診斷及療法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各位一起學習!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癥治療藥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
在睡眼惺忪的清晨或是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會享受一杯香濃醇厚的咖啡呢?現今社會,咖啡基本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很多研究來揭示咖啡和人類機體疾病的關聯,下面小編就來為您一一盤點咖啡與機體疾病之間的種種關系。 【1】Pharm Res:咖啡有益,可防止肥胖相關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機體健康,那么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應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研究成果,來告訴大家生活方式對于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 【1】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就能夠改善大腦健康 有效應對諸如癡呆癥等大腦疾病 新聞閱讀:We can ch
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細胞)最初是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團隊在2006年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組合轉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膚纖維母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的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這些ips細胞在形態、基因和
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它是機體許多器官、神經以及肌肉維持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物質,而且其也是一種抗凝劑,可以減少凝血。人體不能生成維生素E,只能從油脂、肉類以及其它食物中攝入,但是人們常常攝入維生素E的水平不足,尤其是在低脂飲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重性精神障礙(SMDs)患者的平均預期壽命較一般人群縮短,即便考慮自殺因素后同樣如此。這一患者群體同時更容易罹患一些“老年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免疫功能紊亂及癡呆。圖片來源于網絡 老化加速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易感性、早年不良生活事件帶來的生物學改變及生活方式
2016年6月3日至7日,來自各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齊聚美國芝加哥參加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會上科學家們相繼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谷也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及時更新,那么今年的臨床腫瘤學會年上有哪些突破性研究進展值得一讀呢?小編對部分研究進行了匯總! 【1】ASCO2016:惡性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