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海洋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在會上提及:河北唐山積極推廣藻礁生態系統建設模式。擔綱這一建設模式的主體單位則是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山海洋牧場)。 一直以來,唐山海洋牧場把恢復海洋生態、再造海底森林的生態意識貫穿于所有經營活動始終。2015年,農業部公布首批2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名單,由該公司建設的河北省祥云灣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名列其中,成為了眾多海洋牧場的杰出代表。 重現盎然生機景象 唐山海洋牧場海域西臨曹妃甸,東接北戴河,內陸為京津交匯處,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進,該海域成為了四大國家戰略交匯點。無論從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環境保護,還是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諸多方面考量,都處于京畿要地。 據了解,該海域歷史上曾是渤海四大漁場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在多年的漁獵及污染中,這片海域的海底荒漠化非常嚴重。處在這一特殊海域,如何依托科技創新,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的......閱讀全文
海洋島地處遼東半島東側、黃海北部海域長山群島最東南端,位于我國著名的海洋島漁場中心帶。這里,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盛產的扇貝、海參、鮑魚、海膽、海螺、魚類等海產品聞名國內外,堪稱國內最大、最好的海產品生產地。 在農業部2015年11月17日公布的第一批 20 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名單里,就有大連
2月12日,在海口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海口市海洋牧場管理暫行辦法(草案)》獲原則性審議通過。根據《辦法》,海口鼓勵符合條件的海洋牧場申報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根據不同的建設主體和目的,海洋牧場可分為公益性海洋牧場和經營性海洋牧場。《辦法》明確,從事公益性海洋牧場和經營性海洋牧場的投資開發
海洋食品行業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分支,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洋食品行業覆蓋海洋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包括海洋漁業、海洋種植業、海洋原材料加工業、半成品深加工業、海洋服務業以及海洋食品運輸、銷售等領域。近年來,中國海洋食品行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尤其在2017年,該行業在許多
海洋牧場建設是一種新型生態漁業發展模式,顛覆以往單純的捕撈、單一養殖為主的傳統漁業生產方式,是海洋漁業的一次革命。 山東威海以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干凈美麗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聞名遐邇,其中的愛蓮灣海域更是因為水質優良、環境優越、餌料豐富而深受各種海洋生物的喜愛,位于該海域的威海長青國
10月9日上午10時,東港一處碼頭,一艘裝載人工魚礁的輪船從這里出發,駛往大鹿島東南海域。“這些人工魚礁投放到海里,給海里的魚蝦蟹貝當‘別墅’。”丹東東港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丹東海域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目前已經陸續投放了5期人工魚礁,今年從7月份開始又陸續啟動人工魚礁投放
孫治國 海洋農牧化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又一巨大飛躍,建設環境友好型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系統,是人類“返回海洋”的標志之一,更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戰略舉措。“牧海”讓海洋增值 上世紀下半葉,國際上出現了“耕海牧漁”式的海洋生產活動,使傳統海洋漁業經濟獲得飛躍發展。我國
國家海洋局正式批準嵊泗縣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國海函〔2015〕80號),這是嵊泗繼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生態縣、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國家級海洋公園)、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之后,獲得的又一國家級名片。 為加快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突出海洋生態文明的示范引領作用,
大連市三面環海,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海產品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市海洋漁業局局長劉錫財稱,今年6月以來大連市投放苗種數量達30多個億,9月休漁期結束后,市民可以吃到品種更加豐富的人工養殖的海產品了。 據介紹,大連市最早在長海縣試點海洋牧場,近兩年,大連市提出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目前正在進行規劃,把
“這兩年,我走訪了多個渤海漁村,深深地體會到津冀港口近岸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堪憂。”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唐山市政協副主席胡萬寧建議,把海洋生態修復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設立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先行先試進行海洋生態修復。 胡萬寧建議,在唐山設立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選擇具有典型性的
分析百科網訊 今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涉及了傳統海洋產業的改造升級、海洋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服務業提升、重大涉海基礎設施建設和海洋經濟綠色發展。 其中海洋新興產業包含了深遠海資源開發工程裝備制造、游艇裝備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海水淡化裝備、海洋環保(監測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山東省青島市近日印發《青島市現代海洋漁業綠色發展攻堅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現代海洋漁業綠色發展具體目標和工作任務。方案確定,全市現代海洋漁業將“打造一個中心,推進六個發展”。 打造水產苗種科技研發中心。建設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業中心,并在即墨區田橫鎮打造青島市水
日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分別與山東寶隆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簽約,就“透明海洋牧場——智慧生態養殖大數據服務平臺”、“海洋環境新材料工程開發”和“深海導航技術與設備”三個項目達成合作協議,以加速推進海洋高端裝備技術與設備研發,助力海洋高端裝備國產進程。 據海洋國家實驗室副主
3月4日,中科院海洋所-獐子島漁業海洋生態養殖聯合實驗室2011年度工作會議在海洋所召開。海洋所所長孫松、獐子島漁業集團董事長吳厚剛出席會議并致辭,聯合實驗室主任張國范研究員主持會議。 會上,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劉鷹研究員作了題為“面向新使命實現新跨越”的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聯合
近日,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學會分支機構、學會理事,以及海洋與湖沼領域相關單位推薦2018年“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項目,共推薦了24項。經學會理事投票,評選出2018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 一、首次確認了北太平洋存在千年尺度的淡水事件 項目進展:該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科技部和海南省共建的海南高校第一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開張了,該實驗室依托海南大學,將更好地服務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和海南地方經濟發展。科研人員在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里工作。何 偉 攝 據悉,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期為5年,將以國家南海戰略
4月15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與桂林理工大學共建的“廣西北部灣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實驗室”在桂林正式掛牌成立。 當天,北部灣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桂林理工大學舉行。國內海洋領域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和廣西海洋和漁業廳、廣西科技廳相關領導圍繞海洋牧場的建設和發展、海洋基
在海底種珊瑚,好比在陸地上植樹造林,但要與天斗、與海斗,不知難上多少倍!海洋女科學家黃暉近20年來,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珊瑚夢”。她帶領團隊,已成功在南海海底種植了十萬多平方米的珊瑚。▲黃暉團隊在中科院南海所人工培育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西沙老龍頭,面對南海萬頃碧濤。呼嘯海風,卷起層層疊疊海浪,擊
近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了《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指南,《規劃》將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納入其中,確定了“一帶四海十二區”的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總體布局,并明確了5項海洋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記者日前從遼寧省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遼寧持續加強海洋環境監管力度,確保全省重點海域環境監測不留盲區,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總體惡化的趨勢有所緩解,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質有較明顯改善。 據介紹,近年來,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已成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確保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健康發展,
15日至16日,海洋國家實驗室2016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行,來自國內涉海單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學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記者從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國家實驗室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2017春季正式啟動。 據了解,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積極推進公共科研平臺
“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考察時強調。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我國成立的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要求為指引,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瞄準聚焦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需求,解決自主創新核心關鍵問題,引領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公布2019年度省博士后創新項目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名單的通知魯人社字〔2019〕173號 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省直各有關部門(單位),各博士后站(創新實踐基地)設站單位: 根據《山東省博士后資助項目及經費管理辦法》(魯人社規〔2018〕21號)(以下簡稱“《辦法》
在我國綿延數萬公里的海岸線上,近岸海域作為陸地和海洋兩大生態系統的交匯區域,如今正遭受越來越多來自陸源的污染,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近岸海域污染問題,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生態系主任黃凌風很清楚,國家必須借助當前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把握改革機會,逆轉
8月26日-30日期間,以“揚科技之帆、領智甬之航”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無人駕駛航海器智能帆船項目公開賽暨國際挑戰賽及海洋機器人論壇”在甬舉行。 開幕式上,寧波市副市長陳炳榮代表寧波市政府,對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他指出,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
2018年,中國的水海產業將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希望下面這6條能給你一些啟發! 1、大國外交下,與發展中國家漁業資源互換加強 目前,俄羅斯仍是中國進口海鮮來源的第一大國,這主要得益于中俄的地理位置和盧布的相對弱勢。但我們能看到,政府正在努力將中國市場同全世界市場連接起來,不管是“一帶一路”倡
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布了最新認定的14個水產新品種,其中煙臺八角灣藍色種業硅谷的2個品種入選,分別是煙臺海益苗業有限公司參與研發的長牡蠣“海大3號”、煙臺海之春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扇貝“青農金貝”。 煙臺海益苗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級蝦夷扇貝良種場,產品占全國市場15%以上。去年公司參與的“扇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