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鉆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于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這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寶藏 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此又稱為可燃冰,意為可以燃燒的冰。 可燃冰燃燒值高,而且清潔。試采現場指揮部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李四光學者”盧海龍說,因為壓縮程度高,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每立方米的可燃冰天然氣燃燒產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規天然氣的1.43倍,明顯高于煤炭、石油,燃燒污染卻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潔環保。 可燃冰資源儲量豐富,其廣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域,甲烷含量是天然氣資源量的60倍,估算其資源量相當于全......閱讀全文
日本成功開采海底可燃冰-欲摘“能源小國”帽子
在4月5日的眾議院預算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調了能源供給多樣化及資源開發的重要性。他說:“二戰以前,(日本)近七成石油需要依賴美國,由于供給受限,日本開始了戰爭。……日本將在保有自有能源的同時,推進確保能源權益的戰略。” 安倍此番表態的背景是,就在剛剛過去的3月,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實
可燃冰將掀起能源革命-2030年或實現商業開采
就中國的情況看,南海地區預計有68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青海地區也有350億噸標準油當量的可燃冰 盡管上證綜指表現低迷,但12月18日的資本市場卻不乏亮點——“可燃冰概念股”神開股份、黃海機械和天科股份等呈現上漲態勢,其中,神開股份更是以漲停收盤,報收于12.57元/股。 他們的
青海可燃冰開采有望實現突破
新華網西寧9月29日電(記者 呂雪莉)中國在青藏高原發現“可燃冰”的消息令喜迎國慶的人們歡欣鼓舞,人們普遍對“可燃冰”走入生產生活充滿期待。專家稱,中國陸域“可燃冰”的首次發現地具備諸多有利條件,這使中國有望在青藏高原實現“可燃冰”開采的突破。 “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
開采可燃冰-速率有望再提速
日前,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采圓滿成功。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驗,這次試采創新利用水平井鉆采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采效率。從探索性試采到試驗性試采,我國的可燃冰產業化進程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之后將繼續加強資源勘查,推動科技進步,保護海洋生態,讓這一高效清潔能
為可燃冰開采保駕護航
5月18日,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開采可燃冰之難,專家形容為好比“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鉆繡花”,而為可燃冰開采提供海上作業安全預報保障,則要與海洋中“看不見的波動”斗智斗勇。 內波又被稱為海洋中“看不見的波動”,是南海頻發的一種自然災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王輝指出,
日本將加速國內可燃冰的勘探和開采
????據《日本經濟新聞》5日晚刊頭版報道,日本經產省為確保國產天然氣供應決定于今年夏季開始在日本近海展開可燃冰儲藏情況調查,擬于3月在太平洋一側開始試驗性生產,新瀉縣佐渡島西南海面將于4月開始油氣的試開采。此次將勘探與試開采同時進行的目的旨在擺脫對海外能源的依賴。 ????目前,日本海
美報:可燃冰大量開采面臨諸多難題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道 美國媒體稱,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已明確表示,當前的研究成果使他們有望開發和利用一種新型能源:甲烷水合物,一種在北極永久凍土層和海洋底部發現的結晶形態的天然氣。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8日報道,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晶體在室溫條件下能夠釋放出強大
李小森:中國可燃冰商業開采有多遠
天然氣水合物,又名可燃冰,這個原本只為專業人士了解的新能源,隨著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供應的日益短缺,近年來為廣大民眾所關注。我國可燃冰的研究進展如何?何時能實現商業化開采?近日,《科學時報》專訪了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李小森。各國期待:儲量
解密“未來最佳替代能源”:可燃冰的“魅”與“惑”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天然氣與水混合便會產生結晶化合物,形似冰雪,點火即燃??????? 2009年8月1日,一艘迷你潛艇載著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潛入貝加爾湖。他此行的目的是“檢閱”潛藏于湖底的珍貴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同時還有一個優雅的名字
中國可燃冰研究開發落后日本十余年
中國可燃冰研究開發已落后日本十余年 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對外宣布,該國在愛知三重縣外海已成功從海底可燃冰層試驗開采提取甲烷氣體,成為全球首個掌握海底可燃冰開采技術的國家。日本媒體NetIB News擬文指出,此次試驗開采成功可以“打開日本成為資源豐富國家的大門”。 然而,對于亟待擺脫高
可燃冰商業開采,13年等待可實現?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標志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可燃冰試采成功能否改變能源市場的現有格局?又能否在不久的將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中國真的突破了這一技術嗎?2030年,我們是否能夠
日本率先開發可燃冰-各國已經展開競逐
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公布,已成功從近海地層蘊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稱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中分離出天然氣,這一消息讓非常規天然氣再度趨熱。 相比過去兩年全球熱炒的頁巖氣,可燃冰蘊藏的天然氣資源量還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會繼頁巖氣之后再度引發新一輪能源革命? 各國競逐 可
日本成功提取海底可燃冰-外界擔憂影響海洋環境
據法新社3月12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已從海底成功提取可燃冰,有望緩解能源緊張狀況。而日本有關人士擔心,開采過程將引發環境問題,加速全球變暖,并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由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產公司領導的實驗小組已從海底成功提取可燃冰,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在
只有可燃冰可接棒石油天然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提高,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能源之爭,在世界范圍內多次因爭奪能源而屢次爆發戰爭。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中東戰爭、中日的釣魚島、中越的西沙、南沙群島、中菲的黃巖島之爭等多與爭奪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有關,能源已經成為全球政治經濟之爭的焦點問題。在廣泛開
“冰火”試采催生中國能源變革
多年來,中國受困于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根據相關分析報告,2016年,中國經過艱苦努力,雖然實現了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前一年下降了4.7%,但比重仍然高達62%。這種長期形成的“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煤炭在開采、運輸和燃燒過程中的污染日益累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霧霾鎖城”為代表的一
日本試開采海底可燃冰-最快2月采氣
據共同社消息,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今天宣布,日本“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已于28日深夜抵達愛知縣附近海域,開始了海底甲烷水合物(可燃冰)的試開采作業。 消息稱,可燃冰有望成為新一代能源。試開采區位于渥美半島以南70~80公里的東部南海海槽附近。去年該機構進行了海底鉆井,此次將安裝管
日本海底“破冰”之舉或將影響全球能源供應格局
日本經濟產業省新近宣布,成功從近海地層蘊藏的可燃冰中分離出甲烷氣體,標志著日本可燃冰開采商業化邁出關鍵一步。專家表示,日本近幾年海洋能源開發接連有重大突破,顯示出福島核事故后對于能源需求的迫切性。可燃冰利用符合全球環保趨勢,一旦找到商業化捷徑,或將影響全球能源供應格局。 作為新一代能源,可
日本成世界上首個掌握可燃冰采掘技術國家
日本12日宣布成功從愛知縣附近深海可燃冰層中提取出甲烷,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術的國家。那么,日本成功從海底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這對全球能源結構有什么意義?中國可燃冰研究采掘已取得什么進展?中國海域和陸域有多少可燃冰的資源?記者連線了可燃冰研究資深專家、浙江工業大學教授裘俊
綜述:大國都看上了可燃冰-中國成果領先
這個5月,幾個大國都發出了有關可燃冰的消息。中國18日宣布在南海試采可燃冰成功。此前,美國于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鉆探研究,日本也于4日宣布從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 可燃冰的優點 什么是可燃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袁嵐峰介紹,可燃冰的結構是甲烷為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鉆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于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這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鉆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于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這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汪品先:可燃冰開采不當可導致災難性后果
今年6月,國土資源部宣布,我國在南海北部鉆獲可燃冰實物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4個采到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作為一種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可燃冰被國人寄予了厚望,但在7月9日晚上的上海市科協“科學咖啡館”上,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專家汪品先指出,可燃冰開采的負面因素須充分考慮,開
我國可燃冰勘探取樣年內再啟
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的勘探,或在今年取得新的重要進展。記者在30日廣州舉辦的中國南海油氣勘探開發論壇上了解到,繼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取樣后,今年我國將在南海再次對海底可燃冰進行探勘取樣。 但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目前在可燃冰的勘探開采等重大技術上仍有待突破,而出于對風險
中科院助力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成功試采
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我國全球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賀電指出,中國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將對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 “試采成功是產業化的關鍵一步。”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天然氣水合物研究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取得歷史性突破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的歷史性突破。 據悉,本次試采工作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5月18日,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會在南海神狐海域召開,宣告我國進行的首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日本離“可燃冰”商業開發還有多遠?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面對能源自給率破安全警戒線,化石燃料占比過高,可再生能源難以基荷,核電無法重啟的難題,安倍政府不得不另尋出路,一手拿著可燃冰,一手握著氫能,試圖以這兩大“國產資源”為抓手,一舉甩掉“缺油、缺氣、又缺煤”的“資源小國”帽子,從而實現150年前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能源自給
沉睡的“能源之王”:可燃冰商業化道路仍漫長
它被研究人員稱為“能源之王”,已探明儲量相當于傳統化石能源探明儲量的兩倍。 深深的海底和厚厚的凍土之下,“沉睡著”規模龐大的能源寶藏: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將深埋地下的能源開掘出來,通過管網運輸,使之轉變成居民燃氣灶里燃燒的火苗,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在可燃冰商業化競賽中,走在
因無望實現商業開采-加拿大放棄研究可燃冰
加拿大聯邦政府在新財政年度開始時停止了向可燃冰研究撥款,這也意味著加拿大政府放棄了已持續了15年的開采、利用可燃冰的研究,盡管日本今年3月剛剛宣布在商業開采可燃冰方面取得突破。 加拿大聯邦自然資源部傳媒聯絡部主任杜切臣說,現在對頁巖天然氣和價格低廉的傳統天然氣興趣上升,令從可燃冰中提取甲烷
日本從可燃冰中成功提取甲烷-邁商業化關鍵一步
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宣布,成功從愛知縣附近深海可燃冰層中提取出甲烷,將為人類有效利用可燃冰資源提供寶貴經驗。日本經濟產業相茂木敏充當天表示,已于12日清晨5時40分開始在愛知縣海域開始這一試驗,表示“希望能充分利用周邊資源的時代盡快到來”,并將根據試開采的結果推進商業化技術
可燃冰:未來能源愈行愈近
圖為二0一七年六月九日,我國在位于廣東珠海市東南三百二十千米的南海神狐海域進行試采可燃冰的作業平臺。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但是有這樣一種冰,不僅可以燃燒,其熱值還比石油多10倍,燃燒后很清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