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12月19日,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召開,本次會議年會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地區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二百余名專家學者、二十余家企業參加了此次會議。共有16位專家在會議上做了精彩的報告。 中科院理化所 張申金 中科院理化所張金申報告的題目為“我國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光發射電子顯微鏡研究工作最新進展”。張金申在報告中指出深紫外全固態激光重大優勢對多學科提供了一種發展新型科裝備的新技術,利用這些裝備,在新材料物性(高溫超導、拓撲絕緣體、石墨烯、超寬禁帶半導體、新型光刻膠等)、表面物理/化學動態原位反應、小納米體系激發等前沿領域開展了研究,獲得了一批初步的科研成果,使我國深紫外領域的科學研究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閱讀全文
2017年10月4日是冷凍電鏡的“高光”時刻。這一天,瑞典皇家科學院向全世界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發明冷凍電鏡的三位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及瑞士洛桑
2017全國冷凍電鏡大會圓滿結束 “心臟疾病、代謝疾病、癌癥……在冷凍電鏡的幫助下,這些病癥研究及藥物開發將會有新突破。”這是清華大學王宏偉教授在會上對冷凍電鏡技術的評價。如今,冷凍電子顯微鏡(冷凍電鏡)是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研究工具,不僅國外冷凍電子顯微學應用方興正艾,國內也發展得如火如荼。
2014年7月28日-30日,“2014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召開。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源起于2008年由郭可信先生的學生組織發起的“郭可信電子顯微學和晶體學暑期學校”。當時我國在電子顯微學領域的
目前,已經成功研制出的掃描電鏡包括:典型的掃描電鏡、掃描透射電鏡(STEM)?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冷凍掃描電鏡(Cryo-SEM),低壓掃描電鏡( LVSEM)、環境掃描電鏡( ESEM)、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 ),原子力顯微鏡(AFM)等,以下介紹幾種
目前,已經成功研制出的掃描電鏡包括了:典型的掃描電鏡、掃描透射電鏡(STEM)?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冷凍掃描電鏡(Cryo-SEM),低壓掃描電鏡( LVSEM)、環境掃描電鏡( ESEM)、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 ),原子力顯微鏡(AFM)等,以下介紹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8月15日,首屆冷凍電鏡與藥物發現創新峰會(1st GCDD Summit)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召開。本屆會議由美國科學院院士程亦凡教授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院長聯席,多位結構生物學專家從科研和產業的角度以不同視角暢想冷凍電鏡應用技術前景。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
2017諾貝爾化學獎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雅克·杜博歇(Jacques Dubochet),表彰他們在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上做出的卓越貢獻。 分辨率對比 他們將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0月24日,2018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四川成都隆重舉行,本次大會共有千余位專家學者以及200余位廠商代表參與。本次年會旨在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交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新進展。分析測試百科網與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將共同全程跟蹤報導本次年會的盛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7月22日,第十次華北五省市電子顯微學研討會及2018年全國實驗室協作服務交流會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行。本次會議由華北五省電子顯微鏡學會主辦,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協辦。此次會議旨在推動華北五省市電子顯微分析技術的發展,促進電子顯微分析工作者的學術交流,加強實驗室資源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進入第三天,經過兩天顯微學宗師級學者精彩的大會報告后,今日迎來生命科學研究分會場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與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將共同全程跟蹤報導本次年會盛況。生命科學研究分會場北京大學 陳浩東副研究員 今日會議報告首先由北京大學陳浩東副研究員帶來,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2月19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電鏡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本次會議共有近200人出席、參與。分析
500萬以上電鏡中標匯總及分析 #abc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采購單位
在低溫下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顯微技術,就叫做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簡稱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冷凍電鏡是重要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方法,它與另外兩種技術:X射線晶體學(X-ray crystallography)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
日前,亞洲首臺KRIOS冷凍電鏡在清華大學安裝落成,同時啟動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醫研院)和荷蘭FEI公司的全面合作,雙方負責人分別在合作儀式上簽字。 根據合作協議,FEI公司無償為清華大學醫研院提供一臺價值約140萬美元的Tecnai TF20冷凍透射電鏡一年的使用權限,用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冷凍電鏡單粒子法使我們在分子水平對生命過程有了新的認識。核糖體是一個由多種結構相互作用形成的RNA蛋白質復合體,他的結構解析是對這種技術應用的最好說明。從7 0年代Frank開始對核糖體進行單顆粒分析以來 ,二十多年的努力使得大腸桿菌70S核糖體1.5nm分辨率的三維結構已經得到揭示。從這個三維結構
摘要:冷凍電子顯微學從創立到現在已發展成為確定蛋白質分子,蛋白質復合物和細胞器結構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這表現在三位冷凍電鏡技術的不同方面。這主要包括適合于顯微鏡真空環境的樣品制備條件,減少輻射損傷的策略,提高未經染色的電子顯微像的信躁比的方法和二位投影三位重構的不同方法。冷凍電鏡通過高壓快速液氮冷凍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0月25日,繼24日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隆重開幕后(詳情請點擊:匯全國顯微學精英 2018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蜀開幕),25日同樣迎來令人激動人心的一天。在今日的大會上,參會學者將聽到國內外多位宗師級學者帶來的顯微學盛宴。分析測試百科網與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將共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鋰離子電池”,可以說是目前最貼地氣的諾獎技術了,您拿著的智能手機里,應該都藏著一塊默默工作的鋰離子電池。不過,拿到諾獎并不意味著鋰離子電池已經完美無缺了,別的不說,當前智能手機每天至少要充一次電,否則就黑屏變磚,是不是很讓人無奈?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改進鋰離子電池,希望能進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6日,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合肥隆重舉行。本屆年會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共開設了10個精彩分論壇,為中國電鏡人帶來一場學術盛宴。本次會議共有近1300余人出席、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與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共同為您帶來年會精彩報導。北
8月8日至12日,第三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暨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在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開。 郭可信先生培養的81級碩士生、現紐約大學教授王大能是這項活動的倡導者和發起者之一。他回憶說:“郭先生雖然是著名的材料物理學家,但對電子顯微鏡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也有很多思考。
眼睛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第一架“光學儀器”,但它的能力卻是有限的,通常認為人眼睛的分辨率為0.1 mm。17世紀初,光學顯微鏡(圖1)出現,可以把細小的物體放大到千倍以上,分辨率比人眼睛提高了500 倍以上,這也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一次巨大突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直接觀察到原子是人們一直以來的
冷凍電鏡是用于掃描電鏡的超低溫冷凍制樣及傳輸技術,可實現直接觀察液體、半液體及對電子束敏感的樣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樣品經過超低溫冷凍、斷裂、鍍膜制樣(噴金/噴碳)等處理后,通過冷凍傳輸系統放入電鏡內的冷臺(溫度可至-185℃)即可進行觀察。冷凍電鏡中的冷凍技術可以瞬間冷凍樣品,并在冷凍狀態下保
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畢國強、劉北明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組成課題組,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對完整突觸進行了系統性定量分析。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刊《神經科學》日前以封面形式對此進行了報道。 精確解析突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1月10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組程凌鵬副研究員等人的研究論文——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冷凍電鏡技術從建立到現在在結構測定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這也表明了了對整個細胞和細胞器的分子成分的空間結構的描述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常規方法。冷凍電鏡單粒子法既可以對具有對稱結構的大分子進行研究,也適合于研究結構不規則的大分子復合物,對于分子量的上限沒有什么限制,理論上>100kD的分子在成像技術能
2013年,冷凍電鏡技術的突破給結構生物學領域帶來了一場完美的風暴,迅速席卷了結構生物學領域,傳統X射線、傳統晶體學長期無法解決的許多重要大型復合體及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結構,一個個被迅速解決,紛紛強勢占領頂級期刊和各大媒體版面,比如程亦凡博士、施一公博士、楊茂君博士、柳正峰博士所解析的原子分辨率重要
冷凍蝕刻電子顯微鏡冷凍蝕刻(Freeze-etching)電鏡技術是從5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將斷裂和復型相結合的制備透射電鏡樣品技術,亦稱冷凍斷裂(Freeze-fracture)或冷凍復型(Freeze-replica),用于細胞生物學等領域的顯微結構研究。冷凍蝕刻電鏡的優點:①樣品通過冷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最近兩天,我這還有幾個評審的會要開,咱們的會面能不能后延幾天?”在分析測試百科網聯系北京電鏡學會秘書長張德添時,張德添抱歉地回應。剛從“第九次華北五省市電子顯微學研討會及2016年全國實驗室協作服務交流會”歸來,就又要赴外地參加評審會議,已經從軍事醫學科學院退休十余年,但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