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免疫系統,從癌癥死神手中搶奪生命,這種被稱為“最成功的癌癥治療方法之一”的新療法帶給了我們許多的希望,但是經過幾年的臨床檢驗,癌癥免疫療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狀況,或者產生區別應答,或者引發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的攻擊等。 2017年癌癥免疫療法穩步前行,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新型組合癌癥免疫療法、一種無需免疫細胞的癌癥免疫療法,以及通過CRISPR構建的更有效的CAR-T細胞: 新型組合癌癥免疫療法 今年,卸任MD 安德森腫瘤中心院長的Ronald DePinho教授提出了一種能有效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組合癌癥免疫療法, 之前的研究表明針對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CTLA4)或抗體的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能在多種癌癥類型患者重要亞組中產生持久的治療反應,但是mCRPC顯示出對這種熱門癌癥免疫療法......閱讀全文
著名歷史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曹樹基在5月7日上午新開了微博,聊的不是歷史,卻是“免疫療法”。 一周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視頻會議中重申,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規定中,屬于臨床研究,不能進入醫療臨床應用。 曾在我國遍地開花的免疫細胞療法就這樣被“一劍封喉”。 這讓曹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機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細胞,其不僅與抗腫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能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本文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NK細胞在抵御多種疾病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1】Nature子刊:揭開NK
皮膚是人體第一道防御屏障,也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包括表皮(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及真皮層。生發層內含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每年全球有超過130,000人被診斷出來。黑色素瘤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如下所述:Nat Commun:黑色素納米顆粒有助于緩解癌癥的惡化 黑
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揭曉。今年該獎項頒給了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免疫調節的癌癥療法,兩人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詹姆斯·艾利森,美國免疫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由“魏則西事件”,引發的醫療事件讓百度、莆田系、部隊醫院等成為眾矢之的,影響頗廣,其原因是癌癥免疫細胞療法引進和臨床醫學應用的真與假,同時也把癌癥免疫細胞療法這一技術推上了風口浪尖,也使得國內對免疫細胞療法采取了懷疑的態度。近幾年,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癌癥的病發除了外在條件和遺傳因素以外還跟人類自
近日,跨國藥企賽諾菲宣布以116億美元收購血液病公司Bioverativ;新基以約90億美元買下CAR-T“三巨頭”之一Juno Therapeutics公司。 低迷了一年的全球醫藥并購,在2018一開年來了兩針強心劑。 近日,跨國藥企賽諾菲宣布以116億美元收購血液病公司Biove
近日,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癌癥免疫療法,可利用CRISPR技術激活多個癌癥相關內源基因,幫助人體免疫系統識別、攻擊并殺死癌細胞。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基于CRISPR激活(CRISPRa)平臺的多重激活內源基因免疫療法(MAEGI,Multiplex Activation of Endo
今年的ASCO過后,關于癌癥免疫療法的討論又被推到一個新的熱度和高度。眾多新的癌癥免疫療法技術上的一些差別就如同江湖上的不同武功門派。新技術,新數據,新結果似乎不斷涌現。隨著不斷增加的合作和收購,這個領域已經開始出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壯闊景象。 這次故事會就趁次熱度講講免疫療法的簡短歷史以及
越來越多的新藥物用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這已經成為癌癥治療的焦點。例如,不同形式的免疫療法-檢查點阻滯劑,癌癥疫苗和CAR-T細胞-已經在停止或縮小某些晚期癌癥患者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并延長了癌癥患者(如黑素瘤)的生命。 然而,目前免疫療法只能幫助少數患有特定癌癥類型的患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Immunol:鑒定出對抗特殊靶標的T細胞 doi:10.1038/s41590-019-0544-5 當接種疫苗,或者解除過敏原以及微生物病原體之后,免疫系統激活,產生的T細胞亞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抵御癌癥,而有些癌癥則能作為癌細胞的“幫兇”促進癌癥發展,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預防癌癥doi:10.1038/s41551-017-0181-y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在開發治療癌癥的新型療法上,科學家們可謂是花費了大量精力財力,當然了他們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中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 Transl Med:科學家有望開發出克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耐藥性的新型療法 doi:10.1126/scitranslme
高通量測序技術促進了癌癥和免疫學的研究,以及個體化免疫治療的發展,比如說,高通量測序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癌癥基因組,腫瘤發生過程中細胞內機制 的了解,而且癌癥基因組分析還揭示了免疫系統能靶向的抗原表位。同時測序也可以用于確定免疫組庫,實時,高敏感地監控對腫瘤生長或治療產生應答的克隆擴增 和細胞群體
近期,腫瘤生物免疫療法被媒體炒的火熱,中國醫療亂象、療法無用論更是被大肆渲染,生物免疫療法被推到了中國醫療改革的風口浪尖上。 自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癌癥大戰”以來,戰勝癌癥幾乎成了整個人類的夢想。然而,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人類與癌癥的斗爭依然在繼續。在斗爭的過程中癌癥的治療方法層出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癌癥免疫藥“Opdivo”(中文名“歐狄沃”)作為繼手術、放療和抗癌藥之后的第4種癌癥療法,為免疫療法開辟了道路。在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等機構,包括誕生于日本的免疫療法在內,新藥的臨床試驗數量穩步增加,開發速度加快。預計這將對基于癌癥患者的基因信息選擇最合適治療藥的“癌癥
化療,放療或手術摘除。過去幾十年,人們只能用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對付癌癥。但是如今病人,他們的親人和醫師都會想要一種更好的療法。 除了化療、放療和手術摘除之外,免疫療法是作為所謂的癌癥療法的第四支柱出現的。不同于這些較早的方法,免疫療法的工作機制是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檢測和消除癌癥的天然能
初創公司是行業的新鮮血液。讀懂了新銳,也就讀懂了未來。綜合融資、合作伙伴、藥物研發管道、產品以及其它因素,我們結合BioSpace的資料,為諸位讀者整理出了2017年值得關注的20家新興生命科學公司。這些上榜的生命科學公司雖然都在2014年后才成立,但是對醫療健康領域已經產生了影響。可以預見未來
大家都知道,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突變而來的,有人會想,既然癌癥是來自于正常細胞的突變,那癌細胞有沒有可能重新變回正常細胞呢?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癌細胞就像是犯了錯誤的壞人,那么癌細胞能不能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呢? 我們來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較,有幾個關鍵的地方出現了變異
CI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電鏡照片。圖片上方的CIK細胞識別并靠近下方的癌細胞。上方的CIK細胞施放顆粒酶和穿孔素破壞癌細胞的細胞膜,直接殺傷癌細胞。 目前,手術、化療和放療是治療腫瘤的三大常規方法,但它們都給癌癥病患帶來極大的痛苦。近年,被稱為“綠色新療法”
近日,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讓人非常失望的新假設,研究者試圖去解釋為何我們很難阻斷癌癥發展;他們認為,癌癥或許并不是對我們不利,有可能癌癥實際上是進化的最后關卡(final checkpoint),而最后關卡可以阻斷錯誤的DNA遺傳給下一代。 這僅僅是研究者的一種假設,目前這種假設并未進行實驗性的
乍聽之下,Facebook與癌癥免疫療法兩者間似乎沒有什么關聯。但在今日,Facebook首任總裁Sean Parker先生宣布捐贈2.5億美元,用于癌癥的研究。Sean Parker先生是一名頗具傳奇色彩的投資人——20歲時,他只身前往舊金山,與朋友一起創辦了Napster公司,改變了人們使用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
性別本不應該作為一種區分領導者的標簽,但是現實世界中的職場環境里,性別不平等現象依然嚴重,尤其是在生物醫藥行業,男性主導的特征更為明顯。而如今,女性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占到公司領導團隊的前排,指點江山。猶記得再鼎醫藥的杜瑩女士去年上榜了FiercePharma“生物制藥界的15位最杰出女性”榜單的N
于2015年9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第18屆歐洲癌癥大會被譽為全世界最前沿的多學科腫瘤學術活動之一,也是歐洲醫學界的重要會議,每年都會吸引包括腫瘤內科學、腫瘤放射學、腫瘤外科學、臨床前研究者、以及相關專業領域的數萬名專業人士和相關人員參加。而幾乎同期于9月28日至30日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數據表明,全球每年880萬人死于癌癥,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每年1400多萬新發癌癥病例,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2100多萬。癌癥治療始終是醫學上的一個難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研究癌癥診斷途徑、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及多
自ipilimumab于2011年獲批以來,癌癥免疫療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改寫了人類對于癌癥的治療格局。本月初,兩名癌癥免疫療法的先驅也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風光無限的當下,全球癌癥免疫療法展現出了怎樣的發展趨勢?近日,紐約癌癥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最早用來處理器官組織疤痕而開發的藥物或能幫助明顯改善癌癥免疫療法的成功率。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研究者發現,在小鼠癌癥中,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