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此前,在“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公布后,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指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結果顯示,A+類學科高校集中于“雙一流”建設高校。 從中可以看出,在“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科的建設至關重要。那么,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如何以建設一流學科為契機,實現學科群的整合,從而使一流學科建設形成合力? 做好整合需找到學科群堅實發展的動力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說:“為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我們的學科應當進行綜合性的建設,包括隊伍建設、學科布局調整、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管理機制體制建設。” 華南理工大學......閱讀全文
今天(1月23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 該文件從總體要求、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推進資源整合和合作幫扶、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高校科研與創新能力、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激發高校辦學內生
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反映的是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研究型學術機構的規范和價值——特別是美國和西歐的。這種理念基于德國的研究型大學,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對這種模式認可后,其在19世紀末成為主導的學術思想。(Philip G. Altbach) 近2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廣西大學“百年目標,三步實施”第二步計劃的完成之年,也是廣西大學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部區合建”的關鍵之年。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廣西大學的歷史使命。回望90多年的發展歷程,廣西大學逐漸形成了服務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特別是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時候都更為迫切。作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否踏上歷史的巨浪滾滾向前? 在深入總結高校自主招生
“雙一流”: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 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將“雙一流”建設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彰顯了黨中央對這一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于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具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這份意見從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對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指導,對引導高校“雙一流”建設意義重大。 這也是繼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后,又一份高校“
馬陸亭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員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楊德廣 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 周光禮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操太圣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程 瑩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一起來看看: 1. 制定出臺《指導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答: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
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謝尚果(中)、馬宗保(左)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演播室,就“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西部高校發展之道深入探討交流。 ●謝尚果(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民族大學校長): 處理好引進人才與學校已有人才之間的關系,主動權在學校。要真正打贏高校“人才攻堅戰”,需要從全方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
“雙一流”建設是引領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國家工程。當前,“雙一流”建設已進入“加速期”,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地方高校應著力在以下三個方面集中發力。 持守定力強信心 “雙一流”建設非一日之功,需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強大定力。 一是從重大政策中增強定力。打破身份固
9月2日上午,學校在東區活動中心五樓會議廳召開“雙一流”建設評議會,全面總結“雙一流”建設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梳理存在的問題,探討下一階段建設內容和改進措施。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瞿振元、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戰軍,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副局長黃晨光,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中
8月28日,西北大學在太白校區召開“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專家論證會議。專家組對西北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和評估,對學校“雙一流”整體建設和地質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進展及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建設方案中的各項主要任務均已完成,一致同意通過中期評估。 專家組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對于很多國內高校而言,2017年9月21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很多高校的發展道路由此改寫—— 一個巨大的機遇擺在了它們面前,與此同時,與機遇相伴的挑戰也成為了它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近日,作為“一流學科”建設
1.“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基礎科學研究轉型中面臨機遇 基礎科學研究是指揭示某一自然或社會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基礎科學研究很重要、也很關鍵,在整個科技創新鏈條中,與應用科研解決從“1到∞”的問題不同,基礎科學研究解決的是從“0到1”的問題,即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基礎科學研究
今天的兩會立體聲,我們來關注“雙一流”建設。去年9月21日,備受關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揭曉。我省鄭州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河南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大學建設行列,這是我省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事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 《“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 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著力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為我國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以下為通知原文: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 《“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 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著力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為我國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以下為通知原文: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
不久前,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雙一流”高校要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高校要“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內涵式發展是高校發展的主題,是新時代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必由之路。實現高校內涵式發展必須立足“中國特色”的辦學定位,將服務國家戰略作為重要前提和核心導向,彰顯崇高的價值追求、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我們要建的一流大學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有關高等學校: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制定了《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
黃河之濱,巍巍蘭大;百十求索,弦歌不輟。9月17日上午,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啟動暨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紀念大會在城關校區西區體育館舉行。各級領導,國內外高校代表,海內外校友代表,企業和單位的代表,捐贈單位代表,國內中學代表,長期關心支持蘭州大學發展建設的社會各界代表及學校老
●引導和支持具備較強實力的高校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差別化發展。 ●建立建設高校有進有出動態調整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徹底打破身份固化。 ●構建有力支撐“雙一流”建設目標的現代高等教育治理體系,需要內外兩方同時發力。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
不久前,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當家人”齊聚上海,為著一個共同的議題: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如何抓住機遇推進“雙一流”加快建設、特色建設、高質量建設。 “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召開推進會、交流會,非常及時,既可以發現共性問題,也可以學習借鑒各自的優長,以推動下一階段‘雙一
9月2日,東北大學“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專家評議會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召開。會上,專家組對東北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具體舉措作出評價,最終形成了評價意見。 雄踞我國東北地區的東北大學學科實力雄厚。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獲評A,軟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個學科獲評
新時代,“雙一流”大學如何建?兩會期間,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委員,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鄒曉東代表,廈門大學校長張榮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代表,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委員暢談思路和舉措。 劉偉:“雙一流”要在構建人文社科標準上下功夫 推進“雙一流”建
“雙一流”大幕開啟,人才招聘引進工作“席卷”全國,而這其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成為人才被挖的“重災區”。“挖人大戰”會給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帶來怎樣的沖擊?應當如何看待高校人才流動現象?又當如何構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機制? 800萬元房補,100萬元年薪。這是華東政法大學在2017年高層
重慶市高等教育未來如何發展?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重慶市高等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加快推進重慶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重慶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到2022年,重慶市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全市高等教育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