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研發投入增長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學術期刊是我國當前科技界的一塊短板,我們國家對科技投入了大量資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外,還要向國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費。如何做大做強中國科技期刊,關乎創新型國家建設,本刊今日再次聚焦此話題。 科技期刊是科技文獻的主要載體,是積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與文獻資源的主要平臺。科技期刊的發展,對于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維護國家科技信息安全,提高科研人員在國際同行中的學術影響力,提升科技文化國際交流的話語權以及推動中國科技出版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現狀 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正加速從世界科技大國向世界科技強國邁進。然而,由于我國目前科技期刊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科研成果產出的發布需要,導致大量的本土優秀科學論文外流,科研成果的首發權和話語權嚴重受制于人。 我......閱讀全文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從學術期刊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引領全球基礎創新發展方向,能夠發表學科奠基性、基礎性原始創新成果;從技術期刊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引領全球技術創新發展方向,能夠引領技術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方向;同時,都能夠迅速傳播創新成果并得到世界同行廣泛認同,具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實際表現講
今年適逢學術期刊誕生350周年,從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秘書亨利·奧登伯格(Henry Oldenburg)創辦世界第一份學術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匯刊》)算起,全世界至今已有幾萬
作為科技成果同行評價、交流、展示的載體,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應有之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掌握了科技期刊,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科技話語權。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就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我國科技期刊綜合實力躍居世界第一方陣,建成
11月29日,《中國物理B》(英文版)主編歐陽鐘燦院士、《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主編照日格圖、《地震學報》(英文版)主編陳運泰院士等35家英文科技期刊的負責人,在京分別與中國科協就一項期刊支持計劃簽約。 這35家期刊是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首批支持的期刊。該計劃是中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教育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科協發學字〔2015〕83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更好地服務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
各有關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意見》(簡稱《意見》),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0年工作計劃,從圖書編制和視頻制作、學術研究、交流研討、保障支撐四方面設立相關科技期刊項目課題,擬委托相關單位實施。現將申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載體,也是國家科技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28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編寫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首次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科技期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質量和國際影響力,
武夷山潘云濤 科技期刊出版體制應該是科技體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2011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明確了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轉制的號角正式吹響,這標志著我國的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和最后的攻堅期。科技期刊出版單位的轉企改制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科技期刊是我國新聞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9800多種期刊中,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比重最高,超過期刊總數的50%。如此數量龐大的期刊類型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在10月16日至17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SCI影響因子最高只有
中國科協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 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有關直屬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出版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各中央報刊主管單位: 國家
有感于某些外國科技期刊 郭紅松繪 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之一,正加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然而,我國當前的科技創新體系還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短板——科技類學術期刊(以下簡稱“科技期刊”)。因為我國科技期刊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科研成果產出的需要,導致大量的本土優秀科學論文“交錢發出去”
吸引科學家將優秀成果發表在國內高質量科技期刊上 如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我國正加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要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就必須擁有一批一流科技期刊。做大做強科技期刊涉及出版機制、學術評價體系以及科技管理政策等多個方面,既需要頂層設
屠呦呦作為青蒿素的發現者而獲得諾貝爾獎,她當年發表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的論文是認定其為該成果之首創者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科技期刊在認定和記錄科研創新成果、推動學術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作為科技信息的重要載體,科技期刊也是一個國家科技軟實力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我國科研實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提
通過回顧2017年度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創刊數量、被SCI和Scopus數據庫收錄情況、期刊影響力指標等,并結合統計分析數據對當前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自主辦刊能力、出版規模、學科分布等方面開展了討論,進而對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發展提出相關思考。2017年我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的CN號審批情況國家新聞出版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專家、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主要科技成就青蒿素抗瘧研究首篇論文就發表在中國本土科技刊物《科學通報》上 40
如果僅以數量為標尺,中國足以擔得起“科技期刊大國”之名。近5000種的科技期刊數量,僅次于科技霸主美國。不過若以質量評判,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不僅難及歐美等國,也與自身的科技發展水平與國際地位不相適應。 當我們以“神九”、“蛟龍號”、“神威藍光”等成果在
科協“以獎促建”培育優秀英文期刊 ——“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系列報道之二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些年大幅度提高的科研經費總量,助推著我國科研成果的涌現、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人才的涌進。 與此同時,我國科技論文產出在數量和學術質量上都有較大飛躍。 2
科技期刊“瞄準”國際舞臺 ——“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系列報道之一 編者按: 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的質量、水平和國際影響力,與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總體情況并不相稱。尤其是英文科技期刊,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間。為此,中國科協啟動“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
6月18~19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和中國科學出版集團共同承辦的中國科協第211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科技期刊本質屬性與功能定位研究”。本次論壇的執行主席分別由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任延剛博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閻君博士、國家自然科學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科技期刊是科技傳播的首要媒介、學術交流的主要平臺、科研評價的重要標準,擁有一批學術水平高、影響力強的科技期刊,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雖然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質量、權威性、影響力等還存在很大差距。在國家創新能力快速提升
要真正提升我國科研的國際影響力,僅僅靠一兩本刊物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我國科技期刊的體系。 雖然國際上有愛思維爾、斯普林格這樣的案例,但現階段,我們還不能把辦期刊看成是純粹的企業行為和商業行為,還需要從國家長遠戰略的角度去考慮進行整體規劃和政策上的扶持,發揮我們的體制優勢,有效地進行追趕和超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主持第十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大會主報告 11月13日上午,由中國科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沈愛民,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
以獎促建:引領科技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系列報道之三 “此次‘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的資助力度這么大,讓我們對期刊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希望”。《中國物理B》(英文版)編輯部主任王久麗坦陳,自己的責任很大,要讓這項計劃的實施真正得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對當今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做出分析,他表示,我國科技期刊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滯后,面臨流失、弱小、分散、慢進四方面的難題。 ——流失。據統計,自2000年起,我國許多學者發布的論文收錄在國際
9月7日—8日,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業內專家、學者圍繞出版業變革中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之路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為本次論壇主席。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出席論壇并作主題發言。李東東指出,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不斷轉變、出版體制
13日上午,由中國科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廣州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科技期刊發展路徑”。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出席會議并講話。 尚勇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充分發揮科技期刊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助力
2000年以來中國學者的SCI論文增長308%,其中在中國SCI期刊發表的論文增長126%,在海外SCI期刊發表的論文增長434%;1999—2009年中國大陸作者的高影響力論文 (被引用位列各學科的前1%)有4433篇,其中只有51篇(1.1%)在中國大陸期刊發表。 166
關于啟動2020年度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工作的通知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 為加快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推動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根據中國科協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按照《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實施方案(試行)》,擬于2020年度
“強大的前提是中國科技期刊首先要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升級”,但“不要簡單認為國際合作能夠拯救中國科學期刊,文章的學術水平還得靠自己努力”。 近日,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安托萬·博奎特在《中國科技期刊的未來在哪里》一文中,為中國科技期刊支招:“對中國科學期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