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生物制藥行業并購回顧 2017年全球生物制藥并購交易金額總計約為775億美元,交易數量為167筆。無論是金額還是數量,均創近5年的歷史新低。 自1月Johnson & Johnson以300億美金收購Actelion后,2017年全球范圍沒有再出現較大的醫藥并購事件,如果不是第三季度Gilead Sciences以119億美元收購Kite Pharma吸引了業界的注意力,那么2017年全球醫藥并購就真的可以用“平靜無波”來形容。而愿意出資進行大宗并購的收購方,瞄準的多是罕見病及腫瘤治療領域的潛力公司和產品,這也顯示出罕見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等仍是全球生物制藥聚焦的熱點領域。圖1. 2012-2017年全球生物制藥行業并購交易公布情況 過去一年,全球制藥巨頭對于并購普遍持觀望和審慎的態度,并購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國特朗普政府稅收改革的不確定性,使得美國大型制藥企業在并購策略和資金上受到限制;......閱讀全文
在2018年底時,有行業人士預測,2019年生物制藥領域并購交易將出現降溫。然而剛剛進入2019年,該領域就發生了兩筆重大交易:一是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元收購新基;二是禮來80億美元收購Loxo Oncology。這兩筆交易也再次燃起了行業人士對2019年并購熱潮的期待。 有分析師就指出,2
2014年對于生物制藥領域的交易來說,實現了一個驚人的業績,這已經超過了一個簡單的設想。飆升的股票市場和為了資產而展開的激烈的競爭,促進和造成了生物制藥領域交易值的急劇攀升。 通過下表的平均交易值分析就可以看出這一趨勢,下表中對200億美元以下的交易的分析顯示2014年生物制藥領域的交易的平均
目前,全球新藥發展格局基本穩定,上市數量上升,世界腫瘤和罕見病藥物研發的重點地位不變,世界仿制藥發展地位不動搖。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繼續開拓治療需求,以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更加火熱。預計2018年各國產業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生物制藥并購重組出現新的發展格局。圖片
縱觀2013年全球生物制藥行業的并購案例,有幾個特征很有意思。 首先,2013年的大部分交易都涉及生物制藥企業,很多都是大型制藥企業吞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 其次,超過100億美元的并購案例少。賽默飛并購Life是年度單筆金額最高的交易:前者斥資了136億美元,第二名是安進并購Onxy
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近日,生物技術領域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的年度特輯發表了題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的專題文章。 文章高度評價了中國生物制藥產業和華南理工大學創辦的創新醫藥“前孵化器”。文章寫道: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和風險投資之間的“一厘米”障礙,一直是困擾全球生物
對于生物制藥公司來說,2019年可謂是了不起的一年: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風險資本流入該領域,交易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細胞和基因療法的發展,科學的突破引領了發展的方向,第一個成功的跡象出現在CRISPR等新技術上,人們期盼已久的基因組學有望成為醫療保健的前沿領域。 但是,一些
2014年,受醫改政策影響,國內多數藥企依舊彌漫著“降價”的陰影,利潤收縮,亟需尋找新的利潤點。然而,生物制藥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基本上都是抗癌藥品,受到的波及微乎其微,不少產品甚至拿到了“自主定價”的授權。目前,在整個醫療領域,生物制藥可謂一枝獨秀,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收到眾多投資機構的青睞
據來自國家發改委的信息說,國家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預計2- 3個月內完成制定工作。而在國家具有政策導向的計劃發布之前,一些省市來不及等待國家的發令槍聲就已起跑。據了解,這個即將誕生的計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參與制定。 生物醫藥“發燒” 昨天(5月5日),行
中國疫苗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領先的跨國疫苗制造巨頭前來淘金。近年來,外資與民營企業攜手共同開拓市場的趨勢波濤洶涌。第一家在北美上市的中國疫苗企業北京科興的品牌中心主管劉沛誠向上海證券報表示,這種合作將有利于加速新疫苗在國內的引入以及疫苗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也會促進中國疫苗產業整體水
疫苗產業已成為近年來醫藥市場上異軍突起的領域。 目前,世界疫苗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億美元。據全球資訊機構PharmLive預測,全球疫苗市場還將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全球疫苗市場總規模將達350億美元。 《中國科學報》記者從第三屆中國疫苗聚焦峰會上了解到,我國已成為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在三度發起收購后,德國生物制藥巨頭拜耳14日宣布成功與美國孟山都簽署并購協議,前者開出了660億美元(約合590億歐元)的天價。兩家公司合并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農業化學品和種子供應商。這也是德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起并購。 總部設在德國勒沃庫森的拜耳(Bayer)是一家在醫藥保健、作物營養領
跨國制藥企業瞄準中國制藥研發領域 即便擁有全球眾多的高素質研發人員、充足的研發經費、領先的技術,近幾年美國新藥上市速度依然出現減緩的趨勢。有關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只批準18種新藥上市,低于近六年來的平均水平,相應的,很多大型制藥企業已加快從世界各地引進新的研發項目速度。據
Johnson & Johnson, Roche, Pfizer, Novartis and Sanofi led the list of the world's biggest drugmakers in 2017.(圖片來源:16sucai) 分析顯示,與2016年入選榜單
如果把時針撥回1989年,輝瑞只不過是一個年收入51億美元的中小型制藥公司。接下來的10年,輝瑞的業績保持一種溫和增長的態勢,公司內部的人也都比較樂觀,這種樂觀在輝瑞上市了“Big 5”之后變得更加強烈。這5種藥物分別是Norvasc(絡活喜,氨氯地平),Zoloft(左洛復,舍曲林),Zith
如果把時針撥回 1989 年,輝瑞只不過是一個年收入 51 億美元的中小型制藥公司。接下來的 10 年,輝瑞的業績保持一種溫和增長的態勢,公司內部的人也都比較樂觀,這種樂觀在輝瑞上市了「Big 5」之后變得更加強烈。這 5 種藥物分別是 Norvasc(絡活喜,氨氯地平),Zoloft(左洛復
近日,跨國藥企賽諾菲宣布以116億美元收購血液病公司Bioverativ;新基以約90億美元買下CAR-T“三巨頭”之一Juno Therapeutics公司。 低迷了一年的全球醫藥并購,在2018一開年來了兩針強心劑。 近日,跨國藥企賽諾菲宣布以116億美元收購血液病公司Biove
高高在上的公共市場,勃勃生機的現金流,這些很容易讓人們忘記股權資本效率在發展新生物科技公司過程中的重要性。但與萬有引力一樣,這是一個基本定律,股權資本效率在任何市場都是產生高額回報的核心要素。如果能細心而周密地運用初期的昂貴資本,一家初創公司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上風。 對一家初創公司投入過多資
7月3日,福布斯中文版推出“2013年中國最佳CEO”。今年共有50位CEO入選了“2013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單,其中有6位生物醫藥行業的CEO,這6位CEO分別是云南白藥的尹品耀、康美藥業的馬興田、片仔癀的潘杰、雙鷺藥業的徐明波、華東醫藥的李邦良和中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徐曉陽。
據彭博,輝瑞(Pfizer)接近以高達每股380美元價格與艾爾建(Allergan)達成協議。較周三收盤價310.38美元溢價22%。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兩方達成的價格在370~380美元之間。但另一知情人士稱,美國財政部周三發布的關于稅收倒置的文件可能阻礙最后合并協議的達成。 艾爾建和輝瑞
在全球十大生命科學中,有的擅長深耕藥品治療之路,有的擅長開拓器械治療之路,還有的是致力于診斷工具的研究。根據最新統計:截止至2月24日,全球共有14家藥企市值在千億美元以上,其中強生以2879.83億美元位列第一,羅氏以2192.63億美元排名第二。 毋庸置疑,行業龍頭公司背后的故事皆是精彩萬
生物醫藥產業是近年來中國成長性最好、發展最為活躍的經濟領域之一。生物醫藥分為傳統生物醫藥和現代生物醫藥。我國政府對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予以大力扶持,通過政府引導與民間投資的聯動,生物制藥產業已經呈現集聚發展的態勢。 生物制藥行業概況分析 傳統生物醫藥產業是指運用傳統工藝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進
2016年1月8日,賽默飛宣布以13億美元收購Affymetrix。2016年5月27日,賽默飛宣布以42億美元收購FEI。2016年8月19日,多個外媒網站爆料:全球科學服務領域的領導者賽默飛世爾科技欲以300億美元收購基因測序儀的龍頭企業illumina。2016年11月29日,賽默飛宣布收
本周回顧,GSP和GMP認證費自4月1日起全部取消,藥明康德已正式啟動A股IPO流程,默克/輝瑞PD-L1抗體獲FDA批準,FDA批準十年來首個帕金森病新藥,GEN網站公布2017年最具吸引力的生物制藥公司收購標的TOP10,Nature驚人發現肺的新功能——造血,利用智能手機就能檢測精子質量…
2015年第3季度,據湯森路透旗下的Recap公司統計,總計發生了86起并購,披露的交易總額高達1068億美元。交易額創造了自2007年第3季度,包括2008年第3季度以來的新高,2008年3季度的交易額為93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額上升了111.9%。 2007年至2015年,第3
2014年裁員最多的外資藥企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美國安進公司,該公司裁員4522人,原因是關閉西雅圖等地的公司業務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人才流動,關系著中國藥品市場業務結構和市場格局的重塑。 其次裁員最多的是諾華公司,藥品專利到期、價格壓力,政府對于藥品安全的監管以及仿制藥的競爭等因素,使
地球人都知道,制藥企業就喜歡買買買,因為制藥企業如果想保持一定的規模和地位,只有兩個途徑,研發和并購,不過研發很多時候靠運氣,成功率相對較低,所以并購就成了一個較好的選擇。 剛跨入2019年,制藥行業就來了三筆大交易,1月3日,百時美施貴寶宣布斥資740億美元收購新基,1月7日,禮來宣布將以約
現在,全球的大型制藥企業都在餓狼撲食般盯著新生的藥物公司,這些藥企大都在最新的生物制藥、免疫療法等領域有一兩項成熟的藥品,和正在第二、三試驗階段的產品管線,也被資本市場青睞。 盡管收購并購的趨勢已經持續了十余年,如巨頭輝瑞從2000年開始并購華納蘭伯特和法瑪西亞,之后又并購惠氏,成為全球范圍內
全球經濟似乎正在走上復蘇之路,盡管根據經濟指標,至今仍然只是一個并未創造就業機會的復蘇。雖然在過去幾周沒有宣布什么大的并購交易,但生物科技公司一直忙于簽署規模較小的技術轉讓許可協議、藥物發現合作以及并購活動。 創業融資節奏仍然緩慢
舊金山當地時間1月13日~17日(北京時間1月14日~18日),年度最大的生物技術事件之一——第38界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J.P.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JPM健康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作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規模最大、信息量最大的醫療投資盛會,JPM健康大會引領著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