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箱子 大夢想 “走了,收‘鉆石’了!” 11月18日凌晨4點左右,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倉懷興的團隊工作了一整夜后,興奮地喊道。他們的工作并非與真正的鉆石相關。在“神八”返回艙的那個小箱子里,有課題組精心培養的14種大分子蛋白質晶體。 激動的不僅僅是倉懷興。11月17日晚上7點,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降落時,來自中德兩國的109名科學家都激動起來。幾小時后,中德兩國合作的通用生物培養箱就送回了北京的實驗室,接下來的幾個月中,17項空間實驗結果等待出爐。 這只形狀普通的箱子大概只有普通中號塑料儲物箱一樣大小。然而,40個科學樣品裝載其中,搭載的是人類認知生物現象和生命過程的好奇心,以及服務人類健康,并向太空邁進的夢想。 盡管一夜沒有休息,倉懷興仍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他的寶貝們。照片上,一顆顆酷似鉆石的蛋白質晶體,在光線散射下顯示出七彩顏色。 “我們初步發現,在沒有重力的影響下,蛋白質晶體都非常規整......閱讀全文
神八正在太空遨游,其搭載的17項生命科學實驗也在靜靜地發生著變化。此次中德合作的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涉及33種樣品,其中中方10項,德方6項,中德合作1項,涉及四大領域:基礎生物學、空間生命技術、先進生命支持系統中的生物學以及空間輻射生物學。其中一項實驗是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行的。
圖為經過太空育種而成的超級南瓜依靠航天科技進行生物制藥,疑難雜癥治療現曙光天氣預報,都是衛星在幫忙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人們出行必備 神舟九號飛天,“天神”對接,舉世矚目的發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進駐太空等話題之外,關于此次飛行所承載的科研任務在實際民生中的應用也是眾人關注的命題。 中
神舟一號(1999年11月) 飛船搭載一些農作物種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蘿卜等品種以及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此外,還搭載了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藥物開發的Monascus生物活性菌株。神舟一號科研實驗相對較少,但自此開啟的“太空誘變育種”實驗影
2019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現將通過專業評審的4項省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260項陜西省“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建議獎勵項目在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和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公布。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議獎勵人選(4人)序號候選人提名單位1安芷
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太空育種,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裝置,通過空間環境對植物發生誘變作用,致使種子產生變異,再通過嚴格的地面選育過程,獲得優良的農作物品種。 今年,中國航天育種正迎來一個高潮。隨著天宮一號升空,神舟八號攜帶的育種誘變裝置將與其交會對接,由此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11月3日凌晨,在距離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神舟八號”飛船經過4次自主變軌控制,抵達距“天宮一號”約5公里的對接入口點。隨后,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經過捕獲、緩沖、拉近、鎖緊4個步驟,實現了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開始了為時兩天的整體飛行。 兩個8噸重“龐然大物”的高精度對接,對接
身著連體白色防靜電服的工作人員從返回艙內取出搭載物品。昨日,“神八”返回艙開艙儀式在京舉行。錢學森的兒子(左)接過錢老畫像。8瓶太空小西紅柿5瓶結果。萬泉小學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航天之夢》。 昨日(11月21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舉行神舟八號返回艙開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2年1月17日揭曉。 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1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深入,未來人類能否在太空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空間微重力和輻射等特殊環境會不會對生殖造成不良影響?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明確回答這些問題。 為了解開這些疑惑,4月6日發射的我國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帶上了太空。它們能否像在地球一樣正常發育?人們對此充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104內科與預防醫學組血液系統疾病出凝血異常診療新策略的建立及推廣應用吳德沛,阮長耿,韓 悅,武 藝,陳蘇寧,黃玉輝,王兆鉞,戴克勝,傅建新,趙益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大學江蘇省二等獎105內科與預防醫學組急性冠脈綜合征精準介入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應用于 波,霍 勇,候靜波,賈海波,王 挺,田進偉
在太空中綻放的花朵嫦娥四號搭載的微型生物圈載荷手繪圖搭載探空火箭進入太空的兩只小狗“小豹”和“珊珊”(來自網絡) 對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大自然無疑是格外眷顧的,慷慨地賜予了適宜的陽光、水、空氣和溫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歷程,形成了復雜多樣、五彩斑斕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屬于靈長類的我們人
昨日(6月20日)6時18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在太空中進行了第一次姿態調整,使其從交會對接的倒飛狀態進入正常飛行姿態,為預計在24日進行的手動交會對接做準備。19日晚 劉洋閑暇展示熊貓玩具 19日晚,3名航天員利用閑暇時間,盡情體
葉培建 第一步 從“神一”到“神七”,實現中國人進入太空的夢想。 第二步 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 第三步 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預計2020年,中國就將建立60噸級的空間站。 “天宮一號”已在太空遨游近一個月。下個月,神舟八號將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tba{border-top:1px solid #999;border-left:1px solid #999;font-size:12px;}.tba th,.tba td{border-bottom:1px solid #999;border-right:1px solid #999;}
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教育部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 經評審,決定授予“軟界面電分析化學的若干問題研究”等36項成果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稀土生物效應的細胞無機化學研究”等6
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CIMMYT小麥引進、研究與創新利用何中虎,夏先春,陳新民,鄒裕春,吳振錄,莊巧生,于亞雄,袁漢民,楊文雄,李梅芳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
2014年8月7日,2014丹東科學儀器論壇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以下簡稱:分析儀器分會)成立35周年紀念活動在 丹東盛大開幕。 8月7日進行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及頒獎活動,在大會第二天,舉辦了四個分論壇,分別是:分論壇一、科學
9月10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儀器與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儀式暨生命科學儀器技術創新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舉行。據悉,這也是中科院在生命科學領域成立的首個科學儀器與技術創新中心。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表示,生命科學正從分子水平進入系統水平,從而更需要實
9月10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儀器與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儀式暨生命科學儀器技術創新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舉行。據悉,這也是中科院在生命科學領域成立的首個科學儀器與技術創新中心。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表示,生命科學正從分子水平進入系統水平,從而更需要實
中國將首試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 中國將在2011年下半年進行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3月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后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到了大會現場,為《現代儀器》雜志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張玉奎院士和江桂斌院士 張玉奎院士以《色譜》雜志為例,談到引用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期刊的學術水平,我們重視引用因
據央廣《中國之聲》報道 昨日(11月1日)5時58分07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將“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八號”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 根據軌道計算結果,神舟八號飛船于昨日6時7
中國將在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并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表示。 2011年下半年發射的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于2012年完成交會對接試驗的重要使命。交會對接
綜合報道,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今日(9月29日)將擇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正式開始實施。據悉,“天宮一號”將分別與隨后發射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 9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在酒泉衛星發射
海外布局“一波三折” 2011年11月3日,在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時,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現了在澳大利亞西部城市當加拉設立的測控站畫面,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航天大國的關注。 中國的官方報道稱,由于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中,系統需要同時完成對兩個航天器的測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