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25 日報道】題:“氣候門”科學家確實與政府官員合謀,掩蓋那些與全球變暖的災難性結論不相吻合的研究成果(記者羅布?沃) 有人在互聯網上發布了5000 封電子郵件,聲稱這些是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科學家之間的郵件記錄。這些科學家先前曾被指控“篡改”科研證據,突出氣候變化的人為因素。 作為2009年“氣候門”郵件的后續,最新一批郵件似乎顯示,一些人曾經有組織地隱藏證據,甚至在明知研究方法存在缺陷的情況下發表了相應的研究報告。 此外,這批郵件不僅反映了科學家操縱數據的情況,而且表明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的政府雇員同樣卷入其中。 有一封郵件似乎顯示一名該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求負責氣候科學工作的同事向政府傳達出“很有分量的信息”。 這些郵件清楚地表明科學家在有選擇地使用數據,并與政客合謀濫用科學信息。 據稱在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工作的“漢弗萊”在郵件......閱讀全文
11月30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找到的那枚舉世聞名的北京人頭骨(標本模型),在中國古動物館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90周年紀念展” 特展上展出。90年前,它的出現標志著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自此“肇始”。 和這枚頭骨一同面向公眾的,還有一本“十月懷胎
追蹤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上一條冰裂縫長達十幾年的科學家,終于借助經過該冰架上空的兩顆美國衛星,發現一座巨大冰山與該冰架脫離。 7月12日,英國斯旺森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研究人員宣布,該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間從拉森C冰架斷裂。 這座可能被命名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矚目,不僅因為它的面積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人物”評選結果于近日在“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幕式上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研究員蘇紀蘭入選十大海洋人物。 拳拳報國心 返鄉路漫漫 蘇紀蘭作出回國的抉擇并非一時沖動。1935年出生在湖南的蘇紀蘭,孩提時代是在祖國遭受日寇欺凌的動亂歲月中度
剛剛過去這一周,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或許是地質科學界最熱的詞匯。 2017年5月18日,我國在南海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從5月10日起,經試氣點火,連續產氣8天,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我國這次試采成功,震
①希格斯粒子的發現有助于對物質的理解 2012年過去了,但美國《科學新聞》雜志的編輯們并沒有忘記那些曾讓他們夜不能寐的科學故事。 在這份年度最佳科學新聞榜單上,前兩個故事曾讓小編們通宵達旦地加過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們在網上收看視頻直播,那一邊在日內瓦,物理學家們正在
“自從4億年前植物登陸陸地以來,我們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幾乎沒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這些化石一定以某種方式記錄了它們所經歷的一切,只是我們現在還缺少解讀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過孢粉學家未來不斷的努力和創新,孢粉學以后會大有可為。”顯微鏡下的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兩種植物生殖配子體的簡稱。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科技部網站獲悉,近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推進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向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分類管理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體系建設轉變,推進科技基礎
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務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圖片來源于網絡 瞄準前沿,持續探索 今年3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這一獎項每年僅授予5人。頒獎詞稱:“她開創性的工作為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20世紀80年代,張彌曼在研究一種全新的肉鰭魚類化石——
新華社“探索一號”5月21日,燈光的照射下,海底幽藍靜寂、海雪飛揚。一串串珍珠般白色氣泡,不停地從海底汩汩冒出來。氣泡周邊滿眼的貽貝、蛤類和,蚌類等密密麻麻;半透明的阿爾文蝦、白色的鎧甲蝦、一簇簇管狀蠕蟲,一片片小蛇尾等隨處可見。 這片奇異的海底世界,是位于南海西沙海域的“海馬冷泉”。連日
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科
瞄準前沿,持續探索 今年3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這一獎項每年僅授予5人。頒獎詞稱:“她開創性的工作為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20世紀80年代,張彌曼在研究一種全新的肉鰭魚類化石——“楊氏魚”時,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據英國《獨立報》報道,2007年,一些物種度過了艱難時日,還有一些得以繁衍生息......讓我們看看它們中哪些是幸運的,哪些是不幸的: 不幸的動物: 美洲鰻(英國) 那些美洲鰻到哪兒去了?作為倫敦菜的代表菜式之一,現在幾乎都很難找到了--東英格蘭的各大河流一度曾是世界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5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
在了解室內空氣和顆粒物的來源和健康風險方面,科學家并不比你領先太多。這是個問題,因為人們花很多時間在室內。事實上,美國人平均每天90%的時間都呆在四面墻之內。因此,了解更多室內環境如何影響你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更好地量化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使用"暴露"方法,該方
距離《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還有十年。這一議程描繪了人類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即建立一個有充足、安全、價格低廉和營養豐富糧食的世界,構建一個安全、充滿活力和可持續的人類居住地。 美好愿景的實現依賴于綠色農業。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呼喚全球合作。 近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
這道奇特的門上貼滿了色彩斑斕的素食宣言,彰顯著主人濃烈的喜好;門里是一位奇特的女人,潮流時尚,快言快語,全然顛覆了印象中古人類學家慣有的模樣;從她“狂風暴雨”般的傾吐里,筆者感受到了這個別樣女人的別致人生。 大門打開,地球狂想曲驟然響起…… 科研篇:史前百萬年的對話 對于人類起
舌尖上的微塑料 | 珀金埃爾默助您洞察秋毫最近幾年,通過各種新聞,我們越來越多的聽到微塑料這個名詞。加拿大馬吉爾大學發現一個茶包可釋放數十億顆微塑料;環保組織Orb Media在93%的飲用水中發現了微塑料;韓國仁川大學和全球環境NGO綠色和平東亞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發現
Eddie López-Honorato說:“當你沒有經費時,會感覺到壓力。當你有了經費時,同樣會壓力重重。” Martin Tingley有點想放棄。那是2014年的深秋,他剛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一年多。在看望完波士頓的妻子后,Tingley正驅車回家,而這要花費他8個小時。Ti
地球上的蚊蟲約有3000種以上,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蚊蟲為完全變態型昆蟲,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前三個時期必須生活在水中。從卵到成蚊約經過10-12天,成蚊通過叮咬可將其攜帶的病原(病毒、寄生蟲)傳播給人類引起多種疾病。 蚊蟲可以傳播近百種已知的可引起人、畜疾病的病毒,有些是非常危
美國宇航局網站近日公布了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的十佳地球照片,展示了從距地面240英里的國際空間站上俯瞰地球的壯觀畫面,使我們能夠以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角看到這個神奇的藍色星球。 以下就是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拍攝到的十佳地球照片: 1.克利夫蘭火山噴發壯觀場面 這張照片是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封面故事:一項持續了65年的研究 1946年,科學家開始對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在3月某一個星期生孩子的所有母親進行一項研究,其目的是了解生育的社會和經濟成本。近65年之后,這項研究仍在進行。1946年出生的孩子一直被跟蹤到成年,主要目的是研究兒童時代的健康及一生的社會境況怎樣影響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科學技術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 第三條 科學技術部貫徹落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科學技術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 第三條 科學技術部
在熱帶沙漠里種水稻?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硬是完成了,其中一種水稻的單產還超過520公斤/畝。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變不可能為可能,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本報記者日前探訪了位于迪拜沙漠深處的試驗基地。 沙漠里種水稻——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