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7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科學家宣稱,他們用工程藻類生產出一種抗瘧疾疫苗,并在小鼠試驗中獲得成功。這種疫苗易于生產,成本低廉,有望成為對抗瘧疾的有力武器。相關論文5月17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網站上。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造成的、通過瘧蚊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每年受該病威脅的人數近5億,致死人數在100萬到200萬之間。雖然目前已有部分疫苗能夠起到防止感染的作用,但由于價格昂貴無法在易感地區大范圍推廣。 領導該項研究的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生物學教授斯蒂芬·梅菲爾德說,制造抗瘧疾疫苗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必須找到能生產出具有復雜三維結構、類似于寄生蟲生產出來的蛋白質,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體產生抗體,擾亂瘧疾的傳播。目前,大多數疫苗的制造都采用由工程菌生產出的簡單蛋白質,復雜蛋白質也可以生產,但需要使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過程復雜且較為昂貴;......閱讀全文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類 疫苗,是指一切通過注射或黏膜途徑接種,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特定致病原的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保護或消滅該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質、多糖、核酸活載體,感染因子等。在我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
1960年,黃鳴龍(左二)與周維善(左三)在捷克科學院有機和生化研究所前合影(周維善供圖)不同種類的青蒿 瘧疾是危害人類最大的疾病之一,人類對付瘧疾的最有力的藥物均源于兩種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國科學家19世紀初從植物金雞納樹皮上提取出的奎寧,二是 我國科學家20世紀70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編者按: 9月開始,我國將進行嚴厲的抗菌藥整治“風暴”,下猛藥整頓濫用抗菌藥。對此,申銀萬國研究所董事總經理認為,抗菌藥的使用量和采購量的齊降勢必會影響整個抗菌素產業鏈,抗菌藥行業即將進入嚴冬。而一家抗菌藥原料藥企業的銷售老總則者表示,因為企業在行業中擁有壟斷優勢,因此不排除后期將采用提價的手
綜合應用TSKgel多種分離原理的產品 單克隆抗體分析全攻略:SEC、IEX、HIC、AFC色譜柱 在單克隆抗體分析中,前面介紹過,首先會考慮操作簡單的SEC色譜柱(比如G3000SWXL),但其不可分離空間尺寸大小相近的抗體異構體(空間異構、電荷異構等),這時可考慮用離子交
美 國 新型電池研究獲得突破;證明慣性約束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亞理工學院開發出一種直接以生物質為原料的低溫燃料電池,借助太陽能或廢熱即能將稻草、鋸末和藻類甚至有機肥料轉化為電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纖維素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開發出一種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阿斯利康Ⅲ期甲狀腺癌臨床試驗失敗。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其MEK 1/2抑制劑司美替尼(selumetinib)治療甲狀腺癌的Ⅲ期臨床試驗(ASTRA)因未達研究主要終點而宣告失敗,并將終止該適應癥開發。先前司美替尼用于晚期甲狀腺癌的中期研究結果顯示,該藥針對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目前的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究竟是什么狀況,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科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中國科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朱禎,以及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生物產業不是泡沫 生
從飛機噪音控制到削減風致災害,從智能材料到大數據存儲,從腫瘤治療到廁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全院學術報告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從低噪音飛機到噪音控制 提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近幾年,國內生化藥產業的轉型升級繼續進行,研發投入、生產能力、產業集中度均出現進一步提升。同時,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使生化藥產業發展的大環境趨好。在此背景下,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延續了2013年的穩定增長態勢,顯示出我國生化藥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Ⅰ 出口:高端生化藥激增拉動 20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核心提要 - 1. 雖然中國對于 “冠狀病毒” 的注冊臨床試驗有589個(截至2020年5月20日),但其中有效的2期與3期干預性臨床試驗共只有8個。除了疫苗之外,證明藥物療效的臨床試驗,近乎全部 “翻車”。 2. “臨床試驗” 不能僅靠行政審批,要依靠科學臨床試驗的“循證審批”。注重質
12天:一場H7N9疫苗研發的競跑 12天可以用來做什么 中國科學家用12天的時間,研發制備了H7N9全病毒滅活疫苗。 4月8日至20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獲得H7N9病毒基因信息后,他們通過基因合成及利用反向遺傳病毒拯救技術,在短短的1
原核表達系統是常被用來研究基因功能的成熟系統,由于原核表達系統具有包涵體蛋白不易純化、蛋白修飾不完整等缺陷,人們也開始利用真核細胞表達系統來研究基因。自上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 技術誕生以來,基因表達技術已滲透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并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的進行,在技術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發展,時至今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經成為癌癥治療的“實力干將”,是抗癌史上繼手術、放化療之后的又一變革。其中,除了細胞治療(CAR-T等)、免疫檢查點抑制(Anti-CTLA-4、Anti-PD-1/PD-L1等),癌癥疫苗是當下免疫治療的一個熱門方向。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利用疫苗引發特異性抗腫瘤免疫反應,實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