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合作,研究分析了全球湖泊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類型、分布特征,影響湖泊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分布的因素,并評估了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對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構成的潛在風險。研究結果為湖泊抗生素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有助于研究干旱半干旱區內陸湖泊抗生物等有機污染物的分布特征、遷移轉化及污染防治。近日,論文在線發表于環境領域國際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資源,地球表面約90%的液態淡水存儲于湖泊當中。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使得湖泊中的污染物循環緩慢,從而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作為一類新興污染物,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湖泊生態系統中的分布特征、影響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分布的環境因素尚不清晰。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文娟,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楊玉義等科研人員整理收集了已發表的文獻資料,基于......閱讀全文
今年3月24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結核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認為感染上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導致肺結核(TB)的細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患上有癥狀的疾病。即便他們當中只有10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目前研究的熱點。隨著研究者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對人體微生物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它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以及我們如何改變它們? 4月29日,美國《科學》雜志以“Microbiota at work”為主題發了一期專刊,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人體微生物與健康的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孤兒藥(Ophan Drug)是指用于診斷、治療和預防罕見病的藥品,而罕見病是一類發病率極低的疾病的總稱,又被稱為“孤兒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65‰~1‰的疾病即可被定義為罕見病。不過,世界各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具體情況,對罕見病的認定標準存在一定差異。 目前
關鍵詞:鏈球菌;抗生素;藥敏試驗;耐藥性摘要:鏈球菌病是主要的人獸共患傳染病之一,發病率較高,給養殖業和公共安全帶來極大危害,其防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已產生大量耐藥性菌株。以省市為序,總結了自2000年以來鏈球茵表型耐藥的情況,以期對鏈球菌耐藥性的研究以及臨床用藥有所幫助。 豬鏈球菌病
新年的飯桌上少不了雞鴨魚肉,然而近期一份抗生素污染地圖揭露了隱藏在我們食物體系中的驚人事實——為了供養工業化養殖業,每年有數萬噸抗生素經由養殖動物和我們的身體,進入水土環境,致使各種病菌嚴重抗藥。雞鴨豬牛魚全部淪陷。 國內首份抗生素污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應光國博士是國內
人體腸道中棲息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其數量超過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以上。這些微生物的基因組中(microbiome)蘊含大量的遺傳信息,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個基因組(the second genome of human body)”。人體腸道微生物對人體腸道內營養物質的代謝、人體自身的發育
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費萊明首次從青霉菌中發現了具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從此進入了抗生素的黃金時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霉素作為一線藥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傷口處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幾率,因此名聲大噪的“神藥”青霉素的價格曾一度比黃金還要昂貴。此
抗生素的濫用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但在我國更為嚴重。2013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達16.2萬噸,約占世界總用量的一半,其中52%為獸用。在畜禽養殖業中,約85%以上抗生素藥物未被代謝而是直接排放至環境中。據估算,我國每年畜禽糞便排泄物排放量高達45億噸。將生命與食物品質科學、微生物制藥
9月21日,出席聯合國大會的193個成員國簽署宣言承諾加強管制抗生素,聯手減少“超級細菌”的傳播。 大約兩周之前,9月5日,在中國杭州落下帷幕的G20峰會發布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其第四十六條明確指出,“我們將推動謹慎使用抗生素,并考慮在抗生素可負擔和可獲得性方面的巨大挑戰及其對公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2004年10月有“農業諾貝爾”之稱的世界糧食獎授予中國水稻育種家袁隆平,以表彰他在雜交水稻育種方面的巨大貢獻。9年之后,2013年的世界糧食獎頒給了在植物轉基因技術方面的三位先驅,三位獲獎者在1983年幾乎同時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植物,并在今后的三十年中,不斷發展和推進了轉基因技術。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我國的抗生素市場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限抗令”使得市場增速放緩。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抗生素市場?歐美企業又有哪些動作? 2014年《柳葉刀》曾發布文章針對全球范圍內近十年來抗生素消費的時間和地理差異做了詳盡介紹。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環境研究院研究團隊對全球71個國家2000~2010年十年間
自從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青霉素,人類便開啟了使用抗生素的時代。抗生素幫助人類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緩解了細菌感染帶來的威脅。 然而,隨著細菌與抗生素接觸頻率增加,前者對后者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生素對耐藥菌的療效降低或無效,進而產生了耐藥細菌。但是,近年來,不斷有研究顯示,人體內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6日,第十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展覽會(主題論壇內容詳見本網報道:跨界創新 融合發展 一文了解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行情)進入會議第二天,進行了專題分論壇討論。會議設立了實驗室現代管理與能力提升、第三方檢測互聯網+、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聯盟與創新、食品檢測
2014 年 11月,Lancet Infect Dis上發表了“新出現的呼吸道感染”系列文章,共5 篇,其中第4篇主要描述了現有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和細菌病原體的診斷試驗,以及有望提高床旁快速診斷質量、速度和可操作性的技術發展。現
(3)抗生素藥效學指標的測定:采用瓊脂雙倍稀釋法測定抗菌藥物對臨床分離最常見的12種157株膽道病原菌的MIC。將受試菌懸液以多點接種器 (Denly睞400)接種至一系列含抗菌藥物的Mueller2Hinton (MH)瓊脂平皿上,接種菌量為104菌落形成數(CFU)/點。鏈球菌接種
三、超級病菌在中國 我國MRSA感染的比率也在上升,20世紀70年代,在上海醫院檢測到的MRSA感染只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5%,1994~1996年上升到 50%~77.9%,2001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80%~90%。盡管致命性的CA-MRSA變種并未在國內出現,但出現的M
國際上“叫囂”了3個月的“超級細菌”終于在中國內地現身。 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目前該中心已檢出三株DNM-1基因陽性細菌。這也是中國內地首次公布發現了“超級細菌”的感染病例。此前,我國香港地區曾公布發現相關感染病例。據了解,2010年,我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已覆蓋1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9月的北京,終于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這幾天,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生楊犀的心情,正如這愜意的天氣一樣,變得明亮起來。 兩年多來,每天走進實驗室,他要面對計算機屏幕上成千上萬個腸道微生物不同基因的組合條碼,分辨其不同之處,并提取相同的點位。這一度讓他和師兄胡永飛以及導師朱寶利煩悶之極。 直到剛
氮素是對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形成影響最為顯著的營養元素。作物體內的全氮含量約為干重的0.3%-5.0%氮素參與葉綠素的 組成,不僅是蛋白質的主要組成成分,也是核酸和植物體內許多酶的重要組成成分。此外,植物體內一些維生素、某些生物堿以及部分植物激素如生長素、細胞分裂 素均含有氮素。在生產中,缺氮時,
1.前言 盡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糧食生產有顯著的增長, 但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之一是,如何養活21世紀中葉全球即將達到的90億人口。為了滿足糧食需求又不明顯增加糧價,基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對能源安全、地區飲食結構變遷的關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貧窮和饑餓減半的千年目標,估計屆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轉眼間12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熱度、點擊量、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Aging:不可思議!阿奇霉素竟能減緩細胞衰老延長機體壽命 doi:10.18632/aging.101633 近
作者:鄧紅艷,張波 作者單位:(成都鐵路中心醫院,四川 成都 610081)【摘要】 目的:評價我院Vitek-32 AMS檢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可靠性。方法:分別采用頭孢西丁紙片擴散法(FOX法)、苯唑西林鹽瓊脂紙片擴散法(OXA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自從2013年年初的反彈夭折之后,大部分投資者都對從6124點跌落至1849點的中國股市喪失了信心。在一片“跌跌”不休的凄風苦雨之中,只有兩個行業板塊仍然被基金和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多:醫藥生物和傳媒娛樂。對此一位投資人在私下聚會中開玩笑道,“茍延殘喘”與“醉生夢死”將是今后投資的兩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