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洋洲綜合地球觀測培訓班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舉辦
為履行我國作為地球觀測組織(GEO)亞洲大洋洲(簡稱亞大)區域聯合主席國的職責,帶動亞大區域地球觀測技術協同發展,支撐亞大區域內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GEO秘書處和國家遙感中心(GEO中國秘書處)于5月18-19日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舉辦亞大區域綜合地球觀測系統(AOGEOSS)首屆國際培訓班。圖片來源網絡 本次培訓班共設置了地球觀測數據獲取與處理、區域應用及實例研究、微波遙感原理與裝置、遙感產品地面驗證網絡等四門課程,共有來自亞大區域12個國家的24名學員參加了培訓。通過講師講授、學員討論、上機實操和實地參觀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并針對不同學員的基礎進行分類指導,以保證教學效果。培訓期間,學員參觀了亞洲最大的目標特性微波實驗室,對微波特性裝置和仿真成像實驗平臺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此次培訓獲得了培訓學員的一致好評,結業式上學員們......閱讀全文
“天眼”觀測,遙感地球
2012年9月,為加強對地觀測領域的綜合優勢,中國科學院正式組建成立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迄今,遙感地球所已成立滿五年。 溯其前身,遙感應用研究所和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前者成立于1979年,開拓了我國遙感事業;后者組建于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三期工程的宏偉藍圖下,
第五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舉行
6月16日至17日,第五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通過線上形式舉行。 此次研討會由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GEO中國秘書處)主辦,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承辦,并與學術期刊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線上平臺合作同步直播。 研討會以“和
第五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開幕
2022年6月16日,第五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簡稱亞大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通過線上形式順利開幕。本次會議由國家遙感中心(地球觀測組織GEO中國秘書處)主辦,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簡稱空天院)承辦,會議以“和諧與賦能——加速應對地區需求的行動和發展”為主題,旨在促進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順利入軌
NPP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間基地發射升空。 這次終于成功了。 隨著10月28日上午負責向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數據的一顆美國宇航局(NASA)的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氣候和天氣研究人員終于能夠松一口氣了。這顆名為“國家極地軌道運行環境衛星系統籌備項目”(NPP)的
歐洲地球觀測項目經費被削減
Sentinel-3號,可監測地形、溫度和陸地及海洋的顏色。圖片來源:ESA/J. HUART 2008 乍看起來,歐洲空間局(ESA)的地球觀測項目已經遠離了去年預算理事會會議時的“幸運”,當時決定在未來5年投入19億歐元到該項目中,這相當于ESA預算總額的20%。但是
NASA成功發射地球觀測衛星PACE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41.shtm
美國今年將發射5個觀測儀器-觀測地球及大氣
美國航空航天局22日宣布,今年將發射包括3顆衛星在內的5個觀測儀器,以觀測地球以及地球大氣。這也是10多年來美國航空航天局首次在一年內實施5個地球科學觀測任務。 這5只“眼睛”包括3顆衛星以及兩個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外的科學儀器,它們將觀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土壤水分、降雨降雪以及海洋表面風力
報告稱美國地球觀測能力正在衰落
2011年6月啟動的“水瓶座”觀測任務,是美國宇航局近期成功的一次衛星發射。但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伴隨著一些舊任務的失敗,美國的地球觀測系統面臨著快速衰落。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近日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對全球的氣候、自然災害和陸地表面變化的觀測能力正在逐
鄭國光連任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
再次證明中國在地球觀測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11月29日于南非開普敦召開的地球觀測組織(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第四次全會上,中國再次成為地球觀測組織執委會成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連任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地球觀測組織是2005年成立的
地球毀滅?美國觀測到危險小行星
一個國際團隊使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天文臺Víctor M.Blanco 4米望遠鏡上安裝的暗能量相機(DECam),發現了3顆隱藏在太陽強光中的近地小行星(NEA),其中一顆是過去8年來發現的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最大天體。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天文學雜志》。 這些難以捉摸的近地天體潛伏
國家遙感中心組織召開首屆亞洲地球觀測系統國際研討會
?? 中國是地球觀測組織(GEO)亞洲大洋洲(簡稱亞大)區域聯合主席國,積極牽頭主導亞大區域地球觀測技術發展。為進一步加強亞大區域綜合地球觀測系統(AOGEOSS)國際合作,總結回顧AOGEOSS計劃開展兩年以來的進展成果并對下一階段的項目實施進行規劃展望,5月16-18日,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
NASA公開紅色地球圖片顯示最肥沃區域
美國宇航局改變了這種圖片的顏色,用來反映植物的生長情況,因為與紅光或者綠光相比,植物對近紅外光的反射更強這是由“阿波羅”號的宇航員拍攝的具有標志性的著名“藍色彈珠”圖片的升級版。這張數字圖像是用幾顆衛星1997年從肉眼大約可見的地球軌道里收集的數據合成的,通過附加的藝術授權,月球成為它的背
意大利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地球中微子
該實驗開辟了地球內部控制機制研究的新時代 意大利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上報告說,他們在實驗中首次觀測到了地球中微子,即來自地心的反粒子。 實驗室負責人貝利尼稱,利用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格瑞·薩蘇國家實驗室安裝在地下1000多米深處
中國擔任地球觀測組織-2020-年輪值主席
地球觀測組織(GEO)第十六屆全會 6 日在澳大利亞堪培拉開幕,中國在大會上正式接任 2020 年地球觀測組織輪值主席。 當天開幕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推出了“中國國家航天局高分衛星 16m 數據共享服務平臺(CNSA-GEO平臺)”,發布了相關數據政策,宣布正式將中國高分 16 米數據對外開放
透視地球,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
隨著理念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對地球系統的觀測正從看清地球的樣貌深入拓展到探測地球圈層的內在。“透視地球”基于多種對地觀測手段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等地球空間物理要素、內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進行精細、綜合探測,而獲取地球各圈層更“精確”、更“深層”的信息,成為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發展的積極探索和重
透視地球,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
隨著理念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對地球系統的觀測正從看清地球的樣貌深入拓展到探測地球圈層的內在。“透視地球”基于多種對地觀測手段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等地球空間物理要素、內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進行精細、綜合探測,而獲取地球各圈層更“精確”、更“深層”的信息,成為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發展的積極探索
透視地球,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
隨著理念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對地球系統的觀測正從看清地球的樣貌深入拓展到探測地球圈層的內在。“透視地球”基于多種對地觀測手段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等地球空間物理要素、內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進行精細、綜合探測,而獲取地球各圈層更“精確”、更“深層”的信息,成為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發展的積極探索和重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失敗墜入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3月4日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當天因發射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的“輝煌”號地球觀測衛星已經墜入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發射主管奧馬爾·貝茲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發射故障可能與運送“輝煌”號升空的“金牛座”XL型運載火箭頂部的整流罩未按預期分離有關,他們
鄭國光:中國積極推動地球觀測數據共享
據氣象局網站消息,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3日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地球觀測,在未來5年中國將積極推動地球觀測數據在非洲及亞太地區共享和應用。? 11月3日,地球觀測組織(GEO)第七次全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GEO聯合主席、中國氣象
海南省地球觀測重點實驗室揭牌
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聯合海南省科技廳、三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空間認知高層論壇暨海南省地球觀測重點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日前在三亞舉行。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王利生宣讀了實驗室成立的決定。 中科院院士徐冠華在會議上指出,在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布局下,空間觀測技術對于從國家戰略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 ? 根據2021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于2021年10月21日至10月24日組織開展了“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項目答辯評審。本次答辯評審采用網絡視頻方式進行,評審專家按照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選取和使用的統一要求,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產生,共164人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 ? 根據2021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于2021年10月21日至10月24日組織開展了“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項目答辯評審。本次答辯評審采用網絡視頻方式進行,評審專家按照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選取和使用的統一要求,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產生,共164人
亞洲大洋洲綜合地球觀測培訓班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舉辦
?? 為履行我國作為地球觀測組織(GEO)亞洲大洋洲(簡稱亞大)區域聯合主席國的職責,帶動亞大區域地球觀測技術協同發展,支撐亞大區域內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GEO秘書處和國家遙感中心(GEO中國秘書處)于5月18-19日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舉辦亞大區域綜合地球觀測系統(A
彌補地球觀測“數字鴻溝”,中國科學家在行動
2022年1月15日,湯加突發大規模火山噴發。收到這一消息后,地球觀測組織(GEO)中國秘書處緊急啟動中國GEO災害數據應急響應機制(CDDR),組織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等多家單位的科學家,在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框架下聯合新西蘭減災機構迅速行動,僅在
“未來地球計劃”——走向區域和全球的碳中和之路
11月12日,備受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簡稱“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閉幕。 記者從“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中國)了解到,會議在繼續UNFCCC締約方氣候變化應對談判的同時,全球專家學者也通過邊會等方式,就有關氣候變化及應對的相關議題進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
2018年8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國產多系列遙感衛星歷史資料再定標技術”項目啟動會在中國氣象局召開。該項目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牽頭,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武漢大學等18家單位共同承擔。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成
新一代對地觀測系統“透視地球”開始研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04.shtm
區域氣候模式逐步走向現實-向“地球系統模式”發展
12月初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利馬氣候大會上,談判一如既往地艱難推進。最終,參會196個國家和地區拿出了一份只有四頁紙的協議。雖然成果“單薄”,中國代表團還是表示了歡迎,認為該協議為明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簽署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奠定了基礎。 對于國際氣候談判而言,無一例外是政治主張的延續與博弈,但背
“口徑如地球直徑”的望遠鏡觀測到了黑洞
“如果一個物體足夠重、足夠小,引力會超過任何其他力,物質會一直塌縮,形成黑洞!此時即使光子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束縛。”這是廣義相對論下對黑洞的解釋。一直以來,如何運用高分辨率的望遠鏡觀測到黑洞是天文學家思考的科學問題。3月22日,記者從上海科技館舉行的“黑洞——時空彎曲的神秘漩渦”主題講座上獲悉,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成果登場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
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是衛星導航領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會議之一。2018年3月5-7日,第15屆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府慕尼黑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人工智能的關鍵”。來自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300余人參加了會議,來自中國的20余名代表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