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6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Zurich)Wilhelm Gruissem教授來滬,應張鵬研究員邀請于7月5日訪問上海辰山植物園(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并作題為Genetic engineering of cassava and rice for improvement of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基因工程改良木薯和水稻的營養品質和抗病性)的報告。中心分子生物學領域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報告會。 報告主要介紹了:1、鐵元素營養強化水稻的研發策略和過程,2、提高水稻胚乳和木薯塊根中維生素B6的含量,3、利用種質資源尋找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提高水稻抗病性,4、利用外源基因提高木薯對細菌性疫病的抗性。辰山科研人員就所關心的科學和實踐中面臨的問題與其進行了交流和討論,為進一步合作推進作物生物技術的進步奠定基礎。 會后,Wi......閱讀全文
哈佛大學穩居榜首,北大清華居200后 中國大學,離“世界一流”有多遠?日前,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在其網站上發布了“2008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這份排行榜顯示,國內名校如北大、清華、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都排在201至302的組別里,未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2019年12月27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公布《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最新發布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2020中國最好大學排名、2020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和2020中國各類型最好大學排名等榜單,報告將由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報告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8月15日發布“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文網站www.shanghairanking.cn同時上線。今年中國共有35所大學上榜,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進入世界前20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首次入圍世界500強。 英美大學包攬前十
世界大學排名作為能方便大眾直觀判斷大學發展水平的排名榜單,備受社會關注。 近期,青塔匯總了U.S.News 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 中,中國內地高校上榜情況。 并在2016到2020這一建設周期內,對國內高校在三大國際榜單上的排名進步位次做了統計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研發的《2011年世界一流大學與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評價報告》于日前公布。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第一名的北大世界排名第100位,大陸有91所高校進入世界大學前1%的1565所大學排行。 此次評價主要由3類30個排行榜組成,分別是:“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排行榜
對照“柏林原則”,我們考察了國內有關網站、報刊雜志等媒體上發布的較為有影響的6個大學排名,發現我國大學排名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里考察的6個國內排名是: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大學評價”、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的“中國大學綜合競爭力評價”、中國校友會網聯合有關媒體進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646.shtm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本報見習記者 王之康前段時間,《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發布了第14屆年度世界大學排名。在這個被認為最具影響力之一的世界大學排名中,首次有兩所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日前公布了“2007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大學排名”每次一推出,便引起眾多議論。大學排名是否客觀?評價指標是否科學?我們該如何看待各類排名? 五花八門大學排名 世界上第一個發表大學排名的國家是美國。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推出了全美
由于大學質量與生源之間存在一種正向的互動關系,以及大學自身對其學術卓越與聲譽的不斷追求,排行榜有其存在意義,并且難以為大學所忽視。 最近十年,隨著高等教育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內對大學排行榜也逐漸重視,并與世界迅速接軌。除去民間武書連、中國校友網的大學榜單之外,上海交大、武
近日,列入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紛紛公布了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方案,提出了2035、2050年的愿景目標與時間表、路線圖,令人振奮的同時不免想多問一句: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真的可以在20多年的時間里集中產生嗎?本文作者以發達國家的經驗為鑒,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經進入“黃金時代”,中國的一流大
8月17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公布了最新世界大學排名,普林斯頓大學名列榜首,哈佛和耶魯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北京青年報》,8月20日) 國內外大學排行榜很多,有媒體的,有研究機構的,有大學自己的;重心也不一樣,有的側重學術,有的側重規模,有的側重綜合實力。在這一排行榜里,普林斯頓大學
中國大學排行榜被報潛規則,傳成都理工大學以贊助費換取排名上升,排行榜公信力再遭質疑,究竟該如何保證排行的公正性?國外大學排行榜種類繁多、指標復雜、標準不同,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我們需要的又是什么樣的排行榜?《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什么是
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30日報道說,根據當天發布的一份英國大學指南,劍橋大學自2001年以來首次超過牛津大學,在英國各高校中綜合排名位居第一,牛津退居第二。 這份最新的英國大學指南按9項指標對英國113所高校進行了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劍橋大學在46個學科中有35個名列前茅,而牛津大學只有5個學科
當今中國,各行各業,最時尚的詞,莫過于“世界一流”,大學也不例外。甚至,每年還會推出各色“大學排行榜”,給大學排出三六九等。 不過,對于這些熱鬧非凡的“大學排行”,我在好多文章中曾經批評過。我認定,“大學排行榜”對于中國大學的發展,弊大于利。因為排名只能依靠數字,而數字是很容易造假的
“雙一流”的腳步近年來不斷在推進。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確認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與爭創一流大學,是當前我國關注的熱點。其實,這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中存在很大差異。經合發展組織成員國高等教育大都進入普及化階段,發展中國家還正處于從精英向大眾化階段過渡,21世紀全球高等教育功能正在顯著分化,所謂爭創一流也被賦予不同涵義。如果一流大學只以一流研究型大學為
我國的民間大學排名和大學評估可從中獲得啟示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日前公布了新一期大學排名,引來一片非議,有人批評,大學排名不能準確地反映大學的教育和研究水平。該雜志推出的美國大學排名,仍以評估指標項數多、評估內容全而最具權威。其排名包括哪些指標、擁有怎樣的評估體系、排名的意義
繼今年8月發布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之后,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今日正式發布了2014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百強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四次發布。 排名前十中,清華大學(北京)第四年蟬聯榜首,清華大學(新竹)和臺灣大學分列二三。香港科技大學取代香港大學,繼2012年后重新
蔡言厚:中南大學教授、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主任,是我國最早從事大學評價咨詢的專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管理與研究。發表了科技管理、大學評價方面的論文60余篇,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等。 ●我國的大學評價研究工作始于1987年,到今年剛好20周年。我國的大學排名研究工作大致經
高考前填志愿的時節,也是各類大學排行榜爭相出籠的時候。讓人眼花繚亂的排行榜中,有的向考生炫耀“出了最多的政要”,有的顯擺“培養了最多的千萬富翁”,有的將“驕人的兩院院士數”置于招生宣傳最顯要的位置。當然,免不了還有就業率、A級學科、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數、培養出的名人、綜合實力等。這些讓大
近些年,出于決策科學化和大學服務功能完善的需要,我國有關部門開始重視大學在政府決策中的智囊作用,鼓勵更多地發揮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社會服務功能。但當前的知識轉化機制和政策研究文化,顯然還滯后于政策發展的實際需要。面對潛在而龐大的決策需求市場,大學尚不能提供與之匹配和有影響力的政策研究支撐。提及大學
“今年4月,日本細胞生物學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因論文造假在日本學術界引起了轟動,但這樣的事在中國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5月23日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一針見血地指出。 和張宏一樣,參會的專家學者都圍繞“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的主題,毫不客氣地對
“這篇文章如此火爆是我們沒想到的。” 今年8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部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14年度經費的預決算情況。某國內網站針對這些數字進行了一個排行,發現高校的貧富分化“有點大”——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年度經費超百億元,遙遙領先于其他高校;在年度收入上,四校均
名為做課題實為圈錢:高校科研經費“黑洞”有多深? (CFP/圖) 高校科研項目(縱向)經費使用環節流程圖。(曾子穎/圖) 他找到自己的學生,將課題經費以勞務收入的形式打到學生的賬戶,給學生一點提成后,再收歸己有。 制度的缺陷,將老師普遍置于違法違規的危險中。“就是先逼良為娼,再抓嫖,導致
1921年生于上海的張麗珠在四姐妹中排行第四。從中學到大學,一直演繹著性格活潑、體魄強健、多才多藝、學業一流的超級學霸的童話。半個多世紀后靠她的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孩子們”對此津津樂道。 誕生于上世紀初的一批中國科學家,學貫中西,飽經憂患,愛國敬業,貢獻卓著,有的仍在從事畢生鐘愛的事業,有的已
近日,威海職業學院剛剛結束的專業技術崗位競聘中,1名教授因業績處于同級競聘崗位末尾被降為副教授,4名副教授則因同樣的原因被降為中級。與此同時,國內有學者發文疾呼,打破“教授終身制”已“刻不容緩”。 其實,早在2001年前后,我國已有地區宣布要打破教授終身制,實行聘任制度,但時至今日,這些政策大
趙繼 每所大學都應是獨一無二的,有著其獨特的發展道路,因此,在評價中也應該考慮更多的因素和情況,特別是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應該更加多元化,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公平性并給予各大學合理的評價,才能夠真正地推動高校的發展。 再過兩天,高考就要來臨,無數學子將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高校在考
近日,國際權威世界大學排名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了2020年QS亞洲院校排名。QS亞洲院校排名始于2009年,2020年QS亞洲院校排名收錄院校范圍進一步擴大,共評估了亞洲550所大學,代表17個不同的國家地區。此次排名參考11個指標,每個指標根據其在指數中的重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科研成果質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逐步縮小。那么,中國的科研實力是否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何時可以成為下一個世界科學中心?中國在邁向科技大國的道路上亟待改進的問題有哪些?本報約請了幾位專家,共同探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特別是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時候都更為迫切。作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否踏上歷史的巨浪滾滾向前? 在深入總結高校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