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與腫瘤微環境研討會圓滿落幕
經過連日的精心籌備,由Bio-Techne與PerkinElmer主辦,廣州睿貝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腫瘤免疫與腫瘤微環境研討會于2018年9月16日在廣州花園酒店圓滿結束。腫瘤免疫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頂著超強臺風“山竹”的肆虐,齊聚一堂,共同度過這次“干貨滿滿”的分享盛會。在半天的議程中,會議聚焦腫瘤免疫研究與治療以及腫瘤微環境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從RNA到蛋白多靶點深度解析腫瘤,共同探討腫瘤免疫治療的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的方式方法。會議精彩瞬間剪影Bio-Techne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裴立文先生在本次會議上,分享了Bio-Techne品牌的發展歷程、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以及主營業務,并提出Bio-Techne力求推動生命科學發展到極致的服務宗旨。Bio-Techne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裴立文先生致辭PerkinElmer DAS華南區總經理林森先生回顧了近年來腫瘤免疫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并提出PerkinElmer組織原位微環境單......閱讀全文
微環境對腫瘤免疫的影響
迄今為止,宿主腫瘤微環境對腫瘤免疫逃逸的關注不夠。1991年,從腫瘤微循環的特征出發,首次提出血液、淋巴和間質液的某些成分在惡性腫瘤組織(稱為腫瘤內部環境)中流動可能不是免疫因子和細胞免疫反應的最佳狀態,其低氧、低pH和低營養狀態不足以為細胞免疫反應提供必要的營養和能量,也不利于免疫細胞與攻擊目標之
腫瘤免疫與腫瘤微環境研討會圓滿落幕
經過連日的精心籌備,由Bio-Techne與PerkinElmer主辦,廣州睿貝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腫瘤免疫與腫瘤微環境研討會于2018年9月16日在廣州花園酒店圓滿結束。腫瘤免疫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頂著超強臺風“山竹”的肆虐,齊聚一堂,共同度過這次“干貨滿滿”的分享盛會。在半天的議程中,會議聚焦
免疫腫瘤微環境的組成及特點
免疫腫瘤微環境被稱為腫瘤的“第七大標記性特征”,由固有免疫細胞、適應性免疫細胞、細胞因子、細胞表面分子等組成。這些免疫組分構成了復雜的調控網絡,在腫瘤發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章節將對免疫腫瘤微環境的組成特點及腫瘤免疫微環境的重塑進行介紹。1、免疫細胞免疫腫瘤微環境中包含參與機體免疫反應的所
GCN2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和髓樣抑制細胞(MDSC)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T細胞功能。 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種環境傳感蛋白,可根據營養供應情況控制轉錄和翻譯。雖然GCN2是免疫腫瘤學中的一種潛在的治療靶點,但是它在塑造腫瘤免疫反應
腫瘤微環境對免疫治療的影響
免疫治療是對傳統抗癌方法的突破,也是當前癌癥治療的一顆新星。然而,盡管免疫治療與傳統治療相比具有更好的特異性和持久性,但其治療效果仍深受腫瘤微環境的理化和細胞因子環境的影響(根據最近的研究,仍認為抑制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的免疫治療大致可分為兩類:抗體治療和細胞治療。(1)、抗體治療。抗體治療(
胃癌微環境抗腫瘤免疫機制被發現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潔杰、張偉娟課題組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秦凈、沈振斌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腫瘤浸潤“IL17陽性細胞” 能夠激活腫瘤微環境抗腫瘤免疫反應,對促進胃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有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腫瘤學年鑒》(《Annals of Oncology》)。 據悉,胃癌患者的術
腫瘤轉化醫學系列研討會:微環境與腫瘤免疫
2019年3月22日14:30-16:00,安捷倫細胞分析腫瘤轉化醫學系列研討會:微環境與腫瘤免疫,歡迎報名參加! 近年來,針對腫瘤領域方向的研究進展層出不窮。腫瘤的病因復雜,在遺傳、表觀遺傳、細胞、組織等層面具有諸多異常,研究上,不管是核酸還是蛋白,微觀還是宏觀,均有研究范圍廣博,研究方向深
Nature:靶向腫瘤微環境,用antimiR治療腫瘤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建立了一個能夠將antimiR靶向輸送到酸性腫瘤微環境的藥物輸送平臺,通過抑制miR-155表達,抑制淋巴癌發展。這一研究成果對靶向藥物輸送系統研究以及通過antimiR治療癌癥具有重要意義。 MicroRNA是是一類
腫瘤微環境對腫瘤血管生成的調控
缺氧實體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高耗氧量、營養缺乏和細胞中代謝物質的積累可能會產生不適合腫瘤細胞生長的缺氧微環境。在常氧條件下,HIF-1α和HIF-2α被PDH和FIH-1羥基化,并通過蛋白酶體介導的降解來降解。在腫瘤的缺氧環境中,FIH-1和PHDs的失活不能羥基化HIF-1/HIF-2α,降低HI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1、免疫微環境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免疫系統主要經歷以下三個過程的進化。免疫監測:腫瘤細胞被免疫細胞識別和清除,它們處于劣勢一方;免疫平衡:腫瘤和免疫系統相互競爭,數量和強度處于平衡狀態;免疫破壞:腫瘤細胞突破免疫防線,打開拉鋸戰的缺口并多處轉移。其中,免疫系統呈現出獨特的兩面性。免疫細胞不僅在腫瘤
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的建立方法
臨床實踐已經證實,由于腫瘤組織中的免疫抑制環境,浸潤的免疫效應細胞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低免疫功能和缺陷。許多研究表明,腫瘤細胞可以通過免疫系統的負調節機制在腫瘤微環境中建立免疫抑制網絡,主要包括以下途徑:(1)降低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辨別能力;(2)免疫抑制分子過度表達;(3)分泌各種類型的免疫抑制分子
腫瘤微環境調節免疫細胞功能機制獲揭示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臨床研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該成果。 近年來,隨著腫瘤免疫治療,特別是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和免疫節點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深入研究腫瘤微環境對免疫細胞功能的調節機制具有重要的基礎研究意義。 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
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重塑腫瘤局部免疫微環境
腫瘤細胞通過誘導免疫檢查點的異常表達逃避免疫細胞攻擊。靶向T細胞免疫檢查點PD1/PDL1的免疫療法可恢復CD8+T細胞功能,成為當前最受期待的有可能治愈惡性腫瘤的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因為原發或繼發耐藥導致腫瘤侵襲進展,免疫治療耐藥原因的探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既往研究表明免疫微環境中的免疫細
腫瘤微環境的研究意義
腫瘤與環境,兩者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又是相互拮抗,相互斗爭的。它是現代腫瘤生物學的一個關鍵和核心的問題。近年來由于腫瘤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進展,人們對于腫瘤和環境的相互關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不僅對于認識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等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腫瘤的診斷、防治和預后亦有著重要的作用。除
腫瘤微環境概念和特點
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的發生、生長及轉移與腫瘤細胞所處的內外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它不僅包括腫瘤所在組織的結構、功能和代謝,而且亦與腫瘤細胞自身的(核和胞質)內在環境有關。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改變和維持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促進腫瘤的生長和發展。全身和局部組織亦可通過代謝、分泌、免疫、結構和功能
三級淋巴組織構筑的腫瘤免疫微環境
基因突變導致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增殖,死亡,是癌癥的一個重要表現。基因突變產生了大量的新生抗原,觸發抗腫瘤的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經典理論認為針對腫瘤新生抗原的適應性免疫發生在次級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SLOs)。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除了SLOs之外,抗腫
Science:微環境讓腫瘤更加難纏
Science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腫瘤抵抗癌癥治療并不一定是出了內部問題。研究人員發現,大腦腫瘤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也會使其對藥物產生抗性。好在用藥物靶標相關信號通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種常見的侵襲性成人腦瘤,現有標準療法只能稍許延長患者的生命,大多
Nature:腫瘤微環境決定肝癌類型
近日,《Nature》期刊以“Necroptosis microenvironment directs lineage commitment in liver cancer”為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由德國圖賓根大學醫院、癌癥聯合會的Lars Zender教授領導的國際小組發現:腫瘤微環境(包
“種子與土壤”——腫瘤與其微環境
腫瘤并不是一個孤島,而是由腫瘤細胞、多種基質細胞(如成纖維細胞、免疫和炎性細胞、脂肪細胞、膠質細胞、平滑肌細胞等)以及細胞外基質構成的有機體。一百多年前,Paget即提出腫瘤“種子與土壤”的假說:腫瘤細胞作為“種子”,其發生和轉移依賴于周圍的微環境“土壤”。腫瘤細胞是核心,其周圍的細胞及非細胞組
關于腫瘤微環境的研究意義
腫瘤與環境,兩者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又是相互拮抗,相互斗爭的。它是現代腫瘤生物學的一個關鍵和核心的問題。近年來由于腫瘤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進展,人們對于腫瘤和環境的相互關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不僅對于認識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等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腫瘤的診斷、防治和預后亦有著重要的作用
GCN2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和髓樣抑制細胞(MDSC)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T細胞功能。 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種環境傳感蛋白,可根據營養供應情況控制轉錄和翻譯。雖然GCN2是免疫腫瘤學中的一種潛在的治療靶點,但是它在塑造腫瘤免疫反應
無創評估免疫應答,反映腫瘤特異性及其免疫微環境特征
探索針對PD-1/PD-L1抑制劑等免疫治療的療效預測標志物是近年來的研究重點。機體對腫瘤產生有效免疫應答的核心是腫瘤新抗原的生成-呈遞以及被T細胞受體(TCR)識別,其中腫瘤特異性T細胞可識別HLA復合體并介導相應的殺傷功能。由于HLA分型以及腫瘤突變的隨機性,腫瘤新抗原存在極高個體化差異,腫
Cell:腫瘤微環境中的代謝戰爭
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周圍的細胞和組織,與癌癥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雖然目前的癌癥治療主要以腫瘤為目標,但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了腫瘤微環境的重要性。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在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腫瘤細胞和T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葡萄糖爭奪戰。這種代謝競爭會影響T細胞的殺傷
腫瘤微環境分析指導癌癥治療
在免疫療法時代,癌癥生物學家依靠新一代工具來了解腫瘤和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響疾病進程的。 雖然Sean Bendall是一名病理學家,但最近卻成了一名圖譜制作者,他使用尖端的蛋白質繪圖技術來描繪出腫瘤組織的變幻莫測的景觀。 這項技術由Bendall在加州斯坦福大學(Stanford
控制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能力促進癌癥轉移
來自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常見的癌基因KRAS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大多數轉移性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無法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療法產生響應。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Cancer Cell》
組織微環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腫瘤免疫細胞分型
最近數十年以來腫瘤的免疫治療相關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特別是基于PD-1、CTLA-4等類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方案表現尤為突出。但是即便如此,腫瘤的免疫治療領域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比如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患者反應的不可預估性、免疫治療耐藥抵抗及檢測生物標志物缺乏等都制約了對腫瘤患者的精準有效
納米中心實現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血小板安全高效清除
血小板在血液凝血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在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血小板在維持腫瘤血管完整性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通過分泌5-羥色胺(5-HT)、血小板第四因子(PF-4)、轉化生長因子(TGF)-β等顆粒內容物或直接粘附于血管受損處,腫瘤相關血小板能夠維持腫瘤血管內皮的完整,阻止腫瘤內出血。腫瘤相關血
上海生科院發現新型天然小分子調節免疫重塑腫瘤微環境
7月17日,《細胞》出版社和《柳葉刀》雜志聯合支持的EBioMedicine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王慧組的研究論文A Natural CCR2 Antagonist Relieve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mediated I
Cell-|-腫瘤微環境決定免疫治療療效,阻斷TGFβ是關鍵
免疫檢查點治療(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簡稱ICT)作為腫瘤免疫治療中重要的一種方式,備受關注。它的主要作用機理是應用靶向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PD-1(programmed cell
Cell丨腫瘤免疫微環境的類器官模型,助力臨床個體治療
癌癥之所以難以攻克,很大程度上因為腫瘤微環境的造成的海量細胞異質性,進而導致治療失敗【1】。同時由于目前針對腫瘤浸潤免疫細胞的免疫治療方案如雨后春筍般奔向市場,單細胞測序技術日新月異的進展,都對臨床上原位模擬腫瘤微環境模型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2】。 同時目前體外腫瘤培養系統很難還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