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英文名Helicobacter pylori,縮寫Hp,定植于人類胃黏膜,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傳染源。最早,學術界認為,人的胃部是強酸環境,因此是潔凈而不可能有細菌生存的。然而,在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沃倫和馬歇爾首先從人胃黏膜中分離出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來源:baike.com) 酪酸梭菌(來源:青島東海藥業) 目前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發生和治療后復發的主要原因,它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檢出率高達95%-100%,胃潰瘍患者中的檢出率在70%以上。同時,幽門螺桿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列為Ⅰ類致癌物。此外,幽門螺桿菌還與諸如缺鐵性貧血、牙周病、皮膚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甚至冠心病、高血壓病等疾病的發病有密切的相關性。幽門螺桿菌在我國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較高, 達到 50%~80%, 并仍然以 1%~5% 的速度增加[1-4]。 臨床上治療幽門螺桿......閱讀全文
臨床篇1.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1.1 概論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方法的進展1983年從慢性活動性胃炎病人活檢標本中發現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來,對Hp和Hp感染的研究進展神速。現在已清楚Hp與許多種慢性胃病(B型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關系密切,且成為它們重要的
幽門螺桿菌危害巨大,又容易反復發作。那么如何根除幽門螺桿菌呢?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法有哪些呢? 目前臨床上用的做多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為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簡介: 胃三聯療法是指膠體鉍劑或者質子泵抑制劑(PPI)+兩種抗生素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三聯用藥時間是一至二周。此外,
Ruskinn厭氧工作站在微生物厭氧領域消化道幽門螺桿菌的應用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微需氧,螺旋體的,鞭毛狀的革蘭氏陰性病原體,已定植約占世界人口的50%,中國的感染率已超過80%并且將來可能會繼續增加。幽門螺桿菌成功定植于胃后將演變成持續性慢性感染,自發清楚
RedHill Biopharma是一家致力于開發和商業化胃腸道疾病治療藥物的生物制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Talicia(omeprazole megnesium/amoxicillin/rifabutin,奧美拉唑鎂/阿莫西林/利福布汀,10mg/25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9月9日-12日,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西郊賓館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共同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近200位金屬組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探討金屬組學的最新進展及未來展望。 9月12日上午的B會場,來自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首先由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二人發現,此二人因此獲得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形態學特征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長2.5~
今年FDA批準了多款創新療法。這些創新療法雖然不是NME,但是無論從藥物研發的創新角度,還是從造福患者的范圍來說,它們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FDA今年批準的一些值得回顧的非NME療法。 “彼之毒品,吾之良藥“——30年來首款新機制抗抑郁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抑郁癥(m
2018年1月8日,2017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等出席了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習慣說的“國家三大獎”。 在此次大會中,北大醫學的三項優秀科技被授予國
摘 要:觀察3株雙歧桿菌對人O型、人B型、綿羊、兔、雞和小鼠紅細胞的凝集滴度,并對其血凝素進行了提取。結果表明,3株雙歧桿菌均能凝集各種來源的紅細胞,血凝滴度無明顯差異;D-甘露糖不能抑制血凝。提取的脂磷壁酸(LTA)具有血凝活性。其血凝素受體為糖類。 關鍵詞:血凝素 雙歧桿菌 血凝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
□本報記者 張思瑋“藥敏試驗需要培養時間,結果具有滯后性,再加上檢驗與臨床缺乏溝通,往往會導致藥敏試驗結果不能滿足臨床治療要求。”解放軍第一一七醫院檢驗科主任孫長貴日前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測定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是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依據,而確保其結果的準確性,必須要懂得
細菌與人類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體到癌癥,最臭名昭著的是幽門螺桿菌。 研究者們將李斯特氏菌和元素錸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力量聯合起來,借助前者兼性厭氧的特性與后者的放射性,開辟了一條對付轉移性胰腺癌的“蹊徑”。 細菌,一種原核生物,它們的苗條體態遠在人們的目力所及范圍之外。不過,米
1982年,來自澳大利亞的兩位科學家: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在人類的胃里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細菌,隨后他們深入研究后發現,這種細菌會引發胃炎,即讓患者出現胃部炎癥;當時這種觀點并未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為了說服懷疑的人,研究者利用這些細菌感染了自己,隨后他患上了胃炎。
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群胃中都寄居著一種稱之為幽門螺桿菌的細菌,盡管其對很多人無害的,但幽門螺桿菌會引發胃癌、胃潰瘍和其它胃病,目前臨床醫生更傾向于給患者用多種抗生素來抵御這種細菌,但這種策略常常會引發幽門螺桿菌產生抗生素耐藥性。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
日本岡山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日前說,他們根據日本人體質開發出一種更高精度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新試劑,并已獲得了厚生勞動省的批準,有望幫助防治胃癌和胃潰瘍等胃病。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螺旋形彎曲的細菌,感染這種細菌與胃癌之間的密切關系已被大量研究證實。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檢測手段之
幽門螺桿菌(H pylori,Hp)感染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胃炎及胃腺癌。關于 Hp 清除是否可預防癌癥,還是僅降低其發病風險,目前還無明確的結論。此外,有研究提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機體還可能有一定益處(如降低肥胖或兒童哮喘的風險等),但證據也尚不充分。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學習下 Hp 感染的影響、
2018年8月2日 (美國舊金山)– 今天,丹諾醫藥抗菌新藥產品TNP-2092注射劑的II期臨床試驗啟動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開發這一產品的目的是解決與植入性醫療器械相關的生物膜感染所帶來的臨床挑戰,II期臨床將對藥物安全有效性開展進一步評價。 TNP-2092是丹諾醫藥利用其多靶點偶聯分子技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在世界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體,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黏液頸細胞分泌)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由胃底腺的主細胞、黏液頸細胞和賁門腺、胃竇的幽門腺的黏液頸細胞以及十二指腸上段分泌)。血清PGⅠ、PGⅡ反映胃黏膜腺體和細胞的數量,也間接反應胃黏膜不同部
RedHill Biopharma 是一家專業生物制藥公司,主要致力于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專有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該公司今天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Talicia?(奧美拉唑鎂,阿莫西林和利福布汀)緩釋膠囊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成人感染(H. pylori)。 RedHill預計將
幽門螺桿菌與胃十二指腸疾病的關系 自1983年Warren和Mashall首次從胃粘膜標本中分離培養出幽門彎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并提出它可能與 慢性胃炎 (CG)和潰瘍病(PU)病密切相關后,引起了全球關注,也為CGG、GU的病因學研究開創了一條新途征。1990年9月
近兩年來,以免疫檢查點為藥物靶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受到越來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睞。但是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癌癥患者因接受免疫藥物治療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最終出現不得不提前終止治療的情況。 而寄居在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對該療法
1.1.常量肉湯稀釋法1.1.1.抗菌藥物貯存液制備 抗菌藥物貯存液濃度不應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測定濃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藥物可稍低于上述濃度。抗菌藥物直接購自廠商或相關機構。所需抗菌藥物溶液量或粉劑量可公式進行計算。例如:需配制100 ml濃度為1280μg/
1.1.常量肉湯稀釋法1.1.1.抗菌藥物貯存液制備 抗菌藥物貯存液濃度不應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測定濃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藥物可稍低于上述濃度。抗菌藥物直接購自廠商或相關機構。所需抗菌藥物溶液量或粉劑量可公式進行計算。例如:需配制100 ml濃度為1280μg/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胃鏡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好多朋友也有意識地在體檢中加入了這個項目。但是幾乎所有的胃鏡報告沒有“全胃黏膜及十二指腸未見異常”,即使是最輕的沒有任何癥狀的也會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非萎縮性胃炎)”。圖片來源于網絡 什么是淺表性胃炎? 也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
抑酸和抗菌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比較 消化性潰瘍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抑制胃酸是本并不是的首選和傳統療法。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粘膜防御能力的減弱亦是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重要原因。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粘膜屏障破壞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Hp感染主要診斷方法Hp感染的診斷有多種較為可靠的方法,可從檢測原理、檢測意義以及對人體有無創傷等多角度進行各種不同分類。一般依據對人體有無創傷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診斷方法。侵入性診斷方法主要是依賴胃鏡活檢的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RUT)、胃黏膜直接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十二腸潰瘍的治療 H 2 受體拮抗劑應用于臨床以來,消化生潰瘍的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H + -K + -APT酶抑制劑洛賽克(Omeprazole)的問世,更使得一些所謂“頑固性”潰瘍得以愈合。近年來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潰瘍形成尤其是復發中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對誘發胃癌的細菌的關鍵酶類進行了解析;研究者指出,闡明酶類的結構以及幽門螺桿菌的代謝和生物學途徑對于后期開發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新型藥物提供了新的線索。 目前包括常見抗生素在內的很多藥物都是利用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