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科醫師協會在Annals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一份最新的常見癌癥篩查指南,并強烈推薦本國醫生使用。與以往指南相比,新的篩查建議更強調針對無特異風險的普通人群,更關注篩查方案的有效性,以避免假陽性結果帶來不必要的進一步診治。由于出發點不同,其中部分建議與以往指南、我國指南差異較大。 乳腺癌 1.對40-49歲、無特異性風險的女性,告知、討論個體乳房X射線篩查的獲益和危害;對告知后仍要求篩查者,行兩年一次的乳房X射線檢查。 2.對50-74歲女性,鼓勵行兩年一次的乳房X射線檢查。 3.在40歲以下或75歲以上的女性,或健康狀態欠佳、預期壽命少于10年的女性,不鼓勵行乳腺癌篩查。 4.對任何年齡的、無特異風險的女性,不使用MRI或層析成像進行篩查,取消每年一次的乳房X射線檢查。 宮頸癌 1.對小于21歲女性,不進行宮頸癌篩檢。 2.對21歲-29歲(已有性生活)女性,每3年1次宮頸細胞......閱讀全文
2015年1月12日,美國癌癥學會(ACS)發布了《2015年美國癌癥篩查指南》,并在線發表于《CA:臨床醫生癌癥雜志》(CA Cancer J Clin)。 本文主要對該指南中6個癌種的篩查建議進行整理,同時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喬友林教授等專家結合我國指南對中美最新癌癥篩查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了解早期癌癥篩查等內容作了總結,同時更新了癌癥篩查率數據,討論了文獻的選擇和早期癌癥篩查等主題。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
2015年被業內稱為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的元年。 4月8日,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迪安診斷”)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取得了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資格。 “公司將積極研究腫瘤篩查與靶向藥物伴隨診斷技術等,為腫瘤病人設計
●目前腫瘤標志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癥狀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但腫瘤標志物檢測呈陽性并非一定就是癌癥,檢測呈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癌癥 ●腫瘤標志物檢測對健康人群篩查作用有限,且檢測成本高,更適用于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不推薦作健康人群的廣泛篩查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
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發布時間:2019-09-23 來源: 疾病預防控制局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 癌癥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
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發布時間:2019-09-23 來源: 疾病預防控制局國衛疾控發〔2019〕57號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 癌癥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報告中指出,我國受癌癥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動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 而國內外的經驗早已經證明,采取早期預防、早期篩查、早期治療等防治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 10年前的3月5日,“在農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世界癌癥報告》,癌癥已成為全世界人類首位致死原因,發病率與死亡率呈持續上升趨勢。 面對嚴峻的腫瘤防治形勢,腫瘤標志物在腫瘤早期診斷、治療中的重要臨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基于腫瘤標志物的癌癥篩查、防癌體檢已逐漸走入健康體檢市場。 為優化健康體檢套餐設
“預防難、發現晚、不好治、不規范。”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在11月1日的“國際腫瘤防控大會暨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防控研討會”(以下簡稱腫瘤防控大會)上發出的聲音。 預防難是因為癌癥的流行病學數據缺失、發病機制復雜、高危因素控制難;發現晚是因為癌癥有效篩查技術
“預防難、發現晚、不好治、不規范。”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在11月1日的“國際腫瘤防控大會暨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防控研討會”(以下簡稱腫瘤防控大會)上發出的聲音。 預防難是因為癌癥的流行病學數據缺失、發病機制復雜、高危因素控制難;發現晚是因為癌癥有效篩查技術少
基因檢測技術可用于醫療健康、農業育種、司法鑒定等多個行業,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醫療健康行業的臨床應用。在《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一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臨床應用,并對基因檢測的全球與中國市場規模進行了估測分析。接下來,本文將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
一年一度的兩會閉幕了,悉數今年兩會期間的醫療領域高頻詞匯,“癌癥早篩”一定位列其中。 “如果等到腫瘤發展成晚期,以打補丁式的治療來補救為時已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呼吁,加大腫瘤早期篩查力度,將腫瘤篩查納入醫保。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D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
衛辦疾控函〔2012〕972號 北京、河北、遼寧、黑龍江、山東、湖南、廣東、重慶、甘肅省(市)衛生廳局: 根據《財政部 衛生部關于下達2012年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的通知》(財社〔2012〕64號)的要求,為確保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順利開展,我部組織制定了《城市癌癥早診早治
近日,《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癌癥篩查可能降低已患某種特定類型癌癥的人群死亡率,但不能降低總體死亡率。這一結論再次掀起了“癌癥篩查究竟能否挽救生命”的討論。 困惑:查出病來徒增煩惱? “關于肺癌篩查這事兒,我們醫生有時會覺得很糾結、很困惑。”北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
近日,《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癌癥篩查可能降低已患某種特定類型癌癥的人群死亡率,但不能降低總體死亡率。這一結論再次掀起了“癌癥篩查究竟能否挽救生命”的討論。 困惑:查出病來徒增煩惱? “關于肺癌篩查這事兒,我們醫生有時會覺得很糾結、很困惑。”北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
他,用堅實的肩膀支撐,讓你感覺溫暖、安心;他,用默默的承受堅守,讓你知道他是家的脊梁;他,用滿臉皺紋承載時光的滄桑,讓你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他,就是父親……可能因為六月的陽光猶如父愛,無聲卻熾熱,所以每年六月的第三個周日被定為父親節。在我們眼中,父親是堅強的代名詞,可是正堅強,他對小傷小痛很少
ctDNA已被證明與腫瘤實時變化密切相關,已被用于評估耐藥性、監測治療反應等。近年來,利用ctDNA液體活檢來早期診斷癌癥的研究熱度不斷攀升,成果也越來越顯著。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近期刊登在《 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癌癥早期篩查新突破。 ctDNA液體活檢與甲基化檢測全新組合
北京萊盟君泰國際醫療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LAM?總部在中國設立的分支,更是促成癌癥早期篩查與臨床干預前沿技術在中國“落地生花”的重要根據地。2018年,公司進入發展的關鍵期:與美國同步,推出針對多癌種的早期篩查技術,即基于ctDNA甲基化的液體活檢產品。 “我們以‘未癌先知、健康先行’為創新理念
美國癌癥學會ACS的癌癥篩查指南從2000年開始,經過十余年的實踐不斷進行更新和完善,受到全世界癌癥診療機構及相關醫務工作人員的高度認同。該指南制定依據來源于世界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設計良好的大樣本癌癥篩查防治試驗,可信度較高。 2015年1月12日,ACS發布了《2015年美國癌癥篩查指南》,
測序血液中的腫瘤DNA能發現早期病變線索 人們通常在出現癥狀或者進行諸如乳房X射線檢查等篩查時,才發現自己患上了癌癥。一般而言,即使癌癥篩查也只能在腫瘤已經生長出來或是擴散后才能檢查出來,這時癌癥已經很難治愈。 不過,在腫瘤初期時,人們能從簡單、精度高的血液檢查中發現什么?現在,通過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據外媒報道,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血液檢測方法,可以檢測八種常見類型的癌癥,包括肝癌和胰腺癌。 有一天,醫生可能使用這種方法在癌癥癥狀發作之前檢測出早期的癌癥,從而提高患者成功治療和生存的可能性。 這項名為CancerSEEK的測試在血液中尋找許多被認為是癌癥早期征兆的化合物。據研究報告,這
一、市場現實需求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中國為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在每年約1600萬的新生兒中,先天性致愚致殘缺陷兒童總數高達90萬。 僅唐氏綜合征一項,中國各地政府每年就要支付82億元左右的經費,用于患兒的醫療和社會救濟,存活下來的出生缺陷兒童多為終生殘疾或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血液檢測技術或能幫助進行癌癥篩查,香港的醫生目前在頭頸癌中進行該技術的嘗試,研究者認為,液體活檢技術能
說到癌癥,很多人都談癌色變。有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新增429.2萬癌癥患者,癌癥死亡病例更是達到了281.4萬。治療癌癥的關鍵難題在于其隱秘性,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往往到了晚期才發現,這時就很難醫治了。 不久前前,一則“90后大學生團隊研究滴血驗癌,12項檢測結果立等可取”的新聞火了。這是一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表達對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哈醫大一院基因檢測中心特推出DNA甲基化檢測擁軍特惠活動。凡現役軍人或退伍、轉業、復員軍人,在8月1日―7日期間,持軍官證、士兵證或退伍證到哈醫大一院進行DNA甲基化檢測,均可享受“男性減免600元、女性減免900元”的檢測費優惠。
21世紀之所以能成為生物學的世紀,這是因為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飽問題早已解決,并催生了“大健康產業”成為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2012年全世界共新增1400萬癌癥病例并有820萬人死亡,癌癥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形成,人以群分,腫瘤以基因突變分,二代測序為繪制腫瘤基因突變譜
血液檢查、影像檢查、體格檢查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盲區”,即便是全身影像檢查(PET-CT),也不可能查出身體內隱藏的所有“癌癥信號”。 ·在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中,直系家族遺傳是重要致病因素,特別在乳腺癌、大腸癌中尤為突出。 ·女性特別是那些月經初潮早于12歲、絕經期大于55歲的人,應該堅持在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