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2018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響力高校活躍作者出爐
為提升高等教育研究質量,繁榮高等教育學科建設,推進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促進教師執教水平提升,《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于近日完成了2018年全國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論文的統計分析工作。統計范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年)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復合影響因子不低于0.9的16家教育類期刊(《教育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中國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教育發展研究》《中國大學教學》《復旦教育論壇》《江蘇高教》《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教探索》《中國高等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教發展與評估》),刊載的2234篇有效統計論文(第一作者為高等學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論文)。 本次統計有四個維度。1.高校維度。包括公辦本科高校、公辦高職高專院校、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等三類。2.作者維度。包括活躍作者、作者署名情況、職稱......閱讀全文
權威發布-2018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響力高校活躍作者出爐
為提升高等教育研究質量,繁榮高等教育學科建設,推進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促進教師執教水平提升,《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于近日完成了2018年全國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論文的統計分析工作。統計范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年)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讓高校進入嚴出時代-讓高等教育更有生機與活力
據央廣網報道,上個月,延邊大學發布公告稱,擬清退136名攻讀碩士和博士的學生,原因是這些學生沒有在學校規定的年限內取得學位并畢業。退學學生名單顯示,有一名學生2005年入學,近15年都沒畢業。近日,又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9國近40所高校校長共同探討世界高等教育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77.shtm ???9月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70周年校慶大學校長論壇成功在校舉辦。來自中國、英國、瑞典、葡萄牙、巴西、秘魯、泰國、巴基斯坦等9個國家近40所高校校長、院士專家齊聚一堂,以“
第57屆高博會,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與高校治理創新論壇
8月4日,作為第57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主論壇之一,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與高校治理創新論壇順利召開。教育界、產業界代表200余人齊聚古都西安,以“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與高校治理創新”為主題,以高校治理創新為切入點,聚焦西部高等教育的振興與發展,從高等教育的治理轉向、大學內部資源配置、西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
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中國學科評級-91所國內高校上榜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第三版中國學科評級。基于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體系,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為中國大陸高校提供學科層面的全球洞見,以及與全球其他地區高校比較并展示學術實力的機會。 今年的評級包括了91所中國大陸高校與其他1543所全球大學,采用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法,涵蓋82門學科,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首屆中國學科評級,近百所高校上榜
2020年7月22日下午5點,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首屆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此次評級使用A+至C-評分系統,依照中國教育部學科分類,為80所中國大陸高校提供與其他1275所世界高校進行比較的結果,全球共1355所大學上榜。該評級包含89個細分學科。此次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涵蓋的大學均是泰晤士高等
紀念中國石油高等教育70周年石油高校教材展開展
1953年,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前身)成立,標志著中國石油高等教育的開端。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迎來建校70周年之際,日前由中國石油教育學會、石油工業出版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共同主辦的“立德樹人七十載 能源報國守初心”——紀念中國石油高等教育70周年石油高校教材
高等教育特區,來了?
高等教育特區,來了? 探索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區 “未來廣東高等教育要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在高等教育發展策略上作一些調整。”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擬向省政協會議提交集體提案24件,其中包括《關于契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調整廣東省高等教育發展策略的建議》。 提案指出,近年來廣東省不斷加大高
2018:美國高等教育回望
總體上看,美國高等教育界的2018是相對平靜的一年,但也是適應社會發展、應對社會挑戰、內部在悄然發生變革的一年。相信這些變革會在未來逐漸顯示出其現實意義。 仿佛是轉瞬之間,2018年已然成為歷史。在一年前的《2017:美國高等教育回望》中,我曾說過,“2017年是美國高等教育不平凡的一年。政府
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內上合組織成員國高校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召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293.shtm3月18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內上合組織成員國高校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開幕。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內上合組織成員國高校高等教育合作論壇。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二級巡視員席茹、西安
高等教育如何多樣化?
又到志愿填報季,我國高招錄取正從“一考定終身”向賦予高校和學生更多選擇權轉變。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內涵發展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尤顯重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接近50%,即將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中國
全球高等教育發展趨勢。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在擾亂社會運行節奏的同時,也引發了教育模式與業態的深刻變革,催生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嶄新機遇。”近日,在山東大學舉辦的全球大學校長論壇上,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呼吁,全球高校要增進交流合作,促進未來高等教育的共同發展。 全球大學校長
擴展高等教育須作階躍性改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35.shtm ? 圖片來源:衛報網 ■雷切爾·霍爾 英國政府此前曾對大學提出目標,要求大學在2020年前使校園內劣勢背景的學生數量比例翻番。目前很多大學都有進展,特別是在
《2022西湖高等教育論壇宣言》發布
11月19日,由西湖大學主辦的2022西湖高等教育論壇在云谷校區舉行,來自國內外23所大學的校長和代表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會場的交流與分享,共同審視大學的使命,探尋通向未來的行動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論壇開幕致辭時介紹,西湖大學自創校至今,一直積極架設東西方科技文明交流的橋
高等教育體系“規模最大”,質量更高
據報道,近日,全國高校科技創新暨優秀科研成果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對2021、202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獲得者代表進行了表彰。教育部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從圍繞神舟飛天、北斗組網、C919大飛機、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大國工程,北京航空航天
重磅!《中國高等教育趨勢發展報告(2021)》發布!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從多角度分析和把握高等教育的發展特點和未來走向至關重要。 近日,由青塔研究院編寫的《中國高等教育趨勢發展報告(2021)》正式發布。該報告通過數據分析、政策解讀、案例研究等方法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深度和客觀地總結了我
分類管理破除“千校一面”-推進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
好大學的標準不止一個,高校分類評價尊重了高校多樣性的基本規律,需要持續吸納高校深度參與高校分類評價體系的迭代更新,不斷完善評價體系的績效評估、診斷分析和價值發現等功能。多樣性也是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只有不同類型的高校都追求卓越、辦出特色,高等教育才能為國家現代化提供全面支撐。
教育部:在中西部高校布局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
12月27日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7日介紹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時指出,未來要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區域分別布局建設高等教育創新綜合平臺,共建共享優質教育、科研、人才資源。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臺,精準實施對口支援。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智慧農業學院、
普及化高等教育面臨四大挑戰
2021年全國高考已經落幕,1078萬考生走進考場,全國高考人數也連續兩年突破100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 年的高考正是我國于2019年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后的兩次高考。這或許是一種巧合,但其背后,我們也不可忽視高等教育普及化對于當前高等教育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自世紀之交的“大擴
中西部高校將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7日介紹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時指出,未來要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區域分別布局建設高等教育創新綜合平臺,共建共享優質教育、科研、人才資源。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臺,精準實施對口支援。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智慧農業學院、高
省部共建2.0,來了!
12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將全面啟動省部共建2.0,加強與中西部省份開展共建地方高校工作,促進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吳巖在介紹,為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務中西部高質量發展,教育部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新時代振
世界高等教育體系六大方陣及排名!全球首個“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發布
10月14日,2023“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發布,數據顯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區域差異大,美國一枝獨秀,中國領跑第二方陣。 “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由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研制、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據悉,這是全球首個高等教育強國指數,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上發
民辦高校面臨生源萎縮挑戰,應及早研究退出機制
“近年來,民辦高等教育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隨著生源的萎縮,個別舉辦多年的民辦高校舉步維艱。”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兩會”期間提交建議,呼吁“加強政策引導,積極穩妥推動民辦高等教育轉型發展”。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全國共有民辦高校749所、在校生約650萬人
劉堯:高校新生錄取不報到是耶非耶
近年來,由于我國高校招生錄取制度尚不完善,出現了高校新生“錄取不報到”的現象。而且這種不報到的新生群體逐年增大,從研究型大學到職技類高職高專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建本科與高職高專院校更為突出。 對此,有關部門出臺了政策:從2009年起,如果被高校按志愿錄取但不入學報到,將作為
優化高校競合關系-集群發展應為重要向度
近年來,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的鮮明特征,這對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在“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推進高質量發展也成為了我國高教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這同時促進傳統的高等教育發展與治理體系進行反思。 從實踐上看,無論是基于體制轉變的需要,還是適應高校自
31.75億元支持36所高校“沖補強”,最高獲3.2億
10月27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2023年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資金安排方案的公示》,2023年擬安排31.75億元支持36所高校“沖補強”。2023年“沖補強”提升計劃資金安排方案。來源:廣東省教育廳2023年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資金安排分為高水平大
大手筆支持!浙江發力建設高等教育強省
今天(1月23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 該文件從總體要求、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推進資源整合和合作幫扶、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高校科研與創新能力、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激發高校辦學內生
周緒紅:中西部高校“差”在哪兒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發展水平在區域競爭中具有根本性意義。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比較落后,知識發展水平也落后于發達地區。這一差距,集中體現在高等教育上。 一是資源配置和布局不合理。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有“六少”:重點高校少、直屬高校少、重點學科少、重點實驗室少、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少、
劉延東:高等教育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3月23日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堅定不移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邁上新臺
“雙碳”來了,高等教育如何發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未來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給出了清晰思路。《意見》明確要求,建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體系,鼓勵高等學校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雙碳”人才體系如何構建?相關學科專業又該如何建設、發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