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蚜脫共生的分子診斷
實驗概要蚜蟲胞內共生菌研究的關鍵環節是共生菌的脫除及體外培養,脫共生效果的準確判斷是保證試驗結果正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方便有效的脫共生效果的鑒定方法,為進一步研究蚜蟲與其胞內共生菌的關系提供有效的檢測手段。主要試劑利福平(Rifampicin,Serva產品);鹽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Cl),BIB分裝;氯霉素(Chloraomycetin),Amresco分裝;鹽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Cl)BIB分裝;青霉素G鉀鹽(Penicillin-G K Salt),BIB分裝;硫酸鏈霉素(Streptomycinsulfate),BIB分裝。以上抗生素均為化學純研究專用抗生素。實驗材料黑豆蚜用盆栽蠶豆(Vicia faba L.)苗飼養,溫度23-25℃,光周期16:8。實驗步驟1. 抗生素處理方法將2周大的蠶豆苗用蒸餾水沖洗干凈,涼干表面水分后,將其根部浸泡......閱讀全文
黑豆蚜脫共生的分子診斷
實驗概要蚜蟲胞內共生菌研究的關鍵環節是共生菌的脫除及體外培養,脫共生效果的準確判斷是保證試驗結果正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方便有效的脫共生效果的鑒定方法,為進一步研究蚜蟲與其胞內共生菌的關系提供有效的檢測手段。主要試劑利福平(Rifampicin,Serva產品);鹽酸金霉素(Chlor
麗蚜小蜂寄生選擇實驗
實驗概要在實驗室條件下,評價了不同寄主粉虱及不同寄主植物對麗蚜小蜂產卵選擇性及寄生能力的影響。實驗材料1. 供試植物:番茄、黃瓜、甘藍、煙草2. 供試昆蟲:麗蚜小蜂、煙粉虱實驗步驟1. 昆蟲培育??? (1) 在室內用網罩培育寄主植物,當苗高達30 cm左右時,按每葉片上5 頭的比例接入粉虱成蟲;?
黑豆蚜胞內共生菌對日本柄瘤蚜繭蜂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實驗概要黑豆蚜是豆科作物的常見害蟲。日本柄瘤蚜繭蜂是黑豆蚜的優勢內寄生蜂。本實驗脫除黑豆蚜胞內共生細菌后,觀察了對日本柄瘤蚜繭蜂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實驗材料黑豆蚜用蠶豆苗飼養,日本柄瘤蚜繭蜂的日常飼養是在蚜蟲2-3齡時接蜂,接蜂時間24小時。溫度23-25℃,光周期16:8。實驗步驟1. 蚜蟲共生
共生菌對黑豆蚜體內總蛋白和游離氨基酸代謝的影響
實驗概要生理學和遺傳學研究表明,共生菌能為其寄主提供食物中缺乏的氨基酸。本研究的目的是弄清黑豆蚜在脫去共生菌后的生長發育及其體內蛋白質和游離氨基酸水平的變化。實驗材料黑豆蚜用盆栽蠶豆(Vicia faba L.)苗飼養,溫度23-25℃,光周期16:8。實驗步驟1. 脫共生蚜蟲的培養將3周大的蠶豆苗
研究發現調控桃樹桃蚜抗性的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核果類栽培生理創新團隊發現了調控桃樹桃蚜抗性的關鍵候選基因 PpRm3 ,該研究為桃樹抗蚜性狀篩選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標記,并為桃樹抗蚜機制的研究提供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實驗植物學雜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 桃
揭示麥蚜優勢種——荻草谷網蚜的次級共生菌
? ?次級共生菌Hamiltonella defensa降低麥蚜對化學農藥的敏感性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糧食作物蟲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首次揭示麥蚜優勢種——荻草谷網蚜的次級共生菌(Hamiltonella defensa)提高宿主蚜蟲對化學農藥的抗性機制,
蒙脫石
性狀本品為類白色或灰白色或微黃色或微紅色細粉,加水濕潤后有類似黏土的氣味且顏色加深。本品在水、稀鹽酸或氫氧化鈉試液中幾乎不溶鑒別(1)取本品與氟化鈣各0.5g,置同一坩堝中,加硫酸1ml濕潤,用已加水1滴的表面皿蓋住坩堝,如必要可緩緩加熱,在水滴表面有白色膠狀體生成。(2)取本品適量,置于載樣架上,
生物酶脫墨劑的脫墨機理
各種專用生物酶分工協作,作用于纖維表面的細小纖維、油墨、膠粘物中的聯結劑及油墨、膠粘顆粒,使纖維與油墨、膠粘物之間結合力變弱;直接分解油墨、膠粘物,使其顆粒更細小,并加強其親水性;在機械力及專用助劑作用下使油墨、膠粘物與纖維充分分離,并保持良好的分散性,有效地防止油墨及膠粘物的附聚及對纖維的二次污染
脫“大”脫“水”,通識教育進入新階段
不久前,武漢大學宣布,新學期將開設兩門基礎通識必修課程——“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和“自然科學經典導引”,旨在對新生進行啟蒙性質的通識教育,養成君子人格。據媒體報道,這是武漢大學建校以來首次開設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在國內屬首創。 無獨有偶。今年4月,復旦大學宣布將啟動新一輪課改,集中清理一批不符合
煙氣脫硝脫硝裝置運行原理及組成
氨法脫硫工藝原理煙氣運行路徑:煙氣從現有的靜電除塵器和鼓風機通過煙道系統;流過一個100%軸流增壓風機,進入脫硫塔。煙氣進入脫硫塔后,與包含氨水漿液的逆流噴漿接觸,其中的SO2由氨水漿液吸收。脫硫塔液體路徑:脫硫塔中漿液的PH值維持在5.0—5.9范圍內,該PH值優化了SO2的去除效率和亞硫酸氨的氧
脫片產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止脫片?
(1)多聚賴氨酸玻片質量的問題。我原先是買的,邁新按說也是不錯的,可是都脫成什么樣子了。后面補做第二批時用的病理科老師自己做的片子,要好一點。(2)組織切的不好,切片機的問題例如比較老的舊的機器切的厚或者不均勻,或者切片者手法不好等。(3)組織的問題,我用的組織癌癥的很多,越是癌癥組織有壞死之類越容
漫談熱脫附技術(一)——何為熱脫附技術
熱脫附技術是指在真空條件下或通入載氣時,通過直接或間接熱交換,將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加熱到足夠的溫度,以使有機污染物從污染介質上得以揮發或分離,進入氣體處理系統的過程。熱脫附可通過調節加熱溫度和停留時間等方式有選擇地將污染物從一相轉化為另一相,在修復過程中并不出現對有機污染物的破壞作用。通過控制熱脫附
生物脫氮法
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分析(二) 生物脫氮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過程需經兩個階段。 一階段為硝化過程,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的過程。 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污水中的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異養、自養微生物均有發現且種類很多
生物脫氮法
生物脫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過程需經兩個階段。一階段為硝化過程,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的過程。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污水中的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異養、自養微生物均有發現且種類很多)還原轉化為氮氣。在此過程中,有機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
脫分化的概念
已分化的細胞經過誘導后失去其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而轉變成未分化細胞的過程叫脫分化(dedifferentiation)。脫分化與再分化是植物組織培養的重要過程。
脫分化的定義
已分化的細胞經過誘導后失去其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而轉變成未分化細胞的過程叫脫分化(dedifferentiation)。脫分化與再分化是植物組織培養的重要過程。
蒙脫石散
性狀本品為類白色或灰白色或微黃色或徵紅色細粉,味香甜。鑒別(1)取本品與氟化鈣各0.5g,置同一坩堝中,加硫酸1ml濕潤,用已加水1滴的表面皿蓋住坩堝,如必要可緩緩加熱,在水滴表面有白色膠狀體生成(2)取本品約4g,加水50ml,攪拌,濾過,濾渣于105℃千燥,取細粉適量,置于載樣架上,將載樣架放入
蒙脫石散
性狀本品為類白色或灰白色或微黃色或徵紅色細粉,味香甜。鑒別(1)取本品與氟化鈣各0.5g,置同一坩堝中,加硫酸1ml濕潤,用已加水1滴的表面皿蓋住坩堝,如必要可緩緩加熱,在水滴表面有白色膠狀體生成(2)取本品約4g,加水50ml,攪拌,濾過,濾渣于105℃千燥,取細粉適量,置于載樣架上,將載樣架放入
脫氯劑--性質
無色透明單斜晶體。熔點48℃;相對密度1. 69。易溶于水,溶解時吸熱,不溶于乙醇。在潮濕空氣中有潮解性。在33℃以上的空氣中易風化。可被空氣氧化,具有還原性。能溶解鹵化銀。加熱至100℃則失去5個結晶水,灼燒則分解為硫化鈉和硫酸鈉。
乙烯和脫落酸對HrpNEa誘導擬南芥抗蚜與抗旱的對比實驗
實驗概要本研究描述了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乙烯在HrpNEa誘導下不同情形各自的作用。實驗原理HrpNEa是植物病原細菌E. amylovora產生的一種多效型蛋白,用其處理擬南芥能激發脫落酸和乙烯信號介導的抗旱和抗蟲過程。ABA和乙烯兩種激素都參與了種子萌發和根生長,但在植
脫氯機的概述
根據最新實施的《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的規定:采用氯化消毒的醫院污水執行一級標準時,余氯
熱脫附工作原理
熱脫附又稱熱抽提—熱解氣相色譜、熱蒸發—熱解氣相色譜。一種特殊的烴源巖熱解色譜,其熱解器的加熱過程分為兩個溫階,幾個溫階從室溫加熱到300℃,相當于一個熱脫附(或熱抽提、熱蒸發)過程,只是將烴源巖中游離的可溶有機質脫附、蒸發出來,所檢測到的產物相當于氯仿瀝青,未曾發生過化學鍵的斷裂。第二個溫階從30
膀胱脫垂診治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66歲,居民【主訴】女性,66歲,居民發現外陰脫出物2年【現病史】患者2年前來無明顯誘因出現**有腫物脫出,如鵪鶉蛋大小,腫物多于下蹲、久站、活動時明顯,平臥及休息后可自行還納,有摩擦感,無腰酸腹墜。近日患者自覺脫出物增大如鵝蛋大小,無尿急,偶有咳嗽后溢尿,無尿不盡感,無大便困難,
如何診斷直腸脫垂?
根據病史,讓患者下蹲位模擬排便,使直腸或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后觀察,一般即可作出診斷。捫診法和雙合指診法檢查有助于鑒別黏膜脫垂和全層脫垂,排糞造影法可協助診斷內脫垂。診斷標準如下: 一型:不完全性直腸脫垂,即直腸黏膜脫垂。表現為直腸黏膜層脫出肛外,脫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見以直腸腔為中心的環狀的
脫氮作用的概念
硝化者亞硝化毛桿菌和硝化桿菌的活動結果所產生的硝酸,可以被高等植物吸取和進一步代謝掉,此外,然而,硝酸可以轉變威氮氣或氧化氮,或者兩種氣體的混和物,這一過程叫脫氮作用.氣體回到大氣中故脫氮作用代表消耗土壤氮的一種機理。
脫氮作用的特點
脫氮有機體的本性,是一種在產能的電子傳遞中能較氧更自由地利用亞硝酸或硝酸作為末端受氫體的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脫氮作用發生得最迅速,這個過程被氧所抑制,因為這個氣體作為末端電子受體有效地與亞硝酸或硝酸競爭。脫氮作用的第一步包含硝酸到亞硝酸的還原,這個反應涉及的酶叫作呼吸的硝酸還原酶,與同化的硝酸還原酶
脫氮作用的特點
脫氮有機體的本性,是一種在產能的電子傳遞中能較氧更自由地利用亞硝酸或硝酸作為末端受氫體的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脫氮作用發生得最迅速,這個過程被氧所抑制,因為這個氣體作為末端電子受體有效地與亞硝酸或硝酸競爭。脫氮作用的第一步包含硝酸到亞硝酸的還原,這個反應涉及的酶叫作呼吸的硝酸還原酶,與同化的硝酸還原酶
蟬脫的性狀介紹
全形似蟬,中空,稍彎曲,長約3.5cm,寬約2cm。 黃棕色,半透明,有光澤。 頭部觸角多已脫落,復眼1對橫生,略突出,透明。 額部突出,上唇寬短,下唇延長成管狀。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開,裂口向內卷曲,左右具小翅2對;腹面有足3對,前一對足粗壯具齒,后兩對足稍細長,均被黃棕色細毛。 腹
蟬脫的應用介紹
1、用于感冒風熱或溫病初起有表證者,可與荊芥、薄荷、金銀花等配用;表里熱盛者,并用石膏,以清解表里之熱。風熱所致的失音、咽痛,則常與胖大海同用。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暢,以及風疹、風疹塊,皮膚搔癢。前者,常配牛蒡子、薄荷、葛根等以透發麻疹;后者,常配白蒺藜、荊芥、防風等以祛風止癢。 3、
何為熱脫附技術
熱脫附技術是指在真空條件下或通入載氣時,通過直接或間接熱交換,將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加熱到足夠的溫度,以使有機污染物從污染介質上得以揮發或分離,進入氣體處理系統的過程。熱脫附可通過調節加熱溫度和停留時間等方式有選擇地將污染物從一相轉化為另一相,在修復過程中并不出現對有機污染物的破壞作用。通過控制熱脫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