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概要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在一定條件下,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試管法是用定量抗原懸液與一系列倍比稀釋的待檢病人血清混合,置37℃過夜靜止。根據每管內顆粒抗原凝集的程度,以判斷待檢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是一種半定量試驗。主要試劑1.診斷菌液:生物制品所有商品供應,包括傷寒沙門氏菌H或O菌液(所受診斷菌液多為70億/ml菌體,用前須按使用說明分別以0.9%生理鹽水稀釋至適當濃度,一般為10億菌體/ml)。2.待檢血清:可以不加溫滅能,用生理鹽水做1:10稀釋。3.生理鹽水:0.9%的生理鹽水。 主要設備小試管,試管架,刻度吸管,恒溫水浴箱等。實驗步驟操作方法1.排管并做標記:準備小試管8支,排列于試管架上,標明序號。2.每管內加入生理鹽水0.5 ml。3.稀釋被檢血清: 具體操作見表1.1 ①吸取1:10待檢血清0.5ml加入第一管中,充分混勻,使血清稀釋成1:20......閱讀全文
1凝集反應的特點 細菌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后,可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agglutination)現象。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傷寒病人的血清與傷寒桿菌發生特異性凝集的現象,有效地診斷傷寒病。至1900年Landsteriner在特異性血凝現象的基礎上發現了人類血型,并于1
1.布氏桿菌病的平板凝集試驗 試驗目的:利用本試驗對大量樣本進行初步篩選。篩選出的陽性反應血清,再做試管凝集試驗,以試管凝集的結果為被檢血清的最終結果。 方法步驟: (1)取一長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原理】 病原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血漿凝固酶,使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附于細菌表面,生成凝塊,因而具有抗吞噬的作用。凝固酶試驗對于判定該菌株是否具有致病力,很有幫助。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被廣泛地用于常規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所產生的凝固
【原理】病原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血漿凝固酶,使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附于細菌表面,生成凝塊,因而具有抗吞噬的作用。凝固酶試驗對于判定該菌株是否具有致病力,很有幫助。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被廣泛地用于常規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所產生的凝固酶有兩種:結合凝固酶和游離凝固酶。結合
血漿凝固酶試驗原理病原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血漿凝固酶,使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附于細菌表面,生成凝塊,因而具有抗吞噬的作用。凝固酶試驗對于判定該菌株是否具有致病力,很有幫助。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被廣泛地用于常規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所產生的凝固酶有以下兩種:結合凝固酶(即
血漿凝固酶實驗原理 病原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血漿凝固酶,使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附于細菌表面,生成凝塊,因而具有抗吞噬的作用。凝固酶試驗對于判定該菌株是否具有致病力,很有幫助。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被廣泛地用于常規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所產生的凝固酶有以下兩種:
血漿凝固酶實驗原理 病原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血漿凝固酶,使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附于細菌表面,生成凝塊,因而具有抗吞噬的作用。凝固酶試驗對于判定該菌株是否具有致病力,很有幫助。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被廣泛地用于常規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所產生的凝固酶有以下兩種:
血漿凝固酶實驗原理 病原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血漿凝固酶,使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附于細菌表面,生成凝塊,因而具有抗吞噬的作用。凝固酶試驗對于判定該菌株是否具有致病力,很有幫助。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被廣泛地用于常規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所產生的凝固酶有以下兩種:
實驗概要將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種與免疫無關的顆粒載體上,然后與相應的抗體結合,也可出現顆粒載體的凝集現象,稱為間接凝集反應。間接凝集反應比直接凝集反應敏感性為高,可用于微量抗體或抗原的檢查。本實驗介紹了間接凝集反應兩種主要方法:間接血球凝集試驗、間接凝集抑制試驗和協同凝集試驗。實驗原理1. 間接血球凝
血清學試驗是根據抗原與相應的抗體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在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原理,用已知抗體或抗原來檢測未知抗原或抗體。因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原或抗體檢測時一般都要采用血清,故體外的抗原抗體反應亦稱為血清學試驗或血清學反應。血清學試驗包括血清學鑒定和血清學診斷。血清學鑒定即用含已知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
一、概況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是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瀉和腸炎的一群大腸埃希氏菌。以O157:H7血清型為代表菌株。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可引起輕度腹瀉、出血性結腸炎(HC)、溶血性尿毒綜合癥(HUS),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等。其中HUS病程兇險,易造成急性腎衰竭乃至死亡。
一、概況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是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瀉和腸炎的一群大腸埃希氏菌。以O157:H7血清型為代表菌株。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可引起輕度腹瀉、出血性結腸炎(HC)、溶血性尿毒綜合癥(HUS),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等。其中HUS病程兇險,易造成急性腎衰竭乃至死亡。
熒光偏振方法(Fluorescence polarisation assay, FPA)是以熒光素標記物作為示蹤劑來檢測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一種簡便技術,該方法屬于同源性分析,分析物不需進行分離,因而該法簡便快捷。FPA 診斷布魯氏菌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幾乎和競爭 ELISA (Competitiv
人沙門氏菌病有四類綜合癥:沙門氏菌病;傷寒;非傷寒型沙門氏菌敗血癥和無癥狀帶菌者。沙門氏菌胃腸炎是由除傷寒沙門氏菌外任何一型沙門氏菌而所致,通常表現為輕度,持久性腹瀉。傷寒實際上是由傷寒沙門氏菌所致。未接受過治療的病人致死率可超過10%,而對經過適當醫療的病人其致死率低于1%,幸存者可變成慢性無
人沙門氏菌病有四類綜合癥:沙門氏菌病;傷寒;非傷寒型沙門氏菌敗血癥和無癥狀帶菌者。沙門氏菌胃腸炎是由除傷寒沙門氏菌外任何一型沙門氏菌而所致,通常表現為輕度,持久性腹瀉。傷寒實際上是由傷寒沙門氏菌所致。未接受過治療的病人致死率可超過10%,而對經過適當醫療的病人其致死率低于1%,幸存者可變成慢性無癥狀
血清學試驗是抗原抗體在體外出現可見反應的總稱,故又稱抗原抗體反應。它可以用已知抗體(細菌抗血清)檢測未知抗原(待檢細菌) ,也可用已知抗原(已知病原菌)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相應細菌抗體及其效價,是臨床診斷、實驗室研究和細菌學鑒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玻片法 1、原理:用已知的診斷血清或
2在第1排第1管中加入1∶10稀釋傷寒桿菌“H”血清0.5mL,再加入生理鹽水0.5mL于管內,連續吹吸3次,使血清與鹽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5mL注入第2管,同樣再加入生理鹽水0.5mL于管內予以混勻后吸出0.5mL注入第3管。依次類推,稀釋到第6管,自第6管吸出0.5mL棄去。此時,自第1管
實驗方法原理正常情況下,大腸艾希氏菌不致病,而且還能合成維生素B和K,生產大腸菌素,對機體有利。但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大腸艾希氏菌侵入腸外組織或器官時,可作為條件性致病菌而引起腸道外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腸道感染,已知的引起致病性大腸艾希氏菌有四類,即產腸毒素大腸艾希氏菌、出血性大腸艾希氏菌、腸道侵襲
實驗方法原理 正常情況下,大腸艾希氏菌不致病,而且還能合成維生素B和K,生產大腸菌素,對機體有利。但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大腸艾希氏菌侵入腸外組織或器官時,可作為條件性致病菌而引起腸道外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腸道感染,已知的引起致病性大腸艾希氏菌有四類,即產腸毒素大腸艾希氏菌、出血性大腸艾希氏菌、腸道侵
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下簡稱金葡菌),在空氣、水、土壤等外環境中廣泛存在,人和動物的鼻腔、咽喉、皮膚和腸道中金葡菌的攜帶率也較高。在一定條件下,金葡菌可致人體局部及全身感染并引起中毒性休克,其腸毒素可致食物中毒。 金葡菌的致病因子眾多,包括溶血素、腸毒素、凝固酶等。溶血素作為金葡菌的外毒素,是造成
【材料】 傷寒桿菌,甲、乙型副傷桿菌,痢疾桿菌診斷血清,載玻片,生理鹽水等。 【方法與結果】 根據初步鑒定結果,用已知診斷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如發生凝集,即可確定。如疑集陰性,應復查后再定。 (二)繼續鑒定:根據需要可進一步作生化反應,血清學分型等鑒定。 【注意事項】 1. 作分離培養時
【材料】 傷寒桿菌,甲、乙型副傷桿菌,痢疾桿菌診斷血清,載玻片,生理鹽水等。 【方法與結果】 根據初步鑒定結果,用已知診斷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如發生凝集,即可確定。如疑集陰性,應復查后再定。 (二)繼續鑒定:根據需要可進一步作生化反應,血清學分型等鑒定。 【注意事項】 1. 作分離培養時
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們在用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中,發現用肝素抗凝的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有干擾,主要表現在主側(即患者血清+供者紅細胞)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離心后均不顯凝集,試驗無效;次側呈凝集(++),無干擾,現將肝素抗凝血標本對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的干擾及處理
凝集反應是指細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或表面覆蓋抗原的顆粒狀物質與相應抗體特異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一、直接凝集反應 顆粒性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直接與相應特異性抗體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條件下,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稱直接凝集反應。參加凝集反應的抗原稱為凝集
葡萄球菌屬細菌的微生物學檢驗:一、生物學特性葡萄球菌是革蘭陽性球菌,大小0.5~1.5μm ,呈單、雙、四聯、短鏈狀或無規則葡萄狀排列。無動力、無芽胞。其代謝方式是呼吸兼發酵。觸酶陽性。通常氧化酶陰性,還原硝酸鹽,能被溶葡萄球菌素溶菌,但不被溶菌酶溶菌。能利用多種碳水化合物,產酸。產生胞外酶,如葡萄
實驗概要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結合出現凝集現象叫直接凝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一、實驗目的1. 深入了解ELISA法測定抗體效價的原理。2. 掌握ELISA法測定單克隆抗體效價的方法。二、實驗原理ELISA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免疫酶技術是將酶標記在抗體/抗原分子上,形成酶
近日,為進一步加強全市布病防控工作,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提高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實驗室檢測技術能力,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對樂陵市、陵城區兩個疾控中心的實驗室人員等5人進行了實驗室檢測技能培訓。通過理論講解和現場實際操作,使接受培訓的實驗室專業人員熟練掌握了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