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是影響民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前農田重金屬污染的有效治理技術卻非常有限。常規的物理、化學等技術對面積大且污染重的農田土壤只具理論上的潛力。相對之下,盡管存在不少制約因素,植物修復技術仍是清除農田重金屬一個可行的手段,尤其是針對農田鎘污染。通過采用易栽培、大生物量的富集植物,再輔于其他多種能提高生物量和重金屬吸收量的技術手段(如施肥、化學螯合劑等),可大幅提高修復效率,從而推進植物修復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碩士生孫碩在副研究員莊萍和研究員李志安的指導下,通過盆栽試驗,比較了11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葉面施用對籽粒莧吸收土壤中鎘的影響,揭示了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籽粒莧修復污染土壤的相關機理。赤霉素和復合硝基酚鈉對鎘污染土壤中籽粒莧的生長發育、葉綠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鎘提取能力和微分布的影響。生長調節劑對生物量的影響取決于本身類型,其中吲哚-3-丁酸最有效。生長調節劑提高了鎘的提取......閱讀全文
重金屬污染四處“開花” 環保組織呼吁信息公開 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環保、水利、海洋、國土部門的監測儀器都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相關企業應該推動其供應商信息公開,以便將
云環發〔2019〕19號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云南省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目標完成云南省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減排任務,其中2019年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9.6%,2020年,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集中解決一批威脅群眾健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突出重金屬污染問題;建
礦區周邊的農民多因礦廠倒閉失去就業機會,又因土壤污染無法繼續耕種農田,貧困程度加劇。因此,在治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可以將受污染的農田先流轉到政府手中,每年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使農民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讓農民參與進去,給農民相應的勞動力報酬。 重金屬污染治理涉及山水林田
4月14日至4月23日,連續推出7篇“關注重金屬污染”系列報道,對重金屬污染的成因、途徑、嚴重程度、風險評價,以及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必須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等,做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 報道進行期間,適逢環境保護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讓我們更為切實地感受到當前我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2009年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報告上的數據顯示,我國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至少有2000萬公頃;國土資源部還曾公開表示,我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有專家認為過量施用化肥、工業排放和
圖為用于植物修復的蜈蚣草育苗基地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前向媒體透露,2009年環保部共接報陜西鳳翔等12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共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今年3月以來,四川內江、湖南郴州等地又相繼發生群眾血鉛超標及中毒引發的群
11月27日上午,湖南株洲市清水塘霞灣港排污口,冒著濃烈化學藥品臭味的污水沖入湘江。岸邊的霞灣港工業園區,冒著白煙的煙囪林立,天空堆著灰蒙蒙的白云,陽光顯得有些模糊。 被稱為“東方萊茵河”的湘江還在飽受重金屬污染之痛。 以湘江(株洲)霞灣港段為例,排污口下游底泥的鎘、鉛等重金屬含量超
重金屬污染防治攻堅戰 中國第一個“十二五”專項規劃獲批,湖南、廣東等14個省份被列為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對象。 “從現在開始,這4452家企業,要全部給死死盯住……”2月18日,在環保部召開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視頻工作會議上,該部部長周生賢給各地
重金屬污染是個沉重的話題。近些年與此相關的新聞不斷見諸媒體,當然有的難免聳人聽聞,但公認的是,這已成為工業社會無法回避之痛。 與揭露同樣重要的,是理性的反思和科學的建言。科技日報記者約訪多方專家形成的這組系列報道,從工業生產的全過程著眼,探討如何破解重金屬污染困局。未必這就是答案,但我們愿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標178.2倍。”
在甘肅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區,坐落著一座以有色金屬采選、冶金為主的工業城市——白銀市。市區內鱗次櫛比集中分布的鉛、鋅、銅礦的采掘冶煉工廠依稀見證這座伴隨礦產資源開發而迅速崛起的資源型城市經歷的興起、成長、繁榮的歷程,因而享有中國“銅城”的美譽。 然而,與所有的資源型城市一樣,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
重金屬鎘正通過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學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大米鎘超標;中國在多種重金屬污染的稻米之前幾不設防。 從一張油漆斑駁的桌子下面,84歲的李文驤老人扯出小半袋大米。顏色純白,略有透亮感,顆粒飽滿,肉眼看不出這些大米有什么異樣。 但是,經過檢測,這種
水體重金屬污染突出 重金屬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吃的食物、水和大氣。而水體中重金屬污染最為突出。重金屬污染也是危害最大的水污染問題之一。 研究表明,重金屬通過礦山開采,金屬冶煉,金屬加工及化工生產廢水,化石燃料的燃燒,施用農藥化肥和生活垃圾等人為污染源,以及地質侵蝕,風
研究團隊的階段性成果要及時與業界、用戶及各行業管理部門積極溝通,以促進技術的交流與及時轉化、應用。 酸和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地寸草不生。 礦業污染已經成為嚴重社會問題 “軟骨病、砷中毒、癌癥……種種痛苦的病癥正悄悄地襲擊越來越多的人群,包括皮膚病、肝病也成為一些地方的常見多發病。在這
“附近制銅工廠排出的煙氣,將很多村民的麥苗幾乎全部‘熏倒’。隔壁村的孫大哥承包了十幾畝楊樹林,煙氣一過,樹葉全部脫落,人急得眼睛都紅了。” 7月7日,在“河南新鄉重金屬污染治理研討會”上,新鄉大塊鎮小塊村的一位張姓村民不停地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訴說著重金屬污染給他們帶來的“災難”。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逐漸加快,中國目前的水體底泥以及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態勢正在逐漸加重。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80%的水體底泥都遭到了污染,而海南島相關地區的河流底泥鎘和汞含量的整體超標率達到了59.8%和65.7%[1]。中國的整體水域底泥目前發現已經遭受到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
國務院日前下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為全國各地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而在此前,湖南省率先出臺了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標準。湖南省地方性標準《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標準》(DB43T1125-2016)(以下簡稱《標準》)是由省環保廳、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的。這
重金屬造成的環境污染危害日益凸顯,是當前亟待妥善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從云南曲靖到河南義馬鉻渣事件,2011年我國一些地方相繼發生多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去年年初,國務院就已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十
昨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我省將投入505億元,到“十二五”末實現涉重金屬企業數量和重金屬排放量均比2008年削減50%。同時,省政府將把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各市州政府績效評估范圍,對于未通過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由監察機關按照管理權限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
蔬菜根部,廢電池裸露在土壤中。 昨日,本報和廣州媒體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番禺的火燒崗垃圾填埋場和周邊的菜地里。據記者從實地調查發現,當地從填埋場外流的垃圾,未經處理便進入土地作為肥料,這一現象在當地已有較長時間,相關部門已開始對此事件進行調查。 報道見報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微博上
5月5日-6日,由科技部社發司主辦,湖南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環保廳、中華環保聯合會協辦,中南大學承辦的“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研討會”在長沙隆重召開。會議邀請了中科院張懿院士等20名國內從事重金屬冶煉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技術研究的專家進行專題討論。科技部社發司田保國副司長,國
我國大施化肥化藥的現象在過去幾年十分常見,耕地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過量沉積而引起含量過高,造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并造成生態質量惡化。 我國多個稻米出產地被查出鎘超標,再次敲響了土壤污染的警鐘。 耕地重金屬污染源 據統計,我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已超過1/5(近2000萬公頃),每年因土壤重
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多部委調查的初步結果表明,我國共有5000多萬畝土地受重金屬中重度污染。國務院批復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稱,采礦、冶煉、鉛蓄電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學原料及其制品五大行業成為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重點行業。 “我國是貧礦多、難選礦多、共伴生礦多。這樣的資源稟賦決
土壤污染數據的面紗至今未能揭開,但是“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等事件的曝光,進一步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土壤污染情況的關注。 昨日(8月8日),據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安徽、重慶、湖北、內蒙古等地區都在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普查工作。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披露的珠江三角洲土
近日,隨著34家民間環保組織一份有關“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的公布,IT業重金屬排放超標引起人們高度關注。IT業被寄希望于加強控制重金屬排放,選擇綠色路徑,以減少對河流、土地、近海地區造成的污染。 蔬菜重金屬超標、嬰幼兒鉛中毒……這一系列事件很可能與手
中國西北部有“銅都”之稱的甘肅省白銀市,曾因被國家強制關停眾多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而備受關注。目前,這座城市的污染“重災區”東大溝流域正在經歷一場土壤與環境的“大清洗”。 在緊臨東大溝的四龍鎮民勤村,幾臺挖掘機、推土機在一大片廢棄的農田中緊張施工著,將地表下的土壤粉碎后再壓平。“這是白銀市
備受各方關注而又一直秘而不宣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終于被揭開一角面紗。 本報記者獲悉,按照這一規劃,全國有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河南等14個省區被納入“十二五”重金屬重點治理省區,有138個區域被列為重點治理區域,采礦、冶煉、鉛蓄電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學原料及其
——記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生物科學系主任曹樹青教授 他不是農民,但他比一般農民更了解農業;他不是農民,但他比一般農民對土地更有感情。他,就是合肥工業大學生物科學系主任曹樹青教授。從事農業相關研究二十余年,談起土地,他有說不完的話題。 曹樹青出生于安徽青陽縣的農村,對土地的感情從小埋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