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機體的消化道中居住者數萬億個微生物,其中主要是細菌,其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制造維生素、增加機體免疫系統、抵御外來細菌感染,同時還能產生多種分子來影響機體健康的多個方面,此前研究人員研究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非常復雜,想要識別這些微生物就必須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然而很多微生物都無法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圖片來源:thinkingnutrition.com.au 近年來DNA測序研究的進展幫助科學家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我們能通過DNA來識別微生物,即通過對機體糞便樣本中的DNA進行測序,同時我們還能發現一些棲息在我們機體腸道中的微生物,其發揮著什么樣的角色,以及如何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來影響機體的代謝和健康。盡管科學家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微生物對機體健康的影響效應上,但有最新研究顯示,微生物團隊之間的合作實際上要比單一微生物發揮作用重要得多。 微生物能以群體的形式發揮不同的功能,其能利用來自腸道中的可用物質(主要來自于日常飲......閱讀全文
隨著關于“超級細菌”的新聞的不斷出現,人們對耐藥細菌和超級細菌的擔心和恐慌也與日俱增。誠然,耐藥基因的出現成為了壓垮抗生素的最后一根的稻草,而超級細菌的出現則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紅果果的威脅。那么在這些威脅面前,科學家們如何應用最新知識和技術來創造對抗這些細菌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呢?本文就為大家盤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對于機體健康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營養的攝取,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謝穩態的維持。作為基礎醫學最熱門的領域之一,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在此,我們簡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時間來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大家喜歡! 1. Science子刊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機體腸道菌群或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直接相關,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腸道菌群或與高血壓和抑郁癥發生直接相關 近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19年高血壓科學會
1. Sci Sig:炎癥機制研究新突破 炎癥反應是機體應對損傷或者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一過程如果失控之后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莫納什生物醫學研發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現了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學事件。該發現或許能夠促進新的治療炎癥疾病的療法的開發,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中風以及II型
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并不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對話和溝通。這種對話和溝通在有機體的健康和疾病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編針對近期這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1.Nature: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交談導致過敏性哮喘 doi:10.1038/nature2402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或和機體糖尿病的發生存在一定關聯,而且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許有望幫助治療糖尿病,那么這真的能夠治療糖尿病嘛?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研究報道,分享給各位!與大家一起學習! 【1】PNAS:突破!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有望治療1型糖尿病 DOI:10.1073/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抵御癌癥,而有些癌癥則能作為癌細胞的“幫兇”促進癌癥發展,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預防癌癥doi:10.1038/s41551-017-0181-y
近些年來,很多科學家都將研究焦點轉移到了對腸道微生物和機體健康的研究上來,同時很多突破性的研究結果都闡明了腸道微生物和多種疾病發病的關聯,比如癌癥、肥胖、神經變性疾病等;2016年即將結束,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腸道微生物的重磅級研究有哪些呢?為此,小編盤點了2016年關注度較高的10篇腸道微生物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疾病領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Transl Med: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我們機體的消化道中居住者數萬億個微生物,其中主要是細菌,其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制造維生素、增加機體免疫系統、抵御外來細菌感染,同時還能產生多種分子來影響機體健康的多個方面,此前研究人員研究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非常復雜,想要識別這些微生物就必須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然而很多微生物都無法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人體中最多的組成部分是什么?基因還是細胞呢?NO,NO,是機體的微生物!它們的數量與人體細胞的比例達到10∶1。僅在我們人體腸道中,就含有超過100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有助于人體消化食物,產生維生素以預防食物中細菌所誘發的疾病。 腸道菌群是指機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總和,近年來關于腸道菌群的研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非常提倡母乳喂養,他們認為這不光有益于后代健康,而且對于目前本身而言也非常重要,有研究人員表示,與有母乳喂養女性相比,沒有母乳喂養的女性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1.18倍,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1.30倍。目前,母乳喂養在中國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且很多城市,如北京、青島和福州等地
很多人都想延年益壽,當然他們也會通過進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或攝入健康飲食來維持機體健康,進而增加自己的壽命,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些能夠讓人長壽的方法,下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分享給各位! 【1】RSOS:新發現---大腦越大,壽命越長 DOI: 10.1098/rsos.160622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腸道微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utrition Reviews: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DOI: 10.1093/nutrit/nuz106 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GW)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
2015年,Bertrand Routy還是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癥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醫院收集癌癥患者的糞便樣本。醫生嘲笑他,甚至給他取了個外號:便便先生。某些腸道細菌似乎可以提高人們對抗癌治療的反應。醫生也盼望研究者能分析患者的糞便樣本,以預測他們是否對抗癌藥物產生反應。圖片來源:Ola
2015年,Bertrand Routy還是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癥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醫院收集癌癥患者的糞便樣本。醫生嘲笑他,甚至給他取了個外號:便便先生。 但Routy的研究結果發布后,人們停止了對這類研究的嘲笑。研究表明,某些腸道細菌似乎可以提高人們對抗癌治療的反應。醫生也盼望研究者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腦認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
三月即將過去,生物谷在3月為大家推薦了不少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小編盤點了3月份生物谷推薦的最受歡迎的10篇研究報道,與大家分享。 TOP 1 :Cell Metab:科學家發現攻克1型和2型糖尿病的關鍵機制 DOI: 10.1016/j.cmet.2017.02.004 如果身體出現胰島素
最近幾年關于腸道微生物的研究越來越火熱,日益深入的研究也逐漸揭開了腸道微生物的諸多秘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近期關于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相關的NCS重磅研究,分享給大家。 【1】Cell:震驚!腫瘤微生物組竟能決定癌癥患者的生死 DOI:10.1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在抗癌這條漫長且坎坷的道路上,腫瘤學家們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來阻止癌癥,從化療到放療,再到增強機體免疫防御的藥物。現在,另一種潛在的療法——糞便移植,正在臨床研究中進行測試。本周,有兩個研究團隊已將早期成果發表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的年會上。這些結果表明,起初無法受益于免疫治療藥物的患者,在
長期以來,很多老年人備受阿爾茲海默病的困擾,當然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幫助克服該病的新方法和策略,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比如,日前刊登于國際雜志JACS 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就開發出了一種能水解淀粉樣蛋白bet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