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樹蘭醫學獎”揭曉張伯禮、尚永豐獲獎
2019年11月16日,被譽為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的第六屆“樹蘭醫學獎”頒獎盛典在杭州良渚文化發源地隆重舉行。柏林Charité醫科大學保羅?烏利齊?文樹德教授榮獲“樹蘭醫學杰出貢獻獎”(獎金100萬人民幣)。張伯禮院士與尚永豐院士榮獲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金50萬人民幣)。董海龍、任善成、郭國驥、楊海濤、鄭元義、張英梅、張永輝、雷曉光、袁泉、王大燕10位青年才俊摘取“樹蘭醫學青年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樹蘭基金理事長鄭樹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出席本次頒獎大會并向獲獎者頒發獎杯、銘牌、榮譽證書。 本次盛典院士云集,楊勝利院士、王威琪院士、張伯禮院士、王紅陽院士、邱貴興院士、陳肇隆院士、陳志南院士、廖萬清院士、尚永豐院士、張志愿院士、李兆申院士、樊嘉院士、劉昌盛院士等近20位兩院院士親臨指導。 頒獎大會由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饒克勤主持。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黃潔夫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浙江省......閱讀全文
第六屆“樹蘭醫學獎”揭曉-張伯禮、尚永豐獲獎
2019年11月16日,被譽為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的第六屆“樹蘭醫學獎”頒獎盛典在杭州良渚文化發源地隆重舉行。柏林Charité醫科大學保羅?烏利齊?文樹德教授榮獲“樹蘭醫學杰出貢獻獎”(獎金100萬人民幣)。張伯禮院士與尚永豐院士榮獲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金50萬人民幣)。董海龍、任善成
第六屆“樹蘭醫學獎”揭曉-張伯禮、尚永豐獲獎
2019年11月16日,被譽為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的第六屆“樹蘭醫學獎”頒獎盛典在杭州良渚文化發源地隆重舉行。柏林Charité醫科大學保羅?烏利齊?文樹德教授榮獲“樹蘭醫學杰出貢獻獎”(獎金100萬人民幣)。張伯禮院士與尚永豐院士榮獲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金50萬人民幣)。董海龍、任善成、
張伯禮:上海采用“中藥漫灌”應對疫情
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CGTN記者獨家采訪時稱,我們向密接、次密接和醫務人員等有需要的人群大面積投放中藥,即“中藥漫灌”。通過中藥的積極干預,許多新冠感染者尤其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平穩過渡,轉陰后出院。 張伯禮院士表示,應該說這次疫情的特點就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它的毒力減少但傳染性
張伯禮:國有疫情時,醫生即戰士
? 17年前,抗擊非典,他挺身而出;庚子新春,迎戰新冠,他逆向而行。“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的誓言依然未改。 他就是年過古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面對榮譽,張伯
專訪張伯禮: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99.shtm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題:專訪張伯禮: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新冠后遺癥如何治療? 中新社記者 薄雯雯 當前,新冠疫情走勢、二次感染、新冠后遺癥等仍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中新社“
張伯禮:堅持精準防控、動態清零
4月4日0時至24時,上海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68例、無癥狀感染者13086例,感染總數達13354例,首次單日新增破萬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在4月5日上海市疫情發布會上介紹,上海疫情還在高位運行,形勢極其嚴峻。 3月20日至4月4日上海疫情每日新增情況
尚永豐院士Cancer-Cell發表癌癥新成果
雖然FOXK2在臨床上與嚴重的發育缺陷有關,但人們對其生物學功能還知之甚少。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Cancer 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FOXK2是一種轉錄抑制子,可以抑制低氧應答和乳腺癌。文章通訊作者是天津醫科大學的尚永豐(Yongfeng Shang)院士。 研究人員發現,FOXK2
張伯禮院士:應加強科學精神教育
近年來,科技界的學風浮躁及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看來,這與對中青年科技人才思想教育不夠有關。他呼吁,應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科學精神的教育。 張伯禮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科
張伯禮建議在增加教材中增加《中醫疫病學》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應妮)“結合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啟示,我主張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體系中增加《中醫疫病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17日在“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與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暨人民衛生出版社(簡稱人衛社)專家咨詢2022年年會”上如是說。 他表示,中醫
張伯禮:“武”膽英雄,率中醫藥逆行堅守
?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年逾七旬的他逆行出征,寫下“請戰書”提出中醫國家隊進方艙醫院;在抗“疫”前線,他力推中醫藥盡早介入、全程參與病人救治,并交出靚麗的答卷;在武漢因勞累膽囊炎急性發作,他摘膽不下火線、堅守江城。 他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
張伯禮院士:讓中醫退出醫療體制是無知表現
2008年3月14日21時,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在做客騰訊網時稱,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質疑中醫、讓中醫退出現代醫療體制的人是無知的。中醫幾千年來在不斷的傳承,世界只此一家,中醫理論博大精深。?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做客 張伯禮院士說,近一兩年來,社會上有一種思
張伯禮院士專訪:中醫藥能否再度證明自己?
鐘南山團隊開出新冠肺炎預防涼茶處方;肺炎一號方3天內獲廣東藥監局臨床應用研究應急審批;4個試點省份運用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病例,總有效率達90%以上…… 2月以來,各級衛生部門紛紛要求,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新冠肺炎“戰疫”,是否會成為中醫藥再度證明自己的機會? 剛剛率醫療團隊進駐武漢江
北大尚永豐院士Cancer-cell發表癌癥研究新成果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GATA3功能喪失促進乳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研究論文發表在5月28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尚永豐(Yongfeng Shang)院士以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王艷(Yan Wang)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
尚永豐院士連發PNAS,PLoS文章揭示癌細胞機制
來自天津醫科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市醫學表觀遺傳學重點實驗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istone demethylase KDM5B is a key regulator of genome stability”的文章,發現KDM5B是對DNA損傷應答至關重要的一個蛋白,而且這種酶也是基因組
張伯禮:上海疫情老年感染:先癥而治,截斷病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近期就中醫藥相關話題在上海接受集體采訪。他表示,要“先癥而治,并注重調節機體整體狀態,避免老年患者進展為重癥,截斷病勢,減少死亡”。 談及本輪上海新冠肺炎疫情老年感染者的中醫藥救治,張伯禮介紹說,確診病例中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占到三成;大部分老年人
張伯禮:八年“人大”行-給中醫藥立法
“虛假醫藥廣告害死人啊!”每當看到報紙、電視上鋪天蓋地的虛假醫藥廣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就很感慨,“很多人傾家蕩產不說,可能還傷了身體。” 事實上,張伯禮本身也是虛假醫藥廣告的受害者。張伯禮是搞中醫藥研究的,也是業界極為有名和權威的科學家。而這恰好被一些人給盯上了——打著他的
張伯禮:沒有特效藥,囤藥不如囤“好身體”
目前,北方一些城市已經度過感染高峰,正在應對即將到來的重癥高峰。很多“陽過”擔心自己或家人會發展成重癥,而那些還未中招的人們,對于未知的重癥高峰充滿擔憂,各種疑問接踵而來。 “高燒不退是重癥嗎”“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嗎”“陽康后還會轉重癥嗎”……對于大部分居家康復的人,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在逐漸
張伯禮代表:加快開展瀕危藥材原創替代品研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30.shtm
張伯禮:應對散發疫情-各地應做好預案和物資儲備
針對近期疫情多點散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在回答央視新聞《相對論》提問時表示,散發疫情難免出現,各地應做好預案、儲備好物資、訓練好隊伍,“這些至關重要”。 張伯禮同時提醒:如果要回家過年,一定要嚴格遵守防疫要求,最好是點對點,不要過多聚會。“對你自己來說,對別人來說,都
張伯禮: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中藥研發之路
在日前中國工程院第165次科技論壇——創新藥物研發方法與策略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關于中藥研發進展及相關問題思考的報告,引起強烈反響。會下,記者就中藥發展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新藥研發之路,對他進行了專訪。 科技日報記者:中藥是
張伯禮院士:環渤海污染治理不能“各自為戰”
張伯禮 “現在已經沒有一種魚類、貝類或螃蟹能夠形成規模裙帶,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20年間渤海物種減少了30種以上。”對于環渤海地區的污染問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很關注,過去盛產的對蝦、黃花魚、鯧魚等幾乎斷檔或瀕臨絕跡。 作為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是全球11個典型的封閉
張伯禮院士:促進中醫藥與多學科交叉融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方案》是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意見的重要具體舉措,針對性強,力度大,進一步加大了“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改善中醫藥發展條件,對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具有長遠的
鐘南山張伯禮等院士專家呼吁打通醫療數據孤島
?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互聯網”作為“抗疫戰線守護者”,讓抗疫充滿了“智能范兒”。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了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云論壇,成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健康領域出席院士最多的一次學術盛宴。 與會專家表示:未來我國醫療水平的發展需要AI
北大尚永豐院士PLOS解析結腸癌治療潛在靶標
北京大學尚永豐院士研究組與天津醫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生物學綜合雜志《PLOS BIOLOGY》(2013 影響因子為12.69;5年平均影響因子為13.447)上在線發表題為“JMJD6 Promotes Colon Carcinogenesis throu
“中醫熱”全球升溫-人大代表張伯禮呼吁制定規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已有16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中醫藥和針灸,有5萬個中醫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將近50萬,其中洋中醫占70%,并且全球有200多所正規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他們的服務對象已經從華人華裔為主到為本土
張伯禮再談天津疫情:確診可控制在200多例
“天津本輪本土疫情確診病例應該可以控制在200多例。”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在回答央視新聞《相對論》提問時表示,希望春節前天津可以不再有新發病人,“這是現在最大的愿望,我想能達到”。 截至1月13日24時,天津市本輪本土疫情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2例。天津市疾控中心
重量級獎項公布!鐘南山、張伯禮、李蘭娟獲獎
近日,“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首次設立“科普中國最高榮譽獎”,授予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張伯禮和李蘭娟。 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等榜單在CCTV10科教頻道“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
張伯禮代表:應從源頭攥住中醫藥原創優勢
如何“說清楚、講明白”中醫藥,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中醫藥的功能和價值,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這是新時代下黨和國家交予中醫藥等多學科領域科技工作者的新問卷。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深度參與抗疫全過程,貢獻了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方案”,為全世界的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進一步
張伯禮代表:建議用人工智能改造醫藥傳統產業
“全面采用AI技術,智慧制藥能夠為制藥企業帶來從研發、生產、流通到終端消費全鏈條的質量提升。”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建議,設立生物醫藥制造重大專項,支持智能制藥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鼓勵生物制藥裝備的發展,重點提升生物疫苗等防疫防控產品的應急
張伯禮:香煙加中草藥減害需大規模臨床研究
今年2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謝劍平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主要工作和成果屬基礎性研究,材料及獎項未造假。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指出,調查組成員張伯禮院士,是謝劍平主要研究成果的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理應回避。 記者昨天就此采訪全國人大代表、天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