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揭示雙分子碰撞反應中新的漫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傅碧娜、中科院院士張東輝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韓永昌、美國Emory大學教授Joel M. Bowman合作,發現了雙分子碰撞反應中碰撞誘導的新的漫游(roaming)機理。絡合物介導與碰撞誘導漫游機理的H2產物在平動能和角度上的三維分布對比圖 漫游機理是反應動力學中的一種新的反應機理,與常規的經過最小反應能量途徑產生的機理不同。盡管漫游機理已經在單分子解離反應中被發現和報道,但是很少有關于雙分子碰撞反應的研究。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重要的雙分子燃燒反應H+C2H4→H2+C2H3開展了高精度的理論計算研究,揭示了該反應中新奇的碰撞誘導漫游機理。除了絡合物介導(complex-mediated)的漫游機理外,該研究還發現了一個非絡合物形成的漫游機理。可以將這個過程描述為類似直接的非彈性碰撞,經過碰撞后其中一個H原子很快從不穩定的C2H5絡合物出去,然后從......閱讀全文
我國學者揭示雙分子碰撞反應中新的漫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傅碧娜、中科院院士張東輝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韓永昌、美國Emory大學教授Joel M. Bowman合作,發現了雙分子碰撞反應中碰撞誘導的新的漫游(roaming)機理。絡合物介導與碰撞誘導漫游機理的H2產物在平動能和角度上
雙分子消除反應的反應機理
以鹵代烷烴為例鹵代烷在發生E2反應時,堿首先進攻β-氫,并逐漸與之結合,β-碳原子與氫原子之間的共價鍵部分斷裂;與此同時,中心碳原子與鹵素之間的共價鍵也部分斷裂,鹵素X帶著一對電子逐漸離開中心碳原子。在此期間電子云也重新分配,α-碳原子與β-碳原子間的π鍵已部分形成,經過如下所示過渡態后,反應繼續進
概述雙分子消除反應的反應機理
一、以鹵代烷烴為例 鹵代烷在發生E2反應時,堿首先進攻β-氫,并逐漸與之結合,β-碳原子與氫原子之間的共價鍵部分斷裂;與此同時,中心碳原子與鹵素之間的共價鍵也部分斷裂,鹵素X帶著一對電子逐漸離開中心碳原子。在此期間電子云也重新分配,α-碳原子與β-碳原子間的π鍵已部分形成,經過如下所示過渡態后
科學家揭示化學反應中的“雙漫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傅碧娜、張東輝院士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韓永昌合作,發現了化學反應中的“雙漫游”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漫游機理是化學反應中不尋常但很有趣的機理,該機理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產物,并且產物末態分布與傳統的最小能量路徑呈現的分布完全不同。
單分子消除反應的反應機理
第一步是底物分子的離去基團離去,生成中間體碳正離子,這一步較慢;第二步是溶劑分子奪取碳正離子β-氫,生成烯烴。由于反應的速率控制步驟只與一個底物分子有關,是單分子過程,在反應動力學上是一級反應。 例子:單分子消除反應
雙分子消除反應
反應一步完成,離去基團的斷裂、β氫原子與堿中和、π鍵的生成三者協同進行(見協同反應),反應物和堿同時參加反應。E2的速率與反應物濃度和堿濃度都成正比。有些E2中,β氫的斷裂稍先于離去基團的離去,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與E1CB相似,稱為“接近E1CB的E2”;另一些E2的情況剛好相反,離去基團的離去稍先于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機理
SN2反應最常發生在脂肪族sp3雜化的碳原子上,碳原子與一個電負性強、穩定的離去基團(-X)相連,一般為鹵素陰離子。親核試劑(Nu)從離去基團的正后方進攻碳原子,Nu-C-X角度為180°,以使其孤對電子與C-X鍵的σ反鍵軌道可以達到最大重疊。然后形成一個五配位的反應過渡態,碳約為sp2雜化,用兩個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機理
SN2反應最常發生在脂肪族sp3雜化的碳原子上,碳原子與一個電負性強、穩定的離去基團(-X)相連,一般為鹵素陰離子。親核試劑(Nu)從離去基團的正后方進攻碳原子,Nu-C-X角度為180°,以使其孤對電子與C-X鍵的σ反鍵軌道可以達到最大重疊。然后形成一個五配位的反應過渡態,碳約為sp2雜化,用兩個
雙分子消除反應介紹
雙分子消除反應(又名E2反應,E代表Elimination,而2代表反應速率受到二個化合物濃度的影響),為消除反應的一項反應機構,由于反應為一步形成,與二種反應物濃度皆有關,在反應動力學上是屬于二級反應。堿的強弱對其反應速率有很顯著的影響,越強的堿能使反應進行越快,而對于離去基來說,E2反應需要好的
關于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機理
SN2反應最常發生在脂肪族sp3雜化的碳原子上,碳原子與一個電負性強、穩定的離去基團(-X)相連,一般為鹵素陰離子。親核試劑(Nu)從離去基團的正后方進攻碳原子,Nu-C-X角度為180°,以使其孤對電子與C-X鍵的σ反鍵軌道可以達到最大重疊。然后形成一個五配位的反應過渡態,碳約為sp2雜化,用
甲醛單分子光解中的”漫游”機理獲解析
“漫游”是化學反應中不尋常但有趣的機理,通過“漫游”機理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產物,并且其呈現的產物末態分布與傳統的最小能量路徑呈現的分布完全不同。 自2004年,西北大學物理所謝長建教授等通過實驗和理論共同驗證了甲醛(H2CO)單分子光解中的”漫游”機理以來,“漫游”反應逐漸成為被人們所熟知的一
雙分子消除反應的研究
雙分子消除反應是雙分子反應的一種,雙分子消除反應為19世紀20年代,克里斯托夫·英果爾德(Christopher Kelk Ingold)與羅伯特·魯賓遜((Robert Robinson)展開了一連串有機化學的研究,提出了許多現代有機化學里的觀念,像是親核性、親電性、SN1反應、SN2反應、E1反
什么是雙分子消除反應?
雙分子消除反應(又名E2反應,E代表Elimination,而2代表反應速率受到二個化合物濃度的影響),為消除反應的一項反應機構,由于反應為一步形成,與二種反應物濃度皆有關,在反應動力學上是屬于二級反應。堿的強弱對其反應速率有很顯著的影響,越強的堿能使反應進行越快,而對于離去基來說,E2反應需要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動力學
SN2屬于二級反應,決速步與兩個反應物的濃度相關:親核試劑[Nu]和底物[RX]。r=k[RX][Nu]與此相對比的是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反應,親核取代反應的另一種機理。此類反應中,底物中的C-X鍵首先異裂為碳正離子和X-,是較慢的一步,然后親核試劑Nu立即與碳正離子結合,得到含C-Nu鍵的產
科學家發現首例分子高激發態的漫游反應通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560.shtm北京時間2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我國科研人員在化學研究領域的一項新突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利用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大連相干光源發現了首例分子高激發態的漫
科學家發現首例分子高激發態的漫游反應通道
1月18日晚上十點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傅碧娜收到了一封郵件。她剛打開喜悅之色便溢于言表,這是一封《科學》(Science)雜志的接收函。此時距離她們提交修改后的稿件只過去了不到四個小時。她連忙聯系另一位合作伙伴——袁開軍研究員。袁開軍本來有些睡眼惺忪,聽到消息
鹵仿反應的反應機理
鹵仿反應在機理上可以分為三步。以碘為例?:1、羰基α-氫的連續鹵化:R-CO-CH3+ 3 I2+ 3 OH-→ R-CO-CI3+ 3 I-+ 3 H2O2、氫氧根的進攻:R-CO-CI3+ OH-→RCOOH+ CI3-3、質子交換,鹵仿最終形成:RCOOH + CI3-→ RCOO-+CHI3
縮合反應的反應式反應機理
縮合反應condensation (reaction)兩個或多個有機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價鍵結合成一個大分子,同時失去水或其他比較簡單的無機或有機分子的反應。在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分子內部發生的類似反應則稱為分子內縮合反應。縮合反應可以通過取代、加成、消除等反應途徑來完成。多數縮合反應是在縮合劑的催化作用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動力學的介紹
SN2屬于二級反應,決速步與兩個反應物的濃度相關:親核試劑[Nu]和底物[RX]。 r=k[RX][Nu] 與此相對比的是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反應,親核取代反應的另一種機理。此類反應中,底物中的C-X鍵首先異裂為碳正離子和X-,是較慢的一步,然后親核試劑Nu立即與碳正離子結合,得到含C
傅克反應的反應機理
在烷基化反應中,反應并不停止在一烷基化階段,由于生成的烷基苯比苯易于烷基化,還可以生成多烷基取代的芳烴。以苯的乙基化為例,除乙苯外,還生成二乙苯和三乙苯等。如果加入過量的苯,則可以提高乙苯的產率,抑制多乙苯的生成,這是因為傅列德爾-克拉夫茨烷基化反應是可逆反應。傅列德爾克拉夫茨反應如果苯與過量的溴乙
消除反應的反應機理分析
在離子型反應中,按有關價鍵發生變化的先后順序不同,可分三種反應機理。E1消除單分子消除反應(E1)?反應物先電離,離去基團斷裂下來,同時生成一個碳正離子,然后失去 β氫原子并生成π 鍵。反應分兩步進行,決定速率這一步(決速步)只有反應物分子參加。故E1的速率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與堿的濃度無關。E1
概述消除反應的反應機理
在離子型反應中,按有關價鍵發生變化的先后順序不同,可分三種反應機理。 1、E1消除 單分子消除反應(E1) 反應物先電離,離去基團斷裂下來,同時生成一個碳正離子,然后失去 β氫原子并生成π 鍵。反應分兩步進行,決定速率這一步(決速步)只有反應物分子參加。故E1的速率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與堿
近物所電子原子碰撞反應動力學實驗研究獲得進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一組科研人員利用自主研制的反應顯微成像譜儀,完成了電子入射氖原子的單電離反應Ne (e, 2e)實驗研究。研究人員從實驗測量反沖離子Ne+的動量譜中,首次發現了在中低能電子入射情況下存在明顯的大動量反沖離子的分布(如圖1所示)。根據反沖離子的動量分布特
雙分子消除反應的基本性質
1、E2反應不需侵入重圍,攻擊之中的碳原子,只需從旁拉走一個質子,因此立體阻礙在此并不如SN2反應般發生影響,因此在一、二、三級受質皆可發生反應,而因為E2反應不會產生碳陽離子,故不會發生重排現象。2、雙分子消除反應與單分子消除反應和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互為競爭反應。但由于E1反應較難發生,所有條件都
關于雙分子消除反應的歷史介紹
雙分子消除反應是雙分子反應的一種,雙分子消除反應為19世紀20年代,克里斯托夫·英果爾德(Christopher Kelk Ingold)與羅伯特·魯賓遜((Robert Robinson)展開了一連串有機化學的研究,提出了許多現代有機化學里的觀念,像是親核性、親電性、SN1反應、SN2反應、E
有機反應的反應類型及反應機理
雖然有機反應的數目和反應機理數可以有無限個,但這些反應和反應機理都符合一些規律。因此,可根據反應機理的類型,將各種有機反應進一步細分。加成反應加成反應涵蓋鹵化反應、水合反應、氫化反應和鹵化氫加成反應等反應,主要的類型包括:親電加成反應(EA)、親核加成反應(NA)和自由基加成反應(RA)。消去反應消
我所利用大連光源發現首例分子高激發態的漫游反應通道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2/t20240207_6987729.html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袁開軍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實驗團隊聯合傅碧娜研究員、張東輝院士理論團隊,在分子光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利用大連光源發現了二氧化
了解ICPMS碰撞反應池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具有其它儀器無可比擬的性能,高靈敏度、低檢測限,使其對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具有良好的檢測能力,對樣品分析抗干擾能力出色,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上幾乎所有的元素,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領域樣品中的多元素同時分析。 一、碰撞反應池主要作用: ICP-MS由進樣
關于鹵仿反應的反應機理介紹
鹵仿反應在機理上可以分為三步。以碘為例: 1、羰基α-氫的連續鹵化: R-CO-CH3+ 3 I2+ 3 OH-→ R-CO-CI3+ 3 I-+ 3 H2O 2、氫氧根的進攻: R-CO-CI3+ OH-→RCOOH+ CI3- 3、質子交換,鹵仿最終形成: RCOOH + CI3
質子轉移反應的反應機理
質子轉到受體的反應,稱為質子轉移反應。反應是質子給體A和受體B間有質子轉移的反應。如HA+B-→HB+A-,故也稱酸堿反應。其反應機理有兩類:(1)質子直接轉移,大致有三步。酸堿碰撞絡合物的形成,質子通過水合結構與堿結合,水合結構的破裂。(2)有氫氧根離子參與的反應,這類反應的特點是快速,屬擴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