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調查了患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癌癥患者的基因組序列,確定了與遺傳性前列腺癌(HPC)相關的單倍型,祖先DNA片段。 研究人員對納什維爾家族性前列腺癌研究(NFPCS)進行了分析,該研究將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分別來自具有該病史的獨立家庭)與沒有前列腺癌的個人或家族史的男性進行了篩查比較。他們分析了8號染色體位置的單倍型,該位置與前列腺癌和許多其他癌癥的起源有關。 該研究于3月23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提供了對大約9%的前列腺癌遺傳性的解釋。其中一種基因突變將風險增加了22倍之多。另一個突變使患病風險增加了4倍,上述突變也與早期診斷有關。研究人員全基因組水平上鑒定得到了183種與HPC相關的變體,包括上述已知的突變以及以前未曾報道過的其它類型突變。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醫學博士Jeffrey R. Smith說:“我們已經采取了一種全面的鳥槍法方法來......閱讀全文
《英國泌尿學雜志》刊登韓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無名指長的男人罹患前列腺癌的幾率會增加3倍,這一研究結果為男性前列腺癌早期篩查開辟一個新途徑。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但是,前列腺癌的發病為何和手指長度也有一定關系?前列腺癌的發病誘因又是什么?
孫忠全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從流行病學來看,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圍內一個非常高發的疾病。2008年,前列腺癌在男性惡性腫瘤排第二位,死亡率排在第五位。美國前列腺癌發病率有兩個增長迅速的時期,一是泌尿外科手術發展以后發現很多前列腺癌;二是PSA應用之后,發病率出現高峰,然后慢慢下降,總的來說美
如果說,最危險的殺手,就是在暗影中發出致命一擊,那么,前列腺癌,就是這樣一名沉默的殺手。 得了前列腺癌,一開始通常沒有什么感覺,被確診時,往往已進入晚期。令人擔憂的是,近些年,全球前列腺癌發病率呈快速遞增態勢。據美國癌癥協會估計,2017年,美國有超過16萬人被診斷出罹患前列腺癌,居美國男性癌
20世紀90年代早期,FDA批準了PSA檢測(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用于篩查男性前列腺癌。在此之前,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為70-75%,然而到1998年,這個數字增加到98.2%。 盡管一些醫療保健專家稱贊PSA檢測是篩查男性前列腺癌最好的方法,但PSA作為常規篩查長期以來受到爭議。PSA篩查會
【1】eLife:前列腺癌標志物PSA會激活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促進癌癥轉移 DOI: 10.7554/eLife.44478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一種前列腺癌標志物,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和淋巴管生成生長因子的催化劑之一,而這些因子有助于癌癥的擴散。赫爾辛基大學(U
【1】eLife:前列腺癌標志物PSA會激活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促進癌癥轉移 DOI: 10.7554/eLife.44478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一種前列腺癌標志物,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和淋巴管生成生長因子的催化劑之一,而這些因子有助于癌癥的擴散。赫爾辛基大學(U
前列腺是位于膀胱下方的一個栗子狀的腺體,有尿道從中間通過。它分泌的液體是精子的營養液,也是精液的組成部分。前列腺癌約占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4%,在男性高齡老人中較常見,多發生于前列腺后葉,潛伏性緩慢生長,因此腫瘤很小時無任何臨床表現。而良性的前列腺腫大和前列腺炎產生的癥狀和癌癥相似。當腫瘤增大到一
前列腺是位于膀胱下方的一個栗子狀的腺體,有尿道從中間通過。它分泌的液體是精子的營養液,也是精液的組成部分。前列腺癌約占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4%,在男性高齡老人中較常見,多發生于前列腺后葉,潛伏性緩慢生長,因此腫瘤很小時無任何臨床表現。而良性的前列腺腫大和前列腺炎產生的癥狀和癌癥相似。當腫瘤增大到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團隊聯合華科大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王良團隊開發了一種前列腺癌神經密度可視化技術,實現了活體評估前列腺癌的神經密度,并可通過納米顆粒負載神經功能阻斷藥物,抑制前列腺癌進展。該研究為臨床前列腺癌神經的成像和治療提供了潛在的依據,相關成果已發表在Science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了解早期癌癥篩查等內容作了總結,同時更新了癌癥篩查率數據,討論了文獻的選擇和早期癌癥篩查等主題。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團隊聯合華科大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王良團隊開發了一種前列腺癌神經密度可視化技術,實現了活體評估前列腺癌的神經密度,并可通過納米顆粒負載神經功能阻斷藥物,抑制前列腺癌進展。該研究為臨床前列腺癌神經的成像和治療提供了潛在的依據,相關成果已發表在Science
作者:黃清容,孫藝萍 作者單位:513000 廣東英德,英德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摘要】 目的 調查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或前列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和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PSA)含量
前列腺癌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可謂千差萬別,有很多前列腺腫瘤可能好幾十年都不會有任何進展,可是有一些前列腺腫瘤的惡化程度卻又非常快,在幾個月之內就會出現遠處轉移,甚至致人死亡。流行病學資料也越來越明顯,在美國,平均每6個成年男性中就會有1人在一生中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每年每33名前列腺癌患者中就會
前列腺癌作為現代社會男性的高發疾病之一,一直困擾著廣大男同胞。看似低風險的前列腺癌,實際上常常由于無法預測少部分緩慢生長的前列腺腫瘤是否最終會擴散,因而常常導致患者治療不當或過度治療。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發現,根據3種與衰老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就可以預測看似低風險的前列腺癌是否
說起前列腺癌,廣大男性朋友可能會聞之色變,但對于“下水道修理工”來說,卻多幾分淡定從容,除了日益先進的篩查和治療手段外,還需歸功于PSA——為數不多的特異性較高的腫瘤標志物。PSA的前世今生 自1986年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被引入臨床以來,人們對這個腫瘤標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腫瘤的發病吸引了人們的眾多關注,其中對于男性前列腺癌的發病關注尤甚。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估計,具體在美國有172,258名男性被診斷為前列腺癌,其中28343人死于前列腺癌。鑒于前列腺癌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對人們生命健康所造成的嚴重威脅,醫學界對其進行了著重研究,并取得相關
我們知道,前列腺癌是出了名的“懶惰”,因為其生長緩慢,而且自我供給。但我們不能因為它“懶”就將其忽視,因為對相當多的男性患者來說,前列腺癌一旦轉移,結果往往是致命的。 近日,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揭示了影響前列腺癌轉移的遺傳機制,并指出西方的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計,在近20年間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增長已超過10倍,躍居成為男性惡性腫瘤的第6位[1]。在美國,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過95%,中國卻只有50%左右。因此,前列腺癌逐漸成為國內當前的研究熱點。本
眾所周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一種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診斷和篩查的生物標志物,很多人誤以為 PSA 為前列腺所特有,然而事實上非也。PSA 也見于其他組織。 PSA具有組織特異性,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導管上皮細胞胞漿中,不表達于其它細胞。但它并無腫瘤特
2019年9月10日,強生公司在華制藥子公司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旗下安森珂?(阿帕他胺片)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加速批準,用于治療有高危轉移風險的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成年患者。今年5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因安森珂?明顯的臨床優勢授予其“優先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患者年齡多在65歲以上。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西方國家的男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隨著我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前列腺癌在中國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前列腺癌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現。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七月六日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發表了一項突破
最近,一項主要國際研究確定了前列腺癌風險增加相關的23個新遺傳變異,因此現在科學家們可以解釋三分之一的前列腺癌遺傳風險。 這項研究將常見的前列腺癌相關遺傳變異的總數增加到了100,通過檢測它們,研究人員可以識別1%的男性,其疾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6倍高。 英國癌癥研究所和加利福尼亞的科學家們帶
前列腺癌是指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晰。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前列腺癌已經成為男性健康的重大威脅。有研究指出高脂飲食(HFD)與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關系,但具體緣由仍未有定論。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為這一推論遞上了實錘。他們指出H
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針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利用一種新的免疫療法可以重新激活患者對激素治療的反應,這在小鼠和人類前列腺癌細胞實驗中得到了證實。研究人員認為,這與既有的治療方法相結合可以改善前列腺癌的預后。 這一研究成果成公布在6月27日的Nature雜志上。 激素療法(Hormone thera
2月7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Paul C. Boutros教授和Housheng Hansen He教授團隊對144例前列腺癌樣本進行全轉錄組測序,結合后續的功能機制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癌circRNA新的調控機制!該研究成果以題為“Widespread and Functional RNA Ci
2月7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Paul C. Boutros教授和Housheng Hansen He教授團隊對144例前列腺癌樣本進行全轉錄組測序,結合后續的功能機制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癌circRNA新的調控機制!該研究成果以題為“Widespread and Functional RNA Ci
前列腺癌是一種泌尿系惡性腫瘤,對中老年男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常,前列腺癌發展較為緩慢而易于治療。去勢治療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去勢治療后發展的抵抗一直缺乏相應的治療靶點,也是前列腺癌治療中的瓶頸。其中,大部分的去勢抵抗患者最終轉變為轉移性去勢抵抗,而轉移是導致前列腺癌患者死
前列腺癌嚴重威脅著男性的生命健康,自199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男性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就處于高位,而1997~2007年的10年間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約35%,這一現象部分得益于治療方法的改進、內分泌治療的早期運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但歸根結底是以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
加拿大預防醫療護理專責小組近日在《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發表研究報告稱,用于篩查前列腺癌的特異性抗原檢驗(PSA)弊大于利,常會產生不準確的陽性反應,從而導致患者接受不必要治療及產生不良反應,應予放棄。 篩查是早期發現前列腺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也是提高療效的關鍵。目前最常用和最基礎的前列腺癌篩查
前列腺癌是出現在美國男性中的常見癌癥,發病率大約為十分之一,即每十名男性中有一名患者。它也是導致美國男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癥。進行可靠的測試來發現早期的前列腺癌( 也就是當腫瘤只是局限在腺體中并且可以施以有效治療措施的時候),這點對醫師來說意義重大。 大多數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