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毒素危害:黃曲霉毒素是一類真菌(如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藥材、谷物、堅果、棉籽以及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其毒性遠遠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當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 國家重視程度:近年來,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不斷加大中藥生產流通監管力度,努力保持中藥質量總體穩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規范中藥生產經營秩序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通知(國食藥監安[2012]187號中,要求加強對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黃曲霉毒素等安全性指標的檢測和控制,切實保證中藥材質量和安全,另要求企業具備與生產品種相適應的檢驗設備和能力,嚴把質量檢驗關。《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開展藥品快速檢驗技術研究,搭建檢驗技術......閱讀全文
一、 中藥材質量安全現狀 中藥材是中醫防病治病的重要基礎。中藥材在田間生長、采收加工、儲藏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會因污染霉菌而發生霉變。這些霉菌分泌的有毒代謝產物使中藥材發霉變質,直接威脅到群眾的用藥安全。中藥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黃曲霉毒素,赭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展青毒素,伏馬毒素等。中藥材的種
白胡椒的氣味芳香,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的味道相對黑胡椒來說更為辛辣,因此散寒、健胃功能更強。具有祛腥、解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其芳香的氣味能令人們胃口大開,增進食欲,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調味品;并且有胡椒的菜肴不易變質,說明胡椒還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魚蝦肉毒。由于白胡椒的藥用價值和調味作用
《中國藥典》對部分中藥材中AFB1的限量規定為5μg/kg,黃曲霉毒素總限量為10μg/kg。 目前來講,黃曲霉毒素AFT的檢測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酶聯免疫檢測法等。液相色譜法可以精確的檢測中藥材中黃曲霉毒素的微小含量。而使用黃曲霉毒素 ELISA試劑盒則能夠快速而準確的分析
一、黃曲霉毒素概述 黃曲霉毒素是一類真菌(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它們主要存在于藥材、谷物、堅果、棉籽以及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毒性遠遠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且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會發生急性中毒,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
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很大,存在范圍廣,為了預防黃曲霉毒素的中毒事件的發生,維護人類健康,世界上已經有超過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作了限量的要求。下面是部分國家和地區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驗檢疫要求:①美國聯邦政府有關法律規定人類消費食品和奶牛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指B1+B2+G1
豆瓣醬中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快速定量檢測方案--8min準確定量一、豆瓣醬中黃曲霉毒素B1污染情況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一個全民關注的大問題,豆瓣作為大多數菜品的必備調料,其安全問題也愈加收到重視。郫縣豆瓣是四川省的地方名產,是人們喜食的調料之一。蠶豆作為郫縣豆瓣的主要原料之一,其質量安全直接影響到成品豆
中藥材從種植、生產、流通的全過程周期較長,控制不當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產生與宿主基質特性密切相關,不同類型中藥材會產生種類和性質各異的真菌毒素,全方位加強中藥材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監控成為《中國藥典》2020版的重中之重。普瑞邦就《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草案)制修訂思路,解讀一
中藥作為傳統藥物,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使用歷史。隨著中藥產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藥材更是受到國際高度關注。中藥材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歸類和習稱,如在美國習稱“草藥”,歐洲習稱“植物藥”而在日本則稱為“漢方藥”等。圖片源自網絡 中國作為世界上中藥材品種最為豐富,中藥材產品主要輸出國,近幾年來受到國際
針對乳品企業黃曲霉毒素超標,分析原因是由于奶牛食用了霉變飼料,導致乳汁中黃曲霉毒素M1超標。因此乳品的黃曲霉毒素污染主要來源是飼料,像玉米、稻谷、豆粕等,放久得飼料就可能發霉產生這種毒素。然而即使是牛奶加工中用高溫的巴氏殺菌法也無法清除黃曲霉毒素,因此從源頭嚴格監控和檢測,是避免此類事件發生的
5.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PriboFast KRC光化學衍生器 波長:254 nm HPLC-色譜柱 :黃曲霉毒素專用C-18色譜柱 150 x 4.6
黃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糧食和油料作物。黃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極強,可引起急性肝炎。它還有明顯的慢性毒性與致癌性,持續攝入可引起肝腫大,并發生肝硬化和癌變。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認定黃曲霉毒素為致癌物,許多科學家甚至認為,黃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zui強的生物代謝產物。 黃曲霉毒素主要有4種:即B
7月20日,廣州市工商局在官網公布了近期對市面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檢結果。由湖南長沙亞華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南山奶粉問題最為嚴重,5個批次的嬰幼兒奶粉均檢出含有黃曲霉毒素M1。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品牌光明奶油、本土沙灣姜汁撞奶均在不合格之列,愛馨多洋奶粉更是兩月三登“黑榜”。 目前檢測黃曲霉
(參考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B2、G1、G2的測定等標準) 端午將至,粽子熱銷。可是“五芳齋粽子發霉事件”再一次牽動消費者敏感的神經。據《東方早報》報道,市民瞿先生近日為單位購買了3000多只“五芳齋”粽子,竟發現其中部分粽子已經發霉,并且有員工在食用之
天津博納艾杰爾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身技術優勢,及對乳品、飼料行業檢測多年來的認知,整合出一套黃曲霉毒素檢測的綜合解決方案,可以提供黃曲霉檢測幾乎全部所需關鍵產品。 目前,關于乳品中黃曲霉毒素、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有很多標準,GB、SN,歸納起來,多數采用免疫親和柱凈化-HPLC法檢測,
目前,關于乳品中黃曲霉毒素、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有很多標準,GB、SN,歸納起來,多數采用免疫親和柱凈化-HPLC法檢測,以及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法)。 博納艾杰爾可以提供整體檢測所需關鍵產品: 類別 作用 名稱 規格 關鍵耗材 凈化 黃曲霉毒素總量免疫親和柱 25
針對近日來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的蒙牛乳業(眉山)和福建長富純牛奶抽查的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的問題。蒙牛乳業對此向民眾進行了致歉申明,反應了民族企業的責任心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對于黃曲霉毒素M1的限量,在之前的相關食品衛生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其中:鮮乳及其乳制品(折算為鮮乳汁)不得超過0.5u
針對近日來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的蒙牛乳業(眉山)和福建長富純牛奶抽查的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的問題。蒙牛乳業對此向民眾進行了致歉申明,反應了民族企業的責任心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對于黃曲霉毒素M1的限量,在之前的相關食品衛生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其中:鮮乳及其乳制品(折算為鮮乳汁)不得超過0.5
【薄層色譜法】 1.薄層層析(TLC)法 TLC法是測定黃曲霉毒素的經典方法,在薄層板展開后,在365 nm紫外燈下,黃曲霉毒素B1,B2,G1和G2分別顯示紫色、藍紫色、綠色和綠色熒光。TLC法的特異性較差,靈敏度相對較差,且測定黃曲霉毒
黃曲霉毒素主要由黃曲霉菌產生,其他曲霉菌和青霉菌也可產生少許,這些真菌主要寄生于花生、玉米、大米、小麥等谷物及油料。1993年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黃曲霉毒素檢測通用方法 薄膜層析法和液相色譜法是目前國
一、 大米及其制品中黃曲霉毒素B1污染情況黃曲霉雖然種類繁多,但它們基本結構中都有二呋喃環和氧雜萘鄰酮( 又名香豆素) ,前者是它的毒性結構,后者可能與其致癌性相關。黃曲霉毒素很難溶解于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易溶于甲醇、乙醇、 氯仿、乙腈以及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機性溶劑,分子量Mw為
近日,歐盟發布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2016年度報告,內容涉及系統介紹、按通報類型、風險類別、產品分類、原產國、通報項目等統計分析。2016年,該系統共發出原始通報2993份,原始通報產生后續跟蹤信息7288條,總體2016年通報比2015年增長11.1%。該報告中明確與中國有關信息包括:中國堅果、
ICS 67.100.10X 04GB/T 18980-2003乳和乳粉中黃曲霉毒素M,的測定免疫親和層析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法和 熒 光 光 度 法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M1 content in milk and milk powder-Cleanup by immu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8月11日,由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環渤海色質譜學術報告會暨遼寧省第十屆學術年會分會”在丹東召開(相關報道:第四屆環渤海色譜質譜學術會在丹東開幕 首次發布徽標)。大會上,眾位環渤海的
準確、簡單、快速有效地檢測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德國拜發R-Biopharm 公司試劑盒為美國農業部和歐盟推薦方法 “當前玉米 100%被霉菌污染,90%以上的混合飼料(預混、濃縮、全價)被污染”!在霉(真)菌毒素實用快速檢測技術及解決方法講座上,某企業的負責人語出驚人。現實如此還是商家在炒作與霉(真
本文采用免疫親和柱凈化結合柱后電化學衍生-HPLC方法,檢測了玉米及花生醬中的4 種黃曲霉毒素B1、B2、G1和G2。4種黃曲霉毒素在0.1~10μg/L內線性相關系數R2>0.99998,檢出限(按S/N = 3計算)為0.004~0.007μg/L。以10μg/L 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簡稱AFs)是由黃曲霉、寄生曲霉等產生的有毒次生代謝產物,主要包括黃曲霉毒素B1(AFB1),B2(AFB2),G1(AFG1),G2(AFG2),具有嚴重的致癌、致畸、致突變等作用,危害巨大,其中AFB1在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IARC)劃定為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學會、北京食品協會聯合主辦的 “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CBIFS)”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3月28日大會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分論壇。其中在“食品檢測方法標準與應用實踐”分會論壇中,Brian Musselman博士、鮑蕾博士助
柱后衍生化器介紹: 提高氨基酸、蛋白質、糖等樣品的檢測靈敏度或改善分析方法。利用柱后反應,柱分離物在進入檢測器前與衍生試劑相混合,提高檢測靈敏度,或利用衍生后產生的新物質的特性,選擇更具選擇性的檢測器。柱后反應系統可用于衍生化或進行其他反應,適用于熒光、電化學、折光和紫外/可見光檢測器。
一、背景介紹黃曲霉毒素M1 (Aflatoxin M1)屬于黃曲霉毒素一類結構相似的化合物中的一種,在濕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曲霉毒素的機率最高。物理化學性質相當穩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壞。哺乳類動物攝入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或食品后,通過羥基化作用轉化成黃曲霉毒素M1。黃曲
本試劑盒僅供研究使用。1 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玉米、大米、麥類、豆類、花生、花生醬中黃曲霉毒素B1(AFB1)殘留的定量檢測。2 實驗原理本試劑盒采用直接競爭ELISA方法,在微孔板包被有黃曲霉毒素B1(AFB1)偶聯抗原,加入黃曲霉毒素B1(AFB1)標準品或樣品,游離黃曲霉毒素B1(AF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