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澳表觀組學聯合中心”在京成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發起的“中澳表觀組學聯合中心”近日在北京成立,科研人員將對生命科學領域國際前沿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中澳表觀組學聯合中心”又稱“中澳免疫遺傳學聯合中心”,該中心集成共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感染與免疫中心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表觀組學中心的創新資源,并吸引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威海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哈爾濱獸醫研究院等機構的科研力量,旨在建立中澳兩國在免疫遺傳學和結構免疫學領域強強聯合的雙邊國際合作伙伴關系,對病毒感染的免疫識別與應答機制進行廣泛、深入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研究。 中科院國際合作局有關官員指出,該合作將有利于推進中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蛋白質研究計劃”和重大專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的實施。 中國2006年開始實施“蛋白質研究計劃”,蛋白質研究圍繞基本生命活動機制、人類重大疾病產生機理與防治、重要生物性狀調控機理,重點部署蛋白質組、基于模式生物的蛋白......閱讀全文

    上海生科院重點實驗室發表文章揭示血吸蟲潛在藥靶

    中國科學家鑒定出了一組血吸蟲蛋白質,它們能幫助這種寄生蟲逃避宿主的免疫攻擊。 科學家們希望,這一研究能為以血吸蟲關鍵蛋白質為靶點的藥物研究提供線索。 這項研究于今年7月發表在中國權威科學刊物《科學通報》上。 2006年,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已經完成了血吸蟲蛋白質結構的鑒定工作。

    簡單高效鑒定水稻免疫相關的小分泌蛋白質方法

       7月13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Yoji Kawano研究組和福建農林大學劉仁義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smal

    “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的調控”重點專項指南解讀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一切生命活動都有賴于蛋白質功能的正確發揮。蛋白質機器,是指由大量蛋白質和生物分子形成的高維度的、復雜的超級功能復合體,此外也包括蛋白質與蛋白質或其他分子形成的低維度復合物、及具有特定生物學功能的蛋白質分子。對蛋白質機器復雜的結構和功能、調控網絡、以及動態變化規律的深

    師從施一公 造紙工人到國際知名科學家 他的科研之路

      4月4日,清華大學和中科院合作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連發兩篇長文,揭示了植物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機制。  這項成果解決了困擾全世界20多年的難題,并有望使化學農藥的使用大大減少,國外專家甚至將這項成果的發現稱為植物免疫研究領域的里程碑事件。這一成果由清華大學柴繼杰團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腦”在清晰“成像”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生命的另一種閱讀和解析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比利時研究發現能提高細菌抵抗力的蛋白質

      比利時新魯汶大學10日發表的公報說,該校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能幫助細菌抵抗人體免疫細胞攻擊的蛋白質,這一發現將為人們開發新型抗生素提供新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在清潔廚房或浴室中使用含有次氯酸鹽的漂白劑來消滅細菌,而人體的抗菌行為也與此類似。為了抵抗細菌,人體免疫系統的細胞會產生次

    NIBS董夢秋組發表Nature子刊文章

      2012年7月8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實驗室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賀思敏教授領導的pFind研究團隊合作在《Nautre Methods》在線發表題為“Identification of Cross-linked Peptides from Complex Samples”的文章。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8月8日至12日,第三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暨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在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開。  郭可信先生培養的81級碩士生、現紐約大學教授王大能是這項活動的倡導者和發起者之一。他回憶說:“郭先生雖然是著名的材料物理學家,但對電子顯微鏡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也有很多思考。

    連接橋改變PEG修飾葡激酶藥用性質研究獲進展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飾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改善蛋白質藥物的理化性質和藥用功能。PEG修飾可有效提高蛋白質藥物在體內的循環半衰期、增強其對蛋白水解酶的抗性、降低免疫原性。但是,由于PEG鏈對蛋白質表面的空間屏蔽作用,影響了蛋白質藥物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從

    多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劇透”

      3月25日,上海張江第九期“大國重器”發布會在張江藥谷舉行。張江科技創新的三個主力軍“軍長”——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主任、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副所長、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主任雷鳴,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上海)主任、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中科院《JBC》:識別免疫反應參與蛋白的新技術

      目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有助于識別免疫細胞上某些對抗擊人體入侵者非常關鍵的蛋白質。  當我們的身體受到外來物(如細菌和病毒)的攻擊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精心安排一種復雜的回擊策略,涉及到許多單獨的部分。這一反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類稱為B淋巴細胞(

    最新973項目經費初步方案公示(生物類)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3計劃,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在世界科學發展的主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

    Cell雜志最受關注十篇文章

      Cell創刊于1974年,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里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Cell以發表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科研報告為主,許多生命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都發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載論文為:  Hallmarks of

    艾滋病疫苗研究重燃希望 華人科學家居功至偉

      據美國《僑報》報道,最新一期美國權威的《科學》雜志發表兩份報告:美國科學家從艾滋病毒感染者血中分離出兩個自然產生的能夠中和約9成已知艾滋病毒(HIV)毒株的強力抗體。這項新發現對改良艾滋病疫苗設計和其它病毒性傳染疾病的抗體治療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在國際艾滋病大會舉行之際,這項發現振奮人心,因

    我國學者發現噬菌體裂解酶的重組蛋白V12CBD的多重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來源于噬菌體裂解酶的重組蛋白V12CBD具有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與增強免疫清除的多重功能,為研究治療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在內的超級耐藥細菌感染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志》(The EMBO Jo

    中科院Nature子刊發重要成果:幫助癌癥干細胞的lncRNA

      癌癥干細胞(CSC)能夠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啟動并維持癌癥的發生和發展。人們已經在越來越多的腫瘤中分離和鑒定到了癌癥干細胞,比如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和胰腺癌。  肝癌是一種預后很差的常見惡性腫瘤。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每年約有11萬人死于這種疾病。肝細胞癌(HCC)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類型,也是惡性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把蛋白做精 創國際一流

    技術人員操作高通量克隆構建系統SIAIS理事會成員Richard Lerner、陳竺一行參觀中心雷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Roger D. Kornberg 來訪高通量克隆構建系統  7月1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雷鳴研究員作了題為《了解人類健康與疾病的金鑰匙——蛋白質科學》的科普講座

    蛋白質二級結構的紅外檢測

      蛋白質是與生命及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的參與。蛋白質是由不同氨基酸以肽鍵相連所組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生物大分子物質,其結構可分為以下4個結構層次:   圖1 蛋白質的四個結構層次   我們所關注的蛋白質二級結構指的是蛋白質

    黃超蘭Cell發文 絕對定量質譜揭示CD3ε的多重信號轉導功能

    2020年7月29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黃超蘭團隊,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許琛琦團隊、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惠恩夫團隊,聯手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ultiple signaling roles of CD3ε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R-T cell

    安進亞洲研發中心張明強:為中國人做一款原創新藥!

      “風來了!”  這恐怕是中國生物醫藥從業者本年度的“最強心聲”。  有人說,2017年是中國新藥研發的元年:突破性新政頻出,政策利好涌現,市場潛力無窮,科學家、資本和企業同力協契,必然會催生一個生物醫藥創新及發展的新時代。  好時代的開啟也同樣需要好生態。  在中國,說到生物醫藥創新,便不能不提

    中科院學者最新Nature子刊文章發表首發性成果

      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宿主細胞中防止內源MAVS自發聚集和激活的機制,為研究宿主維持自身免疫穩態以及朊病毒樣蛋白質的聚集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  6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侯法建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ple

    Science雜志最受關注的文章(5月)

      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之間的

    5分鐘了解:啥儀器讓蛋白質組學界誕生如此多牛人大咖

      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一詞,源于蛋白質(protein)與基因組學(genomics)兩個詞的組合,意指“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即包括一種細胞乃至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 1994年澳大利亞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

    高光俠組揭示機體抗病毒新機制:抑制病毒蛋白翻譯過程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但機體也并非坐以待斃,而是進化出多種方式感知病毒的感染并通過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體內的病毒。病毒的感染誘導干擾素產生,而干擾素上調多種干擾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達。根據已有報道,ISGs在HIV-1 病毒復制期的多個步驟以不同機制抑制病毒【1】。

    賽諾菲-安萬特公司代表來訪生物物理所

    座談會現場  3月14日下午,賽諾菲-安萬特公司中國研發中心對外合作總監倪彬暉博士及對外合作項目經理王敏來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探討發展合作事宜。賽諾菲-安萬特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制藥公司之一,業務涉及疫苗、生物制藥、健康藥業產品,仿制藥和動物保健產品等,其研發方向與生物物理所的很多研

    《Cell Host & Microbe》:周儉民等新發天然植物免疫研究進展

      2012年10月份,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周儉民研究員與清華大學柴繼杰教授合作,在《Science》上發表天然植物免疫機制的重要成果:清華大學、中科院Science文章揭示天然植物免疫機制。在今年3月12日,周儉民研究組又在Cell子刊《Cell Host & Micro

    2018中國質譜大會生命科學與醫學集錦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召開。本次大會包括一個報告主論壇,21個主題分論壇,共300余場演講報告。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上,數十位業內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演講報告,吸引參會人員駐足聆聽。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

    三問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

      前不久,歷經多年論證、被譽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里程碑事件的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簡稱CNHPP)正式在京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等4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蛋白質組計劃和基因組計劃有何不同?中國的蛋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已經公布了,今年是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院士推薦范圍、渠道都較以往有較大修改,因此初步候選人數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選時大幅減少——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時,共有391人入圍初選。而今年的初選入圍名單只有157人,還不到2013年的一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