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材料 新鮮的組織試劑、試劑盒 丙酮 蒸餾水 干冰磷酸鹽緩沖液(PBS) Tek OCT 組織復合物儀器、耗材 封閉容器燒杯 恒冷裝置 解剖工具 平盤組織模子載玻片刀片實驗步驟 一、材料1. 緩沖液、溶液和試劑丙酮蒸餾水干冰磷酸鹽緩沖液(PBS)Tek OCT 組織復合物(Sakura FinetekUSA,Torrance,CA)2. 特殊設備封閉容器燒杯恒冷裝置解剖工具平盤可以削去的一次性組織模子(Pelco International,Redding,CA)普通的無粘片劑的載玻片Sakura 刀片(IMEB,SanMarcos,CA)3. 細胞和組織新鮮的組織(見二、方法中的(2))二、方法1. 冷凍組織的準備(1) 蓋上盛有包埋介質的模子(推薦使用 Tek O C T 組織復合物),準備干冰-丙酮浴(在燒杯中簡單混合干冰和丙酮)。(2) 處死動物并取出目的組織與包埋介質混合。(3) 放組織于冷模子底上。為了便于利用恒冷......閱讀全文
冷凍切片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一、實驗前準備⒈清理實驗臺及儀器⒉開啟冷凍切片機并將冷凍切片機預降至所需溫度(- 15~-20 ℃*)⒊準備好處理好的載玻片、刀片、膠水以及藥品二、取材解剖之后迅速取出所需的新鮮組織,用干紗布或濾紙擦干后不需固定直接取材(24×24×2mm*),以防形成冰晶造成切片中形成形狀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實驗前準備⒈清理實驗臺及儀器⒉開啟冷凍切片機并將冷凍切片機預降至所需溫度(- 15~-20 ℃*)⒊準備好處理好的載玻片、刀片、膠水以及藥品二、取材解剖之后迅速取出所需的新鮮組織,用干紗布或濾紙擦干后不需固定直接取材(24×24×2mm*),以防形成冰晶造成切片中形成形狀不一的空泡,使細胞內結構
冷凍切片機的基本操作: 1.在使用前2小時開啟電源,并將溫度設定在-25℃; 2.將適當大小和厚度的標本放在蘑菇狀杯上,加上冷凍蠟,夾在切片機的固定槽內; 3.準備好玻片,選擇切片厚度,搖動手柄,即可做成切片; 4.將做成的切片小心的吸附在玻璃片上;
冷凍切片機的基本操作: 1.在使用前2小時開啟電源,并將溫度設定在-25℃; 2.將適當大小和厚度的標本放在蘑菇狀杯上,加上冷凍蠟,夾在切片機的固定槽內; 3.準備好玻片,選擇切片厚度,搖動手柄,即可做成切片; 4.將做成的切片小心的吸附在玻璃片上;
一、實驗前準備1、清理實驗臺及儀器2、開啟冷凍切片機并將冷凍切片機預降至所需溫度(- 15~-20 ℃*)3、準備好處理好的載玻片、刀片、膠水以及藥品二、取材解剖之后迅速取出所需的新鮮組織,用干紗布或濾紙擦干后不需固定直接取材(24×24×2mm*),以防形成冰晶造成切片中形成形狀不一的空
冷凍切片機的基本操作: 1.在使用前2小時開啟電源,并將溫度設定在-25℃; 2.將適當大小和厚度的標本放在蘑菇狀杯上,加上冷凍蠟,夾在切片機的固定槽內; 3.準備好玻片,選擇切片厚度,搖動手柄,即可做成切片; 4.將做成的切片小心的吸附在玻璃片
(四)雜交后處理(post hybridisation treatment) 雜交后處理包括系列不同濃度,不同溫度的鹽溶液的漂洗。在原位雜交組織化學的實驗程序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特別因為大多數的原位雜交實驗是在低嚴格度條件下進行的,非特異性的探針片段粘附在組織切片上,從而增強了背景染色。R
DNA合成儀的誕生使制造寡核苷酸探針成為可能,與上述探針不同的是寡核苷酸探針不是克隆性DNA探針,它是由DNA合成儀依照所需雜交的靶核苷酸序列合成的。具有制造方便,價格低廉的優點,也可進行放射性與非放射性標記,但其特異性不如克隆性探針強,亦不如其雜交信號高。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技術在近20年的發展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現有空間轉錄組研究平臺是基于冰凍樣本進行研究,所以在樣本凍存前至少10分鐘,將異戊烷和液氮浴準備好(之所以用異戊烷而不直接用液氮進行速凍,是因為液氮沸點比較低,直接液氮處理可能在沸騰過程中使組織周圍形成空穴,導致不同區域降溫不同步而改變內部形態,甚至組織碎裂)。然后用鑷子或者刮刀將新鮮組織轉移到
現有空間轉錄組研究平臺是基于冰凍樣本進行研究,所以在樣本凍存前至少10分鐘,將異戊烷和液氮浴準備好(之所以用異戊烷而不直接用液氮進行速凍,是因為液氮沸點比較低,直接液氮處理可能在沸騰過程中使組織周圍形成空穴,導致不同區域降溫不同步而改變內部形態,甚至組織碎裂)。然后用鑷子或者刮刀將新鮮組織轉移到異戊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四家公司提供激光顯微切割的平臺,他們分別是Arcturus/Life Technologies、徠卡、蔡司和MMI。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前兩個,這回則帶您看看MMI和蔡司的產品,以及新手該如何選擇。 MMI 瑞士MMI公司的單細胞獲取平臺有兩大旗艦產品:Ce
Angerer及其同事們首先應用RNA探針于原位雜交(見Cox et al 1984),核酸探針為單鏈的RNA分子,產生自具有質粒逆轉錄系統的cDNA克隆(圖20-2)。由于它是單鏈的,不像雙鏈的DNA探針,在溶液中不會再退火(reanneal),因此,較大百分比的探針可參與雜交反應,較cDNA探針
為了獲得較好的結果,應當用新鮮的組織,因為在-80°C 中保存超過 24 h 的樣品,其RNA 的產量和完整性將大打折扣。盡管有幾個實驗小組曾經報道用 LCM 技術從石蠟包埋的組織中獲得了沒有降解的 RNA, 但作者還是推薦使用冷凍的組織塊。本實驗來源于 PCR 實驗指南(第二版),作者:種康,瞿禮
【目的】組織標本必須首先被制成組織切片,再經過染色處理,然后才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臨床診斷和科學研究。【原理】蘇木素染色結合伊紅染色是常規組織學染色技術,也稱為H & E染色。蘇木素是堿性染色,細胞核被染成深紫或蘭色,常用作核染色;伊紅是酸性染色,細胞漿染呈紅色,常用作胞漿染色。【材料】1.試劑
實驗材料 新鮮的組織 試劑、試劑盒 丙酮 蒸餾水
如前所述,雜交前的準備只是為雜交的成功奠定基礎,要獲得滿意的實驗結果,在雜交這一實驗過程中還須注意以下的環節。1.探針的濃度 很難事先確定每一種實驗探針的濃度,但要掌握一個原則,即探針濃度必須給予該實驗zui大的信/噪比值。背景染色的高低也與探針濃度有關。根據國內外實驗工作者的經驗,認為zui佳原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實驗方法原理 首先制作模具蠟塊(受體,recipient)。從供體蠟塊(donor)上取樣,取樣針分別有 0.6 mm、1.0 mm、1.5 mm 和 2.0 mm 幾種,在 1 個大小 45 mm×20 mm 的模具蠟塊上,以 0.6 mm 取樣針間隔 0.1 mm,可排列 1000 余個
一、核酸探針標記 核酸探針分子雜交是指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兩條核酸單鏈在一定條件下(適宜的溫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則形成雙鏈,此雜交過程是高度特異的。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及探針。 核酸探針根據核酸的性質,可分為DNA和RNA探針;根據標記物不同,可分為放射性標記探針和非放射性標記探針兩大
一、對照實驗 1.吸收實驗 應用尚無文獻報告的抗血清/自己制備的抗血清進行ICC染色時,需用相應的抗原吸收抗血清后,再孵育標本,判斷結果的可信性(結果應為陰性)。常用的吸收實驗分固相吸收和液相吸收兩種(見本書第一章 ),對于不能形成沉淀,難以用離心沉降法分離的一些小分子多肽類抗原,以固相吸收為佳
3.注意事項(1)避光下準備反應體系:由于光敏生物素醋酸鹽對光敏感,應避免光照。在分裝試劑及核酸與光敏生物素混合時應在暗室安全燈下操作。(2)核酸純度:由于光敏生物素能與任何有機物反應,因此用做標記探針的核酸要高度純化。用作標記探針的核酸最好不用Tris溶液溶解,Tris中所含氨基會干擾標記。(3)
實驗方法原理首先制作模具蠟塊(受體,recipient)。從供體蠟塊(donor)上取樣,取樣針分別有 0.6 mm、1.0 mm、1.5 mm 和 2.0 mm 幾種,在 1 個大小 45 mm×20 mm 的模具蠟塊上,以 0.6 mm 取樣針間隔 0.1 mm,可排列 1000 余個位點,如取
二、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immunocytochemistry)是根據免疫學原理,利用抗原抗體特異結合的特性定位組織和細胞中特異大分子的一類技術。它包括光鏡水平(簡稱免疫組化)和電鏡水平(簡稱免疫電鏡)的免疫細胞化學技術。應用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可在原位檢測細胞的各種大分子,
銳賽小課堂1221-157 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種非放射性原位雜交方法,用特殊的熒光素標記核酸探針,在細胞或組織切片標本上進行雜交,以檢測細胞內 DNA 或 RNA 特定序列存在與否。 FISH 實驗
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種非放射性原位雜交方法,用特殊的熒光素標記核酸探針,在細胞或組織切片標本上進行雜交,以檢測細胞內 DNA 或 RNA 特定序列存在與否。FISH 實驗操作與用非熒光標記探針的原位雜交基本相似。在組
6、基本實驗過程 用于大分子合成過程研究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同位素標記示蹤化合物→注入動物體內→ 取下器官或組織→切片→ 涂乳膠膜→自顯影→顯影和定影→染色→觀察 用于大分子定位研究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組織固定包埋→切片 ↓ 細胞化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