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材料 細胞試劑、試劑盒 PEG-1000儀器、耗材 培養基實驗步驟 1. 以適當的培養基培養細胞至接近匯合成片的密度(80% 匯合率)。2. 吸干 60 mm 規格平皿或 T-25 培養瓶中的培養基,加 2 ml 50% PEG-1000,輕輕轉動 1 分鐘讓該粘稠液體覆蓋所有細胞。3. 往培養皿或瓶中加 5 ml 完全培養基以稀釋 PEG 溶液。4. 吸凈培養皿或瓶中的液體,再加 5 ml 培養基洗涮細胞,進一步稀釋 PEG。5. 再洗一次細胞,之后,加 5 ml 新培養基。6. 細胞放回 37℃ CO2 培養箱,過夜。7. 恰當地處理細胞:可以消化細胞并重新接種和/或進行生化篩選。8. 篩選細胞:融合 12~24 小時后就可以進行異核體分析。......閱讀全文
細胞融合(cell fusion)或細胞雜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真核細胞通過介導和培養,兩個或多個細胞合并成一個雙核或多核細胞的過程。人工的細胞融合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 60年代到70代作為一門新興的技術, 發展非常快, 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 除了同種類細胞間可以
細胞融合(cell fusion)或細胞雜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真核細胞通過介導和培養,兩個或多個細胞合并成一個雙核或多核細胞的過程。人工的細胞融合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 60年代到70代作為一門新興的技術, 發展非常快, 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 除了同種類細胞間可以融合,
實驗概要掌握細胞融合原理、應用融合細胞的方法以及細胞融合率的計算。實驗原理細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條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細胞合并形成一個細胞的過程。人工誘導的細胞融合,在六十年代作為一門新興技術而發展起來。由于它不僅能產生同種細
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對應的病毒為SARS-CoV-2)突出了開發有效治療方法的重要性。在近期的公眾號中,我們向大家介紹了“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的工作機制[1],在此,我們結合疫苗、血清、多肽和單抗的研究案例,向大家繼續介紹靶向病毒的大分子治療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如何推動下
01 — 原生質體制備 1.材料的選擇及預處理 許多研究表明,在原生質體分離之前,先對植物材料進行預處理能夠有效提高原生質體的游離效率,在同等材料用量下可以分離出較多的原生質體。柳玉晶等[1]的研究表明,在分離百合葉片原生質體前對其進行13%甘露醇預處理和黑暗處理能顯著提高原生質體產量。
摘要 本文對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技術得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闡述原生質體制備、培養方面的研究進展,隨后介紹了原生質體融合方法、融合機理和融合方式等的研究進展,最后對其今后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為原生質體融合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原生質體 融合技術 研究進展 01 — 原生質體制
多細胞生物個體的分化細胞均通過一系列動態調控機制維持其穩態, 不同類型分化細胞之間的轉化在自然條件下不會自發發生. 通過實驗手段可以逆轉細胞分化的進程使之改變狀態, 從一種基因表達譜轉換成另一套表達譜, 從而實現細胞類型的轉化也即重編程. 目前已知可以通過4種不同途徑, 即核移植、細胞融合、胞
首個正式發表論文的帶頭人盛慧珍因多種原因離開團隊 最近英國原則上批準了一類人獸混合胚胎實驗。其實類似的研究在中國早已進行,并發表了論文。但由著名科學家盛慧珍領導的這一工作目前已基本中斷,整座大樓顯得空空蕩蕩。 9月5日,英國“人工受精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原則上批準了一類人獸混
向大腦移植未發育的神經前體細胞來修復損失的腦神經細胞,是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癥、亨廷頓舞蹈癥等腦神經退化疾病的一個方法,但多數移植手術效果不明顯。其原因何在?德國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其中的機制,并找到破解方法。 一直以來,醫學界認為移植神經前體細胞的治療效果不佳,是因為大腦內環境不利于吸收由前體
圖為經過太空育種而成的超級南瓜依靠航天科技進行生物制藥,疑難雜癥治療現曙光天氣預報,都是衛星在幫忙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人們出行必備 神舟九號飛天,“天神”對接,舉世矚目的發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進駐太空等話題之外,關于此次飛行所承載的科研任務在實際民生中的應用也是眾人關注的命題。 中
神舟一號(1999年11月) 飛船搭載一些農作物種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蘿卜等品種以及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此外,還搭載了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藥物開發的Monascus生物活性菌株。神舟一號科研實驗相對較少,但自此開啟的“太空誘變育種”實驗影
“位于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志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當天,《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各大中央媒
1.情境導入,類比學習 有趣的引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活躍思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提前到達A3階梯室,播放準備好的《今天我要嫁給你》的MV,MV
一、克隆的早期研究 克隆一詞是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作為名詞,c1one通常被意譯為無性繁殖系。同一克隆內所有成員的遺傳構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僅見于有突變發生時。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雙胞胎實際上就是一種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動物克隆
破骨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細胞,主要來源于單核/巨噬細胞造血干細胞系,是一種具有骨吸收功能,在骨代謝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的細胞,因而機體對于破骨細胞的調控非常嚴格,在破骨細胞分化成熟的過程中,RANK /RANKL/OPG系統起著分化調控樞紐的作用,是調節破骨細胞分化成熟的關鍵信號途徑。核因子κB
隨著分子遺傳學技術出現,體細胞雜交也取得了重要的進步:作為探針的 DNA 可以從用于體細胞雜交或 Southernblot 的細胞中獲取,而來自相應基因的探針無論是雜交到濾膜,還是雜交到染色體的變性或非變性的片段上,都能被辨別。然而,由于人類與嚙齒目動物在 DNA 和蛋白質水平上的相似性,作
組織培養是克隆細胞和組織的過程。迄今,植物組織培養已取得了許多卓越的成果,并被廣泛推廣和利用。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我們可以從植物體的一部分體細胞快速培育出大量和母體植物相同的植株。另一方面,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也為我們快速開發和培育新品種創造了條件。一、組織培養與植物快速繁殖組織培養是一種利用人工培養基(
實驗方法原理細胞融合的誘導物種類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滅活的仙臺病毒(Sendai 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電脈沖。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聚乙二醇,因為它易得、簡便,且融合效果穩定。PEG的促融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細胞膜中磷脂的酰鍵及極性基團發生結構重
應用前景奇妙的克隆克隆技術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1)培育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2)生產轉基因動物;(3)生產人胚胎干細胞用于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4)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以下就生產轉基因動物和胚胎干細胞作簡要說明。克隆山羊轉基因動物研究是動
實驗方法原理細胞融合的誘導物種類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滅活的仙臺病毒(Sendai 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電脈沖。目前應用zui廣泛的是聚乙二醇,因為它易得、簡便,且融合效果穩定。PEG的促融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細胞膜中磷脂的酰鍵及極性基團發生結
2015年CSCO大會剛剛落下帷幕,精準醫療當仁不讓的成為吸引近2萬名與會者討論的熱門話題,而熱門中的熱門又當屬“液體活檢”。通過幾天的大會觀察發現,臨床專家幾乎是一邊倒的看好液體活檢在臨床中的應用,其在腫瘤早篩、腫瘤用藥、療效評估和復發監測方面的研究進展無不讓大家拍手叫好。本月24日,Cell
干細胞研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熱起來的。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育生物學家一直都在實驗室使用人類胚胎癌(EC)細胞,但是對小鼠胚胎干細胞(ESCs)和胚胎生殖細胞的研究,已經讓研究人員看到了希望:他們能夠制備來自人類的多能干細胞,而不會有EC細胞的異常基因組。在新的千年之前,一些研究人員正
報道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同濟大學和中科院動物所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小鼠受精卵中的親代原核(Pronuclei)具有不對稱重編程的能力。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3月13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任職于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同濟大學的高紹榮(Shaorong G
植物細胞轉化 (系統:ECM630/830) 對植物原生質(玉米、煙草等)及完整植物的電穿孔可以用于產生對農業/園藝有用的轉基因作物。植物細胞轉化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對植物細胞進行穩定轉化以產生具有優良品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率且無人類控制性的被動模式大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迫切地需要
布萊爾最后的“大禮” 6月27日,托尼·布萊爾卸任英國首相。盡管人們對于布萊爾執政10年來的表現毀譽參半,但布萊爾在卸任前實實在在地為英國科學家獻上了一份“大禮”。5月17日,英國政府批準了一項法律草案,允許科學家進行人獸混合胚胎研究。布萊爾在離職演講中說:“為了這個國家,我竭盡全力做了自
引言 整個或部分基因組測序的研究問題已解決,研究者的研究重點向著遺傳密碼如何編碼調控細胞功能方向轉移。同樣,在分子水平了解人類健康狀況,基因序列數據則顯得更加重要。大多數的測序都是針對部分基因序列或是一段目標區域,提供必需的數據來解釋給定假說。利用P
01 尋找創新靶點新基與Vividion達逾億美元合作 藥明康德:今日,位于美國圣地亞哥的Vividio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與Celgene(新基)公司達成戰略研發合作協議。這一多年合作關系將著重利用Vividion的藥物開發平臺來開發靶向癌癥、炎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
盡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可是作為住在了自然數千年的人類,卻似乎并不想屈從于這個無法規避的自然法則,一直在企圖尋找讓人類永生的“靈藥”,古人尋長生不老藥,現代人試圖利用干細胞再造人類器官,彌補身體受到的損傷。可是,自然規律好像不那么容易被打破,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發明出了多種干細胞技術,
原生質體是指植物細胞去掉細胞壁的裸露部分。它在培養條件下,①具有再生細胞壁,進行連續的細胞分裂并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能力;②具有攝取外源大分子、細胞器,以及細菌,病毒的能力,因此是進行遺傳操作,基因轉移的好材料;③通過同種和異種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可產生異核體,實現體細胞雜交,培育出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