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控(二)
二、細胞因子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細胞因子作為免疫遞質可影響神經內分泌的各項機能,其作用的生物學基礎有以下幾方面:(1)循環血中可檢測到IL-1、IL-6、TNF、IL-2等細胞因子,且在一定條件下濃度有較大波動;(2)神經細胞及神經內分泌細胞可穩定或受誘導而合成IL-1、IIL-2、IL-6、LIF、TNF-α、TGF-β、IFN-α、IFN-β、IFN-γ等細胞因子;(3)神經細胞及神經內分泌細胞膜上有細胞因子的特異性受體分布;(4)腦內一些區域如終紋血管器(OVLT)、最后區、脈絡叢及正中隆起等處缺乏血腦屏障,為循環血中的細胞因子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提供了直接途徑,且在生后早期或某些病理條件下,血腦屏障發育末完善或通透性增加時細胞因子也可到達中樞部位;(5)由于淋巴器官具有神經支配,故由免疫細胞生成的細胞因子也可能作用于支配淋巴器官的內臟感覺性神經末梢,從而發揮其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的效應,如IL-1、IL-2......閱讀全文
何首烏提取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制何首烏能拮抗免疫抑制劑氫化考的松或強的松龍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縮與退化作用,增加其胸腺、腎上腺、脾臟和腹腔淋巴結的重量,提高白細胞總數,促進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小鼠循環免疫復合物的含量。免疫學認為,免疫功能的衰退與機體的老化密切相關,胸腺是免疫系統的中樞器官,能有效地維持機體的免疫功能。何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殺死病毒有什么作用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層保護,而免疫系統對人體的保護是無形的,它能夠抵抗病毒。首先,免疫系統具有非特異性免疫,對所有病毒都有效果,會產生第一道防線的機械和化學屏障,對細菌和病毒有阻擋抑制作用。之后也會產生第二道防線,通過巨噬細胞破壞、殺死吞噬病毒;其次,少數病毒對人體的破壞性很強,人體免疫系統也會產生特異
科學家發現免疫系統“剎車”分子的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許琛琦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剎車”分子PD-1的降解機制,以及該機制在腫瘤免疫反應中的功能。近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T細胞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是機體健康的重要“守護者”,可以及時識別并清除體內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的發生。不過,部分腫
解碼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交流的古老語言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曹罡課題組在《神經元》(Neuron )發表文章,他們發現了神經系統感知病原感染,上調神經肽 NPY 基因表達,精細調控機體免疫應答反應的新機制,揭示了神經源性的 NPY/F 是介導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交流的一種“古老語言”。該研究被審稿人稱贊為“tour de force”
調控睡眠結構的神經環路研究取得進展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腦圖譜中心在解析睡眠片段化的神經調控機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serotonin-modulated circuit controls sleep architecture to regulate cognitive fun
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相關介紹
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主要適用于抗癲癇藥物不能控制的難治性癲癇、不宜開顱手術或不愿意接受開顱手術的癲癇患者。通過VNS(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6%~8的藥物難治性患者完全無發作;60%的患者發作頻率減少>50%;30%左右的患者發作頻率減少50%,而且患者的情緒、認知和生活質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Cell子刊:脂肪代謝的神經調控機制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中心,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nse Intra-Adipose Sympathetic Arborizations Are Essential for Cold-Induced Beiging of Mouse White Adipose Tissue”的研究論
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內分泌系統的重要功能是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保持內環境的動態平衡,機體對外界的適應,個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激素分泌的水平關系到調節的效果,分泌過多或不足都會引起機體功能的紊亂。內分泌腺之間在形態上大多數沒有直接聯系,但在功能方面是密切相關的。每個內分泌腺幾乎都和其他內分泌腺有直接或間接的功能聯系。腦垂
Nature子刊:乳酸調控基礎神經激素
去甲腎上腺素既是一種激素也是一種神經遞質,它是大腦功能的基礎,對積極性、壓力應答、血壓控制、疼痛和食欲非常關鍵。沒有這種物質,人們就很難從睡夢中醒來或者集中精力工作。 日前,科學家們在大腦中發現了出人意料的去甲腎上腺素調控機制。這一機制將有望幫助人們設計新藥物,解決與上述功能有關的健康問題
體液免疫的相關術語的介紹
在現代內分泌學的理論體系中,“內分泌”概念應包括內分泌、神經內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等方式;而激素的內涵亦大為增加,諸如局部激素、循環激素、神經激素等,而許多免疫因子如淋巴因子和單核因子等均符合激素的標準;嚴格地講,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既與內分泌系統有種種區別,又有諸多共性,這也是系統間相互影響的基
miRNA調控植物對鎘的應激反應
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是一個世界范圍內嚴重的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為活動,如采礦,工業活動和有機磷的使用等造成。土壤中鎘(Cd)可以很容易地被植物吸收,從而導致各種中毒癥狀,如降低生物量,葉片失綠,抑制根系生長,發生形態學改變,甚至植株死亡。大量研究表明,在植物中,microRNA(miRNA)參與
乙酰膽堿對酶活性的調控
乙酰膽堿在植物中的作用機理除參與調節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外,可能還涉及對植物體內某些酶活性的調控。乙酰膽堿對兵豆(Lens culinaris)根生長的抑制作用與體內過氧化物同工酶的活性變化密切相關,它可以刺激某些同工酶的活性而抑制另外一些同工酶的活性。 乙酰膽堿本身對于植物體內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
小分子RNA調控免疫系統-抗擊乳腺癌引起廣泛關注
英國科學家最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乳腺癌是由小分子RNA控制,后者對不同乳腺癌亞型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2012年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一項研究表明,乳腺癌可以細分成十個不同的遺傳亞型,此后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這些不同類型乳腺癌與小分子RNA行為模式之間的關系。英
新型二價siRNA持續有效調控中樞神經系統基因表達
使用小干擾RNA(siRNA)持續沉默整個大腦的基因表達目前還無法實現。為此,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Anastasia Khvorova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新的siRNA結構--雙siRNA (di-siRNA),可以在單次腦脊液注射后,實現小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CNS
神經所研究發現調控大腦發育的新機理
《細胞》(Cell)雜志于6月22日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所張旭研究組題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3作為微管穩定蛋白調控神經元極性化與遷移”的研究論文。論文報道了非分泌型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3;FGF13)在神經元
Autophagy:神經細胞自噬的重要調控因子
華中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hosphoproteome-based kinase activity profiling reveals the critical role of MAP2K2 and PLK1 in neuronal autophagy”的文章,利用從
腸道微生物對免疫系統有什么影響?
隸屬于美國若干機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類型的腸道細菌根據其所處環境的狀態觸發不同種類的免疫反應。在“免疫學雜志”雜志上發表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研究腸道生物群落和幽門螺桿菌的情況。 人類有數萬種腸道細菌類型,其中大多數是有益的 ?-它們提供諸如幫助消化某些食物的服務。但是其他類型的細菌會
研究指出免疫系統對冠狀病毒有“記憶”
英國《自然》雜志11日發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指出,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的暴露或許能提高身體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因為免疫系統有“記憶”,能記住在不同冠狀病毒中都高度保守的病毒復制蛋白。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作為今后針對地方性流行病和新發冠狀病毒疫苗的靶點。 該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暴露風險較
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簡介
定義 內分泌系統是由內分泌腺及存在于某些臟器中的內分泌組織和細胞所組成的一個體液調節系統。 功能 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和物質代謝反饋基礎上釋放激素,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代謝、運動、病態、衰老等生命現象,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內分泌疾病的發生,是由于內分泌腺及組織發生病理
免疫系統和表觀遺傳學調控:一個新的前沿領域
?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研究轉錄前基因在染色質水平的結構修飾對基因功能的影響,這種修飾可通過細胞分裂和增值周期進行傳遞。表觀遺傳學已成為生命科學中普遍關注的前沿,在功能基因組時代尤其如此。免疫系統被認為是一個解析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的良好模型,而且免疫細胞伯分化及功能表達和表觀遺
研究發現腦內癢覺調控神經元
12月14日,《神經元》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導水管周圍灰質中速激肽陽性神經元通過下行通路促進“癢覺-抓撓”循環》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衍剛研究組完成。通過利用在體胞外電生理記錄、在體光纖記錄、藥理遺傳以及光遺傳操控等技
Nature子刊:代謝調控神經元活性
飲食療法可以控制許多癲癇患者的發病,此前人們一直不清楚這種治療的作用機理。日前,McGill大學和Zurich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答案,他們發現大腦細胞信號傳遞的能力與細胞的代謝有直接聯系。這項研究于一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神經學研究者們往往
J-Neurosci:關鍵神經回路調控酗酒反應研究
科學家已經知道,大腦的杏仁核中心區(CeA)在與飲酒有關的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們仍不清楚介導這些行為的確切腦細胞類型。 現在,UNC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CeA中的特定神經元會導致類似酗酒行為的發生。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特定的神
Neuron發現腦內癢覺調控神經元
癢覺是一種可以引起抓撓的不愉快的感覺。癢覺與視覺、聽覺等感知覺一樣,也是大腦加工處理的產物。癢覺對于動物來說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癢覺通過誘導抓撓動作去除皮膚上具有潛在危害的異物。因此,癢覺對于動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 癢覺是一種可以引起抓撓的不愉快的感覺。癢覺與視覺、聽覺等感知覺一樣,也是大
Cell子刊:如何通過神經反應調控食欲
近年來,肥胖已經開始取代傳統問題(如傳染性疾病和營養不良),成為了公眾健康最大的威脅之一。營養攝入調控方面的研究也逐漸發現了遺傳學和環境因素對胃口的影響,還有一些關鍵信號通路被發現參與了代謝綜合癥,科學家們開始了解禁食和限制熱量的保護性作用。 近期Cell出版社推出專題:You Gonna
胡永生:神經調控為疾病治療“獨辟蹊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81.shtm “傳統手術是通過損毀或切斷神經組織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而神經調控則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術,依靠電或藥物手段改善中樞、周圍或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控制疾病癥狀。” 近日,首
一篇適合精讀的Immunity文章:神經和免疫系統溝通細節
前沿免疫學和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之間存在多個互動通信點。免疫細胞激活能刺激調節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神經元回路。炎癥反應和其他神經-免疫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免疫的認識,為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提供了新可能。 最近,使用生物電子裝置調節炎癥反應的臨床試驗,顯著
一篇適合精讀的Immunity文章:神經和免疫系統溝通細節
最近,使用生物電子裝置調節炎癥反應的臨床試驗,顯著地改善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炎性腸道疾病。這表明,使用電子設備靶向免疫分子機制可作為一種新治療模式。 Sangeeta S. Chavan博士、Valentin A. Pavlov博士、Feinstein 醫學研究所總裁Kevin J. Trace
腫瘤微環境對腫瘤血管生成的調控
缺氧實體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高耗氧量、營養缺乏和細胞中代謝物質的積累可能會產生不適合腫瘤細胞生長的缺氧微環境。在常氧條件下,HIF-1α和HIF-2α被PDH和FIH-1羥基化,并通過蛋白酶體介導的降解來降解。在腫瘤的缺氧環境中,FIH-1和PHDs的失活不能羥基化HIF-1/HIF-2α,降低HI
中國科大揭示光感知調控血糖代謝的神經機制
對棲息于這顆藍色星球上的生命而言,光是一切生命產生的源動力,也是生命體最重要的感知覺輸入之一。同時生命體根據外界環境條件控制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平衡是生存的必須,而代謝紊亂會產生嚴重疾病,哺乳動物已經進化出了精確和復雜的調控網絡用于持續動態調控血糖代謝。大量公共衛生調查顯示夜間過多光源暴露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