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首席科學家PNAS解答研究困惑
生物通報道:來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euraminidase-like molecule N10 derived from bat influenza A virus”的文章,為解開關于蝙蝠流感病毒H17N10所具有的獨特基因組的謎題提供了結構生物學依據,這些研究不僅為解析唾液酸酶超家族的結構和功能提供了依據,而且也有助于揭示蝙蝠流感病毒感染的分子機制。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國內流感病毒研究知名學者高福研究員,高福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結構免疫學,尤其是有關T細胞識別、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遞的機制的研究。在Nature, Science, Lancet雜志上均發表過文章,入選“百人計劃”,“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閱讀全文
甲型流感病毒的應對方法介紹
接種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經常變異,疫苗使用中的主要問題是毒種的選擇,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每年9月和2月,WHO全球流感規劃小組分別建議南半球通常5~6月開始和北半球11~12月開始的下一個流感流行季節使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成分是基于國家流感中心和WHO合作中心的
科學家揭示影響流感病毒致病和傳播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動物流感基礎與防控研究創新團隊在SUMO化修飾影響A型流感病毒(以下簡稱流感病毒)致病和傳播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2月11日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PLoS Pathogens)。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俊平博士介紹,流感病毒蛋白的翻
北京生科院發表流感病毒宿主跳躍的結構基礎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高福院士和施一副研究員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雜志上發表綜述性文章,探討了流感病毒的“宿主跳躍”機制。流感病毒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比如2013年春天,我國東部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禽流感——H7N9。H7N9屬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從
微生物所流感病毒感染抑制劑和快速檢測研究獲進展
糖鏈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許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細胞的初始步驟,也是發現抗感染藥物和發展新型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的重要靶標。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可特異性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唾液酸寡糖,從而介導病毒定植于宿主并啟動其感染過程。禽類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在禽類病毒突破種間屏障感染人類并在人類中
眾生藥業新藥ZSP1273獲II期臨床試驗倫理批件
眾生藥業6月21日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廣東眾生睿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于預防和治療甲型流感及人禽流感的一類創新藥物ZSP1273獲得組長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II 期臨床試驗倫理批件,臨床研究負責人為鐘南山院士。 ZSP1273是眾生藥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創新藥物,臨床上擬用于甲型
科學家找到應對禽流感病毒的新藥物靶標
通過鎖定一個小的靶標,禽流感病毒將會失效 來自法國和中國的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探明了H5N1禽流感病毒上的一個非常重要區域的原子結構,這項研究將有望為研制抗病毒藥物提供一種新的路徑。 這兩項研究都發表在了同一期的Nature雜志上。這兩篇文章描述了RNA聚合酶中一個名為PA的子結構,在
鴨子出現變異禽流感病毒亞型
為了應對禽流感流行,我國在2017年9月推出了一種新型雞用疫苗。近日,中國農科院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疫苗效果顯著,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在未免疫的鴨子中發現了H7N9和H7N2的兩種新基因變異亞型。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上。 該論文主要作者、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
日本首次發現H5N8型禽流感病毒
日本農林水產省17日宣布,最近在九州島熊本縣養雞場出現的禽流感疫情,經檢測確認是H5N8型禽流感病毒所導致,這是日本首次確認發現該病毒。 不過農林水產省認為,由于當地已經完成了防疫措施,今后感染進一步擴大的危險性很低。 熊本縣政府13日宣布,該縣多良木町的養雞場在11日和12日有27
埃及發現攜帶H7型禽流感病毒的候鳥
埃及衛生部長哈特姆·賈巴利20日宣布,埃及在一只候鳥身上發現了H7型禽流感病毒。 據埃及中東通訊社21日報道,賈巴利20日出席埃及協商會議衛生委員會會議時通報了這一情況。他說,染病的候鳥出現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東部省的一個池塘里,這只候鳥可能來自東歐。 賈巴利警告國民不要掉以輕心,接觸禽類有可
美批準曾引巨大爭議的禽流感病毒改造項目
據美國《科學》雜志網站近日消息,美國政府機構已然于去年悄悄批準了曾引發巨大爭議的禽流感病毒改造實驗。這是一類被認為非常危險的研究。 數年前,英國《自然》雜志曾刊登了一篇有關致命性禽流感病毒變異研究的論文。在實驗室,科學家對禽流感病毒進行了基因改造,H5N1禽流感病毒變得易于在哺乳動物間通過空氣
我國發現首例狗感染甲型流感病毒
11月28日,農業部新聞辦發布消息,11月25日,農業部接到中國農業大學報告,該校動物醫學院臨床醫院從52份發病犬鼻咽拭子樣品中,檢出兩份樣品呈甲型H1N1流感病原學陽性。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該病毒與當前人群中流行的病毒同源性為99%。有關官員稱這是我國首例檢測出狗感染甲流。 針對兩狗查出甲
甲型流感病毒的并發癥有哪些?
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炎。一般以繼發性細菌性肺炎較常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桿菌為多見。原發流感病毒肺炎較少見, 多見于原有心、肺疾患者(特別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患者)或孕婦,病死率較高。 其他并發癥包括Reye's綜合征、中毒性休克綜合征。Reye's綜合征限于
微生物所揭示D型流感病毒入侵機制
流感病毒是重要的病原體之一,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而且給畜牧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之前流感病毒一直分為A、B和C三個類型,從2011年起科學家陸續在豬和牛體內分離到新的流感病毒,由于此新病毒與A、B、C型流感病毒差異很大,被定義為新的D型流感病毒。新發現的D型流感病毒與C型流感病毒最為相似,但不能
香港大學揭示流感如何從禽類傳播到人類身上
近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同一個單核苷酸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有效感染禽類細胞和人類細胞。從2013年左右開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已經導致了零星但嚴重的人類感染病例。這一新發現或有助于人們進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夠使人致病。 禽類是許多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只有少數這類病
中科院院士高福:H7N9禽流感防控重點在活禽市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19日指出,H7N9禽流感的防控重點在活禽市場,目前,活禽市場"管理跟不上,執行力跟不上"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科學技術部當天下午在北京組織生命科學和醫學健康領域多位權威專家學者接受媒體集體采訪,留學和游學美英等國多年、自稱典型"海歸"的
科學家繪制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結構圖
甲型流感病毒已經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近日,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一個來自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繪制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的結構圖,并描述了他們對病毒的遺傳分析以及所了解到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微生物學家和各國的衛生官員都擔心未來致命性流感
科學家繪制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結構圖
甲型流感病毒已經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近日,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一個來自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繪制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的結構圖,并描述了他們對病毒的遺傳分析以及所了解到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微生物學家和各國的衛生官員都擔心未來致命性流感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檢測禽流感病毒的儀器
? 禽流感讓人聞之色變,但檢測流感病毒往往曠日費時,可能趕不上疫情擴散的速度。美國科學家5月30日表示,已經研發出一種新儀器“T5000”,短時間內就可以檢測出九十二種不同的病毒。 ??? T5000是一大型的質譜儀儀器,由加州“艾希斯藥廠”的生化科學部門“艾比斯”與多個醫療機構合作打造,它也能在
中科院專家:H7N9病毒系中韓混血說法不科學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科院發現H7N9病毒基因重配模式,該病毒或為中韓“混血”。對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昨天回應稱,“混血”的說法不科學,H7N9病毒的產生是由于病毒在偶然情況下發生基因重組,從而導致可以傳染人類。 “H7N9中韓‘混血’”說法不科學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表示,媒體報道
日本研究稱綠茶成分可對抗甲型流感病毒
日本德島文理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能直接作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關鍵部位,從而抑制病毒的增殖。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在甲型H1N1病毒等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過程中,核糖核酸聚合酶都必不可少。德島文理大學研究人員從甲型流感病毒中提取了核糖核酸聚合酶,向這種酶中添加綠茶中比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漂移的概述
甲型流感仍未被人們所控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本世紀發生了很多次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圍流感大流行。隨著時間推移,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不斷發生量變和質變,產生了許多的亞型。但是其主要的生物學特性還是不變的因此危害尚處于可以控制的范圍。即使罹患也不必驚慌只要積極配合很快就會痊愈。
甲型流感病毒可以調節嗜酸性粒細胞反應
根據Le Bonheur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白細胞生物學雜志》上的研究,駐留在小鼠氣道中的嗜酸性粒細胞通過改變遷移和細胞免疫應答所必需的各種標志物的表面表達,來應對A型流感病毒(IAV)感染。田納西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先前的研究探討了IAV感染對過敏性哮喘患者的影響。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間,
關于H7N9禽流感的基因來源介紹
2013年4月初,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對H7N9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溯源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變異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導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研究結果初步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暫未發現
日本發現抑制禽流感病毒增殖物質
日本一項研究證實,裙帶菜孢子葉所含的一種物質具備抑制禽流感病毒增殖的功效。 據《日經產業新聞》7月22日報道,富山大學教授林利光等研究人員確認,抑制禽流感病毒增殖的這種物質名為“裙帶菜孢子葉褐藻素”。褐藻素是褐藻類植物包含的硫酸化多糖類物質的總稱。 研究人員讓實驗鼠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和診斷
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AI)是由A 型流感病毒(AIV )引起的禽類疾病綜合癥。禽類感染AIV 后表現為: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精神萎縮、食欲減退,有類似人類A 型流感的癥狀。初期還會引起肉用雞停止增重,蛋雞產蛋量大大下降,種蛋孵化率下降等。發病很急,很短時間就會發展到全身致死性疾病綜合癥。AIV
中國科學報:“追蹤”流感的中國人
北京的一個深夜,中科院微生物所二年級博士生孫曉曼放下移液槍,關閉了顯微鏡,心里感到一陣輕松。 這個剛剛結束了3個多月辛苦實驗的年輕小姑娘可能還不知道,她和她所在的實驗室剛剛贏得了一場激烈的國際競爭。新病毒乍現? 近代以來,流感病毒曾數次引起大規模流行病,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為應對流感侵
中山大學973首席科學家解析關鍵調控分子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UMA mediates ER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的文章,發現p53調控過程中一個新凋亡分子:PUMA(p53-upregulated modul
熒光小雞進行基因改造:有望抑制禽流感
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將綠色熒光蛋白注射到小雞體內,使它們在實驗中更容易與其他鳥類區分開來。每只小雞都進行了基因改造,通過一個“decoy”基因,科學家可以觀察它們對禽流感的易感程度。 為了對這些小雞進行基因改造,研究者將“decoy”基因注射到新生雞蛋內的一團細胞中。從這些雞蛋孵化出來的小雞便攜
新技術可30分鐘判斷禽流感病毒是否傳人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企業KANEKA、東京大學和筑波大學等開發出一項新技術,只需約30分鐘時間便可檢測出禽流感病毒感染給人類的可能性。借助該技術,保健站的員工和研究人員可在發現鳥類尸體的現場進行調查,這將更容易采取防止感染擴大的對策。目前正在對檢測精度等進行改良,力爭3年后投入實際應用。
高福院士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優先結合禽類受體的結構基礎。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9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以病毒表面突起的兩種蛋白質,即血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