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紅細胞在37℃孵育48小時,其間由于膜異常引起鈉內流傾向明顯增加,ATP消耗過多;或糖酵解途徑酶缺乏所引起ATP生成不足等原因可導致溶血,稱為自身溶血試驗。在孵育時,加入葡萄糖或ATP作為糾正物,觀察溶血可否有一定的糾正,稱為糾正試驗。參考值:48小時內不加糾正物的溶血度小于4.0%,加葡萄糖溶血度為小于0.6%,加ATP的溶血度小于0.8%。臨床意義:膜缺陷患者溶血度增加,加糾正物可被糾正;G6PD缺陷癥者溶血度輕度增加,能被葡萄糖糾正;自身免疫性溶貧溶血度輕度增加,加葡萄糖無預示價值;PNH本試驗常正常。......閱讀全文
紅細胞膜缺陷的檢驗包括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自身溶血試驗及其糾正試驗、酸化甘油溶血試驗、蔗糖溶血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紅細胞膜蛋白電泳分析。 1.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1)原理:檢測紅細胞對不同濃度低滲鹽溶液的抵抗力。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當水滲透其內部達一定程度時,紅細胞發生膨脹破裂。根據不同
紅細胞膜缺陷的檢驗包括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自身溶血試驗及其糾正試驗、酸化甘油溶血試驗、蔗糖溶血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紅細胞膜蛋白電泳分析。 1.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1)原理:檢測紅細胞對不同濃度低滲鹽溶液的抵抗力。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當水滲透其內部達一定程度時,紅細胞發生膨脹破裂。根據不同
一、紅細胞破壞過多的檢查外周血液常規 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減低,血涂片中可見破碎紅細胞、異形紅細胞等。出現典型的異形紅細胞或自身凝集現象時,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線索。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測定意義 正常血漿只有微量游離血紅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內溶血的重要指標,如陣發性睡眠血紅蛋白尿、
1、原理:紅細胞在37℃孵育48小時,其間由于膜異常引起鈉內流傾向明顯增加,ATP消耗過多;或糖酵解途徑酶缺乏所引起ATP生成不足等原因可導致溶血,稱為自身溶血試驗。在孵育時,加入葡萄糖或ATP作為糾正物,觀察溶血可否有一定的糾正,稱為糾正試驗。 參考值:48小時內不加糾正物的溶血度小于3.5%,
1、原理: 紅細胞在37℃孵育48小時,其間由于膜異常引起鈉內流傾向明顯增加,ATP消耗過多;或糖酵解途徑酶缺乏所引起ATP生成不足等原因可導致溶血,稱為自身溶血試驗。在孵育時,加入葡萄糖或ATP作為糾正物,觀察溶血可否有一定的糾正,稱為糾正試驗。 參考值: 48小時內不加糾正物的溶血度小于3.5
自身溶血試驗及其糾正試驗的原理:紅細胞在37℃孵育48小時,其間由于膜異常引起鈉內流傾向明顯增加,ATP消耗過多;或糖酵解途徑酶缺乏所引起ATP生成不足等原因可導致溶血,稱為自身溶血試驗。在孵育時,加入葡萄糖或ATP作為糾正物,觀察溶血可否有一定的糾正,稱為糾正試驗
一. 血液學及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應用: ● 是臨床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醫學檢驗學的基礎工作。 ● 血細胞形態學適用于臨床血液病診斷快速簡捷的要求。 ● 近年來由于血細胞學及超微結構、免疫學、細胞遺傳學、融合基因、造血干細胞及其細胞因子、
一. 血液學及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應用: ● 是臨床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醫學檢驗學的基礎工作。 ● 血細胞形態學適用于臨床血液病診斷快速簡捷的要求。 ● 近年來由于血細胞學及超微結構、免疫學、細胞遺傳學、融合基因、造血干細
STGT糾正試驗的結果和意義: 用含因子Ⅷ、Ⅺ和Ⅻ的正常吸附血漿及含因子Ⅸ、Ⅺ和Ⅻ的正常血清以正常新鮮血漿作糾正材料,進行STGT糾正試驗,以確定缺乏凝血因子的類型。[結果和意義]表 STGT糾正試驗的結果和意義 缺乏因子Ⅷ缺乏因子Ⅺ/Ⅻ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缺乏因子Ⅸ
談到血細胞計數儀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在這個領域首開先河的人。他是1912 年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個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最初是一位廣播電臺的電器工程師,后來做過X光機的銷售員和維修工程師,在亞洲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的上海工作過。1948年他在芝加哥一家公司工作時,在一間地下
血液流變學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動性和變形性規律的科學,它與臨床多種疾病有關。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就是描述血液各種流變性質的定量,半定量參數,這些指標的異常改變及其改變程度,對疾病的病因,診斷,預防,治療,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和藥物研究及群體普查及亞
一、消化性潰瘍: 1.血常規:常有貧血改變,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減低。 2.大便隱血試驗: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常呈陽性。 3.胃泌素(Gas):胃潰瘍時增高,但無診斷意義。 4.基礎胃酸排泌量(BAO):十二指腸潰瘍增高。 5.最大胃酸排泌量(MAO):十二指腸潰瘍增高。 6.胃液分析(GC):
臨床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診斷治療預防及研究工作中起者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開展質量控制,包括室間質量控制和室內質量控制。 室間質量控制是各地實驗室之間進行質量控制的一種方式,也是上一級實驗室對各實驗室進行質量管理的手段。參加由各省臨
三、呼吸系統疾病動物模型的復制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RDS) 關于該模型復制方法,除國內外多數采用的油酸法外,尚有靜脈注射致死量大腸桿菌內毒素、出血性休克、高濃度氧吸入等等。但目前認為用油酸法制備RDS 模型比較理想,因為這種模
臨床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診斷治療預防及研究工作中起者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開展質量控制,包括室間質量控制和室內質量控制。 室間質量控制是各地實驗室之間進行質量控制的一種方式,也是上一級實驗室對各實驗室進行質量管理的
因血漿中某一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障礙并引起出血的病證分為兩大類:①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其特點是常自幼發生出血癥狀,有遺傳家族史,除血友病甲和乙為性染色體隱性遺傳外,一般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均可患病,常有近親結婚史。該組疾病均為單個凝血因子缺乏,其中以Ⅷ因子缺乏(血友病甲)最常見,其他所有
用于臨床微量元素檢測的質譜技術涉及多種質譜類型。按離子源分類,可分為輝光放電質譜、微波等離子體質譜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按質量分析器分類,可分為四極桿、扇形磁場和飛行時間等多種類型。目前,臨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CKD)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主要是各種腎臟病致腎功能下降時,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產生不足及尿毒癥血漿中一些毒性物質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貧血;此外,當患者機體造血原料缺乏時,也會導致貧血的發生。腎性貧血會加速慢性腎病的進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心血管疾病
用于治療、診斷、預防罕見疾病或罕見狀態的藥物、疫苗、診斷試劑等稱為罕見藥或孤兒藥。罕見病和常見病相比,雖發病率低,但種類繁多,且大都病情嚴重,加之龐大病患人群,罕見病需亟待受到關注和重視。過去,我國罕見病領域自主研發幾近空白;近幾年公眾對罕見病的認知逐步提高,加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罕見病保障措施,
2月13日,在大馬吉隆坡國際機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同父異母的兄長金正男遭遇不明毒物襲擊身亡。對于金正男所中的毒品是什么,各界是眾說紛紜,但在極短時間內令人死亡,應該是劇毒中的劇毒。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其所中劇毒可能是哪些,中毒后應該怎么解救。 1. 氰化物 電影中常見的毒物,可經口或呼吸
在醫學領域,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病人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修改人類DNA的第一次嘗試是由Ma
染色體病不僅沒有辦法根治,改善癥狀也很困難,個別性染色體異常,如Klinefelter綜合征早期使用睪酮,真兩性畸形進行外科手術等,有助于癥狀改善。由于多基因病的發病中環境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故對藥物及外科手術有肯定的療效,在此不多贅述。 分子病和酶病的治療目前只能針對不
1.1 基本概念1.1.1 質量控制(Quaility Control,Q.C) 質量控制是監視全過程,排除誤差,防止變化,維持標準化現狀的一個管理過程。這一過程是通過一個反饋環路進行的。 1)確定控制的對象; 2)規定控制對象的標準(預期值); 3)制定或選擇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隨機抽取的血常規標本500份的檢驗資料,500例樣本均為本院住院病人,受檢者均早晨空腹 ,采用奧地利Greiner公司生產的EDTA-K2真空管采集靜脈血樣1.5~2.0ml,混勻,室溫放置,嚴格按照第3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配制的草酸
從1949年美國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簡稱CAP)首先開始研究臨床實驗室室內質量控制(簡稱質控)問題,美國學者Levery和Jenning于1950年發表第一篇關于使用質控圖的實驗室室內質控,臨床檢驗實驗室的室內質控工作正式拉序幕。 到70年代,實驗室質
【目的】采用一系列的辦法連續地、客觀地評價各實驗室的試驗結果,并發現室內質控不易發現的不準確性,了解各實驗室之間結果的差異,并幫助校正,使具有可比性。【該SOP變動程序】本標準操作程序的變動,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員提出,并報經下述人員批準簽字:專業主管、科主任。【基本概念】【質量控制】質量控